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以发挥水优势、治理水污染、美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严防水灾害、倡导水文明、建立水机制为着力点,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花最少的钱、尽最大的努力、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建设质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确保完成三年和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建设“魅力毛垟,边界集镇”。
二、工作计划与目标
全乡7个行政村中全部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三年(2014-2016年)完成,第一年实施三个村;第二年实施炉西、两个村;第三年完成、两个村(具体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计划安排表)。地处偏僻且在家人口较少的村、以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为主,部分不异地搬迁的农户,按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其做卫生厕所,或集中连片以稳定塘的形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全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100%,农户受益率提高到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洁净村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工作任务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乡农村污水治理办公室按照工作计划中的时间节点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全面推进新建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人口聚居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纳管户数大于50户,可选用微动力处理模式;纳管户数在10户至50户,可选用人工湿地和无动力厌氧组合模式;在个别人口散居区、纳管户数少于10户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配套应符合规范,雨污分流,出口水质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池建成后,做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人工湿地种植亲水性植物,对池面进行覆土、绿化,美化环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处理效果。⑴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对于毛垟、沙垟、库头、炉西四个村,建设污水管网并实现纳管排放。⑵修复原有处理设施。对原有处理设施存在管网破损、污水池内无水或水量较少、处理效果较差的毛垟、库头村及沙垟的移民点,完成管网修复、窨井防渗、配套管网建设等,并达标排放。⑶对毛垟、沙垟、库头村(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纳管户数大于50户的已建无动力厌氧设施,对处理效果较差的、位于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增加人工湿地或微动力,提高处理效果。
(三)维护一批,落实长效管理。⑴各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⑵各村住村干部既为本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员,综合指导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⑶清掏沉淀池、管道和窨井内杂物,对缺损的人工湿地亲水性植物进行补种、修枝等养护,保持人工湿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四、工作计划与步骤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4月)
每年度,列入年度计划的村要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户调查,配合设计单位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时,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扫,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养、乱占、乱排、乱丢”等“八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洁净村庄、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和“好媳妇”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6月)
乡政府于6月份之前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各村要配合施工单位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截污纳管”,把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工程管道,没有完成卫生改厕的农户必须加快改厕进度,确保与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向乡政府申请改栏、改厕、改路、绿化、清水绕村、阴水沟治理等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并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施这些惠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洁净家园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每年度12月,乡政府对实施村工程进行验收,各住村干部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验收工作,并制作好工程项目验收材料,报县农办统一备案。对以奖代补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实施的工程量,综合考虑资金量大小、重要性和绩效高低等方面因素,统一报县农办争取以奖代补资金。各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后,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乡政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由乡长陈勇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吴丽平同志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叶吉祥同志为联络员,负责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和推进农村“五水共治”。各村要建立相应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处理工作,政策处理原则上采取“零处理”。各村要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惠及每家每户,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确保本村干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实施时间进度。各村要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垃圾户收集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农村日常环境卫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明显改进。各村每月3日前向乡政府上报建设进度,由乡政府统一汇总报县农办。
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维护部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1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境维护厅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14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文〔〕81号)结合我区实际,为认真贯彻全国农村环境维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以奖促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问题严重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平安、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必需运用综合措施,集中投入资金,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平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使农民得到实惠。
2.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针对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
3.政府引导。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确定、效果考核及奖励资金的使用等要公开透明。
(三)工作目标
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置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继续巩固和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峡窝镇生态镇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生态镇创造条件。加快南部山区生态项目建设,从而使我区各行政村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得到增强。2011年,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
全区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局部重点区域的镇(办)村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逐步扩大治理范围。
(二)整治内容和要求。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农村区域污染减排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取缔维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分、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维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维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网箱养殖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维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因地制宜处置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置率。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区域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示范工程。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鼓励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办)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经济基础较差、交通方便的村可采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置;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规模经营。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
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农村区域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环保监管。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消除污染隐患。
三、申报顺序和资金管理
(一)资金申报顺序。依照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由区环保局、财政局制定全区“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以奖促治”资金由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村庄所在镇(办)提出申请,经区环保局、财政局审核后,报送市环保局、财政局,市环保局、财政局根据国家、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和市年度预算布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各镇(办)依照施工进度向区级财政报账。区财政、环境维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监督考核。区环保局和财政局将对“以奖促治”政策实施进展和绩效、资金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的检查和考核验收。
一、总体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削减内外源水污染负荷,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促进直湖港水质不断好转。
二、重点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直湖港段水质逐年好转,但由于存在上游来水影响、排水不畅、环境污染负荷仍较重、部分地区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距离整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针对以上问题,2010年,区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按时序推进到位,已完成5个项目,投资9654万元,完成计划投资6470万元的149.2%;2011年度计划完成5大工程、共12个项目,计划投资6860万元;2012年度计划完成5大工程、共10个项目,计划投资6915万元(具体工程项目见附件2)。
(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程
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结合区城市化建设推进要求,组织实施直湖港流域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程,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关停、淘汰违法违规落后企业,落实沿河有关企业向工业集中区搬迁工作。2010年,完成“三高两低”企业整治10家,区政府补贴80万元。2011年计划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8家,区政府补贴60万元;2012年计划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6家,区政府补贴45万元(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3)。
(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工程
目前,我区直湖港流域已建成钱惠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洛社厂、杨市厂)、永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杨市电镀园)和阳山镇陆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5家污水处理厂,均已正常运行并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循环试点示范企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对片区内工业企业的排放冷却水、冶金酸洗循环终水等工业废水按照“零排放”要求进行重点治理;加强对沿河工业污染源监管和限期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巩固和提升河道治理成果;加强各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建设和运维管理,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和污泥安全处置。
1.节水型企业创建。2010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5家,投资2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30万元,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计划再投资30万元,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
2.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为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根据省规划要求,在2012年之前完成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6家。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完成34家。2011年计划完成6家,投资1000万元;2012年计划再完成6家,投资1000万元(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3)。
3.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治理。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直湖港段沿线所有直排口封堵,完成省规划要求的88家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并对其中70余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完成13家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投资650万元;将11家企业原直排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投资550万元;对年排放化学需氧量5吨以上的19家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装置,投资1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32家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综合治理,确保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水质、水量符合接管条件的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废水接管率和集中处理率达到90%(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4)。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157家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接管(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5);2012年计划完成162家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治理,确保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水质、水量符合接管条件的所有工业企业的污水接管率和集中处理率达到90%。
(三)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区直湖港流域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约500余个,核定桃林产业主导自然村208个,剩余需治理村庄约300个,计划通过“推进城市化建设,做好直湖港流域边远村庄搬迁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排水达标区建设和农村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
1.边远村庄搬迁整治。2011年,区直湖港流域计划完成搬迁村庄100个;2012年计划完成搬迁村庄100个。
2.排水达标区建设。根据《区控源截污暨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上半年完成片区内集镇建成区全部75个块区的建设,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接管13个(具体名单见附件6),预计五月底前完成。为进一步扩大管网覆盖范围,推进排水达标区建设向直湖港及其主要支流河道两侧偏远地区延伸,确保流域内村镇及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应接尽接。2011年下半年,计划完成64个拓展片区建设;2012年计划再完成65个拓展片区建设。
3.边远村庄生活污水点源处理。2010年,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微动力、少管网、低成本、易维护的生态处理模式,完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56处,投资1294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1125万元,完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38处(具体名单见附件7);2012年,结合片区内排水达标区建设及搬迁整治工作,完成片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四)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工程
1.种植业污染控制工程。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缩减粮油作物比重,扩大经济林果等经济作物比重,控制区域内高耗肥作物总量。二是推广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的作物种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格控制盲目施肥。加快水蜜桃、蔬菜等经济作物专用有机肥、配方肥的研发。三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改善用肥结构,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料,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2010年完成节水高效灌溉2800亩,推广商品有机肥4000吨、2万亩次;土壤取样化验400个,测土配方施肥57237亩,病虫害综合防治57237亩,投资1640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4000吨,病虫害综合防治5万亩,实施范围:洛社镇京杭运河以南、阳山镇、钱桥街道。到2012年,实现种植业氨氮、总磷排放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削减30%。
2.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工程,池塘尾水全部排入生态沟、渠中,通过人工种植的各种水生植物、湿地实现土壤拦截、沉淀,经过一定净化后再经进水渠注入池塘,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使养殖尾水不排入外河。2010年投资30万元,完成1家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示范;2011年计划完成阳山镇尹城水产养殖场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建设面积850亩),投资210万元;2012年计划再完成1家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投资30万元,水产规模养殖50%实现尾水处理或循环利用。
3.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片区内现有畜禽规模养殖户83户,其中生猪77户、家禽6户,已进行全面整治。2010年完成关闭规模养殖场2家,8家规模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综合治理,投资30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2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点建设,分别为洛社镇保健村的奔马养殖场(存栏生猪400头)、阳山镇尹城村臧岳清养猪场(存栏生猪184头),启动关闭市南洋农畜业有限公司,2012年关闭到位。2012年继续加强对直湖港流域所有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督查,杜绝偷排污水现象;80%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污染完成治理整改;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5%。
(五)河道内源污染治理
1.河道生态清淤。推进实施直湖港及支流河道轮浚工作,有效降低河道内源污染负荷,确保规划区内河道畅通,恢复和提高直湖港及其河网的引排能力,并使水体充分交换,增强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2011年计划实施支河轮浚机制,清淤6条,完成土方9万方,投资50万元。2012年继续实施支河轮浚机制,计划7条河道疏浚,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2.河岸带植被修复。全面推进直湖港及支流河道两侧河岸带植被修复及生态护坡建设工程。对直湖港、锡溧运河河岸带两侧50米范围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强化绿化和环境功能;对直湖港支流河网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堤防改造、植物配置,提高水陆交换能力,基本恢复河道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2010年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350亩,投资18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75万元,在洛社镇冯巷浜、桃园村,钱桥街道洋溪河,建设生态防护林50亩。2012年计划投资150万元,在直湖港两侧因地制宜,营建水源净化林200亩。
3.河道生态修复。2011年计划实施支河生态修复3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重点实施钱桥街道的井亭河、洋溪河、大张巷河和阳山镇的察亭浜等河道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计划继续实施直湖港及其支河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直湖港流域水体自净能力。
4.新沟河排水通道畅通工程。抓紧衔接并落实新沟河拓浚延伸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2011年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区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专门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洛社镇、钱桥街道和阳山镇要高度重视,继续把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时限及责任人,限期完成。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得到改善,工业企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成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对饮用水源地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治理。清理垃圾、粪堆等各种污染源。申都水源地、定国水库水源地等全县供水人数2000人以上的3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水源地周边截污工程,设置水源保护区标识、标志和界桩,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关键词:眉县农村;污水处理;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的污水多为生活污水,“污水靠蒸发”是长期以来农村处理污水的真实写照。而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处于空白区,对农村环境、生态及生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如何找到成本低、简便易行的方法,来净化这类成分相对简单、污染程度低、能循环利用的污水,达到节约用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
传统的污水治理方式是以集中治理为主,其治理成本高、管线长、运行费用高、治理效果差。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地形较复杂,农户分散居住的农村地区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农村村落集镇的污水处理,必须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的处理方式。
陕西省眉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地应用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摸索出一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路子。其中眉县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与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带给我们新的示范效应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概况
1.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农户及农家乐厨房用水、洗涤用水、人畜粪便排水、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及其它污水组成,生活污水中以杂质、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为主,在排放上具有不连续性、排放面广、排放分散、浓度变化大、水量不稳定等特点,通过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池塘和渗漏等方式后,最终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体与土壤。
1.2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有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人工湿地、分别接入附近相应的县镇或园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三种方式。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格栅调节-厌氧生物发酵-反渗透生物膜-接触氧化沟-消毒-排放工艺流程,主要削减污水中cod、ss,通过采取生物(生化)的方法处理污水。这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处理农村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是简单又可行的。
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建设是综合解决污染水体,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的最新选择。通过收集农村生活污水,选择适宜的自然地理设置,通过种植有利于改善水质的物种,进行自然消耗降解水中的氮、磷成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小规模集中治理方式:汇集该区域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少量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接入附近相应的园区或县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2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案例
2.1 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
槐芽镇位于眉县东部,镇区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已铺设雨污水管渠2条,排水管渠由南向西流入渭河。按照眉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和生态镇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镇区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后水用于灌溉、绿化、生态以及湿地景观用水。
槐芽镇居民数量现有14500人,实际产生污水量为1725.5m3/d。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厂址选择在荒废水草林地,处理场地占地面积1hm2,工程总投资180万元,污水处理规模为2000m3/d,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吨水运行费用为0.25元/吨。
2.2 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污水由管网系统收集流入,经格栅除去粗大悬浮物后,到达沉砂池均合调节水量、水质,同时对较大的颗粒物进行沉淀,以保证后续生物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并接种部分回流污泥。厌氧池中悬挂生物填料增大了微生物提供附着的面积,污水中的cod物质被微生物作为食物消耗掉,与此同时那些长链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结构简单的有机分子,为后续的好氧生物降解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污水从厌氧池流出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好氧的环境中,经厌氧处理的污水中的cod物质将被大幅度消耗,这是废水系统能否达标排放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处理的效果。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和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清水从集水堰进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保证污水出水水质的重要环节,污水在人工湿地中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最终排出污水处
系统。
2.3 工程环境效益
工程建设对村镇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利用,消除环境污染,形成湿地生态景观,同时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2.3.1 污水治理效益 污水的原水水质数据cod:400mg/l,nh3-n:25mg/l,出水水质数据cod:50mg/l,nh3-n:12m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3.2 环境效益节约水资源 项目回用中水2000m3/d,可节约新鲜水60万m3/a;项目可减少cod排放量300kg/d,年减少排放量109.5t/a;为削减渭河流域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做贡献,保护了流域区域生态环境。
3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代表,是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也是眉县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亮点。
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投资14万元,建成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净化 3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湿地净化后的水可满足村上所有绿化灌溉的使用。污水处理站设在村里边角地块和荒地上,采用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种植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的植物,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绿化、美化环境。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汇入人工湿地,进一步作为养分让植物吸收自净,最后达标排放。
这套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厌氧池、湿地池、清水池三部分构成。由人工种植亲水植物、建成湿地,当污水、污泥流经该区域时,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通过农户家中沉淀、管网统一收集、雨污隔栅分离、潜流式人工湿地过滤,实现达标排放。该项目的处理流程,是采用生态处理系统,使水分与氮、磷等作物肥料元素相互结合,起到让水质自净的作用。整个生态系统以势能为驱使力,无需消耗化学能,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葫芦峪村生活污水由各家汇集后,流进随风摇曳的芦苇丛里,经由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就变成了可用于农田及绿化灌溉的清水。经环境部门的多次监测,本村生活污水经生态湿地处理后,水中的cod浓度由原来的286kg/l下降到了 42k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013年,眉县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政府补贴、村上自筹等渠道筹集资金,已在眉县境内12个村建成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014年,这样的系统还将在 40多个村建成。
随着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的影响,宝鸡市采用“统一收集、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的处理工艺,建成了岐山县北郭村、扶风县杏林镇等 30余处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凤翔县尹家务村、凤县寺沟村与企业联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厂地联合治理模式,解决了村庄治污的难题;对移民新村,统一规划,修建村庄排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建成了凤县酒铺村、东河桥村等一批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4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启示
在区域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工作,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解决乡村农舍污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力求获得建设项目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实用、技术成熟、易于操作管理的污水处理方案,力求高效节能、成本低、占地少。污水处理系统控制过程简单,日常操作管理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人为操作失误率低。
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运行灵活,严格管理体系和源头控制,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对水质和水量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