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碳循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包豪斯;艺术设计;实践训练;三维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98-02
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发展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三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失衡的状况。这些不合理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艺术设计教学环节中因实践训练的不足而导致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而致使理论滞后于社会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教育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而无用,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学校教育应当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这不仅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形成之初就已有先例,更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必需要素。
一、包豪斯艺术教学模式奠定了实践教学的基础
现代设计师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而出现的。农业经济时代,设计与手工艺制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手工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一件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往往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艺术品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艺术设计及制作的教授与学习是以传带的方式进行的。工业革命宣告了传统手工业方式的结束,机器大生产使得分工细化,直接导致设计与制作的分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所现代艺术设计学校包豪斯在德国的魏玛成立,在这所学校里,艺术家与工艺技师融为一体。在包豪斯宣言中曾这样写道:“……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乏的……”[1]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在车间里接受技师的技能指导,并动手制作。包豪斯确立了全新的基础课和工作室的教学体系,它是是现代设计教育方式积极的探索者,更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它的这种教学模式为后来的艺术教育展示了革新的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时期设计的艺术品和产品很多至今看来都非常优秀甚至是永恒的经典之作。同时,包豪斯的全新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包豪斯解散后,这些设计师去往世界各地,他们的设计理念对整个设计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理论与艺术不可分,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环节。
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已被列为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并且被国家教育部定为高校教学评估中的一项重点指标。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学习主要通过老师的课堂讲授,对艺术设计原理的理解,对艺术风格、流派的认知也主要通过“看”和“想”来完成。这种教学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他们的设计还更多地停留在“感觉”的审美层面,无论从造型的美观性还是设计工艺的技术合理性都很难达到实用的要求,一些概念设计也只是“概念”而已,并不具有同行业的前瞻性。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将学生由思维想象设计带回到实际设计,将头脑中的设计真正落到手上。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在校的“90后”学生们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很快,同时也带来新问题,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理解力强,思维敏捷,整体艺术感强是这一代人的优势,但是学习的浮躁,沉不下心,看几遍就觉得自己会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传统的只听不练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来印证,时间一长还会给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训练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的设计想法很大胆,创意独特,天马行空,但是在尺寸比例上考虑得很少。例如产品设计课中学生们做手机的设计,如果按人手的尺寸来规范,那么手机上仅有的几个按键就会小得手指没有办法操控;如果按键是可操作的合适尺寸,那么手机的尺寸之大又是人手不能掌握的,这样不切实际的设计是毫无用处的浪费,学生根本得不到提高。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在知识体系中是必须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不等同于纯艺术,设计需要服务更多的人,要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社会需要是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随着社会体制的逐步完善,在我国艺术设计已经作为服务行业的一支被正式提出,我们教学的对象正是将来要走向社会的服务者,培养适应社会的设计者,让学生所学为社会所用应该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到用人单位在考察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创造性思维、团队配合意识、价值观,等等,在考察学生的这些素质时,学生的表现往往很不尽如人意。实际上这些素质是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要具备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学生们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从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学校已经与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资金和教学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学生,并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课程调整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在互帮互助,互取所需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了解并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企业在学生身上发现时尚的气息、新鲜的活力,甚至是充满激情的临时劳动力。还有的校企对接中,学生将用灵活的头脑设计出来的新点子新思路或者是参加比赛的设计申请专利,之后企业接受学生的专利转让,而这一埋单不仅仅是一个个小小的专利这么简单,它很可能就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创新活力,而今天的学生,很可能就是企业明天的员工,如此的订单式培养,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这类实践环节,对于校企双方都是有利的,以企业培养学生,以学生促进企业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近十年的高校教学改革中,高等学校已经由原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高度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就旧体制逐渐形成国家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新体制。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项目标。艺术设计是一门面向大众应用型学科,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输送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82-02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受限于真实工程项目对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难以到实际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专业实训,因此开展“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尤为重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因实训场所配置等条件限制,仅开展了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实训等建筑工种岗位实训,未开展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但因为没有真实的施工现场,只能模拟完成岗位实训的管理部分内容;少数高职院校开展了“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但是实训的组织不够合理,不能系统地完成每个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实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改善“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
二、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岗位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适合岗位实训的实训基地,是开展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等比例建筑样板模型。在岗位实训之前,需要通过建筑实体模型进行交底,让学生清楚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学生各自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建筑实体模型要按施工工艺流程分层次展示,反映建筑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也在实体模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按照规范标准完成每一步实训。
建筑实体模型还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贯彻实训任务指导书中的安全文明规定,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项目部。按照真实项目部构成,设置经理室、施工部、技术部、质安部、材设部、预算部等,配备计算机等设备设施,并按照工地安全文明要求进行文化建设,挂出项目部各岗位工作职责,用于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完成内业。项目部还设有会议室,既是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教师讲解布置实训任务的地方,也是实训学生开展项目部例会、探讨工程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岗位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典型分项工程处理问题的能力,故针对的分项工程贵在精而不在多。围绕砌筑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两个典型分项工程展开,布置三个实训场所: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场、砌筑与抹灰实训场、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场。实训场按真实项目施工工地布置好施工区、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和休息区等,使用护栏对不同实训场和功能区进行分隔,设置安全通道,并挂设安全文明警示标语。
三、岗位实训的组织与开展
(一)实训任务分组。岗位实训根据实训项目场地是否能兼容分为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砌筑与抹灰实训组、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组四个实训组。
实训可以单独一个教学班开展,也可以多个班同时实训,但实训的分组尽量做到各组人数相同,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到相应的岗位轮换。由四个组成立一个真操实作的建筑项目,其中1个组进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另3个组进行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等工种实训。由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的学生对工种实训真操实作施工场地进行管理,由岗位实训任课教师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实际工程项目职务,统筹组织管理整个岗位实训的运行。现场组织结构所图1所示。
(二)实训项目实施。具体如下:
1.工种实训。这是让学生通过工种真操实作的过程,了解建筑工程工种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工种相关工作的识图能力、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工种实训主要分三组进行:
一是“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图纸,图纸为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墙、梁、楼板等构造,主要训练模板工、钢筋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二“砌筑与抹灰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真实项目图纸,包括砌体基础、柱、墙等构造,设置有构造柱、直槎、马牙槎、过梁等节点,主要训练砌筑工、抹灰工、镶贴工等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三是“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和“砌筑与抹灰实训”相配套的脚手架搭设,同时完成安全通道、卸料平台、钢管楼梯等架子工相关工作,主要训练架子工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2.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即基于同?r开展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和“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三个实训来展开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现场专业人员岗位知识,从而具备现场专业人员各岗位的工作能力。如无同时开展的三个工种实训作为管理对象,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就是空中楼阁,不能达到真操实作的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员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相关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还有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等。所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设置了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8个岗位。
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施工员负责实训现场组织与管理,安全员负责实训安全监督与管理,资料员负责实训资料收集与管理,测量员负责测量放线,材料员负责实训材料发放与检查,质量员负责过程控制与质量验收,造价员根据图纸计算造价并进行核算,监理员负责跟踪施工实训全过程。
具体实训过程中如施工员要完成以下工作:项目施工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图;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书面交底材料;进行技术交底,完成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施工布置,按施工规范要求指导施工;填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实训资料。
(三)实训项目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验证,指导实训的教师为具备考评员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结合职业技能证书,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三部分:其一,考勤考核。在进入实训施工区前,在班前讲台集合考勤,对不按时到课的学生进行扣分,并进行当天实训的技术安全交底。其二,过程考核。学生实训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是否规范标准。其三,作品考核。根据学生实训成品和内业成果进行考核。
关键词: 市政桥梁 桩基施工 反循环钻成孔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1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市政桥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施工技术也有较大的提高,其中桩基施工尤为明显。桥梁桩基多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且以反循环钻进成孔较为常见,这种施工技术能较好解决钻进速度,且排渣连续性好,它还具有最大的优点是孔壁护膜可较薄,但不减弱桩基的摩擦力。本人于2005~2006年期间所主持施工的顺德苏岗大桥工程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施工技术,其桩基础就是以反循环钻进成孔。本文主要对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运用反循环钻成孔方法的施工特点、要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2 反循环钻成孔的施工技术
2.1工程概况
苏岗大桥工程是一座桥长428.8m,宽18.63m的大桥,桩基础φ1000、φ1500钻孔灌注桩,共132根,有效长度45~65m,桩端持力层为进入中风化岩层1.5D;桩基地质条件是:上覆为砂、砂砾、亚粘土等沉积层,下伏为花岗岩石。
2.2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适用范围及基本原理
反循环钻成孔适用于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砂砾等地层;当进入软岩时可采用圆锥式钻头;当进入硬岩时可采用滚轮式钻头。反循环钻成孔不适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也不宜用于无地下水的地层。对于大卵砾石层、大抛石层和大孤石层,反循环钻进效率反而很低。
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法是在桩顶处设置护筒(其直径比桩径大15%左右),护筒内水位要高出自然地下水位2m以上,保持孔壁静水压力在0.02MPa以上,以保护孔壁不坍塌,省去切削套管。钻机工作时,旋转盘带动钻杆端部的钻头切削破碎岩土;钻进冲洗液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空间中流入孔底,冷却钻头,并携带岩土钻渣,混合液在负压作用下从钻杆内腔上升到地面溢进沉淀池后返回泥浆池中净化,净化后的冲洗液又返回孔内形成循环。
2.3施工程序
设置护筒安装反循环钻机钻进,直至桩端持力层测定孔底沉渣并进行第1次处理孔底沉渣移走反循环钻机测定孔壁插入钢筋笼插入导管第2次处理孔底沉渣水下灌注混凝土,边灌边拔导管。混凝土全部灌注完毕后,拔出导管和护筒, 成桩。
2.4施工特点
(1)反循环施工法是在静水压力下进行钻孔作业的, 故护筒的埋设是反循环施工作业中的关键之一。
(2)要使反循环施工法在无套管情况下不坍孔,必须具备5个条件:①确保孔壁周围的静水压力在0.02MPa以上,护筒内的水位要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②泥浆造壁。在钻进中,孔内泥浆一面循环,一面对孔壁形成1层泥浆膜。泥浆的作用是将钻孔内不同土层中的空隙渗填密实,使孔内漏水减少到最低限度;保持孔内有一定水压以稳定孔壁;延缓砂粒等悬浮颗粒的沉降,易于处理沉渣。③保持一定的泥浆比重。在粘土和粉土层中钻进时泥浆比重取1.02~1.04;在砂和砂砾等容易坍孔的土层中钻进时,必须使泥浆比重保持在1.05~1.08。④钻进时保持孔内缓慢的泥浆流速。⑤保持适当的钻进速度。钻进速度同桩径、钻深、土质、钻头的种类与钻速及扬水能力有关。在砂和砂砾层中钻进需考虑泥膜形成所需的时间;在粘性土中钻进则需考虑泥浆泵的能力并需防止泥浆浓度的增加。
(3)反循环钻机的主体可在与旋转盘离开30m处进行操作,这使得反循环法的应用更加方便。
(4)钻进时钻头不需每次上下排弃钻渣,只要在钻头上部逐节接长钻杆(每节长度一般为3m),就可以进行深层钻进,与其它的桩成孔法相比,越深越有利。
2.5施工要点
(1)规划施工现场时,应首先考虑冲洗液循环、排水、清渣系统的安排,以保证反循环作业时,冲洗液循环通畅,污水排放彻底,钻渣清除顺利。
(2)在粘性小的土层中钻进时,为保证要求的粘度、比重,可在泥浆中掺入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盐)、膨润土等材料; 成孔时,由于地下水稀释等使泥浆比重减小时, 亦可添加膨润土等材料。
(3)为使冲洗液净化,清水钻进时,钻渣可在沉淀池内通过重力沉淀后予以清除;在泥浆钻进时,宜使用多级振动筛、旋流除砂器或其它除渣装置等进行机械除砂清渣。
(4)钻头吸水断面应开敞、规整,减少流阻,以防碎砖块、卵砾石等堆挤堵塞;钻头体吸口端距钻头底端高度不宜大于250mm;钻头体吸水口直径宜略小于钻杆内径;碎砖、卵砾石等的尺寸不得大于钻杆内径的4/5。
(5)对于泵吸反循环钻进方式,起动离心泵,待反循环正常后,才能开动钻机慢速回转下放钻头至孔底。开始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待钻头正常工作后,逐渐加大转速,调整压力,并使钻头吸口不产生堵水。
(6)气举反循环钻进方式钻进时,为了保证不堵吸渣口,应事先开空压机送风吸泥, 然后开动动力头,慢慢进给;停钻时,要先停止钻进,然后停止动力头,最后停风。
(7)第1次孔底沉渣处理:终孔时停止钻具回转,将钻头提离孔底500~800mm,维持约1个孔容积量的冲洗液循环,并向孔中注入含砂量小于4%的新泥浆或清水,令钻头在原地空转数十分钟,直至达到清孔要求为止。维持反循环的时间,视孔底沉渣厚度、桩孔容积大小而定。
(8)第2次孔底沉渣处理: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进行第2次沉渣处理,通常采用普通导管的空气升液排渣法或空吸泵的反循环方式。
2.6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优缺点
(1)优点: ①振动小,噪声低;②可施工超大直径(4.0m以上)、超大深度(100m以上)的桩;③用天然泥浆即可保护孔壁;④几乎在各种土层和岩层中均可施工,采用特殊钻头可切削岩石;⑤可进行水上施工;⑥可在地下水位下厚细砂层(厚度5m以上)中钻进;⑦钻进速度较快。
(2)缺点:①很难在比钻头吸渣口径大的卵石层或漂石中钻进;②土层中有压力较高的承压水或地下水流时,成孔较困难;如果水压头和泥浆比重等管理不当,会引起坍孔;③切削出来的土砂中水分多,弃土困难;④废泥水处理量大;⑤暂时架设的规模大。
2.7常遇问题与处理措施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施工中常遇问题有: 真空泵或灌注泵起动过程中的问题、在某些岩土层中进尺缓慢、钻头脱落、转台不能旋转、孔壁坍塌、桩端持力层松动及垂直精度不良等。处理措施:①及时更换或补焊钻头,并向桩孔中回填片石,在钻进面先用小冲程钻进,然后逐渐加大到正常冲程,转入正常钻孔;②在溶洞顶板施钻时应先用小冲程开孔,并注意旋转钻头,溶洞开口后,要及时抛填片石和粘土块填筑,逐渐进入正常钻孔;③穿越溶洞时应改用小冲程钻进,防止击垮溶洞顶板,并准备好拖拉设施,系好滑车钢丝绳,做好钻机撤离准备。
3 施工效果
运用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方法, 孔底无沉渣,成孔效果好,成孔进度快,苏岗大桥桩基工程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22天完成,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4 结 语
总之, 市政桥梁桩基采用反循环钻进成孔,这种施工技术能较好解决钻进速度,且排渣连续性好,它还具有最大的优点是孔壁护膜可较薄,但不减弱桩基的摩擦力。本文对市政桥梁桩基施工反循环钻成孔技术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在今后的桥梁桩基处治方法选择时提供参考。
⒈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
⑵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⑷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⒉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验证信息。
⑵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并有意识的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仅为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呢?展示图片“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
[设计意图]在自然课和生物课里学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二氧化碳对自然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氧化碳性质的愿望。
[学生活动]看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二氧化碳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肥料、碳酸饮料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为学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制造悬念。
1、制取二氧化碳并观察现象
[师生互动]完成实验6-3,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6-4,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总结获取的信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也能说明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考问题]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呢?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6-5。
[学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②通过实验6-3、6-4、6-5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喷上实验6-5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师生互动]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另取两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稀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问题情景]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对此你有哪些猜想呢?
[汇总猜测]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能生成酸……
[教师活动]请大家针对自己的观点,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几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或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等。
[师生活动]设计方案: ①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②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纯净水;师生共同完成上述实验。
[学生活动]分析每个实验的条件,得出结论:①纯净的水和干燥的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②二氧化碳和水常温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学生也可以针对一定的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教师活动]将变成红色的小花小心的加热。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原因。(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红色的石蕊试纸又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师生活动]取少量澄清石灰水,请学生向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指出该反应是鉴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反应。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5-116页。
5、课后小结
三、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设计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和探究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