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观察;吟诵;想象;创新
古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民族可以说是诗的民族。如何进行古诗歌教学,历来是小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今语言的差别,给小学生理解古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新教材给大多数古诗配以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就是为了在教学中教师能利用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孩子开辟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空间。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抓画面特征,体会图画美
对“诗情画意”的理解,首先应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形象思维,体会图画美,由画入诗。如《竹石》一诗,画面上几丛竹子在岩石中随风而舞,突出了竹子扎根岩缝中坚韧不拔的特点,诗人昂首挺胸、目光专注地凝视着竹子,其神情表现诗人决心像竹子一样,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狂风暴雨的打击和那种刚烈、坚韧的精神。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就会对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初步的了解。
二、依据画面形象,进行画外生发
学生根据画面的特征,反复吟诵古诗,此时,学生定会以浓浓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欣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会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而且其想象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假借画中形象,进行想象作文
古诗的画面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突出了诗的神韵,给人以直接的美感享受。教学中,教师可简述时代背景,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做到诗与画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感受,进行想象作文练习,进一步把诗融入画中,把画融入心中。
四、一首古诗一幅画,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小学所选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清淡隽秀、清新自然的水墨画,达到了诗与画浑然一体的效果。对于教材中少量的无画诗,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在此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根据诗的意蕴,画出诗的美妙韵味。
总之,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古诗教学,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地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挖掘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因而教学的媒体越来越丰富。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某些教学媒体,就教学媒体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整合中的运用作一简述。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成了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成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更是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又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先,而要使信息技术能够和我们的课程更好地整合起来,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就必然要借助教学媒体。
作为丘陵、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高中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结合自己学校已有的条件和设备,选择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媒体。
其次,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仔细斟酌和慎重安排的一个环节。教学媒体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成败和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下面就简要说几点教师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3)依据教学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有了上述的选择意识和依据后,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课程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了。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向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向发展。80年代以来,计算机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许多教师都热心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激发兴趣的新方法。但总的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属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广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普及教育以及运用计算机改革传统教学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而且很多教师在使用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为此,应从提高认识入手,着力增强教师的计算机技能。
现在很多教学软件(这里就要以我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中的“几何画板”软件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还可用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
总之,随着教育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及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需要我们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效应;儿童;青少年;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9-01
心理效应是指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一、期待效应―助力树立自信心
研究表明,期待效应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树立自信心。研究者向一个班级的34名学生均提出一个超出现有能力水平的目标,对其中的17名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这些学生肯定能超出所预定的目标,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结果这17名学生约90%达到或超出预定的目标,他们放映体验到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而未进行期待心理暗示的学生达标率不足30%。作为教育者,采用这种心理暗示若达不到目标,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较之于前期表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暗示其继续努力。这样,教师的期待和学生想达到的目标的期待共同形成学生进步的动力,促使学生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认同效应―助力缩短师生距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得到别人的较好评价,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儿童青少年自然也不例外。对儿童青少年的言行给予肯定,将能消除他们的疑虑,甚至是恐惧,从而搭起“亲近桥”。作为教育者,应该能放下架子,主动贴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赞许的心态对待学生。在施教过程中多和学生谈天说地地共同活动,使双方都能获得彼此的认可。教师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格差异和类型差异,而且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使师生间关系日益密切,交流更自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得到最大的心理安全与自由,人格上将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学业上也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光环效应―助力获得学生认可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项测试:让被测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者评价照片上的人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或被崇拜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相反,则被加上一个“黑色”的光环,这也是“一俊遮百丑”的来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要认识到这一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有效的避免消极作用产生的负面效应。通过一项调查显示(结果见表一),教师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应增加自己的光环,如朗诵诗歌、鉴赏音乐、打好篮球等。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崇敬你,佩服你,喜欢你,他就会喜欢你上的课,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就会把你的话当成“金玉良言”。这样,教师的工作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一 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能影响师生关系的调查反馈表
注:采用课堂学生举手表决式调查,调查人数42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9人。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中梦想成真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可以有意无意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出来,亲切的关怀、热情的帮助、耐心的辅导等都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激励。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表情、态度、语气中感受到亲切、温暖,由此在学生身上就会显示出这种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反应回馈,学生愈信赖、亲近老师,就愈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取得老师意想不到的进步。
五、“瓦拉赫效应”―寻优中激发潜能
作为教育者,都会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学生都有弱点和强项。如果能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其特长、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著成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展示其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让每位儿童青少年各方面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妨借用以上几种心理效应的积极意义之处,寻找教育的合理有效途径,以培养更多的儿童青少年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黄小清. 心理效应在教育潜能生中的作用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 : 23-25.
[2] 柳文. 浅析两种心理效应[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6): 17-18.
[3] 孙平.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发掘病人的期待动力[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12): 74-75.
[4] 窦树德. 五种典型心理效应对新教育理念的诠释[J]. 考试周刊, 2008, (7): 33-35.
[5] 李萌. 论几种心理效应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及其效果[J]. 考试周刊,2008, (5): 5-7.
[6] 谢家荣. 浅析心理效应对交际的影响[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0(8): 21-23.
[7] 栾文娣.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10): 43-44.
[8] 谷晓燕, 梁建中.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效应[J]. 中国教师, 2005, (4): 17-19.
关键词:发展历程;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计算机也被撩开了其神秘面纱,已不再是国家机关单位与富裕人家的专利,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其外形也越来越便携化,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中举足轻重,甚至不可缺少的工具。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优势
1.1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简述
计算机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不停在尝试和完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从1946-1958年以电子管作为逻辑部件的电子管时代,从1959-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逻辑部件的晶体管时代。后来陆续出现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被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主要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有着寄存器多、速度快的特点。发展到如今现代社会,电脑即计算机的样式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分为液晶台式和便携笔记本式,增加了购买者的选择空间,现代计算机与先前相比较,主要具有便携性、高速高效等特性。
1.2 计算机的普及原因
谈到计算机的普及原因,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多方面和多视角的问题,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影响。计算机的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计算机的普及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兴旺情况,决定其性质,决定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和各个行业对员工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的提高,也随着电子化技术化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工作条件的提升,工作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纸质工作形式和性质已经不能顺应且紧跟发展形式。计算机的普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人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防止资源的浪费,把时间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方便快捷,节省中间环节,把工作由繁杂化为简单。教育的影响。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因为中小学是教育的黄金是时期,且是相应学龄的孩子的黄金发展年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也被引入教育中。从小便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在将来能从容面对信息化,商业化的快节奏发展社会在计算机方面所提出的高要求,从容不迫应对挑战。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拥有一台计算机已经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就连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也时常有发挥余热,利用计算机来娱乐或关注各个方面资讯和动态的常例。
1.3 现代计算机的在机械制造业的广大优点和用处
计算机经过几十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其用处从早期单一的计算功能逐渐强大扩展。如今,计算机用途的广泛性更在更多的行业得到充分且确切的体现:①表现在数值的计算方面。数值的计算指的是计算机的使用者应用计算机来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精准的计算。其涉及不仅是机械制造方面,更涉及到气象方面的预报,有天分布,已经潮汐规律。可大幅度提升效率,从而节约时间,防止人力和时间资源的双重浪费,因为倘若没有计算机的实时协助,往往一个大工程的计划和统筹,或是一个天文或地理气象方面的问题计算,一般情况下要动员几百名专家,并且要不可避免地花费几周几个月甚至数年才得以计算完成,因为人力在计算方面会具有不准确性和偏差性,发表的言论也难以避免的带有或多或少的准确性,然而,有了计算机之后,只要花费几分钟时间,无论多么复杂的运算和命题求解,到最后都能得到毫无疑问的正确效果,这是历史的一大飞跃,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以及广大专家的不懈研究。②计算机的广泛用途以及对机械制造方面的运用还体现在信息的处理上,信息处理指的是电脑发挥其科技性,准确性和强大的功能性,对原始的粗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选择,存储,搜索,并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有效的纠错,润色,提升。例如自动阅卷功能,无人监考,这样的突破充分节省了教学中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再例如图书检索,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甚至是医疗争端和编辑排版。电脑的功能体现在其强大的全面性,让人360°无死角地搜索到各类信息,从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知识的辅助,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突出成效,虽然电脑是冰冷的机器,还没有达到可以替代人类工作的完美智能化的地步,然而,计算机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辅助人的工作。使得相关专业的学者如虎添翼。当然,计算机的技能是多方位,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计算机的利用率和对现实工作的帮助率在大部分程度上都取决于本人对子算计的了解程度和熟练掌握程度,此话题一笔带过,不作赘述。
1.4 机械制造以及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要求
计算机的用途有着毋庸置疑的广泛性,而且计算机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项科研结果的研发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功不可没,那么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有哪些不可忽视且举足轻重的作用呢?众所周知,机械制造指的是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一起,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这些部门通过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重工业方面的技术设备,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然而为了节约劳动力,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代机械制造强调的重中之重便是自动化。这样能提升效率,减少残次品的产生几率,从而保证成本的降低和工厂的正常运作,让企业在如今强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屹立不倒。在如今社会,不论是重工业的各项工业要求自动化,连农村乡镇里插秧播种等在以前要靠农民用人力的方式且效率低的生产上都逐渐要求节约人力和成本,充分实现自动化要求。
1.5 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如何得益于计算机的使用
在前面几段,本文不仅对计算机的用途以及在各个行业中的不可缺少性进行了系统化详细化的阐明论述,且在上一小点上,也明确的地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对机械生产中的自动化做出一定程度的论述并充分强调其普及性和必要性,那么机械是恒产的自动化如何得益于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使用对机械生产能够产生如何的影响,为生产者和施工者,以及相关作业人员带来哪些充分具有实效性的积极影响呢?首先,众所周知,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高空作业或磁场作业等等一系列对人体产生危害或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环境是不可避免的。而计算机具有实时监控的效果。实时控制指的是及时搜集检测数据,按最佳值对事物进程的调节控制。在工业的各种机械生产中,能起到自动控制的作用,起到准确估算,甚至是预警作用。这样,既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也在较大程度和意义上有助于产品质量的稳步高度提升,也可以降低成本,节约企业资金,从而对企业起到推动发展的作用,减轻劳动的强度,使员工精神饱满,甚至能有效地从机械性和实际专业的角度避免操作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企业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具有智能模拟的功能,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对计算机的充分应用,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力活动,从而代替人类部分脑力劳动,竭尽全力为人类分忧解难。这样,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更加系统性,公平公正,客观地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 关于提升电脑技能的倡导
通过此文前端论述,计算机对机械制造业影响深远,甚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机械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们和相关企业员工一定要实时抱有学无止境的心态,不断增强电脑的操作技能,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并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的工作要求,迎接挑战。
3 结论
计算机的普遍率在逐年攀升,至今尚未停止。计算机的智能方面的步伐也不会停止,计算机在机械制造行业具有代表性和心脏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知识缺乏。知识量少质次、结构紊乱。
(2) 学习行为懒散。作业抄袭,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能集中精力听课。
(3) 情感意志薄弱,没有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目标与专业脱节。在利用计算机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方面做得不够。
(2) 内容多,课时紧。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内容包括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仅安排64课时。
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不了解学生差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较大,需要有一种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教学手段。
(2) 教学缺乏设计。落后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思维导图理论的教学优势
2.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次级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关键词构成,并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
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线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符合信息加工“双编码”理论的要求。人脑自然的信息加工方式本身也是呈树状发散式的。思维导图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可简述为:(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2)大脑围绕中心主题内容进行思考,画出各个主分支和次级分支;(3)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4)整理各个分支内容,用连线、颜色、图形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2思维导图如何提高学习绩效
信息提炼中的“梳理”和“压缩”。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这种方式将数据根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信息加工的可视化。思维导图运用图形化技术来表达人类思维的发散性特质。借助于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等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便于理清思维脉络,回顾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反思,同时也便于交流和反馈。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思维导图提供思维的“全景图”,可以使人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上无限地发散和延伸,从而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
3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或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通过专门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软件辅助完成。MindMapper是一款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图1是作者利用这一软件绘制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一节的内容。
图1使用MindMapper 绘制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内容
3.1改进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
思维导图在协助教师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和展示教学内容上有独到的用途。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教学主题,用一个词或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这样可以对主题用各种不同的语气和形式加以解释,从而扩展出不同的思路,以便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主题,使得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和全面。例如,在确定了“计算机的性能”这一主题后,可以把它解释成“什么叫性能?性能和功能有什么不同?可以从几个方面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各种性能指标如何确定?这些指标之间有何联系?”等。对每一个方面的思考都可以用一个精炼的词汇作为单独的次级主题标出。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次级主题为核心,再衍生出下一级主题。如对于“性能指标”中的“运算速度”,可以进一步提出“什么是运算速度?如何刻画运算速度?用什么单位?速度与主频和字长有何关系?”等。在教学时牢牢把握这些主题,可以使教学张弛有度、形散而神聚,凸显教学工作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3.2改进学生的笔记形式
传统的笔记基本上是提纲式的,看上去似乎条理清楚,但是比较单调,不容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笔记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改变了“笔记是课本的重复”这一怪圈,彻底打破僵化守旧的落后方式,把思维从整齐划一的框框中解放出来。
学生在预习时,不仅要在课本的文字上画线、画圈、打问号等作传统的标记,还要创造出自己思维的语言符号,形象、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思维状态,以此反映出思维的深度。同时,抓住思维的困惑和灵感,用准确的词语加以概括,并在合适的位置上及时记录下来,在进一步阅读此处时继续思考,可能会有惊喜的收获。
等到老师讲解时,要及时把老师传递来的信息与自己的理解挂钩,用简约的线条在老师展示的主题与自己确立的“难点”之间建立起连接。这种连接可能是一种诠释,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但更可能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如在预习“存储器”的相关内容时,可能会产生以下的疑问:为什么要同时使用这么多不同的存储器?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计算机在使用一种存储器时看重了它的哪些优势?有了随机存储器为什么还要高速缓存?带着这些问题和自己的思考去听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改进知识的生成方式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够识别基本概念,发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多种联系,显示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既能增加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答案。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可以支持学生达到高水平的有意义学习,有效防止死记硬背,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导图的形状各不相同。这其中反映出的是学习者思维过程的不同和初始知识结构的差异。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脉络,如果这一过程存在迷茫和矛盾,说明旧有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或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不能很好地与旧知识挂钩,这时就有了学习的需要。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类比和联想等过程,对旧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过程改变了以往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充满探索的创造过程。
3.4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以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在这种多人会话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发言都要作详细的记录。但由于基本上是即兴发言,过后无可供查阅的书面材料,怎样才能做到既迅速准确又全面细致地反映发言者的意图和思路呢?在多位发言者中,难免有许多雷同之处,更会有许多发言是在受到之前别人发言的启发后而发表的,因此与前者所言关系密切。
如何将这种由多人承前启后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灵感如实地记录下来,做进一步思考和深化呢?所有这些现场即时发生的交流,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处理。思维导图采用的可以从中心主题无限衍生出次级主题的记录方法既保证了主题之间意义关联,同时又避免了重复和雷同,还能从不同主题中比较异同,为事后的反思、总结和创造提供线索。
如在学习了各种存储器的不同性能、价格和应用后,学生讨论未来存储器的趋势。有的同学从导图中比较静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发现静态存储器虽然存取速度快,但是存储密度低、制造成本高,影响了大面积推广使用,而动态存储器存储密度高、制造成本低,但由于需要刷新而存取速度慢。二者有矛盾又有结合点,联想到之前学习的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摩尔定律”,学生进而断言,在未来,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兼具二者优点的新型存储器必将取代现有的产品。更有发言的同学因此受到启发,进一步结合现在使用的闪存的特点,得
出结论说,未来计算机可以使用高速闪存作为统一的存储器,打破内外存的界限,彻底取代现有的内存、硬盘和光盘等设备。这些讨论体现出的是思维导图激发的头脑风暴。
4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在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通过采用思维导图辅助备课、授课、引导学生讨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从写传统教案的繁重劳动中得到了解脱,有更多的精力去设计知识之间的连接并拓展新的探索点。从传统的“线性”教案和课堂板书,过渡到现在的“放射状”发散性教学主题,使知识的组织、展示和讲解更加清晰简洁、重点突出。同时,也便于引导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很自然地引申出相关的概念和知识、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同样体会到思维导图带来的好处。他们在预习时能够尽快抓住学习重点,概念之间的联系更有条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感更强。听课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在复习过程中,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由于思维导图的图形化,与文字材料相比,更容易在头脑中长久保持,所以对学生来说记忆效果更好了。以往学生在准备课程考试的时候,常常一遍遍翻书,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画出重点,费时费力。现在只需要打开笔记,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很轻松地就能把握复习重点,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考试总体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 李斯,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 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 中国电化教育,2004(8).
[3] 王延,陈江.思维导图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 镇江高专学报,2005(2).
[4] 阳D. 和大师面对面感受Tony Buzan先生的思维导图[J]. 信息技术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