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险品管理意识;航空安全;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有更高的要求。飞机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被很多人选择。它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舒适度高,机动性强,安全方便。但是我们在发展航空事业的同时,永远要关注的就是航空安全。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危险品通过航空运输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危险物品运输管理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之一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安全第一的理念需深入人心,贯穿在整个航空事业中。保障民航安全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危险物品运输安全意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做好民航安全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 航空安全的核心是保障危U品航空运输安全

案例一:在1994年的2月份,邮电部门交由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空公司的运输物品中,由于混装了氰尿酚氯以及对硝基苯胺等危险化学品,在运抵机场后,由于该化学物品的泄漏,导致了德国方面的邮政人员以及消防人员化学中毒。这种行为不但给相关机组人员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严重了损失了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形象以及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给相关的航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对于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所形成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1]。

案例二:2012年10月22日,南航上海至大连航班CZ6524发生一起货物冒烟起火事件。装卸人员在执行该航班卸货任务时闻到焦糊味,并发现拖斗上已卸下的货物中有两件绿色编织袋冒出白烟。装卸人员立即向监装人员报告并使用灭火瓶扑救。待白烟消失后,装卸人员将拖斗拖至远离飞机处,此时货物再次冒白烟,监装人员再次实施扑救。事后大连监管局对货物进行开包检查,确认编织袋内货物为防灾应急工具盒,还有合金镁棒、金属刮片及内、外包装均无任何标识的大包装火柴。初步怀疑由于耐风火柴自燃或合金镁棒与钢制刮片产生摩擦产生火花导致货物冒烟起火。值得庆幸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地面,试想如果发生在空中,由于颠簸造成货物相互摩擦挤压而导致发热甚至起火,其后果不堪设想。

以上危险品事件表明:不按相关规定运输危险品、缺乏相关危险品安全管理意识会造成严重的航空恶性事故,严重危及航空安全。

2004年9月我国的民航业开始执行《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CCAR-276),这对于规范我国民航运输危险物品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危险物品航空运输的一部基础性规范条款。CCAR-276严格的执行了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中的第18条的有关规定,同时,也满足了国际民航组织颁布的9284号文件中关于《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以下简称TI)相关规定,作为我是危险品航空运输的规范文件,CCAR-276明确了我国航空危险品运输监管中的三项目基本制度原则,就是对国内外运营人的危险品航空运输许可制度以及持续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包括对航空危险品运输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管理制度。所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航空安全需要将危险品的航空运输安全包含在里面,同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国民航局对危险品的航空运输的管理已经趋于科学化管理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2]

2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牵涉面广,与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接触的人员比较杂,同时也比较广,主要包括了:托运人、包装工人、货运人、运营人员以及地面相关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安保人员等四大类。从中可见,危险物品航空运输所接触的人员都涵盖了从事危险物品运输的航空公司人员包括机场人员、货运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危险物品航空运输所接触到的人员较为复杂,且运输环节较多,不管在运输的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有可能导致危险事故的发展或都埋下安全隐患。

目前,对航空人误事故的分析模型比较著名的是SHEL模型理论[3],它是用以研究人为因素的,其中L-life,代表人,模型中的人,是广义的人,包括飞行员、机务人员等。在模型中,各部分的边缘是齿庄不规则的,需避免内应力甚至分裂,方块界面需要较高的匹配度,因此人和各要素的直接匹配决定了模型的成败,如果其中一处不匹配就意味着一个人为差错[4]。提高人的主观意识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础,做好风险防控一定要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因此,人为因素成为影响危险品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3 危险品安全管理培训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一环

参考IBSTPI的教师能力标准,提高教员的自身素质。航空危险品培训教员是整个危险品运输服务的知识源头,因此要求培训教员具有专业理念和师德,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对学生课前的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呈现技巧,根据学生的反馈修改课件适应学生的教育需求。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对教学成果进行效果评价,包括理论、操作绩效考核,学生的情感反应等。科学规范化的危险品管理培训会让受教者吸收更多的知识应用于保障航空安全的工作中,因此培训教员高质量的培训教学是保障航空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4 加强宣传,普及危险品运输知识

国际民航组织在《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托运人在交运货物时违反本规定即被视为违反国家法律,并将受到法律制裁[5]。因此,避免危险品事故应从对托运人普及危险品运输知识做起。民航管理部门及航空公司应当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手段,加强对航空危险品运输的有关知识、法规及典型事例宣传学习,增强货主、人知法、懂法和按章办事的意识,使货主、人能自觉地按危险品运输规则托运危险货物,也是保证航空运输安全的最佳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要达到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的目的,进一步确保航空安全,就必须把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安全工作作为航空安全的重要内容;就必须要把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安全意识贯穿于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就必须重视教员的素质能力提升,提高行业相关人员处置危险物品的素质和技能;就必须向广大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其危险品运输的法律意识,加大对各种危险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重视各个环节的安全细节管理,才能确保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和航空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华.对危险品航空运输知识培训及货运销售人管理的建议[J].中国民用航空,2011(3):123.

[2]王永刚,胡云峰.中国民航开展危险品运输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19(2).

[3]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Safetymanagement manual[M].New York:The U N Secretariat,2006:168.

[4]陈杰.浅谈航空安全与人为因素的关系[J].科技风,2015,16(8):213.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航空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飞行关键人员

保证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各项工作之本,一个航空公司的安全飞行记录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声誉,反之,一次飞行事故有可能摧毁旅客对航空公司的信赖,从而对航空公司的声誉、客源、效益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导致航空公司破产。然而,尽管安全管理如此重要,但自从民航诞生以来,航空飞行总会伴随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一、航空安全事故原因剖析

1、飞行事故多数由人为差错造成

据统计,航空事故中70%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详细研究一下以往的资料就会明白70%的事故是和飞行员的错误相联系的。剩下的30%有设备故障、设计错误、制造错误、管制错误等等,这些都和人为因素有关,追究下去的话,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事故100%与人为因素有关。

2、飞行员素质是安全事故的关键原因

在特定的飞行中,驾驶员高超的驾驶技术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应付很多由于意外而产生的飞行事故。例如,1989年7月16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大型客机飞行1小时后,后部2号发动机爆炸,接着3条液压系统全部失灵,飞机处于失控状态,机长海恩斯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联系后,决定在苏城机场迫降。迫降时,飞机电力系统失灵,驾驶舱仪表失去显示,地面导航设备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机长沉着地用自由下落方式放下起落架,最后,失去平衡操纵能力的飞机在距离跑道仅几米的地方倾斜铲地。这是美国第10起最严重的空难事件,也是生还人数最多的一次,机上人员生存率为63%。飞机失事能有这么高的生存率,首先归功于机长的优良素质,他临危不乱、英勇果断地发挥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在紧急情况下想方设法控制住飞机,使伤亡人员降至最少。相反,有太多的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疏忽大意,忘记飞行程序或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判断失误、违规操作造成的。最常见的是飞机着陆时忘了放下起落架,一个油箱燃油用完之前忘记转换油箱电门,或者在飞机起飞前没有按规定检查飞机结构位置等。例如,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认定,从1988年-1993年8月,驾驶员因各种原因遗漏或忘记使用飞机上的检查单造成的事故共计87起,其中,起落架事故占36起,燃油系统事故占28起,襟翼事故11起,构造系统事故12起,没有检验机舱门锁住事故2起,定错升降舵或方向舵配平事故5起,刹车装置使用不当事故3起,没有解脱尾翼系留索就起飞事故2起。

3、乘务员素质对安全事故有一定影响

客舱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2002年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大连海域失事,这架飞机的机长曾告知大连机场塔台地面指挥,称机舱内已经起火。后来通过调查,并经周密核实,认定此空难是一起由于乘客纵火造成的破坏事件。乘务员没有及时发现异常旅客并注意其异常行为。当然,蓄意纵火不容易防控,但由于乘客在卫生间吸烟造成客舱起火的事故还不少。客舱的安全管理需要乘务员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安全意识,注意细节,杜绝一切安全隐患。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需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需要优秀的空乘人员永不松懈的努力。

4、飞行关键人员缺乏沟通或沟通出错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的沟通十分重要,一旦出错是十分危险的。管制员与飞行员混淆了呼号,向别的飞机作指示,或者弄错后而进行应答的话,将在航空交通管制中引起混乱,甚至演变为空中相撞。乘务员与驾驶员也应保持沟通。1989年1月英航的一架波音737-400飞机在飞行中感到强烈震动并闻到烟味,飞行员误以为是右发动机失火并通过机上广播宣布:飞机右发动机发生故障,将在10分钟内迫降。3名乘务员和很多旅客看到左发动机连续喷火,他们感到大惑不解,却没有一个人把这明显的错误告诉给驾驶舱组。最后飞机摔机着陆,造成三分之一旅客伤亡。

5、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航空飞行对天气是很敏感的。一般情况下,雾天、雷雨天气、倾盆暴雨天气飞机是禁止起飞的。此外,飞机在空中遇到强紊流、湍流、风切变等也会造成飞行事故。积冰、积雪、积霜也是飞行安全隐患,应引起飞行机组重视。

6、乘客的安全意识与配合可以减少伤亡

比如,起飞降落时乘客听从机组建议,系好安全带,不吸烟,关闭手机等。如果飞机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迫降,那么乘客的配合至关重要。

二、加强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的措施

1、认真落实民航法律安全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既然大多数航空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我们应重视对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要教育民航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规则》、《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暂行规定》、《民用航空运输不定期飞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规范。美国快达航空公司连续50多年飞行无事故,原因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强,上上下下重视安全工作。一个企业的全体人员都重视和保障安全,这就形成了企业的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对员工而言,是渗透其灵魂,规范其行为的精神动力。航空公司一定要重视这种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员工的熏陶与影响。

2、加强驾驶舱安全管理

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民航组织和所有航空公司的规章制度,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驾驶舱。驾驶员应遵守职业驾驶员道德规范,确保在困境中按正确程序工作。驾驶员的主要职责是忠实地严格地执行职业条例。必须加强飞行训练,提高技术水平,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从容镇静,即使在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旅客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3、加强客舱安全管理

(1)地面安全检查细致到位。上飞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各自所在区紧急设备是否在待用状态,是否完好以及各个紧急设备的所在位置,当然这也包括了各种紧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为了保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采取各种措施,也是杜绝安全隐患的有效方式之一。

(2)地面清舱认真落实。要保证在旅客上机前,清除飞机中的任何外来人和外来物,以防在空中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保证空防安全。

(3)制止超大行李进客舱。许多旅客为了自己方便往往将行李拿进客舱并堆放在空座位或地板上,导致因飞机遇到强烈颠簸时,行李飞起砸伤旅客或散落在过道上的事件时有发生。

(4)妥善安排特殊旅客。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孕妇、无人陪伴的儿童或小学生不能被安排在紧急出口处。

(5)卫生间的检控。要观察和发现是否有吸烟现象,是否旅客中有浓烈的烟味,周围是否有烟头。因为它是引起客舱起火的原因之一。

(6)谨慎检查和操作厨房设备。厨房是乘务员最应当细心检查的地方,那里电源多,设备多,柜子多,东西多,餐车多,各种因素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厨房失火,电源跳闸,餐车冲出厨房,人员砸伤现象都曾经出现。

(7)格外小心餐车在客舱中的使用。在送餐饮时,每当餐车停下必须踩刹车,当餐车在外时一定要有人看管,在推出餐车时一定要及时提醒旅客小心,注意观察是否有旅客身体在通道外,在送水时要时刻提防不要烫伤旅客。

(8)注意观察机外异常情况,必要时报告给驾驶舱。

4、做好飞行关键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

机长、副驾驶、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乘务员等飞行关键人员应注意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5、加强气象与飞行安全的研究,消除天气原因造成的意外事故

如果存在影响飞行的恶劣天气,损失再大也不能贸然起飞。另外,应加强对特殊气候的预防与研究,吸收成功规避恶劣天气影响的驾驶员的经验,尽量避免出现意外。

6、强化旅客的安全意识,教育、引导旅客遵守航空法规

机场安全检查处的安检人员应加强对旅客不安全行为的防范与控制;要在机场售票处、候机室提供航空安全宣传教育材料,教育引导旅客遵守航空安全规则;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前的安全教育与宣传要到位,要严格控制和防范旅客没有关闭手机、安全带过松、飞机降落后马上开手机等不安全行为。

此外,采用高新技术,攻克相关的技术难题。包括机载防撞系统的安装;防止有控飞行撞地;标准空中交通管制用语;调频信号干扰;防止复杂气象变化、空地对话干扰、鸟击等。总之,安全管理是航空公司必须常抓不懈的永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祁元福等:世界航空安全与事故分析.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human factors in aviation industry,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actors in Modern Times, focuses on summing up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incentives of human factors in production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human factors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an apply to the entire maintenance system.

关键词: 人为因素;SHEL模型;航空维修

Key words: human factors;SHEL model;aviation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035-01

0引言

对于航空运输业,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航空业的生存,更没有航空业的发展。在航空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制约,科学技术相对落后,飞机设计制造方面存在的缺陷成为影响航空安全的主要因素,占全部事故数量的80%以上。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航空器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飞机的设计制造原因导致的事故,已逐渐下降到20%左右。但是,人为差错在先进的制造设备下仍然存在,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航空器的可靠性已远远大于人操作的可靠性,人的失误会对飞机造成更大的威胁,这使得提高航空安全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人的身上。

航空器维修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航空安全。刚开始,人们将关注安全的目光重点放在飞行机组和空中管制方面,人为因素的主要研究也处于上述两个领域,而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人为因素及SHEL模型

人为因素指与人有关的任何因素,研究的中心是操作设备的人,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医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SHEL模型是目前研究人为因素管理的标准模型之一,它的基本要素分为五点,即人、硬件、软件、环境和其它人,还包括他们之间的界面(见图1)。SHEL模型用简化的方法表现了人为因素研究的范围,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SHEL模型中,方块界面之间需要非常匹配,一处不匹配就意味着一个人为差错。其中,人是这个模式的中心,也是认为因素的核心,是最关键的要素,其他要素都必须围绕人来展开,都必须与人的特征相匹配。人为因素管理就是通过建立人与软件,人与硬件,人与环境和人与其它人之间相匹配的条件,通过有效的培训,优化工作程序,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行为表现的局限性,发现和纠正易于导致差错的行为和习惯。

2航空器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分析

尽管现代飞机设计已包含有自检和诊断的功能,但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就是航空器维修工作中与人有关的各种可能导致人为维修差错的因素,以及对人的影响程度。从SHEL模型入手进行分析,维修工作者是核心,其它部分必须适应维修工作者,并与之匹配,包括软件、硬件、环境和其它工作者。软件包括工作程序、工卡、安全检查单等,如对程序理解错误、编写不适用的手册、设计不合理的检查单;硬件包括维修工具设备,飞机本身,厂房设施;环境包括灯光、空气、声音等一切可以影响工作者工作的环境因素;其它工作者主要是其它工作者的行为对维修工作者的影响,主要包括心理影响和行为影响,如从众心理、工作压力、与他人的沟通等。

上述因素都可以引发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差错事件。我们将这些因素分成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是该因素的存在对差错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一事实,例如:维修过程中高温、噪音、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等因素。维修人员通常抱有侥幸心理,凭经验进行维修,从而导致维修不当或维修差错。非可控因素是该因素的存在对差错的结果存在可能的影响,但在出差错之前却不知这一事实。例如:自身的能力,工作程序,组织管理,培训、安全教育等潜在因素。

对可控因素,控制的重点是调整人的心理因素,辅以环境、设备等的改进与完善,重点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与训练、培养遵循规则的意识,消除侥幸心理,量化工作程序。

而对非可控因素,控制的重点是消除人的认知障碍(如强化知识技能的培训、细化工作单卡或在设备上贴上操作规程和操作提示);如果认知障碍无法消除,则辅以物的改变、更换(如更换设备或调整人员的岗位)。

3人为因素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第4篇

那么,在飞机上用手机究竟有多危险?

手机安全困扰航空公司多年

如果你乘坐飞机,你往往会带着手机登机。但是,手机的复杂技术常常令航空公司和政府安全机构担心――由于近期出现的三星手机起火事件,这种担心显得更加确凿无疑。

10月15日,鉴于三星NOTE7智能手机不断传出爆炸着火事故,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先后紧急命令,禁止乘客携带NOTE7登机,违者会被没收手机、罚款甚至面临刑事。

媒体报道说,美国运输部(DOT)10月15日紧急命令,禁止乘客携带NOTE7登上往返美国或美国本土的航班,违者会被没收手机、罚款甚至面临刑事。

运输部指出,若乘客把NOTE7秘密藏于行李中,一旦被发现,或会遭刑事及罚款。

其实,手机起火消息近日已经广为人知:2016年8月,爆出了第一批GALAXY NOTE7起火爆炸的消息。几周后,全球各地有多起报告称该款手机起火。自那之后,三星便开始展开调查,起初认为是三星SDI公司供应的电池存在缺陷。根据这项“不完全的证据”,加之来自消费者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星决定召回250万部GALAXY NOTE7手机,并推出新电池。但新换后的手机又有起火事件出现,9月2日三星做出了停产停售的决定。

手机起火事件使航空公司和政府安全部门的头疼事都多了一桩。过去几年来,手机安全已经困扰它们多年。手机中复杂的技术因素很容易引发安全隐患,此外还有其他危险,使得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判断什么情况是安全的或者是不安全的。

手机容易成为的武器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反恐战已经加入了新内容――应对个人电子设备潜在的危险。随着个人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航空公司与手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

作为对“9・11”恐怖袭击的回应,美国于2001年设立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简称TSA)。2014年,TSA制定一项航空新规定:如果乘客从其他国家到美国旅行,其携带手机及电池充电器必须符合该运输安全部的安全要求。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全球各地的可能会将微型炸弹安装在可携带设备如手机的电池里,而且这些炸弹是人们肉眼察觉不到,或者是X光机、金属探测器都检测不出来的。美国运输部官员说,针对这种情况,部分航线目前已经升级了安检技术,比如美国往返英国等直飞航班。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要求,TSA规定,从2003年1月开始,所有进入美国机场的行李必须打开接受检查。201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约翰逊在一份声明中说,航空安全包括一系列可见和不可见措施,也包括了各种环境因素下的多项举措。

TSA在给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指出,他们目前正继续与美国情报部门密切合作,评估当前的反恐环境,确保既维持最高水平的航空安全,又不会对旅行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我们不会公开讨论有关安全具体要素的信息,我们将继续对安全协议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TSA在邮件中说。

谢天谢地,在已知的航空事件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隐藏在手机里的炸弹。

手机干扰飞机通讯

在世界各地,只要乘客们一坐上飞机,往往很快会听到广播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请把你的电子设备切换到飞行模式。”但是,如果乘客一直没有将移动设备调到飞行模式,会有什么最糟糕的事情发生?

由于手机发射无线电波,它们可能干扰飞机的通讯系统,如防撞系统和雷达,甚至干扰飞行员的耳机。这就是为什么需要飞行模式――它能封闭任何手机发射的信号。

但事实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坐飞机时偶尔会无意中忘记关手机,看上去似乎没有说明不良影响。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0个美国乘客中有4个承认说,他们并不总是记得在飞行期间关闭他们的手机。

美国太空总署编制了一份表格。列出飞行中发生的、与手机有关的意外事件。这份表格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2016年1月,上面列出的飞行意外事件,至少有五宗与手机发出信号相关。例如,有一件意外是这样描述的:“机长报告称,机舱内有可能来自手机造成的干扰,这可能是飞行过程中电子仪器异常的原因。”

然而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飞行中确定性、破坏性的事故与手机没有转换为飞行模式有关,很难断定打开手机会使飞机下降或引发事故。当然,就当局而言,最好是谨慎行事。

但最重要的是:设备本身必须是安全的。

所有的规则\法规和安全检查能否变得让人轻松些?例如,2013年之前,许多航班要求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必须完全关闭――不只是切断手机信号。但美国联邦航空局与其他国家的机构一样,继续否决这一要求。

除了安全和信号等问题使人担忧,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噩梦造成的真正问题是:电子产品,特别是那些用锂电池供电的手机,必须绝对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因为这些类型的电池容易过热和爆炸――电子产品制造商需要记住,要确保其产品符合机场安全要求。

如果有故障的电子设备出现在飞机上,将引起人们关注。为了消除与手机相关的潜在威胁,航空部门要求人们在飞行时确保安全、不发短信。要知道,与其出事后道歉,不如出事前确保安全。

危险不大但何必冒险

对行中手机是否应该关闭这一问题,历来有多种说法和解释。

有些乘客喜欢在飞行时用手机。只要机舱门一关闭、飞机刚启动,他们就开始用手机上网、发短信或者干点其他事,完全不理会航空禁令。

“这是一项荒谬的规定。我在飞行中从来不关手机。我有时会发个短信,或者上网,不过我从不用手机通话。”这是一位美国乘客的说法。但那些关注、遵守安全指引和警告的乘客,则担心手机信号对飞行有干扰。

20多年来,美国一直禁止乘客飞行中开手机,因为手机的地面网络所发出的信号会干扰飞行(当然,如今很多航班都向乘客提供WI-FI服务,如此一来手提电脑和手机等可携带电子设备都可以在飞行中使用了)。

美国联邦航空局支持飞行中不得使用手机这一禁令。因为手机信号有可能对飞行通讯和航行造成潜在干扰。美国联邦航空局建议各大航空公司确保乘客在飞行中关闭所有的可携带电子设备,尤其是在1万英尺的高空飞行中。航空公司也要求乘客在飞机起飞后和降落前这段时间关闭电子设备。

但有乘客无视或者忘记这些禁令和要求――他们没有关掉手机等电子产品――但似乎也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人们想知道,飞行中开手机究竟有多危险?

这是个亟待解答的严峻问题,专家们在研究后得出结论是:注重安全总比出事后道歉好。

“危险性很小,但为什么要冒险呢?”波音公司工程师DAVID CARSON说道。多年前,他领导一个由飞行专家与电子产品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有关问题做专门研究。他将飞行中禁用手机,比喻为飞行中扣紧安全带。“在飞行中不扣紧安全带,你也可能是安全的。同理,使用手机也是如此。无论你在飞行中是否开手机,你都可能没有问题。或许你乘坐的飞机很新而且有WIFI服务,没有任何事情困扰你。”

但CARSON指出,以上行为的底线是:听从飞行人员的指挥。因为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他们要确保你所乘坐航班的安全飞行。

【链接】

中国民航局发出安全警示

9月14日,中国民航局发出安全警示,提醒旅客不得在飞机上使用三星NOTE7或为其充电,不要将三星NOTE7放入托运行李中托运,不允许将三星NOTE7作为货物运输。

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应尽快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提醒旅客携带三星NOTE7乘机可能带来的风险。各航空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运输措施并告知旅客,各机场公司要配合航空公司做好航站楼内的宣传告知等工作。

如何避免手机“爆炸”

专业人士分析,锂离子电池很少隆起或爆炸,但如果发生,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物理受损,或许是因手机跌落,导致电池内部产生短路,整块电池肿胀存在潜在的爆炸风险。某些廉价手机甚至可能因微小金属颗粒意外接触到电池芯,或因多余的化学反应导致短路。二是热量原因。过多的热量可能会造成内部短路,电池温度迅速上升,最终反应就是起火或爆炸。三是快速充电也有可能使手机过热。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手机“爆炸”?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充电不要接打电话;

2.充电最好摘下手机套;

3.手潮湿不要操作充电器;

4.不要充电充一夜;

5.不要混用充电器;

6.使用原装电池和充电器;

7.充电器不要长期插在插座上;

8.手机发烫尽快停止通话或游戏;

9.不要把手机放枕边充电;

航空安全运输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为因素;空管安全;作用;影响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快速的发展,航空运输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各个航空公司飞机的数量以及客货承运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民航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在安全问题上的隐患,这些隐患严重地阻碍了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实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的审视与总结,防微杜渐,完全确保民用航空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在对空管安全中人为因素涵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减少人为因素对空管的影响,旨在使得人为因素在空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1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概述

     1.1 含义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航空中的人为因素是这样进行定义的,即所谓人为因素指的就是研究范围涉及航空系统中人的所有表现,利用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以及与人相关的科学知识,寻求人的最佳表现以达到预期的安全与效率。由上述关于人为因素的定义可以看出,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航空活动之中人的表现,人是航空系统之中最为活跃以及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主体;其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系统工程的相关方法与思想。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航空管理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1.2 特点

      1.2.1 多学科性

     首先,航空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与航空运行密切相关;其次,空管中的人为因素还与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心理学可以帮助理解人们对信息加以处理,并作出相应决策的一个过程,而生理学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的作用差不多,统计学则是主要表现在航空系统中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

      1.2.2 实践性

      由上述第一个特点可以看出,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具有多学科性,这就说明了空管中的人为因素的研究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有关知识,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在解决空管安全之中的实际性的问题,因此,空管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的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很强,并非以学术为中心,而是面向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发展。

2 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根据上述关于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定义及其特点的阐述可以得知,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对于民航空中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

    2.1 人为因素可以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

    在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管制员与飞行员二者之间的配合与沟通问题一直以来被忽略,但是二者的沟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管制员与飞行员各自的工作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双方普遍存在着优越感。在实际过程中,管制员处于指挥的位置,而飞行员则处于一个被指挥的角色,那么正是各自角色的对立,使得二者的交流与沟通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时还会使得二者之间存在对抗情绪的产生。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强二者之间的配合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和谐共处:(1)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二者之间保持密切配合与沟通的重要基础。对于任何一方,均要看到对方在飞行过程中以及确保飞行安全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及长时间地遭遇到时间流控制以及恶劣的天气而造成航班延误的无奈,管制员要承受正确指挥的重大压力,这也是确保航行安全的重要方面。(2)提供服务。在确保安全飞行的条件下,管制员应该能够对飞行员的心理状况加以了解,例如应该主动地向部队申请空域,尽量提供直飞以及按照机组的意愿来对巡航高度以及指挥的方案加以安排和制定。这就是人为因素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交流,确保空管安全运行,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2.2 人为因素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中的团队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控制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那么这就增加了空中飞行的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性,空管安全工作已经不能由某一个或者少数的管制员来完成,而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共同的协作与努力,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因此,这就需要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管理之中发挥作用,注重空管安全管理的团队建设,具体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管制员;(2)需要具有发现问题的管制员,这样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3)团队需要进行长期地交流与合作,对空管安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协商、共同解决。只有加强团队建设与协作,才能够使得内部人员团结一致,提高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确保空管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实施。因此,人为因素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团队建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人为因素在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较大,处于关键性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促使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而且还能够促使空管安全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然而,对于不利的空管安全中的人为因素,则应该注意减少人为因素对空管安全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可以弄清空管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加强航行飞机的智能化监测等措施,均可以减少不利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确保空管安全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 顾楠鑫. 空管中人与人关系浅析及其对策[J].科技风,2011(14).

[2] 王洁宁,杨海滨. 面向空管安全系统中人为因素的本体建模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27(4).

[3] JIM BURIN.实现公正文化路线图改善安全环境[G].天津: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