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特色教育

中小学特色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特色教育

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第1篇

1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概况

在广西瑶族分布的6个瑶族自治县和49个瑶族乡中,民族舞蹈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瑶族舞蹈与当地的宗教密切相关,是宗教与舞蹈相结合的结果。例如,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的黄泥鼓舞、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长鼓舞、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香龙舞等,这些舞蹈已经成为瑶族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内容。舞蹈伴随着节奏,使舞场景逼真,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天性体现出来。依赖于舞蹈教育,瑶族舞蹈得以顺利传承。[1]在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瑶族地区将最具宗教特色的舞蹈作为中小学舞蹈课堂的重要内容,一些地区还针对瑶族传统文化建立了瑶族博物馆和传承民族文化统战基地等,且成立了“文工团”,吸引中小学师生参与到文工团中,接受专业的瑶族民族舞蹈培训。

瑶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产,是对瑶族文化深化认识的有效途径。保留瑶族舞蹈文化,就要将舞蹈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出舞蹈的价值。目前瑶族的聚居地中,一些中小学校已经着手于瑶族舞蹈文化的保护,并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2]他们不仅将瑶族舞蹈引进了校园,还将瑶族的传统节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2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特色发展策略

2.1 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深入挖掘舞蹈文化,开发校本教材

瑶族民族舞蹈各个支系都有不同的风格。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注重挖掘舞蹈文化,就是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各支系的舞蹈风格,了解舞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从民族情感的角度出发学习舞蹈。在瑶族民族舞蹈中,长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要将长鼓舞的舞蹈元素提炼出来,分解为舞蹈动作,针对长鼓舞的典型舞蹈动作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瑶族长鼓舞的典型律动包括三种,即屈弹律动、矮弹律动、拧弹律动。针对舞蹈律动展开教学,首先要让中小学生了解相关的舞蹈文化内涵,之后实施舞蹈教学,使中小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当学生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之后,舞蹈教师就可以实施系统化的长鼓舞训练。[3]由于中小学生已经在舞蹈动作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长鼓舞的系统学习中,能够以舞蹈文化的领悟力指导自身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使规范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对中小学生而言,由浅入深地展开舞蹈学习,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舞蹈动作。以布努瑶和白裤瑶的舞蹈为例,将这两个瑶族支系的舞蹈纳入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就要让中小学了解这两个瑶族支系的生活状态,让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明白这些舞蹈动作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演化而来的,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使其从主观地角度出发,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布努瑶人生活在山中,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蹲颤”就类似于他们登山时候的动作。白裤瑶的舞蹈动作“勒则格拉”表现出来的是像猴子一样的佝偻体态,这是白裤瑶人日常生活中劳作的动作。这两个瑶族支系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都是低重心的跳跃和旋转。中小学生学习这些舞蹈动作的时候,如果对舞蹈动作的背景不了解,就会导致舞蹈动作难以准确到位。这就需要瑶族舞蹈教师在瑶族舞蹈的共性中把握住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格外强调这些个性动作的准确性,以使中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瑶族舞蹈的要领,将舞蹈文化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形成可操作性、趣味性的校本教材。

2.2 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注重舞蹈动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瑶族舞蹈较有随意性,各个舞蹈动作都保留了原生态的特点。随着瑶族舞蹈被体系化,舞蹈动作都实现了规范化,这必然会导致瑶族舞蹈出现审美变化。

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术;体育课;课间操;业余队;文化

武术于1961年被纳入体育教材内容之中,1998年再次被当时国家教委规定为体育课项目。“学校武术”有着教师、学生、课时和练习场地相对稳定,有利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中国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急需要这样一个年龄结构轻、文化层次高,人员集中固定的大领域。可见,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课程具有健身、防身、教育功能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弘扬民族精神,锤炼陶冶人的性格。武术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传统武术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生存,所以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前提,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如何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正确、科学、有效地普及教学。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1构建“生活化”体育课堂,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体育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技能和教学方式充分结合生活情节,体验等经验,并以此指导学生健康、娱乐、生活行为的教育课程。在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武术教学视为一种生活,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喜悦、有悲伤、有猜想、有思考、有交流、有争论等,多彩的教学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探索的潜能 。这样武术课堂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需要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相渗透。

1.1体育场地布置生活化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体育场地的布置上下足功夫,场地的设置、装饰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一眼看上去感觉非常的逼真、充满吸引力,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想立刻参与其中的欲望,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针对小学生心理的特点,设置情景,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2情景教学趣味化

情景教学生活化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给学生应有的自,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结合武术教学情景来渲染课堂的氛围。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允许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实施他们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各种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创造性学习的真正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为今后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课的开始到结束的设计,都必须让学生一直在情景中学习。 如:教学《猴拳》。课的开始,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规范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展开。

准备活动部分。内容设计让的辅助练习,应将学生身体辅助练习和武术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充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窜出“水帘洞”“绕过小树林”“ 跳过溪”“走过独木桥”“过爬杆 “短距离疾跑”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情景中,把自己看做是一只真正的小猴子。教师就扮演“大王”的角色参与其中,但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形象逼真,语言生动有趣,引领学生完成整个准备活动。正是这种真实的情景再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拼搏精神,更能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热情。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更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这个环节。学生学习猴拳时,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想孙悟空在花果山和候孙们挠痒痒时的神态、出洞、窥探、赏桃、攀登、摘果、争斗、嬉戏、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的样子;然后再由老师将猴拳的动作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掌握猴子的形态的系列动作;接着再掌握猴拳的基本动作方法如:抓、甩、采、切、刁、拿、扣、顶、个“度”。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进行指导,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包容他们的错误,并积极参考学生的建议与要求,优化武术课堂教学进程和方法。定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动作的想象和学习中去,达到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2开发有价值的系例武术操,提升民族素养

国家体育总局指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进校园活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对“课间操”等活动形式规定出勤考核标准,以加强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新《九年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政策实施下,紧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武术操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的开展。2010年9月,当全国小学生武术操《旭日东升》等以武术基本动作为元素,以广播操为基本形式,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吸收了部分韵律操动作,丰富了体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在全国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开展起来。然而,众多的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开课率更不理想,武术操的开展没有在各学校普及开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形式,停留表层,口号响亮,没有行动,事不追我,能过就过,人为地让学生停留在维持性的学习上。现代社会处于急速变换之中,是知识更新的时代,不能只对学生提出掌握知识的要求,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的掌握新的技能。实际上校园是指传承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育人场所,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实验基地,是让师生眷恋的地方,是人们取得和谐发展的一个空间。如果校园没能给学生施展武术锻炼的平台,那么就阻碍了教育保持民族传统性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中国武术才能在学校领域里和谐发展和。

2.1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索、好奇、模仿能力和表现欲特强,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做到让学生“一看就精彩”。 首先让专职武术教师为全校师生来一次精彩的武术表演,从教师娴熟自如,舒展大方、准确到位、富有力量的优美示范,给学生一种健与美的感受;从学生理解到欣赏武术的神韵美到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 从教师展示时发出的号子如“哈 、哈哈”等,积极调动和激发大课间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先分节教学,难度大的动作要分解来教,,教完第一节武术操后,让学生在课堂课外练习、互相展示、互相指点。待整套操教学完后再连起来练习,纠正、规范动作。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配上教师灵活多样的口令和音乐伴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时还要仔细观察,挖掘那些模仿能力强、身材协调性好、节奏感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全校的大课间操时示范表演,以促进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次,对刚入学的新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只凭单纯的简单的讲解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慢播功能,让学生跟着画面中的动作慢慢模仿;其次,利用课间操组织高年级武术操做得好的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带操,既可以使学生对武术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又可以树立学好武术操的信心。这样,每天的模仿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操的基本动作。再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的去发展特长的轨道上。

2.2构建武术操校本教材

武术操作为体育课程进入我校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课程引进校园的学校,武术课间操早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更好的在校园传承和普及武术体育课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让武术操成为学校对外的宣传、展示的窗口,继承中华武术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武术操作为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早已在1999年就开发了《中国功夫》的校本教材,以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新生入学的新生第一学期都要学习武术操。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校又开发了具有观赏性和武术技术元素为一体的《精忠报国》武术操的校本教材,囊括了武术中的拳术、剑术、棍术和少林入门功夫等基本动作。“在武术操的创编过程中,力求做到三大突破”首先是主题突破。武术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主题,还渗透了文化内涵,突出“以武养德”,而不是单纯的武术动作的组合。第二是内容上的突破。打破了极少吸收韵律操的动作,丰富了本操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还原了武术的本性。第三是形式上的突破。将武术的本质属性通过操的形式体现出攻防内容,保留了武术的韵味和属性。使整套操贯穿着培养民族精神和因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的主旋律,以及武术动作劲美结合的特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做好每一次、每一个动作的激情。培养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开朗的精神风貌。丰富了想象力与表现欲。同时,音乐铿锵有力,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风采。其次,动作变化和歌曲相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武术动作的表达。如最后一句歌词:“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达到整套操阶段,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倍增,学生展示武术功夫的意境更强。再加上武术操中的基本手形、步形、腿法、跳跃、抱拳礼、起势、侧展、砸拳、剑指、划臂仆步等,一招一式打得更是有模有样。当表演到出拳、踹腿、横扫千军、少林的拳脚功夫时那一声声整齐的“哈、哈哈”,把“武术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显示出中国武术气吞山河的气势和中华武魂的魅力。展现了武术运动的体育性和艺术性的和谐发展,对中国武术能否在学校领域中发挥作用做了最好的诠释。所以,丰富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发不同系列的武术健身操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带动群体推动学生锻炼的意识。

3提高学校武术队的水平,是带动群体锻炼需要

学校武术业余运动队主要指利用业余时间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运动队的形式集中进行较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与提高武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还可以推动和指导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带动更多的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融入到传统武术文化的氛围里。如我校的业余武术队,从建队到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玉溪市唯一的一所,最早把中华武术引进校园的学校,学校把它作为特色项目来抓,引人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探讨,开展武术课程教学研究。为了使武术更加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学生天天坚持训练,从不间断,不断的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思维、创新的良好个性,成为自信、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体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今年我校的三名队员代表红塔区在省运会女子拳术比赛中又获得第七、第八名的理想成绩,双人对练获得铜牌。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队伍中来,形成了办学特色,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使武术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不断升华。

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特色语文 教学新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实践化方面正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三种。中等职业学校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会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使命重大。由于中等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新方法,不可照搬高中的教育模式,在综合教学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对于整体教育意义非凡,必须加大对语文教育的重点探索。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教育的努力下,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意识的缺位和观念的偏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很难满足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长期以来,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语文教育都在整体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深远而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断的自我学习能力意义显著。在中等学校的教育中,语文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同时因为此阶段教育和学生的特殊性,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又显得困难重重。

1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注重人文素养的加深

语文教育首先是一项立足人本的教育内涵,它的博大之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文化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情商,在文字和文学的熏陶之下深化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意义深远,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对其人生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育所传授的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更多的也是一种正确的意识的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由于中等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的孩子,因而,在身心的成长上不是很成熟,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中职语文教育要承担起这一教育的责任。另外,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直接面向社会的技能型工作者,也因此,他们要一早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种种环境,在这样特殊的教育阶段,必须让学生有较高的情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走入社会。

语文教师要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心理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和心理正能量的传送。有一些学生会对中职教育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学历低,从而始终陷入没有自信,意志消沉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则要进行积极引导,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赞扬学生,从而使之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2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对一个社会人来说意义深远,良好的学校教育将会极大地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中职教育面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有一个相当关键的语言教育期。此外,由于学生直接面社会,就更加要求学校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此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也是一项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知识架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于是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施教中,要运用多种资源着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要合理通过语文课程的设置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语文的锻炼不仅是文字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逻辑分析能力、社交技巧的提高和丰富。

3 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实际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完全摒弃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是知识的灌输而要成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思路,适应新形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独角戏,良好的师生互动将产生极具效果的课堂反映,也为充分利用课堂提升各种能力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和氛围。

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培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环境中模拟实际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识和积极性,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拘一格,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的方法和多种形式的课堂课外活动来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没有切实贴合这一阶段教育和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上没有新意,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也没有体现出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长此以往,造成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必须成功凸显出它在技能培养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巨大优势,要在听说读写的各方面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将这些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雷晓莉.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2,(3).

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第4篇

文化的发展它能助长民族凝聚力和勇创力。文化的落后阻碍民族的发展,文化的衰败导致民族的衰败。如能掌握文化就是掌握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力, 能掌握文化就是掌握了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生命力。不止这些,掌握了文化他能使民族生命不断,是时刻获得团结奋发、自尊英勇动力涵盖的主要思想。比如“消亡一个民族首先要消亡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要想让一个民族发展首先就要依靠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今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施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地区享有依据本地区的实际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大部分藏区实施双语教学获得不小的业绩,对藏区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双语教学是为了普及藏族自己的母语,以藏区为例藏语文是一门主要学习的科目,其它学科用本民族的母语教学,设置一门汉语文进行教学。那末,我们新龙县特别是河口学校推广双语教学的因缘是什么呢?

1、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藏族学生。

2、在新龙县生活居住的群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藏族同胞。

3、新龙县的教育目标绝对要与甘孜州的教育方向一致。除此,甘孜州各级高中、初中的教学是向着双语教学的方向努力着。不久以双语的路子全面实施教学的时刻将到来,为此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双语教学。

4、少数民族的学生通过双语路子进行考试所得分数和一般教育考试所得分数,前者考上者居多,后者居少,对此我们藏文教研组的教师们依此为目的呈如下想法:

一、改变环境

一般环境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当前所讲的是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两方面。

1、学习环境

要让一名学生发展那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对学习的兴趣。以河口学校为例没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一个班内只有一两个优秀学生起带头作用,起模范作用的学生很少。这样就导致全部学生处在同一水平上,如五根手指无长短。还有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存在一种经常逃课回家的坏习惯。这就影响大部分爱学习的学生,也跟着逃课回家,以至于三四个星期不返校。往后到学校跟不上课程,不久就厌烦上课,逐渐产生不爱学习的思想。这些问题是直接妨碍学习和阻扰学校教师上课的一种严重疾病。

2、生活环境

导致上面这些状况的主要根本是生活环境。只因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学生心里感觉在校不如在家幸福,通常按照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是感到快乐的和学校是比家幸福的地方”。但是当前河口学校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等导致学生在学校快乐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改变学校的环境是当前第一要务。要为学生每年购置新的学习用品、设备、玩具、课外读物(汉藏英)。学生寝室和食堂方面,特别是寝室里要调几名洗衣员每月为学生洗床单和衣服等两三次。打扫寝室等地卫生的清洁人员不再是学生和教师,应该另请。食堂里也请工作人员去作洗碗等事情。 这样做让学生只有学习一项任务,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感到幸福快乐。这方面青海的有些学校实施后取得很好的效益。

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和师资脱节的现象。

教师不足

1、学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老师的工作并未加强,最后导致教师不足的问题。

2、因需去大量的培训,使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3、寄宿制学生多,但没有明确管理员的职责,使得教师担负管理与教学的双重压力。

4、年级多学生也多,年级与班级不能混淆,一定要布置安排好教师。

5、教师专业要对口。如要改变让汉文教师教数学、藏文教师教数学等诸多状况。

队伍不稳定因素。

1、因教师工作量和生活环境等全方面的情况不如公务员,不安心教育事业改行者居多。

2、行政、企业等单位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时,直接从教育队伍中依行政手段强行让其改行带走,教师队伍的学科带头人专业不对口是,本地的高级知识分子少之又少,但是外地的有高学历、有才华的教师分配到此又不重用。因专业培训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科不符。当前我县的藏文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等专业的双语教师从根本上就不足。

三、教学的基础差

1、教师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是教学基础差的主要因素。

2、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弱。

3、因选择方式与情况不符,使儿童认知的特性与之违背。

4、教师不足和学科不全,导致教学课时不足。

5、学生们逃课现象多而且教师们不按时上课和,不仅教学时间不足甚至不上课者也有。

学生不愿住校和经常住校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显著要事。出现这类事情的因素很多但从七个方面表明。

1、因贫困者居多它们给不起学费,这不是藏民们不愿自己的孩子有知识和成才(有本领),而是经济条件差的原因。

2、粗糙性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对文化教育所透露的希望和依靠文化的思想是非常的弱。

3、因教学质量差使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本地的生产生活不符,到学校学什么什么不懂,反倒抛弃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优秀的许多东西。

4、群众的教育观念落后,从小做农活的思想和趁早结婚后传种接代,满足于眼前等观念对入学起很大的因素。

四、普及双语教学

中小学特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特色教学;体育教学;合作性学习

受到传统思想和大众传媒影响,国人的对于体育的理解还仅限于一些奥运项目、流行程度高的体育项目。只要一提到“体育”二字,不少人头脑中浮现的都是竞技体育项目,随之会联想到十分辛苦的训练,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学校忽视了休闲体育课程的开设,比如说体舞、跆拳道、健美操等课程都没有开设。而这些偏重于艺体类的课程正是一些专业以后工作所必须的,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健美操课程来学习,而文秘专业学生为了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并且应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学习一定的舞蹈体育舞蹈也是有好处的,建筑工程的学生则可以学习跆拳道等项目来强健自身的体魄,以应对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步入今后的工作中之后,由于职业的特点,很容易产生一些职业病。不论是坐姿工作、站姿工作、运动姿工作都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使得其颈椎、腰椎、心脑血管等产生一定的疾病,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然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从而减少以后职业病的发生,缓解职业病带给人的痛楚,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属于某些专业的技能范畴的,职业学校就更应当开课,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的岗前培训,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其工作打下基础,使得学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合作学习,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同学时刻的表现能力,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1)参与意识强的学生主导了合作学习导致“搭便车”现象产生。学生性格各异,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不一,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参与意识强的 学生处于中心地位,统领了整个小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因为其合作意识差、占有欲望强导致其他队员无法享受到“合作”,甚至只能“旁观”,搭便车现象就此产生。这是教师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实现每个个体发展的教学原则进行引导与疏导。首先教师可以迅速转换角色加入到这些小组中,以身作则积极将那些较落后的同学拉入到合作学习中,不给他们压力而是鼓励,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特别是要抛弃因为不规范动作导致嘲笑的心理。如通过小组足球、篮球比赛,尽可能给那些技术基础较差的同学传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保持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不怕献丑。另外,在课堂上合理分配时间,当小组较多时,要尽可能加入到每一个小组中,不能对某个小组或某个成员有过分的关注,公平对待每一个小组和学生,客观说也起到了对每个小组进行监督的作用,尽可能避免“搭便车”行为的产生。(2)“小权威”导致“搭便车”现象产生。所谓小权威就是技术相对出众的同学控制小组。这种现象比第一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生能力较强,其他人员特别是内向、文静、能力又较长的学生不好意思也不敢“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权威还体现出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小组想法,忽略教师的存在等等。懒惰的学生也乐于在“避风港”出工不出力,但又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然有学生各自为政、开小差、耍小聪明、说闲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关系好而抱团并排挤他人的加入,或者在对抗中故意使坏、报复对方等。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加以制止,必要时对其考试成绩进行降分甚至不及格处理。因为他们的存在事实上影响了其他同学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当然也有部分同学确实不愿意集体活动,可以尝试让他们单独活动,但通过小组竞赛、对抗比赛将其纳入其中。

课程编排是基础,教学内容是关键,那么建立一支体现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师队伍就是实现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职业化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项目有一定的造诣,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比较高,然而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并不了解,对于其今后的职业特色、职业需求更是缺乏理解,因而使得课程的开设缺乏职业特色,因此,打造一只体现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可以从体育教师的招聘上把关,在梳理本学校的专业以及体育教学组的人员之后,要对于本校体育教师的水平和特点了然于胸,从而在招聘过程中寻找一些资历比较丰富,具有一些其他行业职业背景的教师。比如说有的体育教师曾经在医院工作过,那么担任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再合适不过,有的教师可能自己就是兼职的模特,那么他们去教授空乘专业、模特专业的学生体育课程就再合适不过。其次,对于招聘有困难的高职学校来说,开展培训和学习,让在职教师不断了解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情况也是有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满足各专业同学的需求。最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专业比较了解,对于体育课程的内容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善于与学生相处,在互动的过程中记录下学生的需求,可能其中就会产生很多“金点子”,在采纳之后就会给体育课的专业化带来很多新鲜的元素。总而言之,在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特色不明显的现在,必须以体育教师为主导来带动体育课向着突出职业特色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与肩上的职责,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引领着学生不断的向职业化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