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直播营销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直播起源于广播和电视直播,是指基于互联网,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实时信息的活动[1]。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可以将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方案测评、活动调查、对话访谈等现场内容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的直观、快速、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现场直播完成后,读者还可以随时重播、点播,有效增加了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影响效力,让直播内容实现价值最大化。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3.44亿,近一半网民有观看网络直播的经历。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2016直播行业洞察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市场已有超过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直播观众的兴趣爱好广泛,作家、电台DJ、商界名人、设计师、健身教练等各类红人的直播节目受到不同群体的关注[2]。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视听技术的成熟进步,以及4G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直播正以超高的话题度、参与度和资本吸引力,快速形成新的文化态势。2016年,网络直播成为年度传播方式变革的焦点。如今,在技术驱动、资本介入和大众需求影响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产业化、跨行业的新兴传播方式,凭借其能带来全面丰富的视听感受、实时提供零距离互动体验的优势,逐渐上升为专业化的营销方式并向各领域延伸,在教育、电商、旅行、美食等领域展开“直播+教育”“直播+电商”“直播+旅行”“直播+美食”等诸多实践。在出版领域,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探索“直播+出版”跨界合作的运营模式。
一、“直播+出版”:跨界合作的新探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在采编、出版、发行等各环节更多地依赖新媒体渠道。出版是关于文本权力的生产活动,而网络直播则是对文本权力的消解,两者本来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但在新媒体火爆的今天,网络直播与出版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行业恰好可以互补,为文化生产者和受众在同一时空、同一场域内进行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笔者通过梳理近两年一些著名出版机构借助网络直播开展营销活动的案例,尝试总结现阶段“直播+出版”的具体运作方式。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自2015年开始在新书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中引入直播环节,作者和编辑可以通过视频直播或语音直播的方式与不方便到现场参与活动的读者进行问答交流和实时互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对于网络直播的尝试与众不同,其与著名社区电商果敢时代大V店合作直播活动,为其即将出版的超轻彩泥书《奇泥妙想之手工故事书》预热。在活动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配合直播活动建立了微信营销群,方便图书责编与观众在直播过程中交流互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迈克尔•杰克逊逝世7周年纪念日前夕推出了他生前亲笔书写的唯一一部诗文集《舞梦》,并以歌迷纪念活动与诗集会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舞梦》首发式活动。为了使活动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腾讯文化,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和官方渠道推广[3]。可见,“直播+出版”的运作模式一般是出版机构先提出直播需求,然后直播平台与出版机构共同策划直播选题,对会、讲座、读书沙龙等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最终完成一场场有效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营销活动。纵观出版机构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可以看到“直播+出版”是基于SICAS消费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构建的非线性、双向互动模式。在网络直播的介入下,出版机构不再以单纯的图书产品为营销对象和目标,而是通过直播活动与消费者形成“品牌—用户”的感知链条,使消费者对直播活动所涉及的图书产品和出版品牌产生兴趣,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连接—交互”的沟通链条,最终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同时,出版机构可以通过与消费群体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分享意愿,最终形成口碑传播。基于SICAS消费行为模型构建的“直播+出版”模式使出版业为当下泛娱乐化的网络直播注入了精细的文化内容,网络直播反过来又为读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出版机构/编辑与读者这些出版主体和客体建立了紧密联系的渠道,二者合作创建出具有亲民意味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说,“直播+出版”既是出版机构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有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
二、“直播+出版”的营销优势分析
出版机构以往举办的现场宣发活动往往受目标群体、受众人数、传播时效等各方面因素制约,营销效果甚微。而“直播+出版”的跨界合作,充分利用了网络直播的传播优势,顺应如今年轻一代掌握媒体话语权的趋势,为出版机构、编辑、作者和读者全方位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最大限度节省营销费用的同时使品牌宣传效果达到最佳,因此这种模式在新书宣传销售、塑造出版品牌、积累用户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1.现场带入感真实,交互性强从1960年至今,营销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的交易营销(4P理论)到顾客营销(4C理论)再到关系营销(4R理论)的三次重大变革。如今出版机构的网络直播营销正是基于关系营销的一种新形式,其强调出版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实时连接与交互。出版机构以往多采用单一的线下新书会、现场讲座、报刊媒体报道、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等传统宣传方式,覆盖范围有限,影响力度较小;网络直播则具有场景化的特点和优势,其延伸了现实的交流空间,突破了地域限制,带给用户更直接、更亲近的实时互动体验,使内容传播得更快更广。出版机构、作者和读者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这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对出版机构形成认同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机构对读者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并引导他们进行口碑传播。2.提升品牌形象,经济效益显著当今社会,网络直播快速发展,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相应的,出版机构采用网络直播营销模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比较直观。如在高端时尚类杂志领域,内容媒体平台赫斯特杂志集团(中国)与优酷视频合作,直播旗下《ELLE世界时装之苑》杂志2017年7月下封面人物陈伟霆的大片拍摄全程,仅15分钟直播便引来106.9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从预热到直播结束,大量粉丝通过直播购物链接预订该期杂志,预售量高达1.5万本。在大众生活类图书领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腾讯视频,直播高人气作者魏小河、木卫二、田螺姑娘的“独立日”系列新书分享会,不仅吸引了上万人在线观看,更通过直播贴链接卖出了最新出版的《独立日3:日出之食》共计500本[4]。可见,出版机构对网络直播营销的有效运用,能够促使其发挥传播作用,提升出版机构的品牌形象、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体验。3.重构出版生态,实现多方共赢如今出版业已进入受众群全球化的数字出版时代,网络直播的普及为这一行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模式。区别于以往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传统营销模式,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连接时空、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特点,借助这种传播方式,出版机构可以避开许多中间环节,与受众进行精准、垂直对接,进而重构出版生态,实现多方共赢。对编辑来说,可以通过直播活动精准定位受众,深度挖掘选题内容;对作者来说,可以通过直播活动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对读者来说,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出版机构—中间商—读者”的单向销售关系开始向“出版机构—读者—出版机构”的闭环互动关系转变,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获得和共享更多信息的产销者。
三、“直播+出版”的营销模式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社交电商;传统电商;经营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依赖网络的相互交往沟通越来越便捷,距离不再成为社交的屏障,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行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它凭借人际社交网络,以“信任+互动”为基础,精准地引导客户,完成商品交易经营活动行为。传统的电子商务已如人到中年,大量的商家竞争,平台市场趋于饱和,经济增长有限。传统电商平台门槛越来越高,使许多新创业者,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经验都没有办法与平台上的商家匹敌,那么这时迫切需要新的模式打破这个局面,为整个电商行业注入新的血液。社交电商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营销和渠道下沉,同时社交电商的兴起也带动了大量创业和人员的就业,因此,社交电商这种新的电商模式在这几年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到2019年从业人数已经达到了4800万人。社交电商多场景、点对点的营销客户,缩短了商品流通环节,节约了营销、物流等成本,满足了人们对于相同品质下低价商品的需求。同时社交电商对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营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从拼多多低价拼团的日常商品还是全球知名商品,都可以拥有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每个群体针对商品关注点是不同的,社交电商让更多志趣相投的人组成社交圈,不但可以进行商品的营销,还可以进行感兴趣问题的讨论,增加客户群体的黏性,这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经营模式使整个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1社交电商经营模式多样化
2019年社交电商覆盖了社交网络的多个领域,当传统电商平台的红利已经消失的时候,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大家更加趋于接受这种新的电商模式。因此,无论是大的电商企业还是个人创业者都想在这个新兴领域分得一块蛋糕。由客户自身消费特点,社交电商在模式上不断创新,目前主流模式主要有会员分销型、内容型、拼团型、网红直播型、社交工具平台型等。会员分销型是一种“自购省钱,分享赚钱”模式,以贝店、国美美店、云集为代表,通过社交会员裂变获取流量,会员就像业务员一样,不需要囤货,通过和社交圈内的客户分享商品,商品卖出后由平台统一负责物流、售后等,会员同时会享受到商品卖出的红利,这对创业初期的人员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内容型模式也可以称为导购型模式,主要通过兴趣社区汇聚流量,社区内的成员一般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同时社群内会有一些网红、KOL等通过一些高品质的内容输出吸引众多粉丝,引起社群内的成员的共鸣,从而为成员“种草”,增强购买力,这些流量质量高,营销成本低,其中最熟知的有小红书、宝贝树等;拼团型的社交电商通过快速裂变客户在最近几年成为社交电商的佼佼者,也是大家最熟知的,经营形式主要以拼团低价、团长优惠等,这种模式主要以经营高性价比商品来吸引流量,通过用户社交裂变,积攒流量,但是当流量红利不在或商品性价比不高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难突出重围的,最典型的商家代表就是拼多多、京东拼购等;网络直播型是最近几年发展最为红火的一种模式,小成本,大流量,成就了很多网络主播和网红商品。淘宝直播是比较早的网络商品直播平台,后起之秀“抖音”“快手”同样通过直播成就了无数人的创业梦想。这种模式与内容型相类似,通过视频直播分享,不断积累有效粉丝的同时,让粉丝们直观地了解商品的各种特性,实时与粉丝进行互动,提高转化率。另外还有一种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为简单的模式,很多小型的创业者或兼职者最爱的模式,通过微信、QQ、微博等一些自媒体社交工具,形成自己的社交圈,通过各种有质量的文章及互动吸引粉丝,从而达到引流营销的目的。这种模式营销成本低,流量集中,黏性大,也受到众多创业者的热捧。
2在经营成本、转化率和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较传统电商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电商以中心平台为基础,通过平台营销宣传引流,流量饱和,平台商家竞争激烈,营销成本不断攀升,在经营成本重负的情况下,社交电商以其众多的优势而吸引着众多的经营者加入。社交电商商家与客户通过互动增强信任,了解需求,增加黏性。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相比较,它是有温度的商业模式,即使没有发生购买行为,依然可以通过日常社交了解客户需求。例如通过一些有品质的文章,发动粉丝讨论,让客户了解商家的专业性,因为有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用户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客户的黏性。商家通过粉丝的反映,筛选自己的货品,从而推动购买行为。当货品受到客户认可时,客户同样也会向自己的社交圈介绍,商家就会享受到客户裂变带来的红利,同时在有的社交电商平台中,裂变的客户也可以享受裂变的红利,那么当裂变以几何级数增长时,商品的转化率和复购率就会相应提高,当然在客户积累过程中诚信是基础。在各种主题社区,客户类型集中,容易提高转化率,完成社交电商的同时提升品牌在互联网的知名度。一些社交电商企业开设不同主题社区,通过社区中的KOL、网红等发起活动,集中吸引目标客户,商家可以根据不同主题活动很容易区分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方案的制订,这些客户群体远比传统的电商平台通过宣传手段引来的流量质量更高,电商转化率远高于传统电商平台。据统计,传统电商平台的转化率仅为1%,而社交电商的转化率可达到10%,甚至有的可以达到20%。例如知名美妆博主李佳琦号称“口红一哥”,在各大社交网络都有自己的账号,粉丝近5000万,每天粉丝们看他的直播多数是为了买美妆用品。虽然去中心的电商模式,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但是目标客户集中,依然可以实现惊人的转化率,同时更有助于集中打开品牌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与传统的平台电商经营成本相比较,社交电商的经营成本低,时间上效率高。在中心化的电商平台中,平台掌握着大量流量,商家想要获得流量就要参加平台各种营销,这中间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例如竞价排名,价高者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商户是没有能力获得更多的有效流量的。社交电商根据各种社交圈,能够精准、快速获得有效流量,转化率远高于“中心化”的电商平台。现在很多社交电商形式多样,如拼购、社群、讨论、表演、展示等,诸多形式都以提高客户购买体验为目标,从而完成电商社交,甚至有的行为还可以促进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社交平台众多,展示的形式多样,吸引着不同的目标群体,增加客户的购买体验。像有些做食品的电商展示食品加工过程,让顾客放心订购,订购后可以选择物流或自到门店进行提货;2019年10月10日苏宁拼购就携手苏宁小店通过将线上优质产品以拼团形式引入实体店完成购买行为,让顾客享受了一场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完美购物体验。
一、满足受众需求规划节目内容
市场营销策划,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核心,来设计、规划企业产品。作为大众传媒,要想取得更大的收视份额,越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品牌的忠诚度就越高。所以,要及时了解当地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及需求,根据市场调整节目形式和内容。
当前,浮躁、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国内观众需要温暖、励志的情感刺激。基调明朗积极的《美国偶像》引进后,取名为《中国梦之声》,以梦想、奋斗、平等、感恩等情感为导向,宣扬积极价值观,获得本地受众的情感认同。
(一)吊足观众的胃口。
《中国梦之声 》的镜头不仅局限于台上,在节目情节的设置上,用镜头记录学员们从报名到成名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背景和动机,以及每位歌手怎样努力适应成为一名明星等,完整地表现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选手浓郁的个性特点,唤起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而最后谁问鼎“梦之声”王冠,则是一个观众情绪积累的自然宣泄,一个水到渠成的。这期间,节目还会设计多个“包袱”让选手和观众体验失望、伤心、紧张、惊喜等多种情感。这种表现正是观众乐于接受并十分喜爱的。
(二)戏剧冲突。
在海选中,评委的权力巨大,他们不仅能随意点评选手的表现, 而且能决定选手的去留。比如,评委与观众之间,有时候,评委明显在力保某个选手,但观众三番五次地要把该选手淘汰,而评委会救助被观众抛弃的选手,还给其选择最适合的歌曲,让其尽可能留到最后,观众还是不买账。如此不断地循环反复,节目的人气和收视率被炒得火热。
(三)高水平制作团队。
“梦之声” 制作团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的制作团队,国际化的综艺制作和直播经验为“梦之声”的华丽登场提供了坚实保障。而直播现场,无论是选手的演唱水准、评委的状态,还是节目的节奏把握,都有强烈的代入感,观众看到的已不仅仅是学员演唱的切磋,而是实实在在的视听盛宴。
二、复制国外成熟期节目品类
成熟品类的引进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江苏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到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都是将国外成熟期的品类复制到中国市场。用国外成熟品类冲击市场,一方面降低市场宣传成本,另一方面有足够多的市场营销策划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规避掉了市场开拓期的弯路。
《中国梦之声》也是如此。其节目版权和模式引自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综艺节目之一的《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多年来《American Idol》一直被奉为收视利器,连续11年高居季度收视统计榜前列,号称“美国真人秀之王”。这棵长青树的秘诀在于用赛制保证了两大核心价值——平民英雄和全民选择。
(一)平民英雄。
《American Idol》活动理念定位为通过自我奋斗取得成功,与东方卫视倡导“以尊重个性、包容多元、鼓励表达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梦想者”的媒体立场相统一。从海选排队开始,《中国梦之声》就强调平等和自我表达,任何人在这个舞台,不论背景出身、财富美貌,都是平等的。节目为每个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活力、特色、勇气和率真,强调人人皆有机会,人人皆有魅力。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不仅是一个选拔冠军歌手的比赛节目,更是一部“个人奋斗史和成功史”的浓缩。
(二)全民选择。
《中国梦之声》通过多种平台让观众参与投票,增强节目的公正性和互动性。例如:在12强争霸战开始后,《中国梦之声》正式启动“13亿掌声—人气榜”全媒体互动行动,所有观众都能在“13亿掌声”全媒体互动系统内,为自己喜爱的学员送上掌声,人气最高的四位未过关学员将能重返舞台,获得挑战12强的逆袭机会。2013年7月14日,逆袭赛当天,东方卫视从13:30至18:00连续进行逆袭战倒计时大直播,6位逆袭战候选人轮流走进直播间,讲述自己准备“逆袭”过程的心路历程。以持续性的播出方式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为逆袭赛的高收视奠定基础。其中,人气排行榜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至21:00,全媒体互动系统截止统计,6位逆袭候选人中人气排行前四的学员将站上直播秀的舞台直面挑战。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哪些人将安全。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通过哇啦(东方卫视官方APP)、微信、新浪微博、百度音乐、唱吧、天翼视讯等“梦之声”全媒体互动平台的七个渠道为自己支持的偶像学员送上掌声,与活动现场400位“梦之声观察团”的选择相加,共同决定学员的“生死”。而这一多维的全媒体互动,搅动了当天的荧屏,当晚《中国梦之声》的“逆袭战”,拿下上海地区收视12.7的超高收视。
三、塑造品牌精神带动产品延伸
市场营销策划在于如何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品牌、信任品牌到最后忠实于品牌。品牌的塑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无可替代的品牌精神是成功塑造品牌的保证。品牌塑造的成功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产品组合还能带动其他产品的延伸和拓展。
(一)产品差异化。
在买方市场阶段,受众不会记得没有特点的节目。要形成自己的特点,产品差异化是塑造品牌的重要因素,也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中国梦之声 》在节目的策划与运作过程中避免真人秀电视节目为搏收视率而出现的低俗化现象,以其更具前沿价值,张扬年轻个性,突出时尚娱乐的体验,来增强观众的信任和忠诚度,最终形成收视习惯。
(二)全媒体营销。
多媒体时代决定了项目营销必须结合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及广播媒体等多种媒体进行交叉整合传播。《中国梦之声》自2013年5月首秀,到8月25日总决选,全国各大平面媒体,电视、网络媒体的时尚、影视类报道都跟进节目动态。同时,SMG鼎力支持集团旗下广播、电视给予滚动宣传。在总决赛中,以电视、PC、手机的三屏深度互动,实现媒体优势的共享与叠加。至“梦之声”第一季比赛完美落幕的100天里,仅在SMG百视通的IPTV平台上,《中国梦之声》专区的全国总访问户数破1.5亿,有效提高了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三) 产业链运作,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梦之声》的产业价值链由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商、赞助企业、广告商等部分组成。通过引进联盟商,用多种宣传方式把节目品牌迅速地推广传播出去。在比赛结束后,东方卫视趁热打铁又推出“中国梦之声”全球巡演,集结六强及人气学员的商演总价值目前已突破千万元。而人气选手们纷纷收到众多商家抛来的橄榄枝,广告代言酬劳水涨船高。这种 “一鱼多吃”的产业链运作,不仅带动了东方卫视文化产业发展,也为探索发展国内娱乐经济和娱乐工业模式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蒋为民:《东方卫视的品牌战略》,中国报业网,2008-11-7
[2]《〈中国梦之声〉逆袭战直播 收视口碑双第一》,新华网,2013年7月17日
[3]《〈中国梦之声〉招标 15秒广告拍出137万》,《新闻晚报》2013年8月13日
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如此宽泛的范围,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等,它打破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发展。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也就是旧媒体,它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
意思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是由媒体传播者在特定的时间,给受众传送特定选好的信息,从而导致受众对信息的读取和接收是被动的,而受众也无法及时反馈信息。传统媒体的这种信息的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说白了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传播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也可以享受得到别人的新鲜事,这样一来,双向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加喜欢,而信息的传播效果也更加显着。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原来的媒体是由特定的场所接收传播信息,局限性比较大,自从互联网和无线移动设备遍布之后,新媒体的接收方式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手机看电视实现揍固定到动态的转变。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人们可以个性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传播自己关注的新闻。?当然,新媒体的特点不单单这几点。
三.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传播速度慢这一特点,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受众接受信息大大的方便快捷。
2.容易保存,可重复。电子档对于报纸这种媒体它更加易于保存和携带。
3.可信度高,印象深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4.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5.观众既可当信息的接收者又可当信息的者,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作为信息的者。
强大的互联网加上手机QQ、微信、微博等通讯方式可以把信息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
劣势
1)对新闻媒体人把关都不严,要求不高。新闻媒体人的门槛过低。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高,但是新闻的质量明显下降。
2)信息量大的杂乱无章,信息太多导致难以整理,给人的感觉是杂乱多。
3)新闻媒体人的素质降低,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夺取头条,不惜制造一些虚假新闻,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四、媒介的融合
当前的的媒介形式,都不再是单纯独立生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现,这些媒介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新老媒介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媒体的融合既给大家带来了空前的好处,又给大家带来了诸多的弊端。
1.就媒介融合的好处来说,首先,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收益巨大。
各种媒介都有其特长和特短,特定媒介在与网络融合之后,各自的短处都有所减少,相反其长处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使受众在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线阅读了解新闻文字报道以及图片、视频等。就拿9.52庆祝日胜利70周年事例来说,尽管众多频道同时电视直播,但是相对一大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家里守在电视旁观看阅兵,但是现如今媒介相互渗透,即便没有电视,依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观看直播和现场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观看的好多观众,争相拍照片,视频,发送到微博和朋友圈,直接让观众观看了解到了电视直播没有的画面和状况。手机网络的的迅速传播,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大量现场图片阅兵图片,英姿飒爽的一瞬间,现场观众的兴奋和激动,快速传遍了整个中国,当天各种新闻头条,图片,视频,都被刷屏,让13亿中国人为之兴奋和震撼。由此可见,媒介的融合,不仅使得传播信息的增大,更是使得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费用0元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多元化、丰富而便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实现了平民化,大众化,改变了以往只有新闻媒体人才能报道新闻的情况,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手机,有电脑。你都可以参与,身边的大小新鲜事,甚至成为全国的新闻焦点。就今年大家都熟悉的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事件,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这位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更加“任性”不是领导批准了辞职,而是,这句话,就如狂潮一般,迅速在全国走红,无论在哪个媒介上,都成为了热搜。
全民狂刷这句话,在大街小巷都传遍。这也是媒介融合的好处所在,人人都可以零费用的传播信息和图片,更可能成为全民热搜的头条。
2.媒介融合的弊端
媒介融合尽管有诸多好处,当然它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
在媒介融合下,首先,信息量空前增大,增多,一时间,各种新闻,各种图片犹如排山倒海一般的涌来,使得信息多又杂,各种媒体为了抢购头条,甚至播报一些子虚乌有、模棱两可、不够精准的新闻。9.19日迪拜王子因心脏病突发病世,一时间,各种刷屏,媒体争相报道,以迪拜“最帅的有钱人”走了,吸引了无数的全球观众,由于之前网上报道过世界上最帅的王子“迪拜王子”,迪拜王子更是成为了网络红人,一时间,大家都感叹那个网络上最帅的王子病逝了,无不感叹震惊和惋惜,各种热门评论和刷屏。以为是之前那个让无数少女疯狂舔屏的王子,。但其实真正去世的是迪拜酋长的大儿子拉希德,他的全名是?bin?Mohammed?bin?,生于1981年11月12日。
而那个风靡全世界的网红王子则是他的弟弟哈曼丹,全名是?bin?Mohammed bin,生于1982年11月14日。两个王子年龄只相差一岁,生日只差两天,样子也十分相像,但是性格截然不同,弟弟哈曼丹由于性格随和平易近人,被评为全世界最帅的网红样子。
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在不了解事情的真像下就大肆报道,很多媒体都没搞清楚状况闹出了乌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给大众造成了不可免去意识和认知上的困扰和误区。这样的弊端尤为突出。传统媒介尽管弊端很多,但是传统媒介根基牢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下了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检验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之后,传统媒体逐渐面临爆冷的局面,如果长期不改善下去,也会对媒介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新媒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行当注重和旧媒体的的融合。
五.新媒体形式下的市场营销
1.线上营销
新媒体出现以后,市场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不再是单纯的面向广播电视以及简单的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都紧紧的和新媒体联系到了一起。
“微商”是以主要代表,微商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了出来,势头之大之勐,在短短的时间里,微商遍布了整个圈子,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在或者是微店等,微商声势浩大的在发展着。很显然,微商的发展借助的全部都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各种类似淘宝这样的软件出现,导致了微商的如日中天。而微商不得不感谢的也就是新媒体了,如果没有新媒体,根本不会有微商的出现。
2.线下营销
根据索福瑞调查数据,传统电视受众规模在逐年缩减。从到达率看,2009年平均每天有74.5%的观众收看电视,2013年每天只有66.5%的观众收看电视;从收视深度来看,2009年到2013年人均每日收视时长是176、171、166、169、165分钟,电视收视向中老年人倾斜,年轻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4.39亿,用户使用率为69.4%,广告市场规模128亿元,其中,手机视频的用户为2.94亿,增长率为19%,这些视听新媒体极大地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有线电视运营商
有线电视网络依靠“用户增长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并不长久。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在IPTV、互联网电视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需要从专网向公网转变,从行业媒介向多行业服务媒介转变。同时,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营需要有线电视从重点经营网络到重点经营平台和用户的转移。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29亿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2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9500万户,开通双向用户超过2850万户,2013年有线电视网络收入755亿元,增长14%。另外,全国337个城市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其中310多个发射站完成了验收[2]。美国目前一共有宽带用户8590多万,其中有线运营商约占5070万,固定电话运营商有3520多万户。据市场研究公司LeichtmanRe-searchGroup的调查,2014年第二季度末,美国Com-cast、时代华纳有线、Cablevision等在内的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服务订阅用户达到4991.5万用户,刚好超过付费有线电视用户的总和4991万。有线电视网络带宽相对富裕,入户率高,运营成本较低,跨域发展方面应有更大作为。目前,有线电视主要依靠收视费、广告费、数据费、安装费等单一的收入来源,在激烈的三网融合市场竞争中,在纵向上,有线网络需拉长产业链,加入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与制作产业;在横向上,利用多屏、多网互动,抓紧大数据、云计算的机遇,大力发展融合业务与增值业务,发挥高清化、立体化、双向化、社交化的优势,将有线电视网打造成为全业务运营的综合性网络。
(2)固网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在视听新媒体业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都是基于电信网的互联网资源。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家基础网络运营商占据了90%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有线电视网络仅仅只有4%的宽带接入用户,手机电视基本依靠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3大基础网络。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宽带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例如,中国电信获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2014年1月底,中国IPTV用户近3000万。根据中国电信的最新运营数据,中国电信固网业务方面,2014年10月,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新增46万户,累计达1.06亿户;本地固话用户减少77万,累计为1.45亿户。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固网宽带业务累计用户6848万户,固网业务主营收入681亿元[3]。2013年12月,工信部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经营的限制,允许其进入固定宽带网络市场,中国移动也成为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这必将加剧固网宽带接入的竞争。
(3)移动电信运营商
3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视听新媒体的网络运营方面处于寡头垄断局面,而且积极介入视频内容生产领域。中国移动在上海建立手机视频创新产品基地,专注于移动视频产品的运营支撑,力图通过多样化、丰富的内容,向用户提供随时、随身、随心的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还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用CMMB作为TD手机内置应用,通过广播方式的手机视频与流媒体手机视频的互补来增强手机用户体验,以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赛迪网消息称,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8.01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2.43亿户,较上月下降157.1万户,4G用户累计达5445万户,较上月增长1350万户,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状态。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移动用户2.9亿户,主营收入1213亿元,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45亿户,移动宽带主营业务收入819亿元。中国联通通过WCDMA网络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点播、下载、上传视频,可以实时收看多个电视直播频道。2008年中国电信接管中国联通1000多万CDMA用户,2009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负责全国视讯业务的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电视业务已经与中央电视台等手机集成运营商合作,为受众提供直播、回看频道和点播节目服务。2014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数累计达1.83亿户,3G用户数新增210万,累计达1.15亿。3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手机电视的发展,不断优化手机电视网络技术环境,不断完善内容分发、门户推进及搜索、代收费管理等体系。
(4)电视直播卫星运营商
中国的直播卫星通信主要是基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依靠卫星通信加强对边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2013年底,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开通用户1309万户,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宁夏、内蒙古、甘肃等8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直播卫星播出平台集成49套广播、61套电视节目。美国的直播通信卫星处于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与有线电视构成了互补与竞争关系。美国DirecTV直播卫星运营商提供美国93%的本地频道节目服务,本地频道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卫星广播中心,发射上行信号。美国DirecTV公司在美国已拥有2030万用户,在拉丁美洲也有200多万用户。美国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DishNetwork在美国有1400万用户,没有开展国际业务。2014年5月,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将斥资4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是否最终通过还需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和司法部审批。
2视听新媒体时代电视终端竞争格局分析
随着视听终端逐渐向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受众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个人电脑收看影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这些视听新媒体的终端具有直播、回看、点播、搜索等新功能,改变了影视节目的收视方式,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IPTV
IPTV是可控、可管理的有线IP网络,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服务。IPTV运营在城域网上,而互联网电视运行在广域网(互联网)上。IPTV具有视频点播、视频时移、双向互动、分众传播的特点,具有广告模式、包月收费、按次收费、游戏、线下活动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盈利模式。IPTV一般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其管理类似于传统电视,我国的IPTV由广电与电信合作开发,广电负责内容的集成与开发,电信负责网络运营。内容集成商承担内容选择、播控、把关的权利和义务,引入海量的内容版权与各种特色增值服务,形成规模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电信运营商共同维护终端用户,实现利益共享。目前,我国IPTV的发展主要是“上海模式”与“杭州模式”,上海模式是“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运营模式,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开展IPTV业务,前者负责传输、用户计费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后者负责内容集成、管理、播控以及用户终端等环节,收益按照双方的投入和职责共享。杭州模式是杭州广电与杭州电信建立杭州华数传媒合资公司,同时运营数字电视和IPTV。IPTV总平台拥有各类标清直播频道、影视内容资源以及旅游、卡拉OK、在线购物等增值服务,能提供跨越娱乐、消费与服务的全方位业务。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采取IP协议、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以电脑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与IPTV相比,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公网的传播,更具有互联网业务的特色,而IPTV是基于专网的传播,更具有传统电视的传播特色。网络电视有广告模式、活动营销、直接付费、版权分销以及业务托管等盈利模式。按照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电视可分为网络视频、博客、视频分享网站、P2P视频服务等不同类型,一般由主流媒体、民营机构运营,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按照运营主体的不同,网络电视分为商业门户网站类、商业垂直网站类、媒体网站类以及网络广播电视台,商业门户网站类包括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网站视频,商业垂直网站类是指专门经营网络音视频业务的网站,例如优酷网、乐视网、酷6网、六间房等,媒体网站类包括人民网、北青网、东方宽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网络广播电视台包括CNTV、湖南芒果台、浙江新蓝网等。在广告市场中,垂直视频网站占广告市场的首位,其次是门户视频网站,然后是媒体视频网站。近年来,网络视频领域并购重组加剧,例如,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苏宁、弘毅4.2亿美元收购PPTV,谷歌收购YouTube等。
(3)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传输、通过手机终端观看视频业务的电视服务。手机电视牌照由广电行政部门颁发,具有可管可控的特点。手机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运营;在iPad等终端平台化的经营模式中,内容提供商与终端提供商是一种合作分成关系,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手机电视的传送与接收主要是2种形式,一是公网模式,即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或者浏览视听网站上的视频内容;二是专网模式,即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流媒体技术,以集成播控平台为中心,按照生产制作、内容包装、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的流程向手机用户提供视听内容的下载和在线观看,这是手机电视的主要方式。手机电视存在免费、点播、包月等消费方式,具有便携性、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填补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拓展了电视的服务空间。广电机构负责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与播出控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内容集成播控服务,例如,央视影音(Cbox)移动客户端集纳中央电视台、全国卫视、城市电视台共140多个频道,可以直播、时移、预约、回看,同时拥有海量点播内容。
(4)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简称OTTTV,是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有上网功能的电视机顶盒为终端,以公共互联网作为传输介质,以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为观众提供具有直播、点播、回放及其他互动应用功能的视音频以及增值服务的IP电视媒介[4]。互联网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用户终端管理,家电企业提供互联网电视终端,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电视与IPTV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公网的虚拟专网上,后者运行在城域网性质的专网上,互联网电视由国家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集成播控平台提供[5]。互联网电视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有线电视和IPTV采用的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用户捆绑的运营方式,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将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技术主导商加入互联网电视阵营。互联网电视的终端包括互联网电视一体机、连接OTTTV机顶盒的普通电视机、PC、i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过去一年,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均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大举推广互联网电视,国内的联想推出互联网概念电视,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接近2000万。
(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指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广播电视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广电自主研发的CMMB技术,向移动终端提供电视服务。与手机电视相比,拥有图像清晰度高、流畅度与用户数量无关、整体运营成本更低等传播优势,终端广泛,业务多样,但是互动性没有手机电视强。2009年,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负责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同时,中广传播集团与中国移动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CMMB功能的手机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它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部分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目前,移动多媒体(CMMB)发展迅速,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人。中广传播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等联手搭建渠道、内容、运营为一体的CMMB全产业链,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6)公共视听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