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监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文名称:Railway Quality Control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办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9178
国内刊号:11-3764/U
邮发代号:2-5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英文名称: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部;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西安石油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1346
国内刊号:61-1222/TE
邮发代号:52-4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截至2010年底,泰安市高危和重要客户155家,公司供电安全压力巨大。但是高危和重要客户在设备和技术管理上却存在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严重、检修力量薄弱、管理分析能力差和人才流失严重等4个方面。以电气管理较为规范的肥城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厂区内现有110kV线路3条,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6座,10kV开关站34座,厂区内全部采用电缆接线,电缆总长度近100km。而特钢厂目前仅有电气管理员工8人,电气操作人员63人,负责全部厂区内的电气相关工作,管理和操作任务繁重。厂内110kV开关为90年代初期少油开关且存在渗漏油现象;保护设备为电磁式继电保护,运行状况差;全厂未配置专业的保护人员,资料管理不规范。
目前,客户设备与电网联系越来越密切,客户设备故障导致的公司设备跳闸次数也越来越多。2009年公司全年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295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72次,占总次数的24.4%;2010年公司全年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307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79次,占总次数的25.8%,客户设备故障成为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将客户设备纳入公司技术监督的范围,提高客户设备健康水平,减少公司开关跳闸次数。
电力体制改革完成后,供电企业只能在用电环节为客户提供服务,不能干预客户用电设备的选取。而客户选取电气设备往往更注重价格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导致客户电气设备投运后缺陷较多,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公司2011年更是发生了因客户电缆头质量问题起火爆炸烧毁公司开关柜的严重故障,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创新技术监督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确保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客户设备全过程监督,保证公司电网安全运行。
2技术监督新举措
2.1采取“生产性”服务
2.1.1“生产性”服务涵义“生产性”服务是公司针对高危及重要客户开展的一种个性化服务,主要通过定期走访、技术支持、设备诊断治理、节能服务、电工培训等无偿或有偿服务,逐步将客户设备纳入公司停电计划管理,从而促进客户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管理规范、合理,为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电支撑,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2.1.2“生产性”服务主要做法(1)设置“生产性”服务办公室,同时成立技术组和专家顾问组,从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上保证“生产性”服务全面推开。(2)制定《“生产性”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政府先后出台多个管理文件,保障重要电力客户的政策支撑。(3)规范基础管理,对高危及重要客户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包括客户基本供用电信息、设备台账、设备试验记录、风险点分析等方面的供电档案。(4)强化技术支持,举办企业电工培训,协助客户健全完善设备运维以及“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适时组织专业小组协助客户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2.1.3“生产性”服务实践选取东平瑞星化工公司和肥城特钢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试点单位就供用电设备、节能服务等11项内容开展“生产性”服务调研。在石横特钢厂现场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22处,及时告知客户并形成设备诊断分析报告。积极与石横特钢商讨安全隐患治理计划,提出技术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2.2严把客户设备投运验收关
为加强客户设备的监督管理,公司制定了《泰安供电公司客户资产设备进网接入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客户设备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和参与验收部门职责,规定了验收试验项目和验收资料清单,进一步规范了客户设备投运条件,提高了客户设备健康水平。针对京沪高铁牵引站等重要工程,公司成立了验收启动送电委员会,由副总工程师带队,各专业主要骨干人员参加,对客户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客户整改,保证了高铁牵引站的顺利投运。
2.3客户设备纳入公司统一计划管理
将客户设备逐步纳入公司停电计划管理,实现客户设备与公司设备同步检修,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位监督指导,防止客户设备“失修”,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检修质量。2012年春检中,公司配电专业结合变电站停电,有计划地协助客户对其专线和设备进行了清扫检修和预试,不仅提高了客户设备的健康水平,更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3.4建立重要电力客户管理平台为加强对重要客户的管理,公司计划针对重要客户的管理需求,构建政府、供电公司和重要客户三者之间的通讯平台,实现供电工程报装、建设、运行、检修过程中所涉及的监督、检查、管理、服务、申请等工作网络化管理,实现技术监督和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
3效益分析
3.1电网安全效益自2012年初公司加强客户设备技术监督后,公司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次数和客户设备原因跳闸次数明显减少。截至2012年10月底,公司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220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31次,占总次数的14.1%,与2011年同期相比,客户设备原因跳闸次数减少38次,比例也较2011年下降12.2%。
3.2经济效益公司方面,跳闸次数减少38次,每条线路按1500kVA负荷,每次跳闸按停电10h计算,则全年累计减少损失电量为57万kW•h。客户方面,对冶金、化工等企业,每次停电将会造成一批次产品不合格或生产线停产,减少停电次数对其经济效益巨大。
【关键词】金属技术监督;电厂;问题;策略
金属技术监督工作随着电力企业的转型也在不断改变,管理型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生产型,并达到相应科学化和规范化标准,使其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这对今后电厂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提高金属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有必须推广成熟新技术,以此来适应快节奏的电力发展行业。
1、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管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1金属技术监督控制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提高和完善
对于电厂金属技术来说,其自身的监督管理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善的具体制度,监理、业主及施工方三者在工程管理运作机制方面没有充分有机的结合,一部分电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较为薄弱,金属技术监督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协调度不够,而金属技术监督工作自身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在项目信息和资料共享方面都不能及时传递,使工作效率受到影响。每个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追求效益,虽然有的单位存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但几乎都是“罚”落实的比较到位,激励措施几乎没有,导致参建单位对高质量态度过于消极,金属技术监督方面工作难以安排到位。
1.2焊口质量,厂家材质出现问题几率较大
目前,厂家自身质保控制体系的金属技术监督因技改工程的原因,其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厂家在执行电力行业的金属监督监督流程中因合同中没有过重强调约束条款而忽视了其中的作用,使基建金属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与此同时,还极度缺乏相应的实施质量检测主体,项目部机构还存在较大的缺陷,监督检查程序也不足以完善。导致部分产品因技术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而带着缺陷走出厂门,进入基建现场。
1.3金属技术监督各个环节质量监控缺乏平衡
通过分析某台机组件建设过程中焊接质量问题出现频率和位置的统计和分析表明,“顾此失彼”“抓大放小”的不平衡状态就暴漏在了金属技术监督质量监控中。透彻了解电力行业规程是电厂建设安全公司运行的前提,因此必须由专人负责金属金属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其相关规程规范。然而,在焊接质量监控、非火电安全单位的金属技术监督方面一些厂家对其中的利害关系严重缺乏认识,没有形成足够的执行力。这些单位各种质量问题会因管理漏洞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虽然没有形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但质量隐患随着质量管理的空缺而不断形成,提高事故的发生率。上述情况与当前工程建设管理要求背道而驰的。
1.4基建金属技术监督档案规整难度大
基建金属技术监督需要全面的信息体系,通过运用现存信息再结合监督管理体系,检验实际存在的监督管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并对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起到促进和改进的作用。电力系统效率也可充分得到提高,相应的安全隐患也可减少。然后又是厂家在提供资料时,给予不重视的态度,或不及时以及资料不全等现象。如锅炉方面,一般情况下锅炉厂要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材料,如钢材的质量保证书、合格书等。而锅炉厂要非要等到项目部多次协商后才答应等安装完成后一次性提供所需技术材料,严重影响现场管理工作和基建金属监督技术档案规整。其次,金属档案管理资料十分繁琐,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试验单位、安装单位、厂家资料都涵盖其中,源头较为复杂。在金属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一定的差异性就明显的凸显于工作制度或执行技术标准等方面。所以,双方应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就多加强沟通,较早的达成合作意向,从而完全实施见金属监督档案的规整工作。
2、加强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管理策略
2.1重视基建阶段金属技术监督工作
1)安装对机炉外小管前要先确认光谱,加强监督检查焊接过程,要让焊工对照焊接工艺来严格执行,针对后期焊缝的探伤检查,可采用100%的射线真探伤检查一次门前的焊口,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现象,应让焊工来及时修补并扩大检查范围。2)电厂原始资料档案的移交和归档工作都在于金属专工与制造厂之间的配合,使相应的数据支持可以及时提供给施工、监理等单位。如果出现原始档案资料与现场情况不照,应及时与制造厂取得联系并做改正。3)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调整管道支吊架,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应符合实际建设工程,以方便后续的施工。
2.2多方面途径提高金属技术监督能力
金属技术监督不是依靠个体的能力就可完成的,电厂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来积极参与,推进监督组织的执行力度,强化各项考核机制,善于推广和引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软件,不断重视检修和检验过程,规范监理制度,还可积极培养一些专业性人才,前提是在人员设备划分到位的情况下。与相关高校和电力研究所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电厂引进新鲜血液的同时,还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
2.3落实日常监督工作
一般电厂受检金属部件入库、出库的验收工作都是由金属专工和物资管理人员负责,并把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等相关证明详细记录并归档。锅炉运行人员应加强对受热面管壁温的监督工作,避免超温运行的现象出现。应积极检查停炉并找出超温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与此同时,对管系振动、水击等现象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结语
总之,金属技术监督工作贯穿于机组的各个环节中,现如今的金属技术监督工作已经开始慢慢融合到日常工作当中,通过建立各规章制度及日渐提高的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并积极消除各种设备隐患,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才能为新发展拓宽道路。薄弱的监督体系,是制约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因素,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志博,姚兵印,马剑民等.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华北电力技术,2012,(7):31-34.
关键词:发电集团;技术监督;技术创新;经营规模;装机容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0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集团生产经营规模和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各发电集团通过资源整合,相继组建了集团内部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机构,打破了以往局限与省级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开展技术监督工作的模式。对于发电企业内部的技术监督机构来说,继续沿用原有的技术监督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常态化的需求,在这种局势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技术监督工作模式,才满足发电行业生产经营需求。
1 新形势下技术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发电集团原有的技术监督体系采用发电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与省级电力试验院合作的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其中发电企业作为技术监督工作委托方,省级电力试验院主要承担监督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双方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型契约关系。而发电集团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作为技术监督服务方除了向发电企业提供技术监督服务外还需要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造成技术监督工作中既是管理方又是服务方,工作开展起来比较
被动。
随着技术监督工作逐步转入发电集团内部管理,原有技术监督工作项目和业务需求根据发电集团整体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进行变更,也就意味着技术监督体系和管理模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如何确保调整和优化符合发电企业技术监督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就成为新形势下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开展的关键。
2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思路
为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从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调整入手,促进技术监督工作同现场生产更紧密的结合,以实现技术监督工作开展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丰富技术监督服务和咨询业务手段、加强技术监督指标管理和异常事件闭环管理等措施,真正实现技术监督为发电机组经济、安全、健康运行保驾护航的职能。
2.1 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绝非彻底否定以往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而是响应电力体制改革发展趋势顺势而为。电力体制改革后,原有技术监督体系一分为二,电力试验研究院在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再是唯一选择,领导与被领导模式已经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模式,双方角色的变更对技术监督业务流程开展产生重大影响,发电集团公司内部技术监督机构的成立和履职更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技术监督体系。
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发电集团自身技术监督服务机构,同时更好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将对外分包的管理模式变更为内部管理模式,调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和充分授权,捋顺各方在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时的职责并细化工作范围,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鼓励双方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争议和推诿。
2.2 丰富技术监督服务和咨询业务手段
电力系统改制后,电力试验院与发电企业分属不同企业,业务往来和交流沟通逐渐减少,技术监督管理水平有所下降。发电企业相关专业负责人完成技术监督工作数据和存在问题填报后提交省级电力试验院进行审核,但由于电力试验院对发电企业不具备行政和业务管理责任,造成技术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缺乏有效监管。对于技术监督检查或者技术监督服务所发现的问题,受检查时间或者服务时间限制,同时受到检查人员或者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往往评判标准无法统一、深入度不足、对于发现问题缺乏跟踪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平台上存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跟踪解决,不能真实反映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实际水平,原有技术监督体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指导意义不断下降。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机构因为与发电企业管理体系一致、业务流程相似度更高、信息共享度高、沟通交流更紧密的特点,技术监督工作执行同一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内部技术监督工作基础良好。另外技术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生产现场更熟悉,对于生产指标掌控和现场存在问题掌握更深入和更充分,能够比较灵活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和问题的重要程度及时调整技术监督工作开展内容和频次,同时具备利用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更丰富的手段解决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先天条件,更符合发电企业的实际需要。
鉴于与技术监督机构属于同一单位的优势,在新建机组筹备阶段往往就引入技术监督机构作为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方提升项目团队技术实力,实现技术监督项目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商业运行过程全覆盖,确保项目过程严格遵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备规范和企业标准,规范作业行为,能够最大程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打造示范性工程。
2.3 加强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作为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电力试验院作为技术监督管理主体与现场生产脱节,由于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不到位问题长期存在,在引入对标管理体系后该情况有所好转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电企业作为指标管理的主要完成者,填报相关数据时易受到诸多非常态因素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对于技术监督报送数据的异常,由于缺乏有效手段,作为上级单位很难进行核实和纠正,造成指标统计和分析偏差,影响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
随着发电集团信息化项目应用程度不断深入,区域级SIS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在越来越多的发电集团区域公司得到推广,实时生产数据和经营指标获取手段不断完善,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获得所需相关信息,为指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技术监督机构和发电企业上级部门在掌握第一手生产指标情况下,通过纵向对标和横向对标等手段,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判断出运行的经济性、健康状况和安全性,通过在线性能试验、能级耗损分析、通流面积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大程度地调配相关资源,指导发电企业有序地开展节能增效工作,有效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2.4 加强异常事件闭环管理
发电企业现场生产中对于异常事件管理主要关注于原因分析和责任落实,对于所发现问题整改受到机组运行工况、费用预算控制等影响,往往执行“一事一议”,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对于造成异常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治理浮于表面,不能对同型号、同批次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深度排查和治理,往往在类似事件重复发生后才会引起重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将异常事件引入技术监督管理,在完成事件分析和责任落实的基础上,深层次分析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并对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做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估,通过事件通报或者技术监督报告等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现象、整改措施和方案在本单位甚至本集团内加以推广,通过问题督办或者跟踪关注,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前始终列在工作计划中,完成一项、消除一项,实现技术方案落实和整改意见落地的闭环管理,真正做到“不放过一个问题,不漏掉一个隐患”,全面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性。
3 结语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应顺应电力行业改革形势和企业现状,合理调整技术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技术监督管理创新,真正实现为发电集团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张大为.黑龙江发电企业绝缘的监督管理
[J].黑龙江电力,2009,(2).
[2] 龚秋霖,陆培平,黄兴德,赵泓.火电厂化学技术监
督模式的探索与发展[J].华东电力,2009,(2).
[3] 陈祥,陆志民.浅谈火电厂主要环节中节能控制与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