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历史、经济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未能跟上交通日益发展的需求,车辆的增多,人流的加大造成了道路进一步拥挤,并产生了许多交通安全问题和矛盾。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我国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管理者们就应该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反思一些存在于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并探讨出一些解决对策。

1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自21世纪开始,国际汽车市场全面开放,汽车价格也一降再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私人购车,近几年我国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正因为太过重视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而导致车辆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不断滞后,这样供给和需求之间就必然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它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1.2 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在我国城市中,大型城市道路主要分四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中小城市往往没有设置快速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直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道路交通设计也是如此,我们要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有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工作健康持续的进行,不能盲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将规划和管理统筹结合,但是这点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且一部分工作人员对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还各有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对各类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不一,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些失误。不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关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这种规划建设,在车流量增大之后,得到的必然是交通拥堵,在我国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从最近几年的交通规划工作来看,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非常常见的,也是规划中较为普遍的,但是往往正因为这样而忽视了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不通畅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原因就在于没有专用车道,各类车辆会相互干扰。还有原因就是环境、经济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单单只依靠拓宽现有的道路,又或者加大路网密度都是对于解决交通拥堵方面不太现实的做法。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1.5 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规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上下班、节假日更是堵上加堵,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就要从交通现状出发,做好深入的调查,这是根本。在调查中,要对到手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查阅,例如:位于重要交通地带的小区划分、经济区域划分、土地利用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往年的交通道路的车流量、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等。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下几个特点,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由此可见,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在一些有价值的方面我们在规划中要给予重视。

2.2 积极做好交通需求预测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积极的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它是决定交通规划工作的“开路先锋”,也是基础性工作,交通需求预测的进行第一要务就是对城市交通出行量做一个事先预测,当然这个预测不是随意编造的,要考察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每个路段在一定时间内的行车状况等等。其次就是要对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3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我国的交通规划及管理的水平其实还相对落后,交通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组织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响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导致路网交通拥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发展滞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形成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高效、安全、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4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道桥设施是交通的前提,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保障。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的背景下, 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 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2.5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且高效途径。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6引导居民低碳出行

低碳出行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运用交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在出行中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倡导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和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自北京迎办奥运会以来,北京的低碳出行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包括使用无污染公交系统,鼓励小距离步行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应。北京在低碳绿色交通建设上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有条件的城市。

结束语

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强,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所想象的“畅通工程”也在加快着运行,要保证这些工作都有序进行,就要各地市积极响应,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在众多的实例研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城市的发展所服务。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 ,2001(2).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职能;分类

1、引言

现阶段,各类各级道路的性质、功能不明确,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路网结构没有层次,在总量上交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在结构配置上也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存在,从而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削减了既有路网系统的总体效能。因此,对于一条道路而言,它属于什么性质,应当具备怎样的功能,如何使它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成为道路与交通相关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设计等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2、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道路分类依据不清晰

对于各类道路而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只从从道路技术指标、硬件设施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分类。以主干道为例,只要求“红线宽度达到一定标准、车道数达到六车道”,而没有道路两侧用地及交通管理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2.2各类道路定义及界定不清晰

目前,对各类道路的定义,我国施行的各种标准规范中各不相同。例如:在《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中,把干道定义为“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则把干道定义为“它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不明确的道路定义,致使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流组织混乱,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路网系统既有的总体效能被削减。

2.3实现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不足

在我国,各大城市虽然都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但是对各等级道路缺少合理的交通流组织以及交通管理。而对于如何对各类性质的道路进行交通流的组织和实现对它的管理,现有的分类方法没有体现出的具体措施。

2.4没有把道路功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来

从宏观上说,基于传统的功能分区用地模式,对部标道路进行分类。从道路本身来说,我国在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城市干路不仅要承担各种交通功能,还要承担绿化、景观、沿街设店(购物)等功能。鉴于此,进行用地布局调整,对城市主要干路的功能进行净化,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从认识上,对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开发观念进行彻底改变,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3、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960年10月,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一级为全市干道、入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二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路;三级为住宅区道路。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道路强调的是其平面性质,而没有联系交通流的属性;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当时城市的交通压力不大,这种分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1991年,实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又把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大类;1995年9月,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对各类道路的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

4、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4.1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1)分类的原则。一是道路有主次、功能有分类。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的强度,要和城市所提供的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协调起来,道路网络容量一定情况下制约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土地使用性质,要求城市道路功能也应是不同的。在出行方式上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出行目的和方式都得到满足,城市路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载设施,必须要有分明的层次,而且也要有清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各类道路上,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主体的通行优先权是不同的;二是通过道路使用管理,使道路规划功能得到保证。划分道路功能和等级,不仅应对道路规划标准予以确定,而且应该对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予以考虑,从而为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通过使用管理,对于道路的规划功能予以强化与和保证。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依据道路的等级和车速的限制规定,对车道宽度、信号灯和出入口间距、停车、公交车站等进行确定;三是交通政策要体现区域的差别。应在充分考虑道路所处的区域、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道路服务水准要求的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城市道路的等级。

(2)分类的依据。划分城市道路等级的依据:城市用地布局、不同城市道路的几何特性、承担的交通流特征、改造建设城市道路的可行性等。主要包括:道路红线的宽度及其断面的构成、道路沿线的土地使用、交通环境、设计道路的车速、配套的交通设施、交通量,交通的构成、特性、组织的方式和交通管理的强度,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的战略意义,在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中道路所属的层次。

4.2分类的内容

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和原则,大中城市道路可以5类9等级:

(1)快速路。快速路根据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和具体设计形式,又可分为快速路和准快速路两个等级。快速路主要进行通过通服务,它连接城市与周边的纽带,也是周边途经城市的快速通道。未来考虑路网的需求城市内交通性主干道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在城市内部又划分出准快速路,准快速路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城市各区,以及实现对外的通道。与交通性主干道相比,其技术等级更高,但考虑到选线时可能沿原有道路进行,快速路改造不容易,大量建筑坐落在沿路,因此,在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部分服务考虑进来。

(2)主干道。主干道在城市中起骨架作用,根据道路两侧的建筑功能与性质,以及交通流的属性,又可以把主干道分为交通性主干道与服务性主干道两个等级。一般从定义上来看,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提供车流进出城快速通道,但是考虑到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在城区内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的主干道,应该对城市功能予以兼顾,要设置适当的服务,可以称之为服务性主干道。

(3)次干道。次干道属于过渡性道路,主要作用是承接主干道与支路,在城市交通中辅助主干道,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性与服务性之间的过渡性道路。出于管理交通上的需要,根据通过通与到达服务通在次干道中的比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区分次干道为交通性次干道和到达服务性次干道。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扬州市;城市交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19-03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然而,许多城市在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忽略了城市交通的发展问题,道路交通现况明显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步调。以扬州为例,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苏北门户”之称,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对其交通问题的探究有着特殊的意义。近几年,扬州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道路建设强力推进,再加上政府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扬州的路网结构得到了较大的优化,城市道路长度、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尤其是许多人均指标有了大幅提高。然而,在城市交通总体上不断发展的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车辆的迅猛增加,日益庞大的人流、物流、车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交通矛盾日益加剧。为此,我们对扬州交通状况展开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5份。调查主要面向扬州市区居民,各年龄段、各文化层次均有涉足。主要以扬州三大地区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为中心,分别在重要地段随机采访不同市民,同时,与广陵区公安交警支队取得联系、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获得有效讯息。在对以上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了目前扬州交通的发展状况。面对当前城市交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安全、有序,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扬州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扬州依托老城区采用紧凑的单中心圆心圈发展模式,老城区承载了大量的城市功能,行政机关、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公共设施十分密集,使得城市交通大量向老城区集中,尤其是文昌阁附近的交通状况已经有恶化的趋势,再加上道路网络的不合理、红绿灯设置存在的弊端、政府部门、交通部门的管理问题以及市民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堵车甚至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交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的矛盾较大

目前,扬州市区面积已达2 3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29.1万人,城市人均出行次数也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城区作为全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流动人口数目逐年增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加大,使得城市内部道路难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压力。同时,这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旧城市向周边延伸发展的新城区,旧城市的道路面积率增加不大,难以满足旧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在旧城区出现堵车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虽然近年来扬州市城市路网建设速度加快,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市民认为扬州市公交车设置的缺口十分严重,公交线路设置的不足、晚班车的缺乏以及车辆班次过少(见图1),给交通高峰阶段的调车造成极大的困难,且公交车所存在的准时性差、线路不合理、乘车不方便等问题使得城市交通压力急剧上升。同时,有大约91.5%的市民表示扬州市的红绿灯设置不够合理,其中有约26.2%的人认为红绿灯相隔太近,有23.1%的市民认为红绿灯没有计时器是最该改善的问题,有20%的市民认为交通红绿灯和人行道的红绿灯不协调。由此可见,扬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亟待完善。

图1

(二)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交通拥堵地段和时间较为集中

长期以来,扬州依托老城区采用向心交通模式,城市交通大量向老城区集中,老城区承载了大量的城市功能,这些路段通常是传统的城镇经济核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社会事业单位分布较多,每天过往人辆频繁,且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学及上下班期间,给交通带来严重挑战。再加之受制于文化古城的历史责任和有限资源,老城区的道路建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更加剧了道路拥堵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42%的市民认为老城区的交通状况最为严峻,尤其是商业圈文昌阁附近的交通问题最为突出;另有34%的市民认为维扬区的交通问题比较突出(见图2)。

图2

根据调查情况看,扬州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较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2)时间规律性。发生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三)城区“停车难”问题突出,停车场地的缺口较大且分布不均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开进了千家万户。扬州目前私家车的总量将近20万辆,而且数量还在节节攀升。就2009年一年而言,扬州就有27 000多辆私家车上了牌照,平均每天为73辆。私家车的井喷式发展在体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停车问题日趋严重。调查显示,最易堵的停车地段以时代广场南门最为严重。此外,旧城区停车设施严重欠缺。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公共场所随意停放,路边停车挤占道路资源,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同时,缺少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的停车场地,摩托车、非机动车大多占用城区道路停放,使得本已脆弱的城市交通更加艰难。从调查结果来看,停车问题最突出的场所是商业区,其次为旅游景点和居住区;而停车泊位建设滞后、停车场布点不合理是市区停车设施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区交通发展不平衡,缺乏战略性规划

扬州的商业区、公共基础设施集中于老城区,使得大量的车流向市区商业中心(文昌商圈)涌进。市区人口已经向西迁移,但学校却仍固守东边居多,因此每天上学、放学时分,形成固定的、大规模的交通流量在学校附近移进、移出,此外,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对停车场、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停车场所严重欠缺,造成城市人流流量不均,从而导致部分路段和场所的交通秩序较乱。

(二)政府对交通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大

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缺乏对交通发展的重视,交通基础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交通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各种交通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大大降低了道路利用率。有不少市民表示,政府不应一味地搞形象工程,应真正落实利民的公共交通系统。在每年的大型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一方面,要考虑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交叉,避免同时施工;另一方面,要对正在施工的路段备有其他平行路段这样可以分流车辆,或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开辟公交专用通道,避免城市交通环境在短期内严重恶化而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

(三)交管部门管理方式单一低效,交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在管理方式上仍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较低,较多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各部门的交通执法力量分散,管理的合力不足,管理手段仍以罚款为主,过于单一。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的王先生就提出,“罚款本是一种监管手段,但假如罚了那么多钱,交通还是一塌糊涂,那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全面更有效的监管方式?再者,假如罚款真变成了谋利,那这个管理就严重变味了。”此外,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也相对较弱,一般性的宣传和短期行为较多,缺乏广度和深度,宣传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全方位的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四)市民安全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薄弱

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广大市民参与交通比较随意,无证驾驶、无牌、闯红灯、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载超速行驶、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等显见通违法现象仍十分严重。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有大约23.12%的受访者将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行人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文昌阁等交通繁忙路段,行人对红灯视若不见的现象屡有发生,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更是屡见不鲜。有大约25.04%的人表示无车通行时自己也会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不过41.67%的人还是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表示极度反感,主张严惩不惜。

图3

三、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好城市规划,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是解决扬州城市通拥堵的根本措施

扬州市的交通流量相比较苏南及其他大中城市的车流量并不大,但向心交通的不合理是导致文昌商圈堵车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完善公、铁、水的交通对外体系,使得扬州城区的交通流量在空间上进一步向外位移,在交通混行程度上进一步降低,是解决扬州城市通拥堵的根本措施。

1.加快城市市区环城公路建设,将越来越多的车流分流到环线,减轻市中心路段的拥堵状况。

2.不断完善公用交通建设,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一些道路中的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

3.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减少行人穿行道路中间绿化带、人行横道时给道路机动车带来的行驶压力。

4.妥善解决城市非交通占道问题,做好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工作,将停车场由地面向地下和空间发展,开辟地下停车场,新建高层停车场,逐步将车引离道路,从而提高道路利用率。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城市公交优先”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用高科技“武装”公交车辆

市公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与市规划、交通、建设、财政、旅游、公安交警、城建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协商制度,形成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涉及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大力推行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并继续长期坚持实施这一战略,为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1]。

针对扬州市人口比较密集、道路资源相对紧缺的现状,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结构是解决城市交通易堵的根本途径。政府部门应鼓励市民搭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行驶在路的车辆,并适当降低城市公交车乘车费用,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给予更加适当的优惠,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

此外,应进一步将技术手段应用于公交车辆,合理配置公交车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在城区主干道交叉路口配置感应信号系统,通过调整交叉口信号周期、信号相位、设置公交车辆专用信号[2]等措施,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留时间,保证其道路优先通行权。对干扰公交车优先通行的社会车辆依法查处。积极推进公交技术创新,加快推广采用GPS应用技术,开发各类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公交运营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公交发展的科技支撑。

(三)充分发挥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改善传统管理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宣传范围

罚款是治标而不治本的,交通秩序的根本改善应依托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参照新加坡等国的经验 [3],我们建议交通管理的教育方式为:(1)现场教育。就是对违规人员进行现场教育,本着对其负责的精神对说服教育;(2)集中教育。就是对一些严重违规或不服从管教者进行传唤集中教育。找个空闲时间比如周末对这些违规人员进行集中教育;(3)陪同教育。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所以更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让其在小的时候或年轻的时候就树立交通法制观念、具有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交管部门对他们可以实行陪同教育的方式,即让其老师或家长陪同接受教育。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建立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4)罚款也不能少,但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更要注意罚款的力度。

同时,应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更广泛的市民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对一些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交通行为要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利用舆论来加大宣传力度,将舆论宣传作为重要的辅手段。

结语

机动化阶段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这种转变所产生的结果优点与缺点并存,对我们来讲,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城市交通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中小城市因其自身的规模、性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其面临的交通问题也十分紧迫,因此,必须要从长远上规划,从现实上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中小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学规划 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N].扬子晚报,2007-04-10.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into a few years work experience, mainly in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ke relevant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and lin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道路拥挤,交通环境恶化,几乎成了我国各大城市的发展通病,甚至成了制约个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市政瓶颈。“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简单的一句俗语准确的说明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系统对促进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但车增建路,路多引车,交通环境暂趋恶化。据世界银行研究,通常发展中国家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以上,城市交通普遍落后于城市化进程,解决交通问题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艰巨任务。

一、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健全,平面交叉过于密集,瓶颈路多,通行能力差,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但仍不能满通流量的需求,还是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我国城市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研究决策机制,部分行政领导的个人意

志代替了科学民主的研究决策,以致不少城市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主要道路建设和相应的地产开发上。

2、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改善重视不足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虽然规模浩大,但其相应的管理设施的研究和建设却相对滞后。而国外,交通管理已经从道路交叉口的“点控制”发展到干线道路的“线控制”,进而发展到整个城市区域的“面控制”。20 世纪80 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便开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ITS),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而我国的ITS研究才刚刚起步,基本上处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学习阶段。

3、公共交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些规划建设者,特别是规划设计单位,对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研究不足,对规范的要求领会不够,套用一些规范条文,凑足“一张图加两页说明”就算是一个城市的道路公共交通规划,这种“急就章”式的规划不可能具有科学性,更谈不上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了。这些欠缺的道路公共交通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交通线路网稀疏;(2)对居民出行的流量流向等交通流特性研究不足;(3)站点布置与城市用地性质、建筑容量不匹配;(4)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政策没有体现。

4、市民交通素质文明程度偏低。

人是道路交通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但目前大量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素质不高,机动车违法数量大,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突出,与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目前除了交巡警部门管理处罚外,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教育,更缺乏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对策

1、加大政府对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

路网、站点规划与建设是改善交通的基础,路网状况欠佳仍是影响交通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城市的出入通道等还需进一步规划改造。道路建设要有长远规划,要体现前瞻性,不能常建常翻修。而且在道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功能,如隔离带、绿化带、人行道等,以确保交通安全,还要考虑今后与轨道交通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要借鉴首尔、新加坡等城市的先进经验,设立公交专用车道,即在市内外的干线道路的中央划出单向的专门线路,专供公交车行驶,真正

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解决公交车辆行车难、车速慢等问题。另外,停车难的问题一直也制约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因此,需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停车站场。

2、要完善城市道路管理。

科学组织交通。认真分析研判市区道路交通状况,对中心城市交通流量大,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矛盾较为突出路段的交通管理进行科学组织。

加强静态交通管理。一是加大对违法停车行为的专项整治。二是合理配置停车泊位。三是开展清理整顿。加强与道路建设同步配套的交通设施建设。一是积极调研。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对列入计划改造的路段、路口所需交通设施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改造意见,供政府决策参考。二是主动参与。积极协调规划、建设等部门,争取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配套,避免产生新的交通拥堵点,提高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之下,世界各地都把城市交通的重心转向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欧洲部分国家的公共交通事业已经日趋完善,我国像北京等特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成熟。事实证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成熟完善不但能够改变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出行方式的传统模式,减少道路混乱的因素;还能够遏制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势头,从而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流量的压力,大幅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一项产业。交警部门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到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中去,对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点的设计规划等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全力做好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筹备工作。

4、提高广大市民文明交通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近年来,城市交警部门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提高广大群众交通文明素质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措施来抓,积极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整治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路”新风尚,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文明交通

宣传氛围。通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交通违法曝光台;而且特别重视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坚持“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去宣传道路通行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市民文明教育素质。

三、小结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炜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全永.北京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发展战略及对策[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需求预测

随着城市发咋会你的进程,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障碍,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能够合理忧郁的进行,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并制定出合理的道路交通管路规划,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做出精准的需求预测,以更好的管理城市道路交通。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现状

无论是在体制上、行政上,还是在技术上,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网络、运行网络都非常复杂,我国在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措施在全国各城市的大力推行,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都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许多技术先进的管路措施和设备都被引进,这给我国城市道理交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并有输几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被评为“优秀管理水平”。尽管如此,我国还有很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都基本不达标,甚至是经过检查的优秀管理城市还是有很多项目指标都不达标,所以,要将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的合理、有序,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管理规划。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的目的

通过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人们能够预先知道管理措施实施后城市道路交通所体现出来的效果,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实施不当而出现的不必要的政策失衡和经济损失。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就是对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的措施进行预先预测,它的目的主要是规划城市道路灏垂芾淼氖奔洹⒌氐恪⒎椒ā⒍圆撸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就容易的多了。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的内容

首先,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路规划,就必须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调查,由于调查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有些城市的相关部门就对现状调查工作不重视,但是,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了城市的道路交通的现状特别是显存问题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下一步的管理规划。其次,就是对调查得到的显存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从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且进行归类处理,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再者就是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往往都是由许多种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案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最有力的制定,最后自然就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时,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人进行评价,比如说政府官员、交通管理部门、,甚至是城市居民的评价都能要纳入其中,然后对管理方案进行改善,最终做出最全面、最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模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格化的部门普遍采用的是由欧美国家研发引进的“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国家为了管理大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而研发出来的,所以,它的结构理论非常成熟,便于理解,但是“四阶段”法的数据信息统计工作非常庞大,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而且它的四个流程紧紧相依,一环扣一环。下一个预测都是以上一个预测为基础的,这样,当某一环节出现失误时,所有的预测都会功亏一篑,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在这,我国引进“四阶段”法的时间较晚,发展也不太成型,而且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交通管理方案,并且欧美国家的“四阶段”法是最主要的借鉴内容,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味的借鉴他人是很难有什么进步可言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更加紊乱。还有一点就是“四阶段”法所使用的软件也是欧美国家开发的,运用在国内,自然就会有很大的语言障碍,而这些语言障碍将导致这款软件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模型的完善

基于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显然,欧美国家的预测方案不适用于国内城市交通的发展。所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勇于创新,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的交通发展道路,走中国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之路、

四、结束语

总之,如今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状况的问题不容小视,长期下去,我们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会彻底紊乱,所以,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加强努力,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并且加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并且加以完善城市道路佳通的需求预测方案。

参考文献:

[1]秦胜忠,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民建桂林市委,2011年12月15日

[2]王成钢;论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李朝阳,周溪召;试论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