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还是公民个体,发展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国家的发展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个体的发展则是整个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看做推进国民素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在教育管理研究领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宏观监控手段之一,而教师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和提高也成为教育兴衰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及理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对现行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许杰从宏观上把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三种主要的模式: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大陆模式主要是指西欧国家的一种政府调控手段,带有政府意志和价值取向的外部评审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模式则是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展起来的,具有非官方性,而英国模式则赋予学校极大的自治权,即自我管理和负责制,政府干预相对较少。
然而,宏观的理论指导与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脱节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当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现代学校办学的多样化,势必要求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要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玉琨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一书中详尽地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整体框架与实施步骤。总体上,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它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基础,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的对象,以价值引领与组织学习为核心,以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
发展性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建立在如下的理念之上:
第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只有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才能是最好,而“更好”本身则蕴含这发展的理念。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乐于使学校做得更好,促进学校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质量的进步和提升是发展保障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第二,“绿色校园”和“绿色教育”,这里的绿色通俗地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和教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而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保障;第三,“外部支持”和“内部努力”,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强调,学校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两者不可或缺;第四,“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共同发展,学校的有形资产的增加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的提高办学条件和吸引优秀资源的关键所在,因此,两者应该共同进步与发展;第五,“资源优化配置”与“文化引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是提升办学效益的需要,文化引领则是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引领,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引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三、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师发展的相关性
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并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教师教育的质量建设及保障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需致力于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问题。陈玉琨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分别是: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修养与职业道德、伦理追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的必备素质。
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这种发展的保障与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所倡导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相关性之一――发展性。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发展性与持续性,它以学校的发展本身作为保障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为质量保障的最终目的。通过对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机制的完善,以切实保障学校发展的潜力和可能逐步地成为发展的现实。
相关性之二――自主性。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自主性和自主发展,只有依靠学校,特别是教师的自身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保障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标。总体而言,外部的推动与内部的自我完善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常见的运作机制,而学校和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和管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调整的活动这样的内部动力远比外部压力更有有效。
相关性之三――激励性。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学校和教师可以而且应当是自我激励的,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对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才能使教师真正意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积极地、主动地进行自我发展呢?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需求驱动的,即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行事,因此,满足需求是激励人们行事的基本方法,针对教师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相应的做法包括各种教师奖励制度、职务的提升以及精神上的鼓励。而这些正是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所明确提出的,因此两者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环境与保障,后者则为前者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可能,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没有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教师的发展无从保障,没有教师个体的发展与提高,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只是空谈。
四、结语
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事关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完善保障体系,促进教师发展,是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46-50.
[2]陈玉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商务印书馆,2006.
[3]潘文爵.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以凯里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51-152.
《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目标(2014-2018财年)》战略目标三指出,在早期学习阶段,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以便使所有儿童,尤其是高需求儿童,在高中毕业时能够做好继续学业或就业的准备。
中产阶级受益于优质的教育。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因为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失去了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发展机会。儿童生命中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研究结果表明,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能够使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受到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可以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也非常有帮助。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的好处很多,包括提高入学准备程度,降低留级率,降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比例,提高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和大学毕业率。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比同龄人平均要晚12~14个月,这将导致其阅读和语言技能落后。《儿童早期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表明,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幼儿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得分最低,而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学生得分最高。另外,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中得分高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优质的早期教育为儿童获得学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缩小高需求儿童入园前与同龄人存在的差距。
奥巴马政府致力于缩小学生的学业差距,大胆地提出用一代人的时间增加早期学习机会的计划。这一举措的重点项目是“全民学前教育”(Preschool for All)计划――一项具有开创性的联邦与州的合作计划,为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免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个项目也将鼓励各州的公共资金用于资助学前教育,并将其推广至家庭收入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使4岁以下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的全托幼儿园,参与早期学习计划。政府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捐助”(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计划,支持各州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这将使处于不同发展情况的各州学前教育系统都能为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全民学前教育计划是政府实现整体战略的关键,能够使所有儿童都打下坚实基础,为其学校和生活的成功做准备。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启动了“学龄前儿童启蒙-儿童保育合作伙伴”(Early Head Start-Child Care Partnerships)计划,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 Services,HHS)参与其中,提高婴幼儿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并扩大HHS实证性的志愿家访服务范围。另外,政府提出,为落实《残障人教育法》(IDEA)第三部分内容,将提高资助力度,以继续为残障婴幼儿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些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项目相关的举措基于奥巴马政府第一个任期内意义深远的工作和对青少年服务项目持续的投资,包括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对儿童早期计划投资超过50亿美元,以及“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RTT-ELC)计划。如果州政府同意提升早期学习质量,建立更高标准,为学生的卫生安全、营养、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提供帮助,则会获得奖励。RTT-ELC作为早期学习和发展系统模型,是国家面向各州的技术援助战略的一部分。只有协调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并将其与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好地整合,才能建立完整的早期学习系统,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一个高质量、协调的早期学习系统应该包括计划标准、综合评价体系、劳动力和专业发展系统、家庭和社区参与、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支持系统调整,政府将致力于提高高需求儿童的成绩,确保儿童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有效缩小学业差距并降低留级率。联邦教育部将通过高质高效的计划提升教师素质,支持综合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
一、如何衡量目标是否达成
联邦教育部将使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特别是高需求儿童,以确保他们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或就业做好准备。评价早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指标如下:运用质量评价改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QRIS)的州的数量增加;拥有工作知识和能力架构或系统的州的数量增加;幼儿入园时,使用共同标准收集和报告儿童资料的州的数量增加。
二、目标达成的阻碍因素
总统的提议将最大程度提升21世纪的美国早期教育的质量,但需要国会两党承诺为所有美国人的未来投资以及所有美国人立即行动的信念。1971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普及性的儿童早期服务和保健项目。然而,尼克松总统否决了该法案。在此后长达42年的时间里,相关证据表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美国却在提供高质量早期学习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联邦政府的承诺和授权、国会的拨款来提高高质量项目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扩大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范围。此外,我们需要与美国卫生和福利部、州和地方机构、学校、社区、儿童早教共同体、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组织合作。投资高质量的早期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随着早期学习项目的开展,儿童在学校的特殊需求将会减少,他们以后会得到更好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健康、不易犯罪。反过来,我们的国家也将受益,变得更加繁荣,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具体目标
(一)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
父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类似于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提出的标准,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教职工个人素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职工与学生的比例、班级规模;全天候计划;发展是否适度,实证课程、学习环境是否符合州早期学习标准;全纳性计划;教职工工资是否与K-12教学人员相当;是否有持续性的评估;家庭参与度的高低;是否为儿童提供现场综合服务。儿童参加这样的早期学习计划并接受实证指导,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表现明显比没参加过计划的同龄人好。然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高收入家庭的儿童之间获得这些机会的差距非常大。对残障儿童和西班牙裔儿童来说,这种差距更大。残障儿童也需要获取、进而全面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他们参与高质量全纳项目的困难可能来源于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辅助材料运输和其他后勤问题、协调早期干预和儿童保健服务的困难。2009-2011年,约63%的拉美裔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而白人儿童在这个方面的比例为50%。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不到1/3的贫困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011-2012学年,只有15%的3岁儿童和42%的4岁儿童进入了公立幼儿园参与启蒙计划或学前特殊教育计划。此外,各州早期学习计划标准各不相同,只有4个州满足由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NIEER)制定的高质量标准中的所有10项标准。这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接受了高质量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儿童参与的早期学习项目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联邦教育部通过提升这些计划的实用性和增加入学机会、项目质量的信息透明度,可应对大多数家庭在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时面临的挑战。许多家庭,特别是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识别高质量的计划。为了日后在学校和职场取得成功,儿童需要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经验。应聚焦以下领域为儿童入学做准备:语言和读写能力、认知和常识(包括数学和科学的早期能力开发)、学习方法、身体健康、运动发育、社会情感。
任何关于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和效果的讨论必须透明,就像州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QRIS)、由RTT-ELC计划升级而来的分层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TQRIS)等。这种用于评估、改善早期学习项目质量的系统,应该包括衡量儿童是否取得进步的指标。23个州已经开始制定和实施TQRIS,其他的州也在酝酿之中。然而,这些系统的质量差别很大,很多州没有有效的工具进行监控,为教育提供者和家庭提供反馈。联邦教育部和HHS合作支持各州发展TQRIS系统,定义程序标准和质量等级;通过不断反馈的数据监控项目实施效果;将TQRIS与国家职业发展系统相连接。TQRIS会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纲领性决策时所需的信息,并将早期学习项目的质量告知家长及公众。
(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质的早教人员队伍。可惜的是,这种专业人才的储备、支持、补充往往并不充分。各州和计划所要求的早教人员的任职资质(包括受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例如,只有58%的公立幼儿园要求所有班主任教师拥有学士学位,不到1/3的公立幼儿园要求助理教师至少持有一个儿童发展协会(CDA)颁发的资格证书。许多幼儿园对早教人员的入职要求是只需持有高中文凭和能够教授几节幼儿教育课程即可。教师培养计划和专业发展往往缺乏对高质量专业能力的培训。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早教人员都获得了充分的培训。经由培训打造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被证明能提升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认知水平。
联邦政府要支持更有效的早期教育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促进共同的教师知识和能力框架出台,以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发展和推进州教职员工职业能力框架将帮助各州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发展系统,并将培训聚焦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上。劳动力早期学习数据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发展、教育、资历、专业发展、深造和留用,可以帮助各州和地区提高劳动力有效性,降低劳动力流失率。
联邦教育部鼓励各州和地区关注教授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是“灵丹妙药”,各种项目必须紧密配合。提升教授从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水平的策略将对儿童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四、评估进展、结果和准备程度
儿童早教专业人员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一样,需要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背景信息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该信息经由早期学习评价体系生成。这是一个多元评价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协调的筛选和推荐系统、形成性评估、环境质量监测、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幼儿园入园评估(Kindergarten Entry Assessment,KEA)。筛选和推荐系统包括年龄、发展适宜性、有效性、可靠的指导意见等因素,其中,指导意见用于识别需要后续服务的儿童,解决其发展、学习或健康(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等)问题。形成性评估专门用于监测儿童在早期学习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其直接与课程相关联,用于指导和推动教学实践。环境质量监测用于检测早期学习环境总体质量。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用于观察教师和看护人如何与儿童互动、促进儿童的学习,然后确定早期教育人员的优势和需改进的地方。
暨第五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召开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共同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开封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及部分省(区市)教育厅(委)的6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古都,围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出席开幕式的有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顾秉林、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等。开幕式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主持。
徐济超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河南省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发展,指出河南省不仅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型的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而且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好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他希望河南大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实现办好高水平一流大学的目标。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
张大良司长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创设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以及“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在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综合改革作为重要动力,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把质量保障作为重要手段,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举措,把协调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结合此次论坛的主题,张大良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注重质量、坚持公益性原则、强化过程监管、重视知识产权四点要求,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围绕专题进行深入探究。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大会通过了杨祥副理事长所作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研究会章程修改方案。修改后的章程有两处变化,一是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均可推荐一名理事,二是研究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理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院士连任理事长。瞿振元为研究会正副理事长颁发了聘书。顾秉林理事长和张大良、杨祥副理事长为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代表及《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审稿专家颁发了聘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研究会理事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教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核心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希望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创新工作,服务好会员单位,在新的平台上取得新的成绩。
顾秉林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自2007年召开第二届理事大会以来,在继续探索、推进“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从2008年起将“研究会”工作与“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及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工作相结合,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广大高教战线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提高质量,办好本科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是提高课程质量,要下工夫建设“名师”、“名课程”、“名教材”工程,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研究会将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核心,继续发挥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优势,一方面,组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组织立项课题攻坚克难,为教育部高教司、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另一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教育部高教司近期工作重点,围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将提高质量落实到提高课程质量上来,积极开展工作,提供服务。顾秉林理事长还提出本届研究会开展四项重点工作的初步设想:一是继续办好“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和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二是组织立项,探索组建开放课程教学资源联盟;三是开展教师培训;四是办好《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及《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和《国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两份动态。
第五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随后安排了九场大会报告。先后进行大会报告的专家为: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北京大学教授汪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胡金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葛文杰、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有关专家大会报告的PPT及本届论坛的其他资料将尽快上传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
关键词:职业指导 更高质量就业 作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表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和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生活的深刻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就业工作的重新定位和战略性转变,更是对就业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和总体要求。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要求和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要在新的要求下推进职业指导的研究、实践和创新,研究并正确认识职业指导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更高质量就业的理解
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探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到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和欧盟的“工作质量”再到近年的“高质量就业”,Schroedr,Fredric K.(2007)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具有挑战性和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工资的能力,并且强调收入并非高质量就业的唯一衡量标准。从已公开的文献来看,国内尚未有学者对“更高质量就业”作出明确的界定,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2012年11月在答记者问时,认为“更高质量就业”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
综合国内外对高质量就业的探讨,结合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更高质量的就业至少应体现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并重,也就是质量与数量要有机统一,两者并重,协同发展,如果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也不能说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人职匹配,人尽其才,能找到与个人兴趣、性格和所学专业技能水平相适应的工作,个人的专长与优势也能得到发挥;三是工作满意度高,对工作薪酬、区域、环境、文化、发展等因素感到较高的满意度;四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人、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都能形成和谐的关系;五是良好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即能成功进行初次就业,倘若失去了某一份工作也可以顺利获得另一位较好满意工作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获得稳定工作的能力。
二、对影响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原因分析
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但就业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仅58%对就业现状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42%,其中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最高,但也仅为69%。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间接折射出了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些现实困境,结合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和对毕业生个体的跟踪访谈,认为导致当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未能转变就业观念
受家庭传统观念和社会上有房有车、高富帅的风气影响,大学生依然普遍存在追求“铁饭碗”的稳定、期望优越环境的安逸、攀比眼前的高收入,而向往到大城市、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却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冷门和艰苦行业等工作,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让他们不能及时与用人单位签约且与就业机遇擦肩而过。
2.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发展和“经验准入”等市场因素变化而与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数量不匹配而出现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其显著的特点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适应自己的岗位,而一些岗位又招不到所需要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职位空缺与大学生失业并存,俗称“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存在。
3.就业的主动性不够
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兴趣、性格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面对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产生择业迷茫、就业逃避、心态消极的现象,对待周围提供的就业信息总抱着无关紧要、与已无关的态度,在择业时也是左顾右盼,在遇到工作机会时也不能精心准备简历和积极求职面试,依赖性强,适应性不足,严重缺乏就业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4.素质欠佳与创新动力不足
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学习不过硬、平时参加实践活动少和综合锻炼不够而出现素质与技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个别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双困”大学生更成为就业的帮扶对象。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在初次获得就业工作后,由于在智商、情商、才商等方面的积累与创新动力不足,而容易被用人单位在用工后辞退而再次失业。
三、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它强调指导对象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强调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就业而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尽其才,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某一阶段和时期而是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强调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提供职业信息而是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研究与实践中,职业指导是主要以大学生就业服务为载体来发挥其作用和重要性,既直接体现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之中,又间接地体现在就业背后的一些职业指导环节之中。
1.职业指导推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从而避免结构性失业,使人职匹配,人尽其才。黄炎培先生认为“所以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与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 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职业指导对人才与经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产生作用,进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主要可体现为:
(1)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劳动者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海南省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在2013年视察海南省时讲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而要珍爱呵护好就需要有投身环保事业热情的环境类人才,然而海南省环境类人才资源十分紧缺,加强职业指导将帮助大学生学习好环境类专业知识在海南是大有作为的,最后选择留在海南工作。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意思是说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海南越是人才资源相对紧缺,就越要注重通过使用人才来促进人才成长,加强职业指导将有助于让这些刚刚留在海南省工作的毕业生在今后扎根海南,也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海南,参与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去。
(2)职业指导为人才与经济搭桥,实现单位用人与大学生就业的双方平衡优化。专业对口率不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应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和重要性。职业指导是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行业的发展会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所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通过职业指导的提供单位用人服务和人才需求调查,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对大学各专业的学生需求状况与变化,进而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个人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满意的工作,使大学生在大学所学与在社会所用两者能紧密联系起来,继而提高专业对口率和人职匹配程度,最终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大学毕业生资源的浪费,从而不断优化就业结构,。
2.职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是更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一个用人单位管理成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而相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求职赢得一份与自己十分匹配的工作的一种体现,也是毕业生后高生活质量的一个特征,更是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职业指导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两个主体对象开展服务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两个方面:
(1)职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进行辅导,提高主观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可以来源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从事农资行业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他们若能有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精神,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个人也会因为从事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实现而感到幸福。职业指导正是通过在大学生作职业准备时提供引导,在选择职业时分析定向,在求职过程提供就业信息与技能培训,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促进发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择业、成功就业、适应职业,促使大学生找到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具体可以体现在:一是促进个人社会化,让自己懂得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二是促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明确职业价值取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进行职业测试等;三是促进明智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和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选择,如举行模拟招聘会等;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如进行个体的生涯辅导等。
(2)职业指导对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大学生就业需要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并积极利用有利用政策来服务于自身的就业创业,同时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容易工作中权益受损或者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职业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适应就业,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能产生积极的就业影响,如在职业指导中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政策,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双困”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辅导,组织大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或成功,虽然在初次就业时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从而提高客观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帮助用人单位确定招聘大学生的岗位标准,并引导学生要注重职业发展,将个人的发展与用人单位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团结合作的快乐,同时指导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注重团队建设,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建设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并且整体上要建设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大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幸福工作。
3.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稳定的工作是大学生在高质量就业中所期盼的,稳定的工作不仅仅体现在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上快乐工作一辈子,更体现在失去某工作后能很快顺利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确保个人能持续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而大学生要获得稳定的工作对自身而言最关键的是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可以从社会上获得用人单位对用人的标准与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隐性和显性素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和再次就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1)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帮助大学生初次成功就业。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说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得以就业的前提,那么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便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强大后盾。职业指导通过对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创业能力、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等指导,如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通过职业指导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用个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专业上朝环境评价师和环境工程师的方向发展,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从而胜任环保工作岗位要求。通过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活动的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指导促进对大学生教育教学和培训改革,帮助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职业指导既是与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又是连接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桥梁,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职业指导一方面是海南农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根据社会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育教学结构,改进教育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克服教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弊病,从而培养能投身热带农业和绿水青山发展,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长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终身培训作为着力点,研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求职行为、幸福感、就业能力的影响,促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把握和迎接国际旅游岛建设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断提高生涯适应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进程中,能占领先机,主动对生涯变化作出适应与调整,从而提高持续获得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福丽.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J].中国劳动,2009(10):29-32
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一直在不断扩大
在大多数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学前教育与保育政策和女性劳动力参与情况的演变相对应。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妇女获得带薪工作。由于经济繁荣取决于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因此,让更多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一直是政府致力于扩大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的关键驱动力。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欧洲各国政府出台了大量家庭及儿童保育政策,为有孩子的夫妇提供帮助,确保妇女能够将工作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
日益作为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直到最近,学前教育与保育政策才开始更多关注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服务于家长的需求。学前教育与保育政策开始纳入反贫困或教育公平措施之中,因为当儿童开始正规教育时,其结果的不公平已经出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公平可能继续扩大。现在,许多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都将学前教育与保育看作一项公共投资,并整合各项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以确保儿童的全面持续发展。相应地,高质量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也被用作一项有效工具,帮助儿童奠定较强的技能基础,从而有更好的生活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弱势家庭儿童或有移民背景的儿童。
注册早期教育课程的儿童比例显著提高
在最近几十年,许多国家显著提高了注册早期教育(ECE)课程的儿童比例。大多数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儿童在5岁之前接受学前教育,而且就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整体而言,有超过3/4的4岁儿童注册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与保育课程。就注册率而言,比利时、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日本、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西班牙、英国达到了95%,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希腊、波兰、瑞士则不到60%,土耳其甚至不到30%。在2005至2010年间,墨西哥和波兰的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与保育注册率提高了20%。
收益取决于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的质量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显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保育能够为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更好的结果。提高儿童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情感发展,有助于为儿童终身学习建立基础,从而让儿童的学习更加公平,减少贫困并提高社会的代际流动等。然而,学前教育与保育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带来这些收益取决于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的质量。增加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机会的同时,如果不给予其质量同样的关注,将不会带来良好的儿童产出或社会长期的生产力收益。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也证明,早期教育参与率与15岁学生的阅读成绩密切相关,而且该结果考虑了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还表明,早期教育参与率与今后的学习结果之间的相关度在学前教育与保育质量高的国家尤其明显。据了解,学前教育与保育质量的量化指标包括儿童与教师的比率,课程的持续性,每位儿童的公共支出等。
学习与福利环境指标影响儿童学习结果
由于缺乏对于早期教育提供者质量的直接测量,“生师比”通常被用作一个测量早期教育质量的替代指标。研究发现,儿童与教师的比例越低,儿童的认知及语言方面的表现越好。
平均而言,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每位早期教育教师负责14名儿童。生师比(包括教辅人员)从法国、以色列、墨西哥、土耳其的20∶1到智利、冰岛、新西兰、斯洛文尼亚、瑞典的10∶1不等。研究证实,丰富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是由合格的教师带来的,而更高质量的教学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条件影响早期教育教师的专业满意度,最终可能影响其能力与意愿,以及是否会提供稳定的师生关系,是否关注儿童等。较高的教师流动率可能扰乱学前教育的连续性,否定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从而影响早期教育的整体质量,并给儿童带来消极影响。
成员国至少免费提供一年的早期教育
“持续时间”是另外一项能为儿童今后生活带来更好结果的重要指标。各国通常通过法律规定,确保儿童能够获得支付得起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保育。许多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已经开始为一定年龄段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或早期教育服务,通常在开始义务教育前一年或两年。例如,荷兰为4至5岁儿童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英国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则为3至4岁儿童提供免费早期教育。一些国家还将这一权利扩大到更年幼的儿童,例如,法国、以色列、墨西哥、葡萄牙和瑞典为所有3至6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与保育或早期教育。此外,降低义务教育的年龄,从公平的角度来看,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扩大早期教育持续时间的政策选择。
早期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
学前教育与保育的公共支出通常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公共支出,学前教育与保育机会可能只限于富裕家庭儿童。平均而言,早期教育支出占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9%用于教育支出)。然而,各国之间的差异显著。例如,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只有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1%用于早期教育支出,而在丹麦、冰岛、以色列和西班牙,早期教育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8%或更多。
与非欧盟国家相比,政府资助的早期教育通常在欧盟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更为普遍。同时,各国源于私人的早期教育经费差异也非常显著,从比利时、爱沙尼亚、卢森堡、荷兰及瑞典的不到5%,到奥地利和德国的超过25%,再到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超过48%。在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经费以保证学前教育与保育质量和数量的国家,一些家长可能更倾向于家庭承担沉重的经费,而其他家长可能选择在家照顾孩子,从而妨碍了妇女进入职场。
总而言之,在一个财政紧缩的时代,确保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保育机会应该成为提高儿童产出、确保长期的社会效率收益的优先任务,同时,最脆弱的群体应该受到保护。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
链接
俄罗斯将制定学前教育国家标准
编译/王娜
据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网站报道,俄罗斯最新修订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将于2013年9月1日开始实行,并首次将学前教育归类于普通教育层次内。教育法要求俄罗斯制定历史上首个学前教育联邦国家标准。
据了解,标准制定工作组由教育科学部主导组建,成员由联邦教育协会、学术类学院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工作组代表之一,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学院院长阿列克桑德・阿斯马洛夫表示,“学前教育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的总体联邦标准,将满足家长和儿童的需求。”
标准预计在今年3月诞生,将接受大范围的社会讨论,并让联邦教育协会代表以及所有感兴趣的公民参与进来。根据讨论结果,今年9月1日开始,俄罗斯境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和组织可以使用最新制定的标准。
同时,随着新标准的实施,俄罗斯国家财政将完全满足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的要求和满足劳动力的薪酬体系,从而激励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按照规划,新标准将有助于俄罗斯基础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助于俄罗斯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辅助条件,例如师资、资金和物质技术以及其他资源条件的形成等。
为了与新标准相配套,俄罗斯还要建立起学前教育的示范教学大纲。大纲致力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与其年龄相吻合的个性特征,并使其能够成功掌握初等普通教育教学大纲所必须具备的发展水平。而且,与其他国家教育标准相似,俄罗斯学前教育标准并不单纯评价相应的教育活动,实施学前教学大纲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