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网络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国家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是这样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以及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从定义可以看出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作为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而伴随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也随着新课改下课程资源观定位有所发展。狭义的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而广义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了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当中,教育人力资源是实践的主要施行者和开发应用的主体,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内容,也是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对象,教育环境资源主要是作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保障条件和实践基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也正是基于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借鉴了何克抗教授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广义界定,对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关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建设的策略。
从目前的总体趋势看,我国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也必须清楚一点,那就是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一)教育环境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
1.硬件建设程度与实际应用水平不平衡。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财力都花费在铺路、建网、购买机器设备上,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忽视了应用系统、网上资源和人员队伍的建设,并且在基层的部分学校误将硬件建设的程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也是许多学校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效益的原因所在。2.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支持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支持系统建设十分薄弱,没有一个系统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体系,缺乏资源共享、检索、在线交流、在线测评等功能,这就使得师生不能方便地浏览、上传、修改教育资源。这也是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
1.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缺乏规范性。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人员复杂多样,并且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开发标准和规划,这就使得开发出来的资源分类不规范、种属界定不清、内容庞杂凌乱、相互包含重叠,这种资源不仅不利于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而且不利于相关人员的管理与维护。2.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过于简单化,缺乏科学性。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教育信息资源库,但是这些资源库只是试题、课件、教案、教学录像等资源的简单堆积,在学习资源的呈现上不过是将以前课本知识进行了电子化,即将部分教案搬到网上。此外,也有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就是通过购买大量的教学光盘进行拷贝来建设的。这种教育信息资源由于缺乏科学性,导致师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不高。3.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各学校囤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如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教案、教学改革成果等。但是它们却分散在教师的个人电脑中,由于教师之间甚至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于是就导致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三)教育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落后。一方面,大多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用于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必要性,甚至不能正确把握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师对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活动存在一些误解。仅仅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了网络教育资源,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这就导致资源的运用片面追求于形式。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教师整体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再加上受农村条件的局限,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没有接触过电脑等现代教育设备,工作后接触的机会更少。这就导致教师在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时费时费力。虽然国家在推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项目”,但只是针对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培养,而且短时间的项目培训根本无法让教师有效整合学校原有的教学硬件资源。3.学校对教师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农村中小学因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教师普遍缺乏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技术,有的教师仍旧抱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理念。也有教师对新的教育技术、教育思想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新知识。有的教师虽然愿意学习,但是计算机知识欠缺,加之目前较好的课件开发软件比较少,课件开发难度大,所以感觉无从下手。这些都与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有关。此外,学校对教师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也间接的影响了教师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建设的思考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建设,应将硬件建设作为基础,资源建设作为核心,教学应用作为目的,教学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在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不能使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处于割据的局势。不同时期的教学资源建设有着不同的特点,那么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该如何开展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建设,如何推动网络教育资源在基层的应用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优化建设的策略。
(一)努力提升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
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主要受制于教师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发展水平。其中,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其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效果,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但是,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跟职业道德的发展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国家培训、地方培训与校级培训相结合。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行“国培计划”,但是培训的覆盖面还是很有限,这就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加大对区域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起以校级培训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及时分享国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培训效果考核的力度,奖惩结合来督促单位及个人的发展。长期以来,教师运用新型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与奖惩机制。
(二)努力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缺乏针对性、规范性、科学性是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一方面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信息资源。通过扩大资源与教材统一的力度来提升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教育信息资源更新的速度与力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教材不断推出,国家课改教材和地方教材更新速度都较快。因此,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多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使资源及时更新,始终与教材开发保持同步和一致。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
网络教育资源除了为教学提供服务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同时也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例如,开发一些课程范围之外的自主学习内容,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此外,开发一些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资源,使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教室开展基于问题的、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协作式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使网络教室真正发挥效用,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看电子书等低层次应用。
(四)加强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
开放的、灵活的资源应用平台不仅便于中小学教师开发个性化、符合地方实际的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因此,资源建设者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具备开放性、先进性的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资源应用平台既可以单独开发,也可以将平台嵌入到资源库中,走资源与平台相结合的道路。此外,资源应用平台也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尽可能地面向各类人群。
(五)加强反馈系统的建设
资源的建设是为了辅助教育教学,把教育资源放在网上并不等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结束,还应多关注网络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加强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效果最好方式就是建设用户反馈系统,不断从学习者处得到反馈信息、调整、修改信息资源,加强教育的实用性。此外,反馈系统的建设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补充、修改、完善,对于教育资源不断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语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而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如何促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网络资源的应用现状,找出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使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 有效
一、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资源是一种以网络为承载、传输媒介的新型信息资源,是网络上藏的各种形式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资源具有:1 信息分布的网络性;2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3 信息数量大、传播快、增长快;4 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网络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辅助是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存贮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主,而且包括以书籍、报刊、磁带、广播、电视、个人计算机等为物质载体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趋势,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也成为检验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主要类型
1 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学校绝大部分课程仍将在普通教室内完成,广大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互联网或校园网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是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2 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教师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内应用课件组织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件”由教师经过分析教材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各类学生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的容量大、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制作成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的拓展性材料、讨论题、分级分类自我评测题等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3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全新学习方式,学生的课程基本上利用课余完成,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天向学生开放,使网络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有目的地上网搜索有关信息,避免了上网时养成无目的地漫游和聊天等不良习惯。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在网上收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别、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三、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
1 教师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尽管目前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较前几年进展很大,但对于广大师生而言,教学和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应用网络的时间比较少,甚至在很多学生家里不具备基本的网络设备条件或家长不让他们上网,教师和学生也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必需具备的网络知识,这就使众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2 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最主要的是网络带宽的制约。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将课程传给听课的学生,特别是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对网络带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带宽的制约,现有的很多网络教育课程并没有真正体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实时性、交互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而仅仅只是让教科书上的内容多以文本形式在网上重现,图片、动画和音频很少,视频就更少了。
3 网络资源重建设轻使用。笔者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以“网络教育(学)资源建设”为题的文章数量要远远超过以“网络教育f学)资源利用”为题的文章数量。人们将研究的重心始终放在资源的建设上,试图设计出一种理想的资源组织结构、资源建设标准、资源管理平台等,在设计、开发、建设研究的同时却忽视了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的研究。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教学过程.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重建设轻使用的做法只会让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
四、有效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效率的途径
1 资源建设要满足师生需求。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开放性。对于师生而言,这种开放性是指师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
编辑整理本文。
在任何时间、地点选择任何学习内容,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满足这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前,首先应该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对不同师生的基础和需要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广泛调查。
2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多元化。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而言,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应以课程为单位,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使各种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整体优势来满足学生需求。
3 网络教育资源的运行要实行分级管理、共同参与。素材的更新是资源库保持活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要教师不断上传新的素材;另一方面要把资源库里原有的不合适的素材删除掉;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对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作相应的改进,这需要广大教师,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参与。管理权限应“逐级下放”,充分利用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权限等级分配制度,以保证资源库的活力和安全。当然,为了保障大家都能有效地管理资源库,学校还应制定保障性措施。
总之。影响网络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非常多。在短时期不可能改变所有因素的现状下,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远程培训 网络课程
[作者简介]漆国生(1952- ),男,湖南衡阳人,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谭钰怡(1983- ),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徐硕(1976- ),女,浙江慈溪人,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广东 广州 510040)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64-02
一、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
1.调查方法及过程。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对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文献分析。收集了自2008年以来的有关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第二步是以香港公开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为案例,将两地网络教学的平台功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三步是展开问卷调查。本文对广州市1100名中小学教师(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历时共2周,共回收问卷1045份(含前测问卷361份)。调查对象中,33%为男性,67%为女性;小学老师占54.6%,中学老师占45.4%;这些老师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为35.8岁(标准差=6.595),平均教龄为14.3年(标准差=7.428)。学科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
2.调查结果。其一,网络课程开发模式较为封闭。广州市网络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教师课题组模式,二是商业公司制作模式。两种开发模式在开发人员组成上都较为单一,难以实现协作开发和资源共享。在访谈中,一位曾经参与网络课程开发的教师认为,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往往因为开发人员在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巨大差异,造成冲突和矛盾,导致网络课程重复性开发、粗制滥造或可供学员选择的课程匮乏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1)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开发成网络课程;(2)学习无相关的政策保障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工作,学科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3)教师工作量大,普遍不愿意再花大量时间投入到课程后续的开发中。
其二,中小学教师对网络课程质量总体满意,但尚未达到很满意的程度。总体上,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对目前网络课程的质量比较满意。但从网络课程技术设计、内容设计、资源建设及服务支持四方面对网络课程质量进行细化评价(见表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满意度均值在3.18~3.81,说明教师对网络课程尚未达到很满意的程度。
其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网络课程最常用的载体就是教学平台,其主要包括网页设计、技术硬件支持和网上学习环境等。根据表1的数据,引入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变量,作了满意―质量相关图(如165页图所示),从满意―质量相关线看,满意程度较低的指标主要与系统质量相关,满意程度较高的指标主要与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网络课程无论在网页设计,还是在学习资源、学习服务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对其功能与导航进行完善以迎合学员需求,并保证课程信息的有效传递。
其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理论轻实践,典型教学案例不足。据统计,目前广州市的网络课程共1000多门,其中教师自主开发50多门,从各个渠道购买900多门,广州本地特色课程仅有约6%。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目前部分网络课程选题陈旧,理论知识过多,实操与典型教学案例不足,经典特色课程更是少之又少。47.7%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需结合案例讲授,最好是案例分析,如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由此表明,目前网络课程资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典型案例与课堂实录的设计,课件资源有“普教化”的趋势而忽略了教师的需求。
其五,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功能不强,学习活动缺乏服务支持。网络课程要实施教学是需要学习服务支持的。本文从学习功能的角度将香港公开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与我市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比较后发现,总体上,香港公开大学网络教学平台(1)注重互动性,增加新的互动功能,如将微博、虚拟课堂等整合到教学平台中;(2)注重学习功能的开发和使用,如思维导图、学习档案袋;(3)注重评价功能,包括教学过程的督导和最后的教学质量评价。相比之下,我市网络教学平台在互动性、学习功能的建设上略显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持教师的学习活动。
二、基于资源整合的第三代互动式精品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整个远程培训的核心。只有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才可能培训出高水平的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开发中,每门课程的开发都离不开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支撑。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并将其利用于网络课程建设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缩短网络课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增强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功能。随着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建立基于资源整合的第三代互动式精品网络课程建设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1.成立网络课程开发团队。网络课程开发团队应包含课程统筹人员、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辅导教师、网页及媒体设计开发员。团队人员既要共同参与,又要各司其职。其中,(1)课程统筹人员可由教师培训机构内部教师担任,其工作任务包括准备课程计划、需求调研、经费预算、课程申报等。(2)学科专家在网络课程开发中主要是提供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并标明教学重点难点,进而初步设计教学计划。(3)教学设计人员在开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学科专家合作,指导学科专家编写网络课程及相关自主学习材料;与设计人员合作,设计页面、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技术。(4)辅导教师则在网络课程投入使用后,开展导学、组织讨论和点评作业等。(5)开发员的任务包括建立技术平台、课程页面功能安排及每项功能的链接,并对学习材料的媒体展现形式进行细节设计,对网络学习环境进行美化和编辑。
2.建立开源互动的一站式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安全、稳定、可靠、流畅的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实施应用的基本条件。完整的网络课程是由网络课程资源网站、课程交流交互平台和课程开发团队组成的。因此,我们总体上可以从网络课程内容、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网络课程资源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环节互动、资源共享、质量保证、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一站式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3.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及需求。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习者的特征是网络课程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前置因素,缺少这一环节,网络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实现网络课程的精品化,就必须首先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需求。一般来讲,可从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等方面入手。
4.分层分类选择、设计网络课程内容。曾有教育专家提出关于网络课程内容选择的4条衡量标准:持久的价值、居于学科的核心地位、需要发现和有吸引力。因此,在网络课程开发前需加强选题调研与规划,分析不同教师群体的差异性,找准课程定位。例如,在全员培训中,应多开发一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更新拓展的课程,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并注入学科精华部分以及热点问题;而在分层分岗的教师培训中,针对新教师,内容设计应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引子,以学科教法为抓手,重点进行某种技能的操作和演练。
5.开发第三代互动式精品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中,要提高网络课程的精制程度,开发第三代互动式的精品网络课程。建设这样的课程必须切合教师终身学习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在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技术支持服务、整体设计等方面体现出特色。(1)课程媒体选择及运用形式多样化。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应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动画表现、图片展示、图形示意、视频播放及动态网页技术相结合。(2)丰富课程资源建设。远程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超越了传统课堂和传统教科书的局限。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有利于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提高思想素质的课程资源;也要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资源;还要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课程资源等。(3)学习服务支持。远程教育中“教”的过程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接受服务的过程。网络课程中涉及的学习服务支持主要包括网上学习导航、提供学习工具、学习答疑、小组协作互助,学习反馈等。
6.建立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体系。评价不仅仅是对网络课程建设结果的评价,而是应该贯彻网络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评价主体既要包括课程专家又要包括学习者,只有多方参与才能保证网络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结合广州市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我们认为可进一步细化网络课程质量评估标准。总的来说,网络课程的评估体系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进行构建。其中,微观指标主要评估每个具体的网络课程,而宏观指标则只要评估课程资源库和网络课程技术。在宏观指标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指标:第一是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技术规范,保证资源标准化;第二是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评审标准,保证资源合理化。关于技术规范,对各类课程素材,如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都提出具体的数据规格,从而保证素材的“元”属性,以保证课程风格的统一性和资源库的可重复利用性。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评审标准一方面以技术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整个课程设计的原则和各网络课程的申请书为指导,辅以专家意见的及时反馈来确定,因此力求在稳定和变化中达到审慎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陈斌,卢勃.香港公开大学网络课程建设及其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2]陈海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之比较研究――以香港公开大学与上海电视大学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10).
[3]顾颉刚.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规范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0(7).
[4]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5]漆国生,陈梅凤,丁邦友.基于需求分析的有效教师培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
[6]周联兵.网络课程建设要把握的五个重要方面[J].成人教育,2013(3).
[7]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7).
现代科技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师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为老师提供了更简单便捷的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具有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生动形象等优点,这远胜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可以用图片、视频、歌曲等传媒方式来更好地表达老师要展现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厌学变成愿意学,爱学。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此,笔者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合理利用网络,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1. 合理利用网络,选择与课堂最恰当的结合点
网络资源的确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但是不加选择地不分时间地随意在课堂中加入网络资源,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笔者对此也做了深入地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资源应该应用在需要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的地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的文学积累以及人生阅历比较少,所以在理解一些侧重内涵和描述抽象的问题时,往往会困在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的简便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把所要表达的东西以画面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时,爸爸在讲述白杨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心,很多同学对这一句理解不了,因为他们对塞外边疆了解得太少,对那里的人们了解得太少,不能理解那些边疆建设者的辛苦和默默无闻,这时候老师可以放一些边疆劳动者的图片和白杨相依托。
第二,可以应用在课外扩展、实际应用处,学习不单单只是学习课堂上书本里的东西就够的,应该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跟本节课有关但又在课本之外的东西作为了解与加深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多地获得学习信息,更好地掌握重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有就是在培养情感、丰富历练处,小学生正处在培养正确人格和学习表达甄别感情的关键时期,老师可以通过在有感情表达的时候加入一些可以烘托感情的图片或者视频等。
2. 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敏感,对于动画、音乐、图片都有极强的感知能力。情境教学也是小学课堂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和声音来创造情境,利用多媒体可以轻松地达到声情并茂、视听相结合的情境效果,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情感和中心思想的掌握。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文时,为了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我们可以下载一些关于草原的视频,那种碧水蓝天,遍地牛羊,放牧人拉着马头琴的场景一下就映进了学生们的心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也就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上了一堂课就像旅游一样,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可以收获到情感开拓了视野。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就是通过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简单易懂的课堂,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投入更多的激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将一段视频放给同学们看,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种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这篇文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学生们也积极地参与进来,踊跃地回答问题。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素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天职是什么?当然大家都会说是学习。不错就是学习,但是只侧重学习的教育环境,导致学生每天只有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不能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通过多媒体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可以提供课本里没有的新鲜事物,一堂生动的多媒体课可以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熏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与写作有关的素材,积累学生的人生阅历。
另外,恰当地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通过学生的整合和理解,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巩固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考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处在辅助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当课本上的知识及教师本身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我们就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辅助者的工作。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及教学要求,利用网络搜集学生需要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资源的利用不能仅限于语文知识,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其他门类,就可以搜集其他学科的资料。总之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网络中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创造出更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使教学重点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教师总是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难点上,但总是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一些学生还理解得不到位。许多学生面对重难点还会表现出厌烦、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设计都不会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把教学重难点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在网络中收集了一些榕树的图片作为课件的背景,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漂亮的榕树。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的含义。这些简单的图片展示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媒体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中介,使学生思维由形象逐渐向抽象转化。帮助学生的认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有限的电教手段中学到更多东西,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始终保持思维的活力。如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理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播放气势宏伟的场面,这样丰富了表象,发展了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为理解文章意境提供创造了中介。在科学课上,网络资源更能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死海》时,教师出示一幅游人在海面上漂浮休憩的图片,学生感到很新奇,不可思议,从而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学生对于站争场面、战争的残酷、灾难认识得很不够,战争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如果只读课文,单凭语言文字描述,学生的情感体验则很难到位,但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深深触动了,让他们谈自己的体会时,个个跃跃欲试,精彩的发言和内心的感触让老师感到意外和惊喜……他们在网络里漫游,提高了知识修养,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现代丰富的校园网络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学生有了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不断提高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
四、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校园网络的运用可以提高网络资源运用的有效率。校园网络更多地针对教学资源,因此,极少受到网络中其他不良资源的污染,更适合学生浏览。另外,校园网络也更方便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利于合理地设计教学。我校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置了走进课堂、学科资料、学生论坛等内容。学生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及时得获取教学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等。教师通过网络将自己总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放在网络上,方便了学生及时查询,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资源共享,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帮助。
校园网络的应用还可以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更利于教师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研究探讨,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五、利用网络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