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作物加工业具体产品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布局是以种植业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为导向,突出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产品的加工。
粮食类产品加工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是搞好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努力提高基础原料产品质量,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加快粮食产品向食品制造业的延伸。
稻谷加工。目前,我国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方式传统落后,深度开发不够,90%的稻谷在农村加工,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今后要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精加工,重视加工过程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米糠等副产品制油等多种用途,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包括胚芽精米、营养强化米、蒸谷米及其他专用米)、碎米深加工(包括米粉类制品)、大米添加剂(上光剂、增香剂等)及稻壳、米糠综合利用5类系列产品方向发展扶持合理规模企业发展。在加工企业的布局上,要以国家商品稻谷基地为依托,实行产地就近加工。
小麦加工。目前,我国小麦制粉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太大,但总体装备水平与国外有差距,面粉加工品种单一,加工能力过剩,优质专用粉生产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今后5~10年,小麦制粉行业应对现有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从专用小麦种植到加工的产业化经营,对出粉率低、能耗高的小型面粉厂适当控制发展,避免盲目引进国外加工设备。要在提高总出粉率、好粉出粉率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专用面粉,开发冷冻面团、营养强化面粉及特殊人群适用的专用面粉等,推进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
玉米加工。我国的玉米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仅占产量的20%左右,普遍用作口粮和饲料,深度加工只占产量的9%。今后要加大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力度,开发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业原料;提高现有加工企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淀粉、玉米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纤维渣或玉米皮及胚芽等产品。要在玉米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方面做文章,生产变性淀粉、柠檬酸、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玉米饲料加工要向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和颗粒化方向发展。在布局上,重点是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择优扶持和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玉米加工企业。
薯类加工。薯类是比较经济的淀粉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中间原料。近年来,薯类用作口粮越来越少,除加工成薯干、淀粉、粉条等传统产品外,还进一步开发了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化工原料等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薯类加工量的比例只有15%左右,加工深度不够,今后要向深度开发进军。加大薯类深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开发力度,加工薯类淀粉、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马铃薯复合薯片和速冻薯条等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
棉花加工。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对高档棉纺织品的需求增加更快。长绒棉的加工仍沿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棉花质量下降,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油料加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内自给不足,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油料加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油料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加工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加工档次较低。今后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油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油脂加工方面:继续推广浸出法制油。进行油料膨化、浸出制油工艺与设备产业化开发;研究高含量油料直接浸出、低温脱溶等工艺与设备的系统化和规模化;加速物理精炼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开发功能性食品专用油系列产品;研究油脂加工副产物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技术。
植物蛋白的开发利用方面。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油脂饼粕质量对植物蛋白的影响,研究植物蛋白生产技术,开发大豆、花生的功能性植物蛋白产品;应用棉籽、菜籽饼粕脱毒技术,生产饲用和食用蛋白产品;开发蛋白生产的超滤、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和装备;加速组织蛋白、分离蛋白的产业化开发。
油料加工。油料加工企业的布局要在油菜籽、花生和大豆等的集中产区,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加工档次低的小型加工企业,培植一批技术先进、产品品牌质量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油料加工企业。控制非油料主产区油料加工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传统蛋白制品的现代化生产和新兴蛋白制品的开发。在大豆主产区或主要销区改造一批大豆加工企业,改进设施设备,提高科技含量。
新春伊始,各大FPGA厂商纷纷推出新品。新品在性能、可靠性、功耗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继去年底FPGA进入65nm时代之后,FPGA厂商新一轮的技术竞赛已然悄悄拉开帷幕。
赛灵思:瞄准90nm非易失性FPGA新平台
赛灵思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的非易失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解决方案一Spartan-3ANFPGA平台。新平台在单芯片解决方案中融合了SRAM技术以及可靠的非易失性大容量闪存技术的性能和功能优势,增强了对用户FPGA设计的安全保护,并专门针对系统集成度高或安全性非常关键的非易失性应用而优化。
在所有应用领域中,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正成为系统范围日益扩大的一项重要需求。除了可编程以及系统级集成方面的优点以外,
Spartan-3AN还解决了芯片设计人员在设计安全性和认证方面的重要问题。该平台利用Device DNA技术提供的安全功能可以保护设计免受反向工程设计、克隆以及非授权重构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将所有配置通信都隐藏在器件内部,使得破解FPGA设计变得极为困难,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的安全性。
Spartan-3AN系列产品将针对更加通用的广阔市场,特别是不断演进的音视频处理领域和无线通信领域。
Altera:低成本FPGA迈入65nm时代
Altera公司近日了业界首款65nm低成本FPGA-CycloneⅢ系列。Cyclone III系列FPGA充分发挥了65nm技术(小管芯、高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并采用交错I/O焊盘来减小管芯和电路板大小。同时,CycloneⅢ还具有多种低成本封装选择和低成本并行闪存配置器件以降低成本。与比前一代产品相比,每逻辑单元成本降低20%,使设计人员能够更多地在成本敏感的应用中使用FPGA。
Cyclone III采用了TSMC的65nm(9金属层、全铜)低功耗(LP)工艺,在300mm晶片上生产。该系列FPGA含有5K至120K逻辑单元(EE),288个数字信号处理(DSP)乘法器,存储器则可达到4Mbits。
在应用方面,Cyclone III适用于软件无线电、无线基站、显示等领域,并作了各种优化,如:在单个器件中集成了SDR信号处理,静态功耗低于0.5W;采用专业显示I/O接口(mini-LVDS、低摆幅差分信号和点对点差分信号)、锁相环(PLL)有更多的输出,动态配置PLL支持可变刷新率等。
Actel:携手ARM合作开发32位处理器
Actel与ARM近日宣布,推出由两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业界首款专为FPGA应用优化的32位处理器Cortex-M1,该处理器将面向消费电子、汽车、工业、军事与航天等应用领域。
Cortex-M1基于ARM的3级Cortex-M3管道技术,具有高可配置性。其工作频率可达72MHz,并且在速度和容量之间取得平衡,只需4300个逻辑单元即可实现。该处理器也可连接工业标准的AHB总线,因而允许设计人员构建子系统和为处理器添加外设功能。此外,Cortex-M1处理器核可运行工业标准的16位Thumb指令集,并向上兼容Cortex-M3。
Actel还发表了两款基于该处理器核的两款FPGA:M1AFS600 Fusion与M1A3P1000ProASIC3 FPGA。其中M1AFS600 Fusion为混合信号FPGA,拥有13,824个逻辑单元,4MbitsFLASH以及108Kbits的SRAM。支持30个模拟输入与10个模拟输出,并有172个数字I/O。
而M1A3P1000 ProASIC3 FPGA则是以Flash为基础的低成本FPGA,拥有24,576个逻辑单元,144Kbits SRAM和300个数字I/O。
小型化与低功耗:MCU发展的新方向
年初,各MCU厂商不失时机的推出自己的新品。我们从中看到,除了性能和成本之外,MCU功耗、体积受关注程度在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Atmel:瞄准中国市场,关注功耗及安全
Atmel公司宣布全面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市场投资,推出各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技术,重点在能源效率和保全方面。Atme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ven Laub宣称:“我们已经将研发投资转向公司的‘核心’技术,即微控制器、安全和ASIC技术、射频/汽车电子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着重加快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设计成本和功耗问题”。Atmel今年推出的新产品包括为实时应用、低功耗、低成本而设计的AVR32 UC3微控制器,基于ARM的超低功耗SAM7L、带有片上闪存的SAM9XE、高性价比的SAM11微控制器,适用于USB全速外设的AVR闪存微控制器AT90USB82和AT90USB162、适于汽车应用集成有LIN系统基础芯片的ATA6602和ATA6603微控制器以及Atmel汽车电子方案(汽车保安和安全系统,舒适和信息娱乐系统,动力系统)等。
Silicon Labs:8位MCU兼顾速度与体积
芯科上宣布推出整合度最高的8位微控制器(MCU),它将1个25MIPS CPU、10位500ksps ADC和1个±2%精度的内部振荡器整合到3×3毫米封装。该公司介绍说,C8051T60x是目前市场上功能密度最大的8位微控制器,能让设计人员在有限空间里轻松完成产品设计。制造商只要采用这套高度整合解决方案就能减少外部元器件数目和电路板面积以及简化设计,同时降低系统总成本。C8051T60x内含8kB OTP内存、脉冲宽度调变器(PWM)、定时器、SMBus和UART,这使其效能远超过其它体积类似的芯片。
“C8051T60x是首款专为成本与空间有限的应用提供最强大功能的8位混合信号微控制器。”Silicon Laboratories副总裁Derrell Coker表示,“C8051T60x在精巧封装中提供最高效能和整合度,让制造商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轻松设计高效能产品。”
多媒体处理器:多核还是高集成?
IntellaSys:多核处理满足数字消费新需求
当今消费电子的发展是以多媒体性能的提高为标志。小到掌上的MP3,大到几十英寸的高清数字电视,其核心技术都离不开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使用诸多数学算法,例如快速傅立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化等等。多媒体应用需要宽频带,因而处理器要求专门电路处理这些算法。 同时,处理器还必须能够应对来自有/无线网络和各种数据接口的数据流,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处理器可能同时处理多个高速的数据流,因而一个用于实时任务的处理核必不可少。
近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多处理核的方法,把一个甚至多个DSP核和高速乘法器/累加器结合起来。但是IntellaSys公司提出另外一种方法――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处理器核集成到芯片上,每一个都比DSP核简单,但每个处理器核都有一个高速乘法器,累加器。IntellaSys公司亚太区总裁Joseph C.Wang称这种多核处理器为“SEAforth”多核处理器。Joseph告诉记者,SEAforth是单芯片的解决方案,它把ADC和DAC和多个处理器核集成在一起,每个处理器核有自己的环形振荡器,额定频率为1GHz。SEAforth的灵活性体现在,可以简单地指定一个处理器核管理外接存储器,让八个处理器核负责快速傅立叶变换,而用其他的处理器带动应用系统中的各种I/O系统。SEAforth的特点在于每一个处理器核都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把多个SEAforth芯片连接起来,用于海量的处理任务。例如,8个处理器核可用于MP3的音频处理.H.264的编解码需要16个核,HDMI接口需要3个核。
Joseph介绍说SEAforth每一个处理器核都是一个完整的18位处理器,含有128个字的RAM和同样大小的ROM,ROM里含有处理器核的BIOS。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本地存储代替共用存储,不再需要共用存储器对处理器核的要求进行存储仲裁。从而保证处理器核达到几十个后,提高存储效率简化存储问题。SEAforth在处理器核和邻核之间增加一个功用寄存器,规定处理器核A只与最近的邻核B直接交换数据。A核源代码编写成,总是假设寄存器是空的,不停地执行“送出数据”的指令,B核总是执行“读取数据”的指令。从而省去处理器核读取和检测状态信号或握手线路(Handshake Loop)的环节,提高核与核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SEAforth的典型应用系统的全部功耗是250Mw,关键在于芯片使用了异步电路设计,每个处理器核内部的环形振荡器取代了传统的中央时钟,消除了时钟树里的几百万个节点带来的功耗。而每个内部时钟振荡器只有在处理器核有任务的情况下才工作,并且由于异步电路设计,所有的功耗也会同时产生。
CEVA低成本便携式多媒体方案
CEVA宣布推出全新针对应用而优化的多媒体解决方案系列Mobile-Media-Lite。该解决方案是完全可编程的平台,集成CEVA-X1620DSP内核、一套小型的level-1协同存储器、一个为多媒体应用而优化的DSP子系统、一个完整的经优化的多媒体编解码套件和一个多媒体应用层。使用完全可编程的DSP平台能够支持所有未来的多媒体标准,无需硬件升级,而且,全面的开发平台更可让授权厂商集成附加的硬件和软件。
Mobile-Media-Lite的首款产品是高度集成的单处理器多媒体解决方案MM2200,该方案采用CEVA-X1620处理器,所有的多媒体相关处理及应用和系统任务都由单个处理器来完成,因此系统无需任何额外的处理器、相关内存和外设。MM2200支持CIF分辨率30fps的H.264编解码处理,同时还能够对AAC流进行解码,并使音频和视频同步,构成了完整的即插即用型(drop-in)解决方案。此外,MM2200还支持VGA分辨率30fps的MPEG4解码,适合于入门级PMP和MP4播放器应用。
SigmaTel全方位渗透消费电子市场
SigmaTel(SigmaTel)公司3月9日北京召开了媒体见面会。从会上获悉,SigmaTel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便携多媒体方面,同时也要发展诸如高清电视、音响和打印机这样的非便携产品芯片的研发。另外,SigmaTel在IIC上展出的电子相框受到了很大关注,可以预见电子相框市场颇具潜力,如果屏幕的价格下降,带有SigmaTel芯片的电子相框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走进普通消费者家庭。
SigmaTel多功能混合信号SoC由图像处理加速器、集成的网络和传真硬件、集成的模拟功能以及一个强大的32位RISC微处理器内核组成。喷墨打印机控制器被采用到柯达的EasyShare 5100、5300和5500多功能打印机产品中。同时,柯达也凭借SigmaTelSTDC2150芯片实现了客户价值的新突破。此外,SigmaTelSGTV5800电视音频方案获三星采用。高度集成的SGTV5800系列单芯片解决方案在提供高端增值性能的同时,简化了电视音频设计。它替代了多个外部组件,包括数字I/O、模拟I/O、同步延迟、耳机驱动器以及可支持EIAJ、BTSC、NICAM及A2的全球解调器等。
模拟产品全面出击
龙鼎无滤波器D类音频、放大器诠释黑色家电节能
黑色家电素以出色的感官享受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性节能革命的驱使下,黑色家电节能已经逐渐受到业界关注,龙鼎微电子的茅于海总经理就是国内倡导黑色家电节能的先行者。D类放大器实际效率要比普通AB类放大器效率高出很多,成为黑色家电节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特有的低通滤波器在功耗与尺寸方面都成为节能的最大牵绊,在除去低通滤波器的同时必须保持很低的静点电流。
龙鼎微电子通过坚持自主创新,推出了新一代无滤波器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PAM8803。该产品去除滤波器后可以达到只有几毫安的静点电流,而且可以减少芯片面积,降低EMI干扰,其EMI已经通过美国FCC Class B的标准。PAM8803集成了64级数字音量控制,提高了集成度,进一步减少了外部集成电路数,降低了整机成本。PAM8803具有SSOP-24封装,另有一种不带数字音量控制的PAM8403则采用DIP-16封装。
ADI双芯片方案简化基站设计
ADI公司推出了一种双芯片的IF(中频)接收机解决方案,极大地改善了3G多载波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带宽和容量,支持CDMA2000、UMTS和WiMAX等标准,并特别针对中国的2.5G和3G标准无线基站进行了优化。双通道AD8376 VGA(可调增益放大器)和AD6655 IF分集接收机解决方案可取代48个分立的元件,每个无线信道可以处理多达6路的TD-SCDMA载波,大幅度降低3G微蜂窝和微微蜂窝基站的功耗和物理体积。新产品可以改善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并确保能快速和有效地接收并处理蜂窝式电话微弱或很强的呼叫信号。 AD8376是能在最高IF下 实现1dB增益步进分辨率的数字控制VGA,能提供的线性度为OIP3=50dBm@140MHz。从而简化了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并可以实现宽带多载波无线平台。步进分辨率高的AGC环路可以让设计者提高ADC的动态范围,独特的数字滤波技术解决了通道间的串扰问题。
Micrel多款高性能模拟产品
2007年3月7日,Micrel公司在北京召开了媒体会,这是Micrel首次在北京召开媒体会。会上,Micrel公司亚洲市场应用经理AndrewCowell先生介绍了该公司DC-DC转换器的最新技术,适用于小型轻薄手机和便携产品。第一代“L Free”DC-DC转换器MIC3385,开关频率是8MHz,电感集成到3mm x 3mmMLF封装中,在设计时考虑到降低开关损耗,使因开关损耗上升导致的效率损失降到最低。预计第二代DC-DC转换器将达到更高效率,更小尺寸,预计今年年底推出。
Micrel公司RF产品市场经理Mike Ju先生介绍了一组高性能射频接收器(MICRF211)和发射器(MICRF112)。具远距离遥控性能的射频接收器MICRF211是针对380-450MHz作业的3V高灵敏度ASK/OOK接收器,同时增强了灵敏度和选择性。该装置旨在满足包括遥测、无线传感、环境监测、消费娱乐遥控、远程执行和灯光控制、遥控车门开关(RKE)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在内的射频应用缩减成本和精简流程设计的需要。目前可批量销售,每千件定价从1.89美元起。高性能低能耗ASK/FSK QwikRadio发射器MICRF112是针对300-450MHz带宽的1.8~2.6V、+10dBmASK/FSK发射器。产品面向诸如遥测、无线传感、环境监测、消费娱乐遥控、遥控开启和灯光控制、遥控车门开关(RKE)、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和IR替代产品等市场。目前可批量发货,每千件起价为0.91美元。
Intersil高性能模拟产品
Intersil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各种应用的高性能模拟产品,这包括:
・音频,视频和高速USB模拟开关―带有负信号摆幅能力的低压双SPDT、USB/CVBS/视频开关ISL5441x将同一低压器件中的低失真音频/视频与精确USB2.0全速信号转换相结合。这些模拟开关允许音频/视频摆腹低于地,可以在便携装置中使用通用的USB和音频/视频连接器。
・光数字FC传感器一ISL29002是一款一集成式光传感器,内置1个集成ADC和1个FC接口。该器件将光照度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FC输出。
・单片收发器一ISL317xE是具有±15kVIEC61000ESD保护、3.3V电源的单片收发器,该系列产品符合RS-485和RS-442标准,具有全面故障保护、低功耗、高速双向通信的特性。
1 黑龙江省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食品工业基地,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中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特别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食品加工业,做强绿色食品优势资源加工产业;围绕包括绿色食品、资源开发等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构建粮深加工、畜禽深加工和绿色、有机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11.34万亿元,黑龙江省食品工业总产值5500亿元,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671家;果蔬、果酒等食品企业还有65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350余家。这为黑龙江省食品类专业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契机。
2 黑龙江省高职食品类专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高职院校结合区域食品产业发展设置专业,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为区域食品产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2015年底,教育部重新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各院校也相应地对专业进行了调整。我们对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牡丹江大学、鸡西大学10所有食品类专业的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或本科高职专业)的食品类专业进行了调查,食品类专业开设情况是:农业类专业中,有3所学校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专业代码510114,下同);食品工业类专业中,有7所学校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590107),有6所学校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590101),有4所学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590103),而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590106)、食品检测技术专业(590105)、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590104)均只有1所学校开设;生物技术类专业中,有2所学校开设食品生物技术专业(570101);包装类专业中,食品包装技术专业(580204)没有学校开设。
3 黑龙江省高职食品类专业与产业发展对接情况及原因分析
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黑龙江省的高职食品类专业覆盖面较广,10个专业中,8个专业有院校开设,其中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分别有7家、6家、4家和3家开设;但是,全省没有一家学校开设酿酒技术专业和食品包装技术专业,这是一个空白,而产粮大省的粮食深加工转化也有酿酒业的一部分。原因是:
3.1 专业目录调整后的平台期
由于2015年底调整的专业目录在2016年即进行招生,食品包装技术是新增专业,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新建一个专业。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外,其他几个专业虽然名称未变,但也是都是多个专业整合的结果,各院校也在适应调整过程中。
3.2 专业设置和审核过程地方区域行业参与度小
专业设置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参与以国家级行指委为主,考虑的是全国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区域产业的局部气候可能把握不足。比如黑龙江省的养殖业和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食品加工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专业设置应更细化而非整合。审核过程一般仅以教育主管部门专家网上审核为主,地方人才需求计划无法纳入审核过程,必然导致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3.3 跨地区招生和就业与专业设置的不一致性
绝大多数高职院均有省外招生名额,在专业设置和课程选择上,多以区域需求为主,难以照顾其他省份和地区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和需求,人才职业能力与外省产业发展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学生就业面向不局限于属地,特别是黑龙江的孩子,向往南方的气候和人才发展环境,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到省外发展,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其就业岗位适应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4 照顾考生或家长的需求与专业发展对接存在矛盾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考虑考生和家长的喜好,生源紧张的现实,促使各校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特别是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食品加工技术、酿酒技术等比较专业认识不足,认为就是在生产线上当工人,比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则由于其就业面向好而备受青睐,就业岗位好,
4 黑龙江省高职食品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的路径和对策
4.1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黑龙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休闲食品等发展良好,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为依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合理定位,精心规划,以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4.2 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春季,各高职院校都会对本校当年招生专业进行调整,但在新增专业时,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出发点,而不是关注家长需求,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增设专业要符合自身定位和传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立足地方经济,重点发展特色专业,提升院校竞争力。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2012年两校合并之初,共有100余个专业,食品类专业有三个专业和4个专业方向,2015年以来,学校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坚持发展优势专业,专业数降至45个,食品类专业取消所有方向,只保留三个专业。
4.3 建立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主管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领、监督管理等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和约束力度,合理布局省内高职院校新增食品类专业,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重复性和短期行为。要完善专家论证环节,科学布局,鼓励各高职院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业的专业设置原则,针对黑龙江省发展食品工业的人才需求,扶持重点,突出特色,使各院校的优势专业做优做强,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4.4 行业企业参谋专业建设和调整工作
改变以前行业企业参与度小的弊病,省教育厅要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工作,在专业审核时,参考他们的意见,关注行业发展,把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建立前瞻性机制,发展长线专业,留出发展空间,避免盲目设置专业。
4.5 针对新专业目录发展新专业
从表1可见,酿酒技术和食品包装技术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专业中属空白,各高职院校目前仅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中设置此类课程,人才职业素养远达不到企业岗位需求,因此,建议各高职院校在充分{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以上专业,服务区域经济,提高人才综合能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黑龙江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专业调整与对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院校要充分调研,力求完美对接,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农产品为多数电商企业所关注的领域,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具有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为使区域报业媒体更好地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应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做好电商引流,创新营销形式,建设区域物流支撑体系,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区域报业媒体;温州;农产品;电商;
2014年阿里巴巴与12家主流报纸战略合作推出“码上淘”业务[1],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陆续有区域报业媒体选择了农产品作为从事媒体电商的切入点,如《长沙晚报》的“星滋味”、《成都商报》的“买购网”、《海峡导报》的“无空间超市”、深圳报业集团的“桃源壹号”、厦门日报社的“晨报超市”、钱江晚报的“钱报有礼”、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瑞安日报的“瑞安淘”等电商平台。农产品是多数电商企业关注的领域,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由于农产品的区域性、运输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周期性、价格波动性、安全性不高等原因[2],以及农产品电商整体还存在底子薄、专业人才缺乏、销售平台影响力不足、物流配送瓶颈等问题,农产品电商发展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区域报业媒体介入农产品电商领域,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通过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提出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一、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优势
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主要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温州都市报、温州网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瑞安日报。分别推出“温都猫”电商平台、“温州爱购”电商平台、“瑞安淘”电商平台。“温都猫”电商平台为全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该平台于2014年5月上线,上线当日,点击量超5万人次。一年多来,“温都猫”电商平台已累计上架商品2000多种,实现营业额2200多万元,利润达10%[3]。“温州爱购”电商平台主营农产品,在2015年“双十一”当日,交易额破百万元。瑞安日报与商派公司签约合作推出“瑞安淘”,定位于区域农产品社区电商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具有“四力”、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
1.“四力”主流媒体都有很强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即“四力”。传统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内容产品丰富,是市民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来源,在市民心目中具有公信力。温州都市报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从原来传统报业的25万受众,到经过新媒体发展,现已超过百万受众[4],其宣传范围非常广,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很强。据人民网研究院《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温州都市报位列全国第21名,同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州晚报位列第36名[5]。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一支强大的采编团队,有视野开阔的采编人员和知识丰富的行业专家,他们在新闻采访、策划创意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引导力。“四力”优势是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根本性优势。
2.融合联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其它经济实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使《温州都市报》从单一的纸媒变身为集报纸、PC互联网、微信、微博、客户端(“两微一端”)各种形态的全媒体。通过纸媒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商品等信息,温州都市报借助二维码直接把读者转变为买家。PC网站、“两微一端”通过每天带创意的文案、商品链接、活动信息等,进而达到为电商平台吸引人气的目的。而其它经济实体利用各种机会,适时推出电商平台活动,实现全方位多渠道联动。此外,报业媒体还拥有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的便利条件,达到线下联动的目的。
3.区域定位区域报业媒体可精准定位,为区域对象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差异化、区域特色的营销策略,发挥比较优势,避开与全国性电商平台正面竞争,从而使区域电商平台实现市场的有效覆盖。针对部分温州人消费购买力较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特点,“温都猫”电商平台为这一群体推出进口水果、生鲜等产品,如法国银鳕鱼、澳大利亚牛小排、本土品牌特供奶粉等,这些在普通电商平台比较难买的商品,通过特色营销,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量,老客户的回访率达到50%以上。另外,“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电商平台还开展区域应季农产品的营销活动,走进社区,走近用户,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大量营销,是农产品电商O2O(线上线下)营销非常有效的途径。
4.物流支撑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利用报纸发行网络,整合资源,从千人投递人员中选出百人组建成电商物流团队,利用发行间隙进行物流投递。这种物流配送既节约资源,还高效稳定,有效避免专业快递公司“双十一”物流高峰的物流延迟现象。“温都猫”电商平台在上午11时前下的单,可以实现当天送达,这种便捷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般物流公司所不能做到的。同时,“温都猫”电商平台与社会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5.资源整合2014年温州网利用自身网络媒体优势,联合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策划杨梅采摘游活动。该活动借助电商平台,整合农户、农产品和沿线旅游资源,让市民感受深藏在大山中的清新味道,品尝原产地的生态美食。通过电商载体,泰顺杨梅不只在温州地区销售,一些温州商务人士还把杨梅送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广州、内蒙古的咨询电话。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则全程参与宣传报道该活动。通过媒体电商的运作方式,温报集团温州网将“大公司”与“小农户”联结起来,尝试全媒体时代的“企业+媒体”模式,融合传播赋予了企业新鲜活力;同时还助力建设“合作社+媒体商业化”模式,加强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打造“农商对接”电商平台。
二、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分析,以及两家电商平台的运营实践,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1.自主平台,定位区域,打造区域特色电商平台目前,区域农产品电商交易主要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的第三方平台。虽然使用第三方平台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交易规则经常变化、平台受制于人、数据掌握在第三方、不利于大数据开发、缺乏自主性等诸多不便之处,。区域报业媒体一般都有新媒体中心、有较强的信息科技支撑力量,完全可自主拥有平台,开展独立的商城运营。区域报业媒体自主拥有平台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求单位有非常强的技术开发力量,能够进行完全自主开发。这种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后期维护容易,但存在开发周期长、对人员要求高等缺点。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开发,要求本单位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协同专业公司进行开发。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定制,但存在后期维护难和缺乏个性化的缺点。三是通过购买专业电商平台,可满足一般企业的基本需求,但存在个性化需求都要求助于平台提供方的缺点。在平台具体建设上,可采取一平台多入口的方式,将传统的购物网站改版升级,开放微信、微博、APP终端、PC端四大接口让供求双方自由选择任一端口进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平台将每个入口的后台数据打通,便于用户数据库信息的更新与统一,实现平台数据无缝对接,全方位覆盖,精准解决客户难点。电商的趋势正在往社区迁徙,趋势是线上社区+线下社区,而且商业模式的变化发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为必然趋势,区域(社区)电商平台是农产品电商的一大方向。因此,可在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平台细化定位到社区,以“搭建社区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切入点,全方位服务社区用户。
2.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电商引流电商引流是电商平台建设后的重要工作,是营销的入口。区域报业媒体资源丰富,多渠道的电商引流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农产品与区域结合非常紧密,报业媒体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农产品电商全方位引流。一是整合线上资源,融合线上渠道,充分利用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工具,开展立体矩阵式营销。区域报业媒体的新媒体在不同的用户群中拥有各自的影响力,在线上进行电商引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整合线下资源,融合线下渠道,充分利用报纸、广告发行及其它经济实体开展线下营销,实现随时随地全方位引流。三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区域季节分布和新闻站点分布,利用强大的采编队伍,通过农产品宣传、营销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开展多线O2O营销,实现电商引流。
3.定用户,定产品,创新形式精准营销区域特色的电商平台必须结合用户群体、产品选择和营销方法才能实施,区域报业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对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定位。一是定用户。确定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中的销售对象、区域、价格等属性。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分析,农产品电商平台应为区域内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年龄分布上,第一阶梯为30~39岁,第二阶梯为20~29岁。二是定产品。卖什么产品决定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农产品种类丰富,必须有所突出,才能提高品牌认可度。据各地媒体电商实践情况看,从事原产地直供的生鲜果蔬、绿色健康的粮油副食、高品质可信赖的营养保健品等产品,有利于树立优质品牌形象。三是创新营销形式。传统企业“触电”是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店,区域报业媒体自建商城与线下门店则更能体现传统企业价值。根据不同产品类型选择销售渠道。如营养保健品自身的目标用户与报纸的需求群体一致,中老年人习惯眼见为实,则可利用报纸宣传渠道将用户引流至门店消费。生鲜果蔬等品类消费则更多为白领阶层与年轻家庭,宜用创意讲故意的形式进行推广,通过运营策略逐步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增加互动与黏性等。
4.立足发行,便捷物流,建设物流支撑体系在农产品电商运营过程中,物流成为能否打通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区域报业媒体完全有能力打通电商物流的关键环节,这将成为区域农产品电商的重要优势。区域报业媒体有组建便捷物流的特有条件:一是区域报业媒体有专门的报业投送力量,充当物流的重要力量。报业投送人员没有物流公司人员专业,但却是一支可经过培训转变为有效物流投送的力量。二是区域报业媒体可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发行站设立仓储基地,以作农产品的中转仓储之用,解决农产品的仓储冷链问题,进而实现最后一公里送达。三是区域报业媒体可与当地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提升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建立一个市、县、乡三级的物流支撑体系,将有效解决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促进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再上新台阶。
5.借力政策,承担公益,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区域报业媒体在地方一般扮演着官方角色,比较适合承担政府层面的关于农业及农业电商方面的组织角色,借助媒体的宣传力,这是一条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非常有效的路径,如成立农产品电商协会、组织企业入会、通过协会开展各类合作及资源整合等。借助此类组织,区域报业媒体可开展许多衍生服务,为各类农产品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有效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新闻服务、线下服务,帮助会员单位解决问题、加强互通,共同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6.培育人才,创新机制,提供农产品电商发展双保障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整体存在专业人才缺乏、机制不灵活的问题。专业人才缺乏靠培养,机制不灵活靠创新。区域报业媒体可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报业媒体为高校提供专业指导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包括方案策划、文案编写、美工设计等的技术培训和支持。高校则通过社会实践、实训周等方式派遣学生到区域报业媒体电商平台进行实际操作,为电商平台提供管理运营及拓展营销等。此外,区域报业媒体还应加强自身内部电商人员的技能培训。媒体电商包括电商平台、管理团队、物流体系、行政体系、宣传体系等各环节,必须协同推进才能增强用户的良好体验。因此,一定要创新机制,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将平台技术、营销推广、内容策划、物流配送、人员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整合,理顺管理机制,达到协同一致,以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对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区域报业媒体优势与农产品特性存在天然契合,利用区域报业媒体优势服务农产品电商切实可行。但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的工作,还需要各行业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功勋.媒体电商:媒体转型的新宠[J].传媒,2015(16):21-23.
[2]张卫.《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食品,2015(10):54-57.
[3]李雪昆,梁晓龙.温报集团:开辟电商新“钱景”[N].中国新闻广电报,2015-08-25(6).
[4]郭乐天,施文洪.温都全媒体:用“三个再造”完成融合[J].新闻战线,2014(10):52-54.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物流业;思路;任务;天津;武清
中图分类号:F307.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2.009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Key Task on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Wuqing District of Tianjin
HUANG Xue-qun
(Rural Economy and Zoning Institute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Wuqing district.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tage,for example, the scale of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as small,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development lag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hind the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 was not perfect, the logistics land restri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processing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was not smooth bin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of Wuqing National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put forward development ategy,goal,orientation,development layout and key task on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Wuqing district.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strategy;task;Tianjin;Wuqing district
天津市武清区围绕建设“京津鲜菜园”的目标,积极打造以设施农业生产聚集区、特色产业带动片、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高效设施农业景观带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已经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抓住机遇,结合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体系与供应链建设,是对武清农产品加工物流业提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发展现状分析
1.1 发展特点
1.1.1 企业规模 截止到2010年底,武清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3.8亿元,带动农户8.5万户。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即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天津富贵食品有限公司;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和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区内建有大沙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均是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
全区在工商注册的蔬菜、奶牛、生猪、食用菌、花卉、淡水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0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4家,区级合作社40家。合作社资产总额1.9亿元,年加工运销农产品65万t,年销售额11亿元。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总数约1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70%。
1.1.2 农产品加工特色 武清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中,牛奶90%、肉类60%、粮食80%、蔬菜80%为本地产品。
全区乳制品加工业具有原料优势及品牌竞争优势。目前有完达山、华明、哇哈哈、伊利等乳品加工企业10多家,主导产品有酸奶、酸奶饮料、花色奶、袋装鲜牛奶、超高温奶、巴氏奶等,年产值超5亿元。武原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武原”牌鲜奶和牛奶,奶源质量好,占本地总奶源的70%。
武清畜牧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但畜牧业总体加工率低,工艺水平落后。现有禽畜肉类加工企业17家,饲料企业11家,主要开展生猪、牛羊肉、肉鸡分割销售,“益捷”牌绿色食品猪肉、“绿翅”牌肉鸡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
武清区粮食播种面积9.8万hm2,以小麦、玉米为主。从事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约20余家,带动农户达3万户。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的形式,以“猫不闻”速冻食品系列、“陈咀”鲜玉米、“西肖庄”紫薯等带动全区粮食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转变。
武清区共有蔬菜加工企业20余家,年加工销售蔬菜5 000万kg以上;建有大沙河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4亿kg,带动蔬菜种植面积逾7 600 hm2;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交易量1.44亿kg,带动蔬菜种植户1.5万户以上。“黑马”蔬菜、“木厂”蔬菜、“大沙河”蔬菜等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1.1.3 科技支撑 “十一五”期间,武清区加工企业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等科研院所一直重视农产品加工物流技术研发工作,取得多项科技成果,为加工物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由天津市黑马工贸有限公司、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和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共同承担的“出口蔬菜微加工及流通保鲜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1],研发出天然保鲜剂、纳米保鲜膜和蔬菜微加工清洗剂各1种,制订出6种蔬菜流通保鲜工艺流程和4种蔬菜微加工流通保鲜工艺,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由天津市黑马工贸有限公司和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共同承担的“无公害蔬菜流通保鲜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1],开发出高湿预冷保鲜和差压预冷保鲜两种保鲜设施;研制运销用Tio2纳米保鲜膜、蔬菜微加工清洗剂、植物天然保鲜剂等3种保鲜材料;制订了10种无公害蔬菜流通加工保鲜工艺流程,使西兰花保鲜30 d商品率达到96.8%。西兰花、青椒、甘蓝、胡萝卜等10种蔬菜流通保鲜15 d,平均减少损耗8.5%。
1.2 存在问题
1.2.1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比重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远低于发达国家2.4∶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24%,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以鸡、猪屠宰,牛奶初级加工及饲料生产等为代表的粗放型初级加工企业占多数。农产品加工业物耗、能耗、水耗相对较高,资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压力大。
1.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偏低,如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据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产区调查分析,以蔬菜运销为例,90%以上的蔬菜用大吨位高栏车运输,保鲜方式就是棉被加塑料布,只有不到10%的运量通过冷藏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一棵白菜从地里到最后上餐桌,至少要掰去1/3。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只能地产地销、季产季销,严重影响了产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
1.2.3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与武清区当前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相比,武清区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还较少,一些生产基地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产地批发市场,部分乡镇农民存在销售难题。在大型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中间还缺乏既方便农民就近销售、又方便大型农贸市场采购的一批中小型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生产基地之间、产地和销售终端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农产品运输车辆散乱、规模小,缺乏统一配送的运输体系,导致了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1.2.4 农产品加工物流用地受限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一般农用地日趋紧张,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加工车间、经营场地等设施建设已明显不足,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更为紧缺。在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使很多加工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无法推进;在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的基地打造、仓储运输、检验检测、卖场销售、电子信息等每一环节,也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单纯靠企业承担困难较大、发展较慢,制约了武清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发展。
1.2.5 农产品加工物流管理体制不顺 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分散、管理不集中,形不成统一合力,落实一项政策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同时,工作标准不明确、市场监管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多方力量支持和有利于产后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2 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依托武清区及周边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科技支撑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居民消费升级、保障食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和具有竞争力的加工物流主体,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实施一批加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项目,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物流服务能力,带动农产品基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2 发展定位
依托地域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业,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办加工销售企业,适度促进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集聚发展,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和农民的增收问题。武清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应兼顾科技主导型、出口主导型和资源主导型企业[2]培育,做强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及蔬菜加工物流配送,通过壮大企业和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物流配送能力,建成天津市农产品加工重要基地,京津地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
2.3 发展目标
集中力量壮大加工物流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农产品加工产值和物流服务收入稳步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到2015年,争取在以下六方面实现突破。
2.3.1 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产值进一步增加,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7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65亿元。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6∶1。
2.3.2 企业规模 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达到90家,其中市级以上企业达到25家,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培育发展20个左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引进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力争认定天津市著名商标1~2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家,进入产业化体系农户达到95%。
2.3.3 物流体系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配送中心为支撑、以零售网络为保障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3]分别提高到20%,30%,36%,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2.3.4 质量安全 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与溯源体系基本形成。全区9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三品认证、ISO9000系列认证、HACCP认证。
2.3.5 节能减排 农产品加工业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0%左右;加工业废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率达95%;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达到0.89 t标煤·万元-1的标准。
2.3.6 重点领域 以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及蔬菜加工物流配送为重点,扶持和培植1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知名品牌,企业总规模达到30万t·年-1液态奶的生产能力;以扩大肉、禽、蛋加工为主,增加中西式低温肉制品、特色卤制品、软包装制品、方便型食品的生产,形成4个年销售超亿万元的畜禽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以粮油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饮料饮品和各种粮油衍生品,培植2~3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扩大蔬菜冷链物流量,在全区建立10个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力争培育有实力的蔬菜配送企业30家,使蔬菜产业化带动率达到90%以上。
3 发展布局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将形成“两带三区双环”的空间发展格局[4],武清区处于京津物流发展带上,根据现有农业资源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加工物流企业分布及未来武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倾力打造武清农产品加工物流“一核、五区”空间发展格局。
3.1 武清新城农产品加工物流核心发展区
主要包括武清开发区及杨村、徐官屯、黄庄街、东蒲洼、下朱庄。不断提升天津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天津富贵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市华明乳品有限公司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继续引进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建立规模化、系统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现鲜活产品从武清至京、津、唐地区1 h冷链配送。
3.2 5个农产品加工或配送企业聚集区
3.2.1 河北屯农产品加工配送聚集区 主要聚集禽类屠宰、蔬菜加工配送企业。以天津市吉杰肉制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绿春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农情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依托146.7 hm2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集蔬菜、食用菌种植、速冻保鲜、加工、销售、物流仓储为一体的鲜活农产品产业链。以天津市吉杰肉制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好1 000 t的冷藏库和冷冻库,继续做强肉鸡屠宰分割加工产业。
3.2.2 大孟庄农产品加工配送聚集区 以优质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聚集肉鸡屠宰、乳品加工及酱卤肉制品加工企业,打造以时军、汇兴为龙头的优质鸡蛋生产链,绿翅、酉友为龙头的绿色肉鸡生产链,年加工肉鸡1 000 t,提供各类酱卤肉制品200 t。以天津市黑马工贸有限公司、绿宝产销合作社等为龙头,依托周边万亩蔬菜基地,发展出口蔬菜加工、物流和配送,打造绿色蔬菜生产链,年加工配送各种蔬菜10 000 t。
3.2.3 城关农产品加工聚集区 利用京津(103)、京福(104)、京山公(铁)路环绕的交通优势,以标准化、产业化为方向,聚集生猪、肉鸡屠宰分割、肉类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及饲料加工企业,做强以天津益捷养殖有限公司、天津市泰维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天津龙泰食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饲料产业链条,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年加工肉类制品3万吨。
3.2.4 石各庄—陈咀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 立足石各庄镇养殖业基础,以天津市康华肉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武清区海林养殖场、天津鑫峰药食同源养殖有限公司等为龙头,联合生猪、奶牛、肉羊等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快无公害绿色奶畜产品产业链建设,年加工肉类制品3万t,奶制品5万t。依托陈咀2 000 hm2鲜食玉米基地,以天津市绿田食品有限公司和田园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为龙头,延伸鲜食玉米及副产品产业链,除年提供真空包装鲜食玉米7 500万穗外,进一步对玉米秸秆进行加工利用,为奶牛产业和畜牧养殖业提供饲料资源。
3.2.5 大黄堡—上马台水产品物流聚集区 立足大黄堡、上马台占武清区养殖水面一半以上的资源基础和“大黄堡”牌渔业集体商标的区域影响力,以大黄堡乡水产协会、上马台镇水产协会、正跃水产有限公司武清分公司、巷明渔业生产合作社、恒远饲料渔业生产合作社等为龙头,大力发展鲜活水产品物流配送和水产饲料加工产业,培育和引进集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科研于一体的水产品全产业链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打造武清水产品冷链物流高地,不断扩大武清水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 重点任务
4.1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企业
一是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以奶类、蔬菜、粮食、畜禽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向加工聚集区聚集。
二是培育加工物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5],形成稳定的农产品物流链。
三是整合原农资、粮食、供销系统物流资源,加快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优化商贸批发、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使之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骨干。
4.2 推进产地初加工及冷链物流条件建设
一是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加强环渤海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大沙河农产品交易市场、城区农产品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重点配套冷链物流设施,添置必要的物流加工及检验检测设备,增强冷链仓储配送能力,使本区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的销售额比重不断提升。
二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区延伸[6]。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改善产地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建设和配套果蔬贮藏、烘干、预冷、保鲜和打蜡等设施设备;建设和配套小型畜禽运输车、小型冷冻库等设施;建设和配套鲜活水产品运输车、冷冻运输车、烘干设施和小型冷库等,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
三是推进蔬菜物流中心建设[3]。配合设施农业发展,在河西务、大孟庄、大良、下伍旗、河北屯、南蔡、陈咀等镇新建或扩建宝建蔬菜物流中心、旗田蔬菜物流中心、农情蔬菜物流中心、陈咀青玉米配送中心等,配置低温保鲜储藏库、分级包装、农产品检测等服务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促进设施蔬菜产品的尽产尽销。
四是加快肉类特别是猪肉以及水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3]。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分割加工企业,加强产品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肉类及水产品冷藏运输和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冷柜销售方式,不断优化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4.3 建立加工物流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完善农产品加工信息化建设。围绕创业辅导、行业监测、网络建设、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用管理、对外交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创建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区农产品加工业行业数据库。依托农业、劳动、教育、乡镇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确定一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基地。
二是加强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建设。构建连锁商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认证、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广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时点销售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1],实现连锁商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培训,开展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典型示范,选择3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4.4 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一是引导和支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围绕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及蔬菜加工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采取多种形式打造科企对接平台,争取工业与信息、科技、农业等部门安排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重大关键技术推广专项等项目。择优支持本区20家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进行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二是重视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应用。鼓励流通和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选择部分高价值的特色蔬菜、水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重点加强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1],推进物流技术标准的应用,制订和实施各类生鲜农产品原料处理、分选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包装标识、冷藏运输、批发配送、分销零售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
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广泛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完善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坚持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安全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定和管理,积极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引导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4.5 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培育地产品牌。重点抓好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认真做好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产品质量监测,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标准,稳定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保障武清田水铺青萝卜、河西务蔬菜、高村西瓜、灰锅口葡萄、黄花店西红柿、上马台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注册一批优质原料品牌,为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利用引进的加工企业知名有品牌,带动本地农产品品牌发展。充分利用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和平、猫不闻等驻区知名加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原料开发和品牌延伸为核心,形成若干系列加工品牌、物流配送品牌,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打响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武清区统计局.天津市武清年鉴[M].天津:天津市武清区统计局,2011:502.
[2] 黄学群,李瑾,陈丽娜,等.天津建设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6):27-30.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2010-07]. .
[4]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10-08]. .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2011-12-05]. http:///zwgk/2011-12/19/content_2023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