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教育理念;初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各个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物理学科,是初高中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将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对比分析

1.模块与章节的比较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章节形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而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采用模块方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初中物理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面进行补充,也有对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深入讲解,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初中物理课程章节中的知识点不同,并不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而是以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为基础,在每一个模块上对原有物理知识进行一个逻辑性的分配。

高一学生需要共同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中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能与能源、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运动描述、局限性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成就、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高二学生主要学习选修模块1-1与选修模块1-2,主要为社会与物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有选择性地学习选修模块2-1或者选修模块2-2,重点在于技术物理应用,注重物理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这些内容作一个铺垫,为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高中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并联电路电阻计算、欧姆定律应用、导体组织计算以及初中课时中路程的简便计算至高中课时中运动公式的推导等,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中考考题范围内,还应当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做好准备。

2.非义务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比较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在培养目标、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难度较低,而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还要能够有效、合理的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高中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现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种为教师包办,即对物理课程学习流程进行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物理课程学习能力较差;还有一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较为缓慢,一些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采用包办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学习。

二、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云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将娱乐、教学、学习、管理、互动、分享以及娱乐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部门、家长以及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然后按照自身的权限完成相应的工作。

通过云教育理念对初中物理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进行衔接,主要是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连接起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当对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以及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主要根据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对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原有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换。初中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困难,在不违背大纲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课程中一些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层次讲解,这样不仅有效地活化了知识链,而且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论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还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都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以往物理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初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体验物理课程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自主性;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云教育平台,对一系列初高中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拓宽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学习面,将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在深度、层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将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为初中生进入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以此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易,耿建,陈黎明.运用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3(01):22-25.

[2]李永.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1.台阶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通过历史教学实践,我认为产生台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实际水平较低、新教材内容跨度大,使教与学出现困难。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历史现象和结论,对历史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加上初中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上述这些造成刚上高一的学生历史知识不是很完整,没有形成一般的历史认识和理论常识,历史思维能力水平更是低。

1.2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有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与成熟期。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但是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历史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因此将这种思维转变在历史学科中由初二后推到高一,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上历史课跟不上节奏,或是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历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历史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1.3 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使学习方法的衔接出现拐点。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那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

2.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2.1 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

2.2 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

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例: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我让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影响进行讨论。学生有的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的是主要的,理由是新航路导致了世界渐成一体、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有的学生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消极的是主要的,理由是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殖民扩张”。在学生在讨论后,教师可以帮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概括:1是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影响;2是新航路开辟对亚、非、拉的影响;3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指导学生信息提取,具体可以这样做: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知识及知识结构特点,寻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案;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阅读,去发现有效信息和知识;遇到一些阻碍信息提取、影响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的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突破障碍。当然,实际问题的设置必然隐藏着一些未知或已知但未及时被提取出来的一些信息,这时可以通过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范文第3篇

在认真翻阅研究了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与社会》的基础上,并与初中同行及学生了解具体情况,同时结合自己工作以来带高一新生的感受,对初中学情进行力所能及的整理与分析,我认为初中生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兴趣多元,知识面相对较广,个性活泼;其二,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停留在感性初期。最为重要的是初中学生缺乏高中新教材预设的基础知识;其三,学习能力较低,主动探求积极性不够。历史学科必备能力,诸如如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基于鉴别、鉴赏之上的历史评价能力,基于历史理解之上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还有处于核心地位的历史思维能力,初中极少要求。思维的深度、广度和严谨度都很匮乏。从进入高中后的初期学习看,学生基本停留在翻书找答案的简单学习阶段;其四,学习习惯较差,“要、等、靠”思想明显。由于体制原因,从学校到老师、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普遍不重视。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似乎与历史学科“绝缘”,几年下来便没了预复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操作一般为“师说生抄结合划道道”,学生看似跟着老师在转,其实学习比较浮躁,对难一点的问题不愿深究,有畏难情绪。甚至每遇有考试难题便抛出“老师没讲”、“老师没总结”、“老师没让记”等无数条“充分” 理由以释然了事。

2.历史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思路与对策

21 加快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大前提

处于课程改革及实际教学的需要,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标准学习仍在积极进行着,但事实上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想象仍然严重且明显,新理念与教学实践并未真正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才能较好地进行初高中的衔接和进一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22 遵照课程特点,大胆打破教材编排,低起点处理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对事物特点的总结是为了研究该事务的本质特性,高中历史学科上述特点是客观的,是实际教学中无法回避的,因此遵照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规律。另外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上的欠缺和高中新教材专题模式的编排,给实际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只是一种重要资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有经验教师应根据高中教学实践及课程需要,可以对照高中必修教材的模块和专题结构,对相应的初中教材内容进行了比对、整理,并找出衔接点。

23 注重学法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第一,上好第一印象课,重塑历史学科价值与地位,进而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铺垫。初中历史课是以“社会”课或“历史与社会”的角色出现的,历史学科对初中生而言就是个很模糊概念。因此第一堂课,就是实实在在高中历史印象课,有人称其为“洗脑课”,通过第一课一是让学生初步明确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改变其传统观念;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的要求和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为其接下来的历史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要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到预习在先,包括文字、图片、表格,还配有知识连接和资料卡片,预习时都要关注。通过预习让学生发现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以备听课时特 别关注;同样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听课,要求学生要做到眼、脑、手、口并用,既要认真听课,注意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又是以怎样的思路、方法、步骤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又要及时作好笔记;必不可少的环节还包括,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所谓“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一般历史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对刚入高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有助于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事实表明,初中生喜欢也习惯了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高一新生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态非得待以时日,这就要求老师务必要及时引导。交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角度及评价认知的大致理念,供其模糊的习惯并模糊的使用,即量的积累和初步尝试。有了恰当适宜的方法,势必将加快初中生适应高中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贴近生活;解决对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知识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学习历史不但有助于在错综复杂的事件背后分析历史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曾经说过:“我们学习历史对于提高认识,指导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割断历史”。历史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好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取得良好的高考分数。笔者根据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五点解决的对策。

1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一直以来在教学中的地位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被大家公认为是“副科”,处于边缘化。由于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分数相比较少,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到家长,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长期不重视,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主要学科上,认为历史主要是对历史人物、时间、事件的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往往学生在考试之前喜欢突击记忆,在平时里所下的功夫较少,把学习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所谓的主科上。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历史长期得不到教学的重视,造成历史教学效果不佳。但实际情况是,通过学校历史教研组对高考历史的研究,历史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一定的分析在其中,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只有从历史事件中分析来龙去脉,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事件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对历史在学习中进行总结和提高,才不至于出现学而无用的现象。

2、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难记忆。学习历史知识确实需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历史知识涉及中华文明以来的二千年知识,时间、地点、事件、年代等等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牢牢的记在脑中,大量的知识点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混淆,容易产生错误的记忆,进而产生消极的心态,这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抵触情绪的根本。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历史成绩。他们为了保证在考试的时候获得较好的成绩,考试前对各知识点死记硬背,完全没有历史脉络,这使学生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器,历史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就成为了枯燥的记忆课程。然而,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背诵过后,仍然不能取得自己满意的学习成果,达不到应有的分数。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把历史丢弃在其他学科之外,造成历史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讲课接受效率不佳。

2 出现历史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在日常的讲课过程中,有时经常会听到一部分学生对老师说:“我们学习历史提高不起来兴趣,历史知识太难记忆,我们对历史的学习根本不感冒。”在这样的错误想法和认识下,他们花费在历史的时间很少,一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的确很不尽如人意。通过长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分析历史不好的原因,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对历史事件也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不喜欢枯燥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历史课能进行创新,使历史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才不至于成为应试教育的试验品。所以,对于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喜欢的那一款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长期对历史课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学习兴趣低下,不认真听课的内在原因,并且由于历史课程错综复杂,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相互交织,很容易记错,才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效率所以才比较低下,没有了学习热情。

3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认真提前备课。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单纯的以为课堂备课的笔记,只是应付上级和学校的检查而已,根本对自己起不到应有的帮助。更有一部分教师以不备课就能讲课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资历老,出口成章,课堂内容了然于心,对课堂备课满不在乎。其实这样的错误思想不但破坏了历史的课堂,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极其不负责任。笔者认为认真备课体现的一名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的素质,所以本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每一节课前要调查清楚学生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教学知识,对本节课的什么内容感兴趣;二是要通过信息平台作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出与本节课有相关知识的内容,作为课堂的延伸,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重点进行讲解,对考试易出现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归类;三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经常性的组织历史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集体研究讨论,选择出最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备案,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创新,世界就将变成一潭死水。如果教学课堂总使用一种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研究探讨多样化教学模式,对自己的角色要充分定位,教师不能只是为学生讲课,也不能长期扮演传播者的角色,有的时候更应该作为学生的指路人,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课堂的讨论中来,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积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历史的事件可以进行假设性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兴趣,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想真正的教会学生历史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积极性的发散思维,正确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结论性课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不可能从头再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对结论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能够记住历史事件和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就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历史也可以假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的成因,在学生与历史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历史事件可以重演,那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更便于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4、加强历史知识的积累。俗语说的好:“如果要给学生倒一瓶子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则俗语告诉大家,教师要想教会好学生,必须自己有知识的储备,必须要眼界开阔,胸中有墨水。尤其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各个时期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什么都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教师只按照课本内容讲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自然没有了兴趣,如果教师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偶尔“天马行空”一次,向学生介绍课本以外的知识,讲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流传的历史,就会让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兴趣倍增,增加了对历史学习的愿望。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必须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牢牢掌握历史知识的信息,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接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上升到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时培君,浅谈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程教育研究》, 2014, 第11期(1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