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生命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与误区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流行疾病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中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生命安全时时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数均超过1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这与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宣传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从学校的角度看,有些学校没有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甚至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应试成绩上。有些学校没有一套适当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则难免在学生的安全防护上出现漏洞。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分析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薄弱。
从学生方面分析,中小学生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主体,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自1996年起,我国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的重视,有的学校甚至还规定了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说明了我国对中小学校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
二、国内外中小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情况概要
2005年的一项学术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学校主要进行的是一些法律常识及校纪校规的教育,家长大多时候也只是叮嘱“听老师话”、“不要和同学打架”之类,至于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提高警惕,关键时刻如何自护、自救和求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样的结果是未成年人中有较强辨别能力的不到10%。新浪网上的一个调查更令人震惊:在答“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题中,“会”的仅占52%。问其“灾难逃生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18%的人称“没有渠道”。对生死相关的知识,竟如此无知,岂不令人痛心?这是一种社会教育的缺失!所以大多数人一遇灾难,恐慌、失措,最后做出错误选择。
由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委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10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占51.44%,公共场所占36.32%,自然环境占10.4%,家里占1.8%。令人意想不到:调查中学校居然成为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伤害的地方。所以,中小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对校园和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减少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等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我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最好的城市是上海,上海于2005年6月十七日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该指导纲要的内涵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今年9月,上海54所首批试点中小学学校教授生命教育课。
三、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所应采取的对策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预防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说教、走活动式的过场,而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统筹。因此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是课程资源整合的需要。而开设相对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就可以实现对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观教育、禁毒教育的课程整合,以生命教育理念进行统整,从而使教育趋向完整。对学生如何进行预防火灾、交通、溺水、疫情、拥挤踩踏、食物中毒等事故进行了教育,切实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具体来说可以着力落实以下三个具体措施:
一是通过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二是强化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是促进对生命的升华,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生命的基础上,敬畏和欣赏生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一、解读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和领悟到生命的有限、唯一和不可逆转,思考生命价值的存在意义,在人生中体现其生命价值。具体来说,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生命珍贵的教育。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是短暂的,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生命又是脆弱的,鲜活的生命有可能顷刻间就划上句号。现实中,人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或是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压力。这时,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把种种压力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那么,消极的因素也许能转变成积极的东西;但许多学生缺少耐挫力,所以,当他们抱怨“累”“无聊”时,其实就存在消极、懈怠心理。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念头一个个打消,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珍贵,教育他们要怀有自爱之心,要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生命价值的教育。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期许,面对与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更出色的同学,他们很可能只是普通一员,这种普通一般的状态会使他们不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受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有的学生把生命的价值视为赚大钱,住大别墅,做大官等。这是把生命的意义视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要矫正这些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上学不只是为进入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还要怀抱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三)生命安全的教育。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的价值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才能完善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领域中,学校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精神的成长,还要防止可能伤害生命的行为发生和出现,教会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事实上,大中小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有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保护自己的生命不等于自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
二、汉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因素
无论是小学汉语教材还是中学汉语教材,都有关于生命教育题材的语言材料。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双语班使用)做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如表1展示的内容,系小学教材中生命教育篇目,教师在确定情感与态度目标时就可以结合生命教育去完成。汉语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这些承载着人类生命智慧的语言材料融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进而转化为其精神世界的—部分,达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材料时去体验生命内容,感悟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价值、安全的重要,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建议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汉语教学中
目前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课程的任务,也是我们各学科教师的任务之一,汉语教材中拥有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因此,汉语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这个问题上责任重大。然而,提高汉语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指导教育能力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汉语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素养,要在每位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生命教育,发挥模范作用,还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但一定要注意避免直接说教,要以情动人、以境育人、以榜样服人。“生命教育”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赋予每一项教学活动以意义,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一)关注生命教育理念,将汉语教学的教育目标与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和谐统一起来。中小学汉语新课程目标中将情感与态度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就意味着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强汉语学科知识中情感态度等相关内容的教育意识。中小学汉语新课程标准是基于汉语课程目标的教学,即先制定汉语教学目标,一切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定。而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则是基于过程的目标,即通过对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背景情况的分析,在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与情感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是将教学目标类别化、层次化、具体化的过程。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可以通过感知、感悟、感想、感受(简称“四感”)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对生命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关爱生命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四感”的制定和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汉语技能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做到汉语学习目标与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丰富心灵,坚定信念。在新的形势下政治课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努力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然而现实教育却不知不觉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遮蔽了塑造人心灵的真谛: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实用技术的向往。其结果是使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禁锢学生精神世界的机械训练。教育界在近几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现象,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急需拓宽。生命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而应该成为全民教育、全社会教育。
请关注几则案例:
《华西都市报》11月12日报道:今年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王豪,4个月找不到工作,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11月6日在四川老家自杀身亡。
“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12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为作业太多。”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学生恬恬在留下这样一份遗书后,自缢身亡。
什么让孩子不想活?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及感情问题。
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担忧。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订的目标不切实际。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轻则喝斥,重则打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或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第三,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孩子有心里话从不敢向家长诉说,家长也无从知晓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第四,家长对孩子缺乏赏识。看见的只是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话语常带讥讽,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第五,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产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个性压抑心理产生畸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试着化解内心的压力。父母要培养孩子树立自强的意识。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使他们拥有自信,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实施者,也应引起反思
一是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我们培养孩子的不仅仅是成才,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是要加快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大都无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也只是迫于形势,装点一下门面。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问题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学校不但要配备心理教师,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的结合。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非专门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强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所以在中小学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应首先致力于人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四是加强责任心的教育。生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次,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孩子们懂得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培养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成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五是加强挫折教育。教育给了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知识、能力,教育营造了尊重生命的氛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六是要进行人与自然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大自然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以宏观的视野去认识人类存在的意义,关心人类面临的危机,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关 键 词】校车;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12-03
生命教育,1968年始于美国,主要是研究探讨生命健康的教育。但我国大陆地区开始关注生命安全教育是在2000年左右。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来说,虽然研究已有10多年的时间,却还是存在诸多的缺失。尤其是交通安全的传播和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少之又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法规和制度又不完善,仅半年的时间,就导致多起惨不忍睹的校车事件发生。如,2011年12月21日,云南省一个县城小学用马车当校车,接20多名学生上学,途中与一货车相撞,造成2名学生死亡,23人受伤;2011年12月19日,浙江一辆接送中学生的中巴车与公交车相撞……
这些血淋淋的例子,足够让每一位教育者和社会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他们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
一、我国校车的现实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约有2亿多,他们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交通安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此外,我国的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再加上学校和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低,每天就约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上、放学途中,这与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有关系。为什么我国会连续发生多起校车安全事件呢?
1. 校车安全条例的不完善。2010年,我国第一个校车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才开始施行,因为是新出台的标准,所以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生乘坐校车还需要交纳所谓的班车费用等。由于2011年仅半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多起重大校车安全事故,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我国校车的全面整改才被提上日程,也是刚刚才受到社会的关注。
2.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段时间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让家长对现在学校交通安全的教育问题忧心忡忡。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最为重视的还是知识教育,并非生活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等,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是常提倡和高喊的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中小学生一星期在校约有40节课,除了各门科学文化课外,并没有一节完全关于安全教育的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也很少和学生提及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更甚者还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我国最近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校车安全事故,试想,这怎么会让他们引起重视呢?
3. 校车现状令人担忧。学校本是学生除了家里外最安全的地方,但大多学校的上下学时间与交通高峰期相冲突,很多学生选择坐校车上下学。首先,坐校车的人数愈来愈多,但是每个学校的经济实力不一样,一些学校提供不了足够的校车,所以很多学校一辆校车本身可以坐30人,却挤满70多名学生,导致严重的超载问题;其次,我国的校车无明显的标志,如统一的颜色、统一的车型等,大多采取租用公交车或使用多年的车接送学生,使得其他车辆没有办法及时地注意到。一些乡镇学校没有校车,便将马车当校车,上面挤满了学生,再加上孩子们在车上打闹,大大加剧了危险的发生。
二、美国校车:孩子生命高于一切
美国是最先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对其十分重视,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安全的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就是校车。美国强调:“孩子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其实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的安全教育理念。
美国的校车安全系数非常高,是其他交通工具的40倍,因此使得美国校车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极低。下面是美国校车安全系数与常见的交通工具的比较。
表1.校车事故发生率/百万公里
1. 美国校车法规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在美国,校车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已形成一套自身的法律标准。近年来,美国交通部门也公布了多项与校车相关的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要求学生都乘坐校车上下学。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而美国是12年,且这12年的义务教育完全是免费式教育,其中就包括免费乘坐校车,每年还给每个学生400美元的校车补助,且关于校车的法规也是井井有条。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利福尼亚州车辆驾驶交通规则手册》规定:第一,所有车辆在途经学校附近时,必须减速行驶;第二,校车要停车时,司机必须举出红底白字的停车标牌,向后方车辆示意,校车周围的车辆必须马上减速至停车为止;第三,在学生上下校车时,所有的车辆,甚至包括救护车在内都要停在6米之外,如果超越,将罚款1000美元,且吊销驾驶执照一年。
在校车的管理方面,美国一些州有专门管理校车运营的部门来监督校车的营运状况,有无潜在的危险等。此外,美国的校车司机还有保护学生的责任。对于八年级以下的学生,校车司机需要护送他们进校园和过马路。
从加利福尼亚州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是很完善的。
2. 美国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在美国,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美国人从小就会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他们有时也会通过演习的方式来告诉学生面对危险时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平时这么多关于安全的教育,才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没有他人的帮助也能设法脱离危险。如,美国学校的校车绝对不会超载,学生在校车上会自觉地坐好,排队上车下车等。这些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3. 美国校车规范、统一。美国的校车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系数。据说美国的校车具有像卡车一样坚固的骨架,像客车一样安全的设施。美国全部的校车都拥有统一的标志,黄色的喷漆加上黑色的条纹,并有醒目的两个大字——校车,使得周围开车的司机能够立刻看到校车。近些年,校车里还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在发生危险的第一时间,就能得到相应的求助;另外还安装有儿童座位监控,可以让司机观察到学生的情况。
三、中美校车比较
我国刚刚开始实行生命安全教育没几年的时间,而美国可以说是提倡生命安全教育最早的国家,这必然会导致两国的生命教育的差距,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下面对中美两国的校车做以下比较,并提出我国在交通安全方面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如表2和表3)
1. 校车安全条例方面。我国在2010年才颁布实施第一部《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2011年12月开始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我国的校车安全条例是极不完善的,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探究,也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给予更大的关注;而美国校车历史已有100多年,已经形成自己的校车法律标准和管理制度,并且对于犯规者惩罚严重。
建议:我国中小学生数量多,应制定出一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校车法规,多方面征集意见,使校车法规更加完善。此外,对于触犯校车法规的司机,应该予以严处,这样也能引起社会和人们对学生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认识,从而达成共鸣。
2. 生命安全教育方面。我国的中小学对生命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头脑中对生命安全四个字完全没有概念,每天只知道学习文化知识,逐渐会变成死读书的人;而美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并且经常在学校参加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和演习,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亲身经历是最好的实践方式。
建议:我国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如,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幼儿园可以邀请孩子的家长同孩子一起做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动。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平时的生活中,像过马路,家长要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要那样去做,这样的教育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学校应该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的演习,利用课间十分钟放交通安全教育片,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起因等。
3. 校车规范方面。我国的校车没有统一的标志和规范,有的学校会租用公交车来充当校车,在一些乡镇,学校甚至会用马车来接送学生,更令人堪忧的是我国的校车有严重超载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安全措施;而美国的校车具有统一的标志和定位系统,大大的增加了校车的安全系数。
建议:美国的校车规范是值得我国学习的。我国应该设计统一的校车标志,美国用黄色喷漆作为校车的颜色,我国也可以借用这一点,因为黄色十分醒目,上面可以加喷莹光色的条纹,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看得清楚。条件好的学校也可以在校车上安装跟踪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保持与交通部门的联系且求助。
表2. 关于我国校车的现状
【摘要】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人共同的话题。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生活与生命的本质,以便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命教育;观察;体验;引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命世界”是其内容标准之一。其知识目标中提到: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更是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最近媒体频频爆出,有的青少年仅仅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自杀,有的因为不懂自救而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痛失生命。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对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为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懂得保护自我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科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的学科优势,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给予适当的教学,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
一、生活中学会观察,感受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虫、鱼、鸟、兽等都是有生命的。科学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有机会融入大自然,接触到各种各样鲜活的生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生命的无处不在,感受生命的可爱。我在教学三年级《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课时,就牢牢抓住了这个生命教育的良好时机。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课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狗是谁生下来的吗?小鸡又是怎么来的?校园里的小草、植物又是从哪来的呢?”学生回答后,我说:“同学们,植物跟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也要经历出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最后归纳出共同之处:种子里面都有胚根胚芽,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课后让学生种植一种植物,时时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
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公园,亲近自然,从动物到植物,让他们知道不仅公园里的动物是生命,草、木、鱼、虫也都是生命。
这样,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还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如此可爱。
二、接触中创造机会,领悟生命的成长
“珍爱生命”是科学课对学生进行的重要的情感教育。科学课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现有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还要创造性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生命成长的意义。科学课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多,学生可以亲自接触、感受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借此创造机会,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生命的出生、成长的过程,领悟生命成长的内涵。
教学《种蚕豆》一课,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花盆,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统一种植,统一观察。在此过程中,学生亲眼看见一粒种子如何出土,发芽,生长,开花,结豆。他们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全部历程。
教学《养蚕》一课,我从遥远山区弄来几只蚕蛾,然后和学生一起分工合作,共同饲养。学生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请教养蚕人。经过四十多天合作,终于看到了“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变化的全^程。当学生看到从蚕卵里钻出蚁蚕的那一刻,他们兴奋不已,当蚁蚕长成胖胖的蚕宝宝时更是爱不释手。在养蚕过程中,学生每天将蚕带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蚕的喜爱,对生命的珍爱。
在养殖蚕豆,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动植物的出生、成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有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孩子通过“蚕豆黄了”“蚕宝宝病了”等活动感悟生命的成长历程。动植物的一点点变化,都能得到学生极其强烈的关注。这种亲密接触,让学生充分领悟了生命成长的意义。
三、情境中体验艰辛,感悟生命的可贵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任性,不少孩子在家里稍有不顺,就拿生命开玩笑,不懂得体谅、感恩谅父母,对自己的生命更是漠视。
教学《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我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重点创设情境体验活动,让孩子进行一日负重,走路,上楼,下楼,做简单家务,感受母亲怀孕时的负重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孩子们在体验后都发自内心地给自己的妈妈写了一封感恩信。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孝敬父母从珍惜生命做起。
四、教材中提升意识,掌握生存技能
对于尚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懂得保护自我,掌握一定的险境逃生技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结合实例,培养学生防范意识,在坐车走路,喝水吃饭,用电用水,防盗防骗,避灾避险等方面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避险技能。
教学《我们吃什么》《我们的食品安全吗?》《馒头发霉了》等课时,我就结合生活中众多的假冒伪劣食品,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火山与地震》的学习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实例录像,让学生直视一场由地球的运动引发的大地震造成的惨不忍睹的场景。通过观看录像,学生直面灾难与死亡,知道灾难与死亡是生命里的一部分,重点让学生直面地震中自救与救助他人的场面。这样,结合实例进行生命教育,学生既能看到生与死,感悟到生命的渺小与珍贵,更能高度重视避灾避险的重要,自觉掌握一些避险逃生的技能。
五、教学中恰当引导,懂得尊重生命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学生既要观察生物,研究生物,又要爱护关心生物,特别是对小动物要尤为善待,可见对生命的如此尊重。
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我组织学生在校园观察蚂蚁。其中有一组学生奇思异想,想探究一下不同窝的蚂蚁是否打架的问题。于是他们将蚂蚁身上撒上不同的颜色。在涂颜色的时候,有的学生不小心把蚂蚁腿撕掉一条,也有的不小心把蚂蚁弄死的。我非常惊讶,面对这种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我停下了,请学生一起观察没有腿的蚂蚁会怎样,发现蚂蚁一会儿就死掉了。抓住这一契机,我给学生讲述了科学家因科研需要而向献出生命的小动物致敬的故事,告诉学生人是有生命、有感觉的,动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觉。学生听后都沉默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很是后悔。最后,我跟学生一同将死去的蚂蚁埋在了树下的土壤里,其余的蚂蚁放归自然。经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学生懂得了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