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科学教育

中小学科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科学教育

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科学教育 面临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逐步落实,以及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广泛兴起,科学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其地位日益突显,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由于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上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所以在实践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追求更好的科学教育,我们就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

1.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孤立的科学教育―――缺少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潜意识里认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互相独立的两个系统,加之我国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在新课改以前一直都是以分科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在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在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中,科学就是科学,自然课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数学课的任务在于让学生能够计算并掌握一些定理和公式,至于品德和意志等的养成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那是品德课和美术课的事情。科学教育中的条块分割,甚至使学生在各科科学课程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界线。在如此孤立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体验不到科学所能带给人的最重要的乐趣之一―――玄思、沉思自然的乐趣”。科学教育缺少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学生身上的最直接体现和后果,就是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当他们在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时,根本想不到人和自然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他们在背诵各地的物产和地理环境时,也根本联想不到环境保护的紧迫和重要;当他们看着烧杯里跳动的青蛙心脏时,也很难联想到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甚至出现同在科学课程当中,一旦需要用一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另一门学科的问题时,他们就会茫然无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蒂是由于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脱离和科学教育之间的彼此孤立的缘故。对这个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科学教育将永远孤立而孤独!

1.2片面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事实上只是科学知识教育,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科学教育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授。由于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原本属于科学教育一部分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统统遭到了冷落和忽视。虽然我们的科学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科学知识上,但是在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传授知识上,我们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由于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内容上以知识为主,所以就相应地出现了“在方法上是以传授、灌输为主,在对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上,是以学生掌握和积累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科学就变成了背定理、记公式、法则等等,主要是记忆和被动接受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教育中感受到的科学只是一套刻板的符号和概念体系;考试的时候只要按照相应的定理、公式和法则依葫芦画瓢地套用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只要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就当然被认为是学好了科学课程。

1.3非科学的科学教育―――过于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我们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中,还存在着过于追求同一、追求统一标准答案的错误倾向。一些教师认为,作文可以是千差万别的,造句可以是互不雷同的,惟有科学题目的答案应该是统一的。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自然、生物,凡是习题和作业,老师都少不了把“标准答案”在黑板上统

一公布,如果有的同学用的是不同的方法,老师是绝对不鼓励的,开明的老师会说“你的解法是对的,但在考试的时候最好用黑板的解法,以免被错判丢分⋯⋯”。于是本来没有优劣之分的不同解决方法在学生心目中就产生了所谓“好”和“不好”的区别,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价值判断的驱使下就顺应了老师有意无意“追求统一标准答案”的要求。过分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是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个主要因素。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和儿童的好奇心更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才可能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行为,其结果往往能发现与别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新异方法不加鼓励,使他们的方法得不到肯定和认同、他们的创新行为得不到积极的强化,那么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热情自然就会逐渐削减,最终放弃自己的种种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我们在无意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我们渴望科学教育的繁荣和发展,然而,在对统一标准答案的执着追求中,我们的科学教育已经不科学了!综上,当前科学教育在我国虽然已经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在实践上还存在诸多偏差:片面的科学教育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科学教育知识化的倾向导致了大众科学素养的缺失,等等。难怪有学者不无担忧地将这些问题看成是“科学教育春天里的惶惑”。!笔者认为,要走出科学教育的困境,搞好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必须尽快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2.解决我国科学教育相关问题的策略

2.1在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一些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注意正确运用、准确表达科学术语。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各具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理应成为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知道任何问题都有科学的解决办法和通向科学办法的途径;分清迷信与科学之间的差异。分清经验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差异;并能运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抉择。

2.2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说话、办事能够以事实为根据;尽量避免个人偏见与感情用事;防止个人意愿干扰客观观察;在讨论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时,能够做到前后概念一致。当说不清楚的时候,不使用诡辩术。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承认不懂。不要将矛盾留给学生,主动承担责任。

2.3鼓励创新精神和质疑态度。创新精神来源于质疑的态度,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呼唤质疑精神。科学不怕犯错误,因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过去,探索未来的过程。具有科学理性的人,善于发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认真纠正错误。实事求是是科学探索的真谛。科学永远有未知领域,需要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肯定有反复,也会有成功与失败,真理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获得的。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真理、终极发现,因而已成之见不可囿,已有之功不可恃,必须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总结新的实践,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性,这也正是实事求是的真谛。科学探索离不开实事求是,而做到实事求是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求知过程。

2.4形成合作与竞争的互相协调的良好心智。现代的社会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事业不是一个团队能够完成的,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社会就很难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公平竞争能力,同时具备现代意义上的以平等、自尊为基础的宽容品质和谦虚精神的人才,这些人才要善于合作与交流。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现代化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建立“双赢”机制、“伙伴关系”的社会新秩序。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而科学精

神和科学态度是科学实践、探索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执着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和态度,它使人们用理性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唯真理是从。

3.结束语

现代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客观有效的,教授过程和课程设置应该是灵活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富有时代感、拥有理性思维和具有灵活应变能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观念性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指明每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直接和国家的竞争相联系。所以国家都相当重视科学的教育,并制定了各国之间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最近几年的时间,我国也开始将科学教育列入教学课程标准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有很大的支持系统,系统由物质性、制度性、观念性等构成。文章论述的观念性支持,简单来说就是要构成帮助科学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观念,特别是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

一、我国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绝对性的科学知识观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认为科学是和自然、社会、思维相关的知识体系,19世纪很多人们都是这样理解科学的,但是这种给知识体系的观点相对来说是较为狭窄、并且较为局限性的,无法表现科学的整体面貌。这种绝对化科学知识观对教育影响深远,人们思想中认为科学只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这种科学结论。一些科学性的教材在介绍和解释科学理论时具有很大的宣布真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验证性的实验来证明一些理论。学生对于这些理论理解是科学是一个定律、无法改变的绝对性真理,无法了解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及科学发现的实际过程。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只单一地面向过去,而不面向未来。科学教育较少关注学科的研究动态。不对科学发展趋势加以了解,只对学生的科学性系统知识进行要求。绝对性的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教学方式。

2.重视结论却对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加以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探究的过程比单纯的结论具有更大的价值,只有当结论是探究出的产物时,其得出结论的过程才更为人所信服。但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只对于结论加以重视,却对过程不加以重视,体现在科学课程编制使用成功模式,就是只在教科书中提到的科学成就密切相关的部分工作才被列入教科书中,却忽视科学家在成名前走过的路及犯过的错误。这就是说,教科书在反应科学成就时对于历史很少考虑到,抛弃科学发现和进步的真实背景,只对结果进行收集,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是文化继承的结果,但是科学教育不可以只局限在非过程化的结论以及结论的传授。所有知识都要在知识的角度上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教育中通常不重视这部分过程。

3.重视读科学却忽视做科学的学习方式

我国的科学教育在多重作用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走向了读而不是做的教育道路。读科学指的是被前人验证了的客观性真理,科学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时空上,教学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学生动手能力和机会缺少。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却忽视对于解决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学中让学生讲科学原理变为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工具,教学方式上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作业的形式上教师鲜少布置像观察类的实践性作业,再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科学实验都使用黑板实验进行完成,并且课堂的演示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教缺乏自由发挥机会,学生缺少自主探究过程,教学如果只是一种知识的工具却缺少自身独立性的价值,那他就会缺少科学教育应当具备的探究及创新功能,那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真正的实验,就只是一种验证知识的方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育中的观念

我国的应试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筛选制度,已经逐渐影响了社会价值的导向,使得教育界愈发功利化、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制度,不应只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测评,这种应试教育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实验不加以重视,对于方法过于轻视、科学精神的贯彻未落实到位。都使得我国的科学教学一再止步不前。近年我国教育理论界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目的性上来看都需要从学生的素质出发,尤其是实践及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掌握,教学过程中主张智慧的探究过程及生命的体验过程。

三、总结

有人对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做过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课程及教材方面。美国使用综合性的科学教育,但是国内目前使用的是分科教学,在教和学方面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倾向使用归纳推理的方式,注重演示和实验部分的操作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就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3篇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想象力 创造力 思维空间 生活体验

一、“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是指根据我国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规则,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这几个学科的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中小学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一是抓晨会和周会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安全、纪律、卫生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学校每周进行检查。二是抓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抓各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四是抓少先队活动,学生在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特色中队、各种竞赛等活动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五是师生谈心,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丢弃不良习气,走健康之路。六是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家访,或参观访问等等,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

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每堂课、每个活动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必须进行下列四项训练:(1)听的训练。课上听录音,跟录音读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听一句,跟读一句。学生放平书本,用右手食指指着所听所读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认真看。在各种感觉器官配合下,培养学生听力。课后学生用配套的磁带自己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2)读的训练。要想掌握好一门学科,认真读记是必要的,还可开展各种竞争性读书游戏,让学生熟读成诵。(3)说的训练。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正确读准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3)写的训练。学生从拼音字母开始接。因此,字母正确的书写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培养学生认真、清楚、整洁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中小学衔接教育要注意的环节

(一)在学生学习上要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在教师教学上要强化三个方面的衔接

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努力做到“三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

中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 研究

当今的教育领域,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困惑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问题,一些家长和老师普遍地反映,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展课后辅导工作,通过给学生补课的方式欲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在繁重课外辅导的作用下,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学生由于缺乏适度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大脑得不到休息,产生了疲惫厌学的倾向,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课堂的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在积极、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促动下,才能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并及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心思完全放在课堂学习上,并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来自由发挥,尊重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对他们的发言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以鼓励为主,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对话,朗读课文比赛或者播放英文电影的形式来提高课堂的活泼与活跃的气氛,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引入实物,形象教学。中小学英语的学习还处于一个基础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把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直观又形象的感觉下,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把意思相近的单词的放在一起区分,例如: cup茶杯, glass玻璃杯, bottle瓶子, can罐子——这些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容器。为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具体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指着每一个容器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英语名词,学生在这样的形象思维的作用下会加深对这些词的理解和记忆。

再比如,区别in和on两个介词,教师可以把一个透明的盛满水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在水里面放入一个苹果和一个气球,这时,苹果一定沉入杯底,然而气球却在水上飘着,这样就能形象地区分这两个介词的用法。

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指着自己的身体器官来引导学生学习eye, nose, arm, leg和tongue等名词,可以做个小游戏,将一名学生叫到台前,让学生随机展示身体的各个部位,由慢到快,逐渐加快速度,让学生对应说出这些器官的名称,这样学生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学会这些单词。

再次,纯粹的英语课堂,培养语言感觉。英语是一门讲求交流和沟通的语言科目,因为真正的语言习得都是先从听力开始的,学习一门外语也要先从听说开始,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要求学生也尽量使用英语展开对话,如果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简单的词汇对其进行解释。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摘取教材内容中的话题,例如: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sport/animal? 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分两人一组,展开讨论,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但是前提是用英语去表达,为了确保学生的讨论不偏离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相关词组罗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和词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而且也达到了灵活应用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力水平,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意义的、语言比较基础的英文电影,例如《狮子王》,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出对应的字幕,要让学生通过画面与人物的对话自己来理解其中的意思,在看完电影后,要针对不同的情节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电影的观赏用英文说出自己的感想,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教师要将视频反复播放,引导学生仔细听,如果仍未见成效,教师可就要深入探究原因,如果是发音的问题就要从音标上重新完善对单词的学习。

最后,寓教于乐,游戏教学。中小学英语课文内容有很多都是和节日或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讲到这些章节时,可以将节日引入课堂,例如:在Christmas Day这一课,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过一次圣诞节,通过过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棵圣诞树(Christmas tree), 再拿出一些圣诞礼物(present), 对圣诞树进行装饰(decoration), 为学生讲述圣诞节的历史和西方的民族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还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