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中小学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中小学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竞技教育 

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竞技教育的分与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竞技教育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尴尬。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受到世人瞩目,尤其是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并获得金牌榜首位,无不使每一位国人骄傲、自豪;另一方面,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政治作用变得越来越理智,民众更多地希望从中得到“实惠”。在教育领域,学生体质健康成为被关注的重点。但令人遗憾的是,竞技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变成众矢之的,似乎提到“竞技”二字就成为破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过度开发个人潜能的代名词,对普通大学生尤其是没有运动天赋者而言,如何带有歧视,而对其正面作用的提及变得慎之又慎。 

诚然,由于我国的特殊发展历史,对体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我国建国之初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当时国情和前苏联体育思想的影响,曾一度把竞技教育当成体育,而不关心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要求全部按照既定的模式达标,忽略个体差异,这显然有失偏颇。但现在达标标准细化,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体质能得到很好的个性发展呢?是否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体育锻炼呢?据我国1985年到2005年对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显示①:大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下降幅度较大,上下肢、腰腹肌力量下降幅度明显,体重超标者增加。另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过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竞只有22.93%的大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说明,虽然是一刀切的达标标准,但有其存在的价值,至少在参与体育锻炼之初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和强制作用,很多学生迫于达标的压力必须参与体育锻炼。我们知道,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初,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生理反应会较为强烈,如果是仅仅涉及耐力和心肺功能的锻炼,又有枯燥和单调之感。普通高校大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实践,在对未来身体反应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毅力来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只有把积极参加锻炼并争取达标作为唯一途径。这就要求“达标”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特点,体现渐进式的兴趣引导特征,要突破以往机械的模式,以达到激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竞技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促进与发展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终身教育派生出来的终身体育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就是培养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终身参与体育锻炼,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水平。竞技体育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不仅仅是针对比赛成绩,更主要的是通过竞技教育完善人格,保持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对未来充满信心,与世界共同进步发展。通过参与竞技的过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科学锻炼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形成自我锻炼习惯。竞技教育是外化的竞争教育,“在竞争中,青年勇于向强者、权威和极限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如今我国与世界交流增多,共同繁荣发展预示着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未来具备的竞争实力需要多方面教育和培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身体育是世界倡导的体育新境界,是培养人的长远目标,我国终身体育必须结合年龄段特征,抛弃传统思想教育中的过分“谦虚”,用竞技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 

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竞技教育改革的思考 

大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活力进发、激情飞扬的年龄段,也是精力过剩阶段,这一时期的人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又欠缺分辨和自控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增强竞技教育,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营造竞技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培养参加比赛的兴趣,势必对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等精神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提高体育教师教研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竞技教育要求教师深刻领悟竞技体育的魅力,热爱体育教学并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单一的结果论不

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现象的认知,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一定运动技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运动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现象、阐明道理,体现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在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下,体育教师在竞技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行为改变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竞技教育的认识差异较大,容易被竞技比赛的表面现象误导。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观念的转变起主要的教化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竞技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因为,只有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的形成,大学生才能对科学锻炼、参与比赛形成主动意识,才能对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等精神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优化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教育内容。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比赛,针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会起到关键作用,而“达标”标准只是其中的阶段目标,是过程。因此对竞技教育内容的选择、设计,应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参与感、责任感、荣誉感,通过比赛,感受成功与失败,使其身心得到锤炼,使其能够深刻地领悟到竞技教育的精髓,从而主动参加体育比赛、主动接受竞技教育。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竞技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内容符合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因此,在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要加强对竞技教育的宣传,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要使他们通过竞技教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为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竞技教育对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弱化和排斥竞技教育的现象,竞技教育对锤炼大学生身心作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人们对竞技教育的误解、应试教育的导向和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因此要发挥竞技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外,还要从提高教研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竞技教育思想、优化竞技教育内容、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人手,激发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比赛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教育。 

注释: 

①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③赵秀红,苗艳丽.为何66%学生锻炼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6--2--9. 

④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4):1--5.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等.再说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洪晖,刘炜浩.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13--116. 

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第2篇

1兴趣与行为的关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热情追求,持之以恒,最终导致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体育方面同样如此,当学生对某一项活动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高涨,行动就积极,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产生良性循环,即兴趣浓热情高行动积极效果好。

2兴趣与动机的关系

通过调查表明:在1995年随机抽取了武汉地区部分学生近三千名,做了有关体育课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5.1%的男生和29.3%的女生是因为兴趣而上体育课的。他们兴趣比其他学生浓,积极性较高。因此,良好的动机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3兴趣与项目的关系

研究报告分析,武汉市高校439名男生和450女生进行调查,50%的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多侧重于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而对田径,体操项兴趣较差。尤其对跨栏跑(占5.77%)、铅球(占9.11%)、单杠(占9.8%)。短跑(占10%)有兴趣的人更少。这种情况与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正好相反。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兴趣不高。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不同途径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

学生在某些因素诱导下激发出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能持久保持。然而,由明确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所激发的兴趣却具有相对稳定性,甚至在各种困难面前也无所畏惧,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所以,应该把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作为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2充分认识体育与学习的关系

现代科学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况有关。即大脑的体积与重量的大小,神经元突起分支的多少,神经细胞之间联系的完善程度,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水平。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树突、轴突分支增多,能有效提高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增加血液中输送氧气的红白血球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

3充分认识体育与未来工作的关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不可能有一个很强健的体魄,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我国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英年早逝,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没有好的身体做基础是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的。

4充分认识体育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劳动者的因素。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创造经济的物质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即使掌握了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伟大的雄心壮志,但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无法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现代企业奉行“职工的健康就是企业的健康”。健康本身不是生产力,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健康的身体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5科学组织体育教学,培养体育兴趣

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每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上课,教学手段不仅是简单的讲解、示范,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在练习中,由于学生好胜心理的驱使,做一些比较有竞争性的练习或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如:跑的教学中的接力赛、让距跑;投掷教学中指定目标“看谁投的远”等。学生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使争强好胜的欲望和平时被压抑情绪得到健康的渲泄,逐渐体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学习的紧张和疲劳。

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多变的、手段新颖的练习方式。譬如准备活动,假如教师能结合课的内容和教学任务,变换成竞走,矮步走,侧身跑,交叉步跑,后踢腿跑,前后侧踢腿跑,变速跑,花式图案形走、跑、双人操、轻器械操、活动性游戏等,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加。

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包括教学现场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心理环境。现场环境如:沙坑松软、场地界线清晰、器械和场地的有关色彩对比和谐。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合作和学生相互合作的凝聚力,愉悦欢快的情绪,顽强拼搏竞争取胜的氛围等。

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客观的评价,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微小的进步,用富有感彩的评价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不错”“继续努力”等外,教师还要用体态语言来评价学生,如微笑、点头、鼓掌等。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一场激烈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因此,学生常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利用这些心理规律安排教学,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学内容、方法要力求新颖。新异事物可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不断创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时的学习兴趣。要想学生学的有兴趣,首先教师教的要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应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课上考虑教材的纵横关系,新旧交叉和难易搭配。对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学生练习几次后就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练习兴趣,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转移教学方法,在音乐伴奏下进行5分钟跳绳、连续原地高抬腿、纵跳、越野跑、爬山跑等方法练习,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练而不厌了。

教学中语言要讲究艺术性。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学素养。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思维的工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能起到奇妙的作用。讲解动作要领时尽量简明扼要,用一些口诀和顺口溜,使学生易学、易记。讲解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讲解柔韧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音调要平和,富于节奏感。同时,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生动形象的比喻都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当学生对学习某一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兴趣时,老师不能急躁,应采取用语言暗示,手势、眼神提示等方法提醒学生,耐心分析和讲解,只要学生有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多运用使学生产生热烈的、轻松的、勇敢的、奋进的、联想的语言,从而充分展示语言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范动作要力求优美。示范是常用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老师的示范动作准确、优美,能引得学生对老师的钦佩和羡慕,激发学生欲试情绪,主动模仿老师动作。反之,则会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无学习兴趣,被动完成动作。

教态力求端庄。“学深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衣着言貌、言行举止、审美情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教学中,体育老师必须穿戴整齐,符合上体育课标准,给学生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该严肃的时候就必须严肃认真,该放松的时候就轻松活泼。这样,教师本身就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赢得了学生尊重,学生上课会被老师的这种威慑力震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态和自身形象,冬天穿棉大衣,戴手套,藏头缩脚;夏天穿背心、拖鞋,躲在树荫下面,给学生一种怕苦,怕累,不求上进的形象,学生在教学中也会情绪低落,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比赛

教学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上进心,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教学比赛或技评测验等方法可以加强动作规范提高技术质量,还可以增大运动强度和密度。教学中穿插运动竞赛获游戏比赛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剂学生兴趣,嫌弃锻炼,增大运动量。

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学生以兴趣感染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首先,场地设计美观大方,保养好,常划粉线。器械布置整洁有序,沙坑平整,垫子洁净,标志物醒目,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为体育活动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如在进行跑步比赛和测验前,体育老师画上跑道,让学生在白色的跑道间进行,就会使学生有耳目一新、条理清晰的感觉,就会由此增加跑的兴趣和提高跑的欲望。反之,学生上体育课场地设计刻板,每堂课都是一副老面孔,学生对之提不起精神,更谈不上有兴趣了。

总之,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实现“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学生积极、主动锻炼的效果。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素质、体育气氛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2]刘秀英.调查学的体育兴趣爱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信息,1996(1):44-46.

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有效教学 对策

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构成之一。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实现高中体育课程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变。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广博的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地把握教学方向,及时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当前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错误倾向,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重新认识新课标下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有效。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中体育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关键。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对生活对社会不具有一定的价值,甚至危害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教学就失去了意义。那些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教学目标,只能使体育课变成“表演课”。

2.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交流能挖掘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无意识地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所以,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过程。

3.教学评价有效。新课程评价重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过分依赖学业成就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重视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管理有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课堂管理措施,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使教学目标高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下课时体育委员集合整队等。“常规”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并良好地执行,保证了课堂的秩序的同时,锻炼了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课堂违规行为,如:不顾老师的提醒做危险性较大的运动,特别是单双杠等器械类运动,我们应及时指导纠正,避免发生事故。

二、正确采取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手段

1.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健康常识,还特别要求掌握体育学科的新理念、新文化。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的最高阶段,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有共性,还有其特殊性。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健康水平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能适应将来的继续教育和走向社会的需要,高中体育教学在卫生保健、体育技能等方面要求更为专业,形成基本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面改进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图解观察,在练习中因势利导,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全面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例如:要知道怎样跑得快、跳得高,就应该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掌握各种运动姿势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讲解和示范及动作辅导时,对每个环节都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在初高中体育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活动方法,为终身坚持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例如:高中学生是寄宿制,要坚持早晨锻炼身体,但晨练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陈旧,这种以集体追求整齐划一的集体锻炼,难以激发学生参加的兴趣。如果能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氧健身跑练习,规定路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线路、速度和距离,他们对晨练的兴趣就会大增。

4.建立考评评价标准。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起到了导向、调节、激励、鉴定的功能,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所以,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考评标准,对学生的成绩做多维评价。例如:对体育成绩考核实行加减分制;对需要达标项目的考核,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判定分数;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加分项目的考核;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的项目考核和加分。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要正确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发展的眼光变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思维方式,提高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长为专家型体育教师,使高中体育教学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2006,(7).

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标准;普通话;重要

若要把普通话工作更好地推广尤其是在农村推广普通话,教师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小学生学习标准普通话有其独特的优势

不论小学生入学前说话是否标准,入学后在学校这个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中,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加上他们年龄可塑性非常强的特点,只要教师在这方面加以重视,耐心纠正指导,将学生的普通话能力稳步提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教师的话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他们认为最标准、最喜欢听、最愿意接受的,加上他们善于学习模仿的特点,只要教师将这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刻地渗透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他们普通话学习的任务要求是不成问题的。

二、教师应注重普通话教学与自身素质的加强

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的渗透熏陶,那么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否合格?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呢?因此,教师就应该把普通话能力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无条件地达到要求标准。但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是新老结合,一些年长教师多数是民师函授或是非师范院校毕业,所以导致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很难达到教师应具备的水平。甚至还有讲地方方言的教师,这些教师也知道自己这方面欠缺,但由于自身的工作任务已经很多,再加上他们自身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不够重视普通话不合格带来的后果,有的学校对于年长教师的要求也宽松一些,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理由,因为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带来知识上的错误都有可能。所以,从学校到教师都应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学习,学校组织普通话好的教师开展对普通话差一点的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学校应该提出具体要求,这项工作应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只有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升,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能讲标准的普通话。

三、利用学校的优势将普通话工作逐步推向家庭与社会

说好普通话也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说学校能在这方面进行教学及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定要说普通话,但到了社会或是学生回到家中,就很难有这样的环境。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把说普通话传播到家庭和社会,无论走到哪里,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他们说服自己的家人、朋友,敢于指出他们说话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社会与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很难转变,但通过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他们也会逐步改变。

普通中小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普通话 训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77-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人与人沟通交往的重要媒介,中职学生说好普通话是未来职业的需要,也是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中职卫生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加强普通话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抓。具体而言,中职卫校语文课程教学开展普通话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职卫校中,多数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自己只需掌握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或漫不经心,或敷衍了事,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整个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认知普通话,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沿袭老一套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朗诵作品,使学生领略到普通话朗诵艺术的美感,使其身有所感、心有所动,从而激发对普通话浓厚兴趣,产生学好普通话的愿望。

在学生获得感官美感的同时,笔者还多方举例阐明普通话在人际交往、促进沟通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结合本校历届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推销自我的实际情况,列举了普通话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毕业生品学兼优,但拙于表达,尤其是普通话水平过差,因而当××医院到本校招聘护理人员时,原对该生的书面材料感到满意,可在面试时,却因其令人费解的普通话而放弃,另挑人选。这一实例,起到了前车之鉴的警戒作用,使新生们在替别人惋惜之余,触动自我,对普通话与自身的前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好普通话的紧迫感,为下一步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践,重个体,拟定最佳教学方案

普通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中“说”的一个基本环节,应在小学启蒙阶段学习汉语拼音时即已进行,但长期以来囿于传统语文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观念,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用标准普通话表达的能力重视不够,没有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一现象到了中职阶段也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例如,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虽然安排了部分口语训练内容,却没有普通话语音方面知识的要求。没有教材为依据,这就给教师在中职阶段开展普通话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

以桂林市卫生学校为例,学生多来自桂北、桂东农村,方言多、语种杂,在生活中不以普通话交流,课堂上又缺乏教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学校就有不少学生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语音错误,而且还形成了地域性特点,即不同地方有其“普通话特色”。以桂林市各县为例,兴安、全州、灌阳县,鼻音n和边音l不分,无后鼻音等;荔浦、平乐县,舌面原音a偏前、偏高,等等。正由于学生的个体情况复杂,水平各异,给教师在中职阶段语文的普通话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没有教材作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过于复杂的情况下,应设计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做法如下:

第一,设计强化实践的教学方案。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语,其实践性极强,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不能过多停留在理论上,而应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理论方面应以指导实践为宗旨,避免空、泛、杂,笔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便以此为出发点。实践训练内容的编排,应经过精心周密的构想,并参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提高的教学规律,设计训练次序,使整个教学方案内容丰富、循序渐进,呈现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

第二,设计突出个体训练的教学方案。在设计强化实践的教学方案时,还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我介绍,课间和学生个别谈心,及时掌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情况。包括来自何地,语言面貌如何,存在的语言错误或缺陷是什么等,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对每一类错误针对性地设计纠正措施,训练计划,拟定最佳教学方案。

三、系统教学,讲求方法多样化

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又便于接受,才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因材施教,多种方法齐头并进,全方位对学生展开训练,以下择其一二略为说明。

模拟情境教学法。普通话作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人际沟通的一种语言,决定了它对语境的要求极高。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虚拟情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境,学会准确地使用标准普通话,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笔者虚设了求职应聘面试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其气氛,启发他们周密地思考,在这样的语境下该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指导他们轮流上台演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进入角色,把握语境,有腔有调,展现自我。教师在此期间,及时记录每位同学的语音错误情况,及时点评纠正。此外,笔者还设计了推销产品、介绍等各种情景进行普通话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模拟教学法是普通话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它通过模拟角色和语境,使学生身有其感,心有其乐,言有所练,行有规范,从而达到技能训练和兴趣培养双丰收的教学效果。

比较教学法。在语言的学习中常常存在所谓的盲点现象,即说话人往往对自己所发出的音是否准确难以断定。对此笔者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采用该法不仅要求教师较为准确地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及字词句的拼写,并且能模仿学生“地方特色普通话”的各种读音错误,深入地分析其错误原因,从而在教学中进行真伪比较。比如,针对持桂柳方言的学生说普通话韵母ai时,a过于靠前的缺陷,笔者先从理论上解释其错误的原理,接着进行演示,模仿错误发音,再发正确音,重复多次,让学生一边用耳朵仔细聆听,从听觉比较二音的不同,一边用眼睛认真观看,从视觉辨别教师口形的差异。由此,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其发音要领,更从视听感官上通过比较,真正的在实践应用中发准这个音。

当然,对于普通话训练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进程、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阶段、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使教学呈现为一个由初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多种形式教学,使之具有灵活性

普通话训练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然而,语文课作为中职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安排的课时本来就不多,而教学大纲又无该项内容,因而教学中就不能仅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调动可调动的因素,采用多种形式灵活教学,才能使之全面深入地展开。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课堂上,教师以身作则,运用好教学口语。教师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较高,做到字正腔圆,措词得体,起到表率的作用,学生才会喜欢听、用心听。笔者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力求讲课流畅爽朗,吐字清晰准确。尤其是在朗读课文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并且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符号在课本上标出朗读停顿、快慢、抑扬的地方,甚至有时台上读得好,台下学生还会认真模仿跟读,从而使学生通过口读、笔记、心想、情投,不知不觉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既提高了普通话水平,还增强了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利用课前五分钟教学进行普通话训练。按座位次序一次轮上两名学生,或练习单音节、双音节发音,或朗读或说话,然后再轮两名学生进行评论,最后教师总评。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训练了4名学生,听说结合既提高了学生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听辨能力。课前五分钟虽短,但坚持不懈地进行,循序渐进,收效甚大。

此外,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进行普通话教学,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在学生中掀起学好普通话热潮。或利用学习园地,板报等形式,张贴出版一些拼读规则、学习方法等知识,点点滴滴积累,不知不觉参与,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