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循环方式

碳循环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循环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循环方式

碳循环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预防措施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调试与运行中,结焦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可以分为高温结焦与低温结焦。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现结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危害性也较为严重。锅炉水冷壁受热面出现结焦现象,可能导致并列管吸热不均匀,增大管屏之间的热偏差;炉内结焦时,则会造成过热器、再热器出现较大的热偏差;大块焦体落下时,可能造成锅炉熄火或管道损坏。由此可见,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调试与运行中,必须加强对于结焦问题的研究,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障锅炉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1、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焦现象主要可以分为:高温结焦与低温结焦,其中高温结焦是由于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床料的燃烧异常猛烈,锅炉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温度超过灰的熔化温度时,可能出现高温结焦现象;低温结焦则是由于流化不良,使得局部物料接近或超过着火温度,风量足以促使物料迅速燃烧,而锅炉内部的沸腾移动不充分,导致局部物料的温度明显超出灰熔点,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可能发生低温结焦现象。

1.1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现高温结焦现象主要的原因为:在锅炉启动或正常运行过程中,给煤过多、过快,而未能及时加大一、二次风量,而加减煤时起落较大,风和煤之间的比例失调,监盘不认真及调整不当可能导致床料超温,放渣过多及料层太薄,床温也会随之忽上忽下,返料器中的回送装置返料不正常,而造成高温结焦现象。同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仪表配置不合理、热工控制系统不完备、司炉盲目操作、测点不足等也是引发高温结焦的主要原因。

1.2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现低温结焦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区域故障或一次风过小,锅炉在低于临界流化风量的状态下运行,点火前未做常规的冷态临界流化试验,运行中未根据床层的压差值进行分析与放渣,局部料层过厚,导致流化形成泡状状态,进而引发低温结焦现象。在局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局部区域故障造成锅炉的耐火材料部分脱落,加之炉膛内异物,高温返料器工作及锅炉床料流化受到不利影响,以及渣漏至风室造成风量不均匀分配,引发床料超温结焦现象。

2、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预防措施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是一种较为普遍且严重的调试与运行问题,如果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将不同程度影响到锅炉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而且客观影响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与应用。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与运行中常见的结焦问题与引发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2.1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必须保证入炉煤质的良好与稳定,特别是对于细度、粒度、矸石与熔点等技术指标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锅炉点火前,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流化试验,认真观察底料的流化情况与厚度,确保符合锅炉的运行要求。同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要保持炉内空气动力场良好,有效控制旋风分离器的二次燃烧,避免旋风分离器、燃烧室、回料器等出现超温结焦现象。

2.2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应尽量缩短锅炉的启动时间,否则将导致油煤混烧时间过长,加之调整措施不当,可能导致锅炉出现结焦现象。特别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投煤初期与煤油混烧阶段,大量煤投入到炉内后燃烧不充分,容易与未燃油料粘在一起,进而形成局部高温结焦现象。因此,在锅炉点火初期,床温基本达到投煤温度时,必须立即投煤,待燃烧稳定后迅速断油,以防止结焦现象的出现。如果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始投煤量较大,可能导致床温快速升高,而在启炉时点动给煤时间过长会造成可燃物的积累过多,所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投煤初期,不能过快、过猛,并且遵循少量间断的基本原则,确认炉膛氧量下降、床温上升后,逐渐延长锅炉运行中的点动给煤时间,并适当增加给煤量。

2.3为了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点火过程中必须保证布风的均匀性,并且注意点火过程适时排渣。避免出现低温结焦现象最好的办法为:保证锅炉易发结焦地带的流化良好,颗粒混合迅速均匀,并且处于理想的流化状态,使得锅炉的运行温度均匀,可有效防止结焦现象。

2.4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为了有效预防结焦现象应严格执行生产厂家制定的运行规程,保证回料罗茨鼓风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避免回料阀内出现局部死区,有效避免结渣现象的出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环保与节能性能良好的特点,在国内外的火力发电厂及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研究中,逐步向大容量的方向发展,而且更加注重其调试与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但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出现结焦现象的几率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否则将严重影响到锅炉的运行效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现象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到锅炉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且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压火与正常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给煤机的监视,保证其流化质量,根据相关操作要求合理调煤配比,在运行中还要严格控制床温,以及料层的差压参数等,以避免锅炉在运行中出现结焦现象,使得锅炉的安全运行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路春美.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45-61.

碳循环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旧书回收循环系统 运营方式

每年大学毕业的时节一到,旧课本就成为毕业生很头痛的一个问题,寄回家的邮费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即使送回去了堆在家里,书籍的利用价值也不大。大学校园里面亟需建立一个便捷的通畅渠道,帮助解决毕业生的旧课本,用以满足低年级学生对低价课本的需求。

一、现状调查

每当大学毕业或更换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搬迁大事而忙碌着。清点“家当”之际,如何处理那些已不需要的旧书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1.廉价出售利用率低

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毕业,每个人的教材都积攒了几十本,甚至上百本。

2.旧书无用挤占空间

多数同学认为,寝室的储物空间毕竟有限,保留太多旧书必然将不利于新书的存放,而且除去一些基础学科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大部分旧书没有被“二次使用”过,所以也没有太多保存的价值。

3.回收旧书处理方式

在调查中显示,希望学校为你提供一个旧书交易的市场,还是通过多方协助把旧书捐赠出去呢?大多数同学选择愿意把书捐赠出去,学生们对于旧书的处理,一般持有的态度是:

(1)保留珍藏,带回家保留自己喜欢的书籍;(2)当废纸打包卖掉整理好后当废品卖掉,既可以处理书籍又可以换点钱;(3)拿到学校组织的旧书市场上卖,当做旧书再次卖掉;(4)直接送给一些认识的人或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同学;(5)扔掉,方便得很;(6)旧书回收循环再利用。

二、存在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大一的同学还没入学,大一课本也就基本卖不出去了。

1.供求断层缺乏监管,旧书回收亟待规范。

2.目前,旧书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尽合理,具体表现:(1)没有良好旧书回收循环系统运营模式;(2)教材回收的标准、价格的制定难确定;(3)旧书重复利用存在卫生隐患;(4)当代大学生的使用意志、意愿不同;(5)学校网上售书系统不完善;(6)周围人都买新书,不好意思买旧书。

三、旧书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1.价格便宜、节约木材,减少资源浪费。

2.以高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的旧书消费群正日益扩大,购买旧书也逐渐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潮流。

3.组织开展一次收书赠书活动,旧书上有学哥学姐们的笔记,有助于学习,还可以查阅试卷、课件,对自己也是个帮助和激励,不仅解决学习难题,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大大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旧书循环利用。

4.旧书交易市场价值无限,潜力巨大。

四、旧书回收循环运营方式

1.面向对象

(1)高校大学生,重点是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回收将以专业核心书籍为主,保证利用的有效性,并实现对回收旧书进行系统消毒;(2)逐步完善网上售书系统,让同学们更方便地了解图书的储存状况、销售状况,使售书方式更加科学、便捷。

2.书籍的来源

(1)毕业生捐赠;(2)个人委托代卖。

3.书籍分类

在学生书籍大致分为公共课程、英语类、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课外参考书,课外参考书又具体包括科普知识类、励志类、娱乐杂志类、时事类、其它。

4.书籍收集方式

(1)收旧书标准:要求封面封底都在,中间没有缺页的,书内没有乱涂乱画的,不能有严重污渍的。主要是书本整洁、有笔记(针对教材和教辅书集);(2)路近的可统一到宿舍上门收书;(3)捐赠书籍者发纪念奖状、证书;(4)分学院专业收集大家不用的书籍,然后将收到的书分类摆放,让年级新生到统一地方领取,在开学初就能拿到循环使用的书籍;(5)通过通过社团组织等各种方式向新生宣传旧书循环利用好处,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你们的记忆,在读的同学,捐出你的爱心,让我们共同品味书香。

5.书籍出售方式与定价

(1)以学院为单位开出书架,存放各专业大学四年需要的各类书籍,同时另设英语学习专用书架和课外书专用书架;(2)书籍开架买方可自由翻看,相比网络交易只有价格数据,可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大幅提升买卖双方的满意度;(3)毕业生捐赠的书统一以三折价格出售,所得资金以供资助学院的特困学生、家庭突遇灾害学生;(4)旧书的交易价格通常是原价的一至三折或原价的四至五折比较合理;(5)采用代卖的方式,解决书籍改版造成的库存积压问题;(6)旧书置换方式,旧书交换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既符合了低碳阅读的要求,也达到了节省费用的目的。

6.旧书交易目标

(1)书本种类齐全;(2)收书渠道方便;(3)书本质量完好,适合循环再用;(4)利用网络交易;(5)价格公道合理。

五、旧书回收再利用可行性论证

1.借鉴国外大学教材使用上的管理模式

国外高校经常采取租用或借用的方式实行轮用。国外很多大学都有教材回收制度,学生在教材使用结束之后,可以根据书的使用损坏程度折价卖给学校书店或在网上售卖,其他学生可以轻松地买到成套的旧教材,从而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起了校园内部的旧书回收机制,力图依靠监管的介入来规范旧书交易市场,扩大旧书交易的优势。

2.旧书循环利用,倡导绿色回收

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举办了教材旧书循环回收利用公益展销活动。本次“爱心传递、旧书赠送”公益活动以“面向社会,服务同学”为宗旨,宣传绿色环保,惠及浙大学子,在图书展销活动上,主要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回收旧书,经整理分类后,低价售给低年级学生,真正做到资源循环利用。还可以赠书给贫困生,免费领取任意三本图书,最大限度使学生受益。勤工俭学中心为获赠书籍的贫困生建立了一个档案,日后他们可以兼职为同学们服务。

六、结束语

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置换回收再利用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我们乐享低碳时代的来临,这中间包含了低碳阅读的要求,更是对低碳示范的热切呼唤。提高书籍再利用率,让知识香火不断传递下去。我们希望将旧书回收循环运营方式向各高校辐射,加大宣传力度,不仅把活动停留在旧书的回收,还要让更多的同学投身到环保的行列中去,从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碳循环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再创造;开放式多循环

1 问题的提出

“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已为人所共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而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突破口。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结合实际,提出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并在两个教学班(实验班、对比班)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2 理论依据

2.1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认为:“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有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弗赖登塔尔反对把事先创造完整的体系灌输给学生,反对纯粹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无视学生心理前提的教学,反对无视数学的社会意义的教条主义观点,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创造的过程。”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注重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如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正是我们带领学生“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有力武器。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基本观点认为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视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的提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3)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4)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既然学习是一种积极、谈及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建构。

3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特征及课堂教学例:

3.1 结构

“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质提供合适情景的一种稳定的操作程式与理论体系,其结构如图1。

3.2 教学特征

(1)本模式具有开放、循环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 它不仅包含: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结论->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学习小结的纵向开放结构,而且还包含了有利于学生自评、自纠和合作的学生个体自循环圈:A->B->C->A;教师学生个体共循环圈:A->B->C->D->A;学生合作学习循环圈:E->B->C->E;学生合作个体自循环圈:A->E->B->C->A;教师与小组共循环圈:E->B->C->D->E;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个体共循环圈:E->B->C->D->A->E。由该6个循环圈组成的循环系统与纵向开放结构,以为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模式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的提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3)便于操作,可以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具有迁移性,惠及其它学科。

(4)本模式教学,课堂上能创设出宽松、和谐和探索、进取的气氛。不同见解的争论质疑,多端信息的传输反馈,使学生在探索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3.3 课堂教学例说

以“三垂线定理”一节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3个层次: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两定理的应用。

具体说来,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设计为:

(1)教师提出问题:平面的垂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那么,平面内有没有直线与平面的斜线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平面内的直线与斜线垂直?

(2)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求学生在桌面上摆上一个三角板,观察哪些直线与斜线AB垂直。

(3)得出结论,自我评价:斜线AB和直线BC垂直,并且上所有与BC平行的直线都与AB垂直。

(4)应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实验、再次探究:利用软件演示以上事实。

(5)小组讨论:演示说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只要和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6)师生互评得出三垂线定理,引导学生给出证明。

(7)学习小结:三垂线定理是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直接推论。它的作用是判断斜线和平面内的直线垂直。

这一层次的教学应用了模式中的“纵向开放结构”以及“小组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个体共循环圈”来进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了定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比直接给出定理然后照搬证明的做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以下各层次的教学均可依据模式中的纵向开放结构和各种循环圈进行设计(略)。

4 模式运行的原则

4.1 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保证教学质量相统一

强调自主活动是模式的核心。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放任学生学习是两回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好学生自评、互评和总结三关,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向,总结预料之外的有价值结论。

4.2 模式的完备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相统一

模式的完备性是指应用模式要保证模式的完整结构,不能片面强调模式的某一环节。但完备性不排斥具体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模式时可以因学情和教学目的变化来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4.3 知识形成与构建认知结构相统一

从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需要出发,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必要的教学处理,使之对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既起导向作用,又起强化作用。具体运用模式时要注重对学生获得认知过程的指导与强化。

4.4 理论性和创造性相统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已将形成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写进了教学目的,放在四个能力之后,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碳循环方式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57-01

艾滋病是?魅拘约膊。?是HIV对人体免疫系统中CD4+细胞进行攻击和大量破坏,从而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能在人体内潜伏数年甚至十数年,目前尚无治愈办法,只能依靠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控制,其病死率较高[1]。本研究观察组对20例艾滋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取得了显著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地区发现的接受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5±23.5)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5±3)月。观察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3.5)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5.5±3.5)月;两组患者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以及消毒隔离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案:查找关于艾滋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寻找到的循证依据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制定可行的个体化循证护理。

1.2.1 循证证据检索心理干预 (1)对于初次住院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士应当先带领其对医院、病房等环境进行熟悉,以便患者尽快适应;(2)患者入院第一周每天进行1h团体心理辅导,让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的认识偏差、自我否认等情况,通过短片、故事讲述的形式为患者进行教育,使患者能清楚认识到负面情绪、错误理解对治疗的坏处和对自身生活的影响;(3)入院第二周开始邀请家属参与治疗,让家属清楚家庭的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的重要意义,并教导家属掌握相应的心理支持技巧;(4)入院第三周指导患者通过病友资源、网络等途径获取更多的心理支持;(5)建立艾滋病温馨家园,由志愿者为患者送上关怀和慰问,让患者感受到社会对其的关爱。

1.2.2 循证证据检索健康教育干预 (1)入院后每周进行一次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为患者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感染、治疗原理等知识。课后开展团体互动游戏,增加患者之间的认识,找到和自己有共鸣的病友,共同定下一个康复目标,并互相勉励和开导。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增加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释放以及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2)为患者提供抗病毒药物信息的指导,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的摄入、保证足够的睡眠、降低传播等,并对药物服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让患者做好抗病毒药物带来的不适的心理准备,并指导患者坚持终生服用抗生素治疗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2]对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自尊水平评分分别为:(22.15±2.65)、(27.31±2.78),t=7.358,p=0.000;经过不同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12.53±5.14)、(19.57±8.56),t=3.861,p=0.000;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3.42±4.18)、(7.14±1.93),t=4.425,p=0.000;组间比较结果p

3 讨论

碳循环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碳循环 二氧化碳 食物链 大气 海洋 陆地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132-01

地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有生物从中演化而出,同时,也有生物在消亡。灭亡的生物经过了微生物的作用,被分解为有机物,以另一种形式重新进入到了环境之中。而这就是碳元素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循环方式。在地球上,一切的生命形式都会根据其周围的空气、水、土壤和火这四个基本要素做出微妙的调整;即根据这些要素的组成,相互间的影响和相互间的转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事实上,这些调整也恰恰说明了在我们所追溯的几亿年的历史中,生物链从未间断过,相应的碳循环自然也不会中断。在了解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作用形式时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圈,什么是生态系统。

自然界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成为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连接起来,一种生物成为另一种生物之食;另一种生物又成为第三种生物之食……自然界中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被称为食物链。例如,在湖泊中,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吃小鱼,鱼死后的尸体又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重新供浮游生物利用,这就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实例,也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一种食物链。又如,草原上的青草—野兔—狼—尸体—无机物—青草,这是草原的食物链。食物链自然是不会只存在于草原中的,更不会是如此简单的链条。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是彼此联系的,因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是一种直线关系,一种消费者往往不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可能被不同的消费者所食用,它们可以相互交错,形成一种食物网。通过候鸟的迁徙,还能形成洲食物网链。碳循环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海、陆、空三个大的方面。

1 海洋中的碳循环

海洋中的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控制环节。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碳库,具有吸收和贮存大气CO2的能力,影响着大气CO2的收支平衡,研究碳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对于预测未来大气中CO2含量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德国莱布尼茨海洋学研究所发表公报说,最新研究发现,海星等棘皮动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在形成外骨骼的过程中直接从海水中吸收碳。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无脊椎动物,分为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和海百合纲等5类,其身影遍布各大洋。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棘皮动物会吸收海水中的碳,以无机盐的形式(例如碳酸钙)形成外骨骼。它们死亡后,体内大部分含碳物质会留在海底,从而减少了从海洋进入大气层的碳。通过这种途径,棘皮动物大约每年吸收1亿吨的碳。

根据检测海洋之中的碳含量远远地大于大气之中的,只要海洋之中很小的变化就会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储存在海洋中的碳只要释放2%,就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由此可见海洋的威力。在地球上的水域被称之为水圈,它绝大部分都属于海洋。在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里面。其中太平洋所占的海水面积可达所有海水的一半以上(51.6%),大西洋占23.6%,印度洋占21.2%,其他的所有海洋加起来只占3.6%。我们的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6km,太平洋平均要比大西洋和印度洋深大约300m。这颗行星60%的表面都是深度在1.6km以上的海洋。莫利普·鲍尔指出,我们这颗行星不该叫做地球,而该叫做水球。由此可见整个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多么的丰富,根据这一条件我们便可以推断出,在整个水圈之中,必定是要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种类的。根据一项估计,海洋里可能生活着多达3000万种动物,大多数尚未被发现。那么在如此广袤的海洋中,碳循环是如何作用的呢?很简单,只要有丰富的有机质物质来抚育食物链,碳循环就可以发生。就拿湖泊中的碳循环来说,进入湖泊的碳,部分被出湖河流带至其他区域,部分被储存在湖底,部分通过水-气界面与大气进行交换,对大气碳的含量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属于间接影响。在水中的碳有一部分会以有机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有机物在水体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将这种能量的传递推向各种水体都是可以适用的。再比如说海洋中: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却是另一个世界。一头刚刚沉到海底的死鲸,便会有多达390种海洋生物前来吞噬它的尸体。而这些吞噬者又会以另一种方式被其它的水中生物吞噬,直到最后转化为无生命的有机物质,成为在海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珊瑚礁等物种的补品。

2 陆地与天空中的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