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物流配送

农业物流配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物流配送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第1篇

[关键词]B2C;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1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961.6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2693.1亿元。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数字化产业转型,提升农产品电商产业链,电子商务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换器”。B2C模式下农产品企业可以整合自身资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业务,通过物流将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里,电商平台和实体销售的结合,扩大了农产品企业的市场范围,改变了企业以往的销售方式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刺激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逐渐实现了转型升级,但是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B2C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文章对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2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配送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基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从田间送到消费者家里的一种流通模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控制配送运作的成本,以此带来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增长;还能够提高农民群体的收益,对农业的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需要从多方面对物流配送网络构成、配送流程等进行科学系统地分解。国内常用的是采用“多对多”的方式进行商业活动,农产品供应链由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供应商—加工企业—销售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六个环节构成[1]。其农产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2.1农产品存在高损耗率现象。由于农产品具备特殊的生物属性,使得农产品在运输、存储、加工环节中极其需要保鲜防腐的工作,倘若操作不当,将易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高损耗率。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可以了解到,国内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配送、存储环节中会产生25%~35%以上的损失率,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的货损率不足5%[2]。2.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间环节多,配送效率低。传统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会出现众多中间商、运输机构、菜农等多个环节,多环节流通会延长物流具体运作时间,不仅让物流配送成本费用变高,让农产品配送的效率无法满足要求,部分易腐败的农产品还可能会在物流过程中因变质而无法销售[3]。2.3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农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对温度、环境等要求较高,农产品物流配送具有特殊性,需要相关的设备进行保障,比如冷库、冷藏保鲜柜、冷藏车等。在配送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农产品保鲜以及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确保冷链物流配送的科学性。但是,从目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来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备较落后,这导致农产品在配送的过程中损耗较大,产品不新鲜,给农产品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困扰[4]。2.4不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传统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由于市场有限、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不够重视,使供销双方信息不对等,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3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电子商务可释义为采用互联网络作为交易媒介而开展的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市场区域性销售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在无形中飞速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现在众多农产品企业都已开展网上业务,可利用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推广宣传,快速配货到家。为了保障品质,产品配送时间一般控制在1~3个小时,消费者收到货后可以采用现金、银行转账、支付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3B2C模式下农产品配送网络流程

3.1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通过与传统配送方式的比较分析,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包含以下三个层面。3.1.1物流过程缩短。原有物流配送方式存在周期过长的特点,需要经过生产方—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现有的物流配送工作主要涉及3个主体:生产者—电商配送中心—消费者,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极大程度地缩短了物流中介环节,有效地控制降低配送费用。3.1.2信息交流水平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取消诸多中间操作流程,农产品企业可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建立起农民、生产企业、中间商、销售商之间的物流供应链,企业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管控操作,通过信息化农产品交易为所有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这种模式既能够让生产方及时、精准掌握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消费群体快速全面的掌握产品的信息资源,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为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供必要前提和条件。3.1.3能降低经营成本。从整体层面进行分析,电子商务的产生会从综合层面上缩短农产品配送流通进程,能够让消费者更快获取所需的商品,由此极大程度减少农产品物流费用支出,显著提升物流的效能。3.2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虽有上述的诸多优势,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3.2.1难以缩短配送时间并按时发货。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节约出门购物的时间,期望在家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所以,消费者一般期望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配送到家。但由于很多企业配送都是按照下单顺序的先后、车辆配送路线、客户购买金额等因素来安排送货时间,如果出现订货高峰期,企业没有科学规划配送路径和模式,就会导致客户无法及时收到货物,消费者的满意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尤其是,配送到最后几户的时候,产品由于长时间的运输和堆压,可能导致卖相不佳,变质、腐坏等现象出现,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心理预期的落差,好评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度。3.2.2很难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电商客户大都是个体家庭用户,不规则的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这就导致配送点多、广、散,物流配送难度剧增。企业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易造成农产品配送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3.2.3难以有效协调工作。企业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如下问题,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高,另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低,此种现象会导致汽车总体装载量使用效能差强人意。还有可能出现如下问题,譬如一辆车完成现有物流工作后,又接到周围区域配送任务,就需要重新取货后或者指派其他车辆进行物流工作,这些会造成企业车辆运力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4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考虑如何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问题。4.1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农产品电商企业所在地的自然情况、供需分布情况、交通设施情况、劳动力条件等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全面分析,预估未来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和配送量。要建立快速反应的配送中心,就必须实现农产品的集中存储、管理、包装、加工、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配送线路将货物分配到各个需求点。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将线上交易与线下配送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企业供应链和物流资源,使配送服务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寻求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4.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要与生产者开展紧密的交流,创建并优化农产品质量安检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安全把控,以此保障商品的质量。其次,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质安管理控制力度,重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解决消费者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全程采取可追溯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禁止未达指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力求建设绿色安全的物流配送系统。4.3优化企业物流配送流程。将企业配送工作专业化,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程序及时进行配送订单检查、汇总订单、打印订单、发出出货指示、安排配送运输等一系列流程操作。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挑选、分拣、包装、发货检查,看是否有疏忽遗漏或者其他产品质量问题。产品查验无误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的特性安排组合搭配装车,配送时按下单先后顺序和系统预先规划好的配送路径送达客户手里。总之,配送流程的优化必须从整体出发,依赖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最简单、便捷、精准的物流配送流程。4.4不断优化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线路。针对配送车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单位配送成本高、车辆平均负载率低等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对目前的物流配送路径进行优化,对农产品物流配送路线重新进行设计。通过优化配送路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解决公司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加强企业物流配送运作的时效性,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润。

5结论

在农产品物流配送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农产品高货损率、配送成本高、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弊端,对比得出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但又指出这种模式仍存在一些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构建B2C模式下农产品企业物流配送的科学化体系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绍慧,赵黎明.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5(11):21.

[2]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3]闫靖.基于移动商务的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探讨[J].前沿理论,2019(20):5-7.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配送业在现代物流中处于关键地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战略思路。

1农资供应物流业面临新挑战

物流配送业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组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将供货方的货物,通过各种作业,按照需求,配送到需求的场所。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是在某一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物流缩影[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已经起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的流通形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物流。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但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配送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虽然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业来说,在运作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国内农村物流配送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配送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资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目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又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实际的要求。根据加人WTO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全面开放中国农资市场,我国的农资流通业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资供应物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问题。

2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本文讨论的农资供应物流是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本文着重讨论前四者。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的问题:

2.1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

2.2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3]。

2.3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2],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2.4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2.5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3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构思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农资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思路。

3.1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构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突出业务流程,把原有农资供应物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职能,统一由配送中心来完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下游与投递站衔接,通过投递站面对终端客户;上游与供货企业相连,形成简捷的供应链。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对农资需求的不同。如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农资需求迥然不同。以福建为例,闽南地区气温高,病虫害发生率高,农药需要量大些;农膜需要量相对少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短些;土壤较瘦,需要化肥多些。而闽北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需要量小些;农膜需要量多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复种指数低,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长些;土壤相对较肥,需要化肥相对少些。而且闽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闽北地区发展粮食作物为主,这又引发对农资需求更多的差异。凡此种种,都说明农资供应的时间、品种与数量区域性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突出区域性特征。根据农业区划原则,考虑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业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建立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它在组织形式上由垂直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功能上由漫散型向针对型转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3.2以需求拉动思想为动力,促进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

需求拉动思想是以顾客的最终需求为根本动力。农资的使用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像化肥、农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当前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报导[4],一些地区使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常常造成肥害。又报导[5],我国化肥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使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这些情况都缘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所以技术指导成为农资客户的急迫需求。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仅满足于数量,而是要求多品种搭配。例如化肥供应要按“配方施肥”的方案,多品种按比例搭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些操作过程都必须以技术指导为核心。陈勇认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共生性。在农业与物流业的“黏合效应”下,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6]。面对农资客户对技术指导的渴望,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可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应是重构传统农资流通业的最好选择。而且目前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不务正业”,没有真正在推广农业技术上下功夫[7],这又是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好作法,“一举两得”。据此,设计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农资配送的投递站,面对辖区客户,签订农资购销合同,这种合同必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订单,可以保证农资供应时间、品种、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出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样可以在相似的农业区内,把分散农户对农资的需求转化成一定范围内对农资的统一需求,形成大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这一配送新体系的构思是:供应商区域性配送中心投递站终端客户。

3.3树立快速反应思想,尽快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反应思想就是企业根据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要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配送中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物流管理成为现实。配送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厂家的联合合作,向供应商实现电子订单,开放业务数据,共享库存信息,更好地开展与上游企业信息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能动地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投递站将经营触角伸向终端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销售额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张高效的配送网,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如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致力于敏捷供应链的建设,强调“以要货订单驱动物流,随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使得上游的供货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配送中心所需货品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物流配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和资源调度分配计划,从而将客户的需求、物流资源、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中,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业务畅通的基础上,实现配送调度、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资流通总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8]。

3.4实施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优化配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从而实现系统整体效益,使其效益大于单个企业独立经营物流所得效益之和。以这一战略思想指导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物流现代化上应明确定位,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着眼点,而不是行政干预[9]。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技术创新重要成果的一种体现,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但鉴于我国对共同型配送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现在还没有系统地分析研究出在我国发展的路径[10]。在这探索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认识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重要性,研究制定构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将建立农资配送新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这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从典型推及全面。同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鼓励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资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政府还要组织探究农资物流业变化发展规律,努力打造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高效的农资流通的运行监控体系,监测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企业。并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优化农村物流环境,调控和规范农村物流市场。

参考文献

[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3.

[2]任登魁.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72─75.

[3]何阿毜,刘晓敏.建立现代配送中心提高连锁店竞争力[J].福建地理,2006,21(1):23─27.

[4]使用化肥农药要得当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EB/OL].

[5]化肥农药超量使用污染环境触目惊心[EB/OL].

[6]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4─76.

[7]李宗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徵农业科学,2005,33(4):738.

[8]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EB/OL]..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配送;流通方式

虽然我国的工业物流具有成熟的产业规模和理论实践,相对来说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究并剖析开封地区当前的农产品物资流动运送形式,可以很好的降低物资流动费用,并合理处理好民众的具体问题,使人民的收益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将以开封地区为例子,对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具体研究。

一、开封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本现状

开封地区不仅是黄河中下游平原的重要商埠,还是全国优质农产品高产区,其生猪、鲜果尤为出名。同时也是全国国道、高速公路与铁路交会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在铁路运输网中开封地区的货运编组站为全国前三,是货物中转中心和铁路交通枢纽。开封地区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辐射全国、联通海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过开封地区目前的物流配送体系仍然满足不了现如今的农产品流通的需要。[1]物流企业大都属于“粗放型”发展,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速度较慢,普遍存在“大而全” 、“小而全”的情况,操作专业化程度并不高。政府对于以上所述的问题特意拟定了《开封市农村物流配送发展规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市与乡村结合,加快建设和健全当地农产品物资流动运送系统,为“三农” 服务,降低农产品的流动方面借此希望减少费用,使经济得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配套措施。

二、开封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主要问题

2.1 满足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商品品种少

开封地域尽管有很富饶的农产品,但是却仅有为数较少的几个优良品种,如生猪、鲜果等,能够符合市场要求,并且产品数量不多。至于其它的,如蔬菜、乳品、茶叶、大米、水产品等,均有外地供应。总体看来开封本地区的农产品不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还不能满足城镇市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在这个多元化的市场中不能自由发展。

2.2 批发网点不能满足组织配送的需求

小规模、多数量是开封地域的农贸市场特征,而且还缺少合理的现代监管措施和监督管理手段用于处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如卫生、防疫等问题。只有少数的农贸商家服务性能较好,而且安装了充足的仓库储藏设备,其它的农贸市场仓库储藏设备较差,没有市场监管机构安排农产品的统一配给和输送等有保障有效率的措施。[2]

2.3农产品配送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

即使物流的管理较专业,但是在仓库的储存阶段,甚至是货物的装卸、分类、配送、管理等阶段,都还由人工进行操作,没有配备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机械设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农产品仍是统一采购。在农产品的配送阶段,同样是缺少相应的高度信息化设备,例如条形码的普及程度还处在较低阶段,主要以相关物流人员的手工操作为主,客户无法实时并且有效地了解农产品的物流信息,同样也无法及时查到农产品的物流状态,进而降低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与调度效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里很难生存下来。

2.4流通主体没有实施配送的实力

目前除了大量的个体经营者,只有几个大型农产品工商企业从事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行业。由于个体经营者缺乏组织、规模较小,在空间上将物流配送及零售、批发贸易混为一体,情况十分混乱。总体看来开封市还缺乏组织和实施农产品配送的基础和实力,政府需要推行 “双十”计划或农业产业化等项目来带动和扶持开封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

三、基于开封地区农村物流配送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改造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加配送商品的品种

我们将产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经历的通道称为产品的流通渠道,这个渠道是否合理将对买卖双方的成本和产品流通的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为: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消费者。这种模式采取的仍是一买一卖,有一件送一件,不仅使运力得到充分利用,还使送货成本额外增加,不能给买卖双方创造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容易使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状况发生,供需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如果将物流配送的概念加入到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中,将非常容易的解决上述问题。[3]即: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菜市场(食堂、超市、酒店)—消费者。这种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购、加工、运输、配送农产品。配送中心现场采购生产基地或者分散农户生产点的农产品,再将农产品运输到公司进行筛选、分级、分拣、分割、包装、仓储、深加工、配货,最后将农产品配送到超市、便利店等需求点进行销售。

3.2建设有影响力的物流配送体系

针对物流配送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封市应加强农产品的物流中心的建设,加强完善市场所需的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体系,如农产品保鲜与配送中心、农产品保管设施、农产品加工与冷风冷藏设施以及农产品配送设施等。利用这一物流中心的高效农产品配送体系引来各类大型超市或批发商与之合作发展;另一方面,针对重庆市的具体市场情况,建立几个有针对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以此来促进市场的良好发展。例如观农贸物流中心的建立,以农副市场的需求信息为基础,利用重庆农产品在资源、市场、物流三方面的优势,有效促进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以及物流两方面发展;根据物流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建设生产基地、配送中心以及物流配送质检中心等设施,针对源头采取措施,提高由物流中心供给消费者的农产品的比例,在整个系统中全程监管其质量,为开封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完善物流信息体系,提高自动化、信息化程度

如今我们已是被现代化的信息所包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IT时代。但是对于农业来说,农民获取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的渠道十分单一,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失真现象,无法跟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信息总是不对称。[4]由于有效信息的缺失,使得农产品的物流存在很严重的盲目性,流程也缺乏科学性,一旦出现“牛鞭效应”,就会使库存量迅速增加,而易腐烂的保鲜期不长的农产品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也是对农民经济利益的伤害。

因此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完善物流信息体系,建立农产品的信息平台与物流信息平台、供销网站、农产品物流信息咨询平台,同时有必要完善农产品的信息与网上交易,从基地到加工,再到物流配送至市场三部分的一整套系统,以及基地信息平台的终端设备与电子理货设施,由此使人们对市场行情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能及时获取市场价格的变化信息,同时也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应用也有积极促进的意义。

3.4将强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技术,提升配送技术与装备的综合水平

针对现阶段所有的物流设备技术,我们的设备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装不够精美,优良品牌数量缺少,农产品物流覆盖面较窄。其中农产品品牌以及包装的产品主要是粮油等大宗类初级加工农产品,然而能够进入市场的还是散装产品比较多,这样农产品物流环节的利润并不是在加工增值方面,而是主要来源于市场之间的差价。因此,更新物流设施装备,创立自己的品牌、重视农产品的包装是农产品物流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这些优势来争取农产品本身以外的利润,进而提升农民自身的经济利益。[5]

另外,加强对实用的配送技术与设施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畜禽水产品贮运与保鲜技术、深加工技术及设备、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大型农用运输车等。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市区农业物流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在物流与配送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质量。同时引进他们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实现自身农产品现代化物流体系的进一步机械化、自动化与计算机化。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针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也逐渐加深,农产品加工企业渐渐兴起,农产品物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改善开封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实现农产品的本身价值与使用价值;第二,使农产品在物流中能够增值,获得其本身以外的利润;第三,减低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其流通成本,由此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整体经济收益。本论文只是浅要探索研究,期待与更多对农产品物流方面感兴趣的专业学者共同探索。希望通过研究探讨可以有助于开封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发展。(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向明,钱建平,杨信廷等.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323-327

[2]钱廷仙.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优化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4):71-74

[3]何忠伟,桂琳,刘芳等.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与质量安全[J].北京社会科学,2010,(4):43-47

[4]邱荣祖,钟聪儿,修晓虎等.基于GIS和禁忌搜索集成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0):145-152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第4篇

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参考文献的撰写,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那么要怎么写呢?写作当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要考虑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欣赏。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岳峰.“农超对接”欲全国推广“三农”问题或可破题[J].中国商贸,2009(14):34-36.

[2]张文汇.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J].华章,2011(15):34.

[3]崔运玲.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1(9):143.

[4]刘立仁.农产品入市先进超市[J].农产品加工,2003(5):4-5.

[5]王小丽.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探讨[J].中国市场,2006,47:37-43.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镯.浅谈生鲜电商的发展与策略[J].价值工程,2015(24).

[2]易海燕,张峰.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

[3]王湲.冷链宅配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14(2).

[4]刘欢欢,李彤.基于AHP的蔬菜物流运作模式选择[J].河北农业大学,2012(3).

[5]张炎.基于可靠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胜;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2].李子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邢江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朱晓琳;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

[5].李小飞;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7

[6].王晓宁;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研究-基于碳减排视角[D].华东交通大学.2014

[7].李旭辉;电子商务销售方式下浙江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8].徐静;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果蔬类生鲜农产品为例[D].江苏大学.2014

[9].乐冬;基于统筹城乡信息平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一以生鲜蔬菜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0].洪理平;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11].商浩鑫;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与案例研究[D].东华大学.2012

[12].项春;JSY公司城区生鲜食品配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3].胡越;北京市生鲜水果配送资源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第5篇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活动,它不仅指基于互联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出口、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相对较长,一般有5~7个,依次为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在这个产业链中,有很多中间商,增加了流通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产销之间的直接沟通成为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使农产品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时效。

2电子商务背景下石家庄市农超对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整体网络普及率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计算机普及与宽带网络入户率均较低,城乡之间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5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18.5%[2];河北省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也仅为22.8%,使得农产品供求信息难以对称、销售渠道不能畅通等问题突出。石家庄市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以石家庄市农业局主办的石家庄农网、八亩地网石家庄站和石家庄特产网为主,但是存在整体利用程度低,访问量不高,网站信息单一、缺乏互动,信息不集中、信息和更新不及时,信息查找和获取不方便等问题,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致使不能有效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难以真正起到对农业市场信息的指导与服务,导致农产品供求双方互不知情,农业生产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出现农产品增产但农民不增收现象。

2.2农业生产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生产分散,致使难以形成大宗供应石家庄市农户种植农产品,还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存在生产分散、种植品种少、种植面积小、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市场信息不对称、诚信履约观念薄弱等特征,使得农产品供应量低而不能形成规模供应,难以满足超市需求量大实施大宗采购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超对接的发展[3]。

2.3部分知名农产品已有商标,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石家庄市已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180余件,已成功注册“赵县雪花梨”“赞皇大枣”“平山绵核桃”“行唐大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涉农著名商标29件。但是这些知名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者,往往不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认识不到商标在现代巿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和重要作用,80%以上以散装形式通过批发市场销售,不少还经过当地企业的包装加工,贴上其他品牌进入超市。农业生产初步实现了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但龙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超直接对接的实现[3]。

2.4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流通成本过高石家庄市物流配送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1)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2)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物流配送建设水平较低,规模小,设施落后,特别是信息化水平、商品储存、服务功能等方面建设滞后,很难适应大规模的基地采购和订单采购的发展需要,农产品的运输通常是长距离的运输,物流技术和设施的落后使得物流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3)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的生产、流通组织能力不强,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3电子商务背景下推动石家庄市全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对策与建议

在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卖难买贵”等产销困境中,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以通过建立三农供求信息平台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通过电子商务活动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为提高石家庄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农产品自身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3.1搭建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主的信息沟通平台,减少农民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并拓宽农超对接渠道石家庄市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开通了“三农直通车”和“小葵花超市”两个板块,为石家庄市部分农产品或特色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由于广播播出时间和受众数量的限制,导致很多信息难以有效传递给消费者。石家庄市应搭建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主,广播电台、电视台农民频道、报纸等多种媒体“信息共享、及时更新”的信息沟通平台,把从生产、分销到终端零售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网站上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石家庄市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产量等信息,让超市等商户对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实时公布石家庄市内或者周边城市主要商户的需求信息,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以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也利于建立起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对称、开放的信息渠道,使农民直接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通过网站整合农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其他超市及生产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交易方的价值以及信用水平,大大减少了对接双方的调研成本及交易费用,能够提高农户的市场反应能力;在网站上可以开辟三农版块,专门邀请各类农业专家,通过视频录像的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在线留言方式向专家提问,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3.2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一农产品品牌并进行集中供应石家庄市应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可以区域或者以农产品类型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集中生产,统一农产品的品牌,集中向各类超市或者市场供应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最终形成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品牌化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基地支撑、规范化合作组织连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3.3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和专业化服务石家庄市是全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交会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农产品生产流通公司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为公司客户提供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连锁集团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为连锁集团所属超市、连锁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为没有设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中小型超市或其他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