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科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带来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使得很多传统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突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每一个领域,使得很多传统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科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同样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生物科学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中职校生物科学教学现状

生物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非常热门的前沿学科,生物科学揭示了生物的起源与发展,也让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生物的内在本质,生物科学对于农业、医学等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职校主要是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学校,在我国教学领域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学校招收的学生往往基础薄弱,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身的学习目标不十分明确。而生物科学本身难度较大,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学生要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整个生物世界,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中职生物教师对于生物教学的困境同样感到非常为难,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每当遇到困难时他们都很容易产生畏缩心理,不愿意迎难而上。而很多生物知识又都是非常抽象化的,教师无法将这些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也给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造成较大困难,学生们感觉这些知识过于枯燥,不愿意深入研究,从而对于生物科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中职校生物科学教学整体上教学效率偏低。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校生物科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教育方式已经变成现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校生物科学课程整合后,教师的教学将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文字,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选取更多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包含多种形式,包括了大量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教师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科学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知识。同时生物科学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在传统的中职校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很多演示实验教师无法展示给学生,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直接将这些实验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出来,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都变得形象生动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生物科学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中,学习效果大大改善。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校生物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校生物科学整合对于很多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实践应用,并不能够熟练地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策略有如下几点:1.创建生物科学课程信息化学习平台中职校教师在开展生物科学课程教学前首先要对生物科学课程展开深入研究,中职校生物教学与普通高中的生物教学存在很多区别,教师要对这种区别进行准确把握,根据中职校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后,可以建立起属于生物科学课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将自己搜集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使得学生们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都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有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生物科学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并融合各种信息资源,不仅限于简单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展示,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各种模拟仿真,这对于学生透彻理解生物科学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实际需求选取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很多中职校生物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用掌握得并不娴熟,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及时应用,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培养,不断学习各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自己能够适应当前课程整合的形势需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最适合的信息技术整合方式,避免信息技术的过度叠加使用,而忽略了生物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校生物科学课程整合后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校生物科学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对相关实践策略进行积极研究并展开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环.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以《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6(05):94-95.

[2]龙家艳.浅析中职生物课堂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141.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整合教育教学模式化

一、形势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因信息技术的出现而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生物教学己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

然而与此相反的却是在不发达的地区生物教学依然继承着最原始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生物的课堂教学手段居然是“粉笔+黑板”的现实!这样的课堂教学如何跟上时代?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以保证我们的学生学到的不再是陈旧的知识。同时要让我们的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谈谈一些想法和看法,以此来抛砖引玉。

二、问题与对策

在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

1、在两者整合过程中容易搞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课程整合认为是简单的组合,生搬硬套。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硬性加入信息技术,使其成为多余,可有可无;三是在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原则性语言居多,内容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2、无视学生的现实水平与状态,急功近利,以为有了信息技术就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

3、教育教学模式化。不管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高低,一味追循特定的模式,让教学去迎合,使教学变得僵化。

4、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其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除了个别案例中使用的传统教具外,其余传统的教学资源则销声匿迹。

5、教师角色分不清。要么是过分注重教师的控制,也就是说虽然将课堂移至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没有脱离传统课堂的模式,教学没有实质性突破,依然以填鸭方式进行。要么是片面追求学生的自主,对学生“放羊”,不注重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殊不知,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没有方向。

(二)对策

纵观上述种种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思想上对整合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只将二者做简单加法)忽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准确的定位,搞形式主义,只求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只求信息技术的引入,从而忽略了信息文化。我所采取的对策如下:

1、在教学资源上,要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设备和教育场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书本、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料和设备以及教室、机房、宿舍、图书馆等教育场所)。要改变己有的习惯,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一切教学的资源都应成为学生的资源。

2、在教学环境上要利用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营造氛围。打造一个全方面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平台并用它们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应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整合的连贯性、体现学科文化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在不同年级水平上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具有持续性,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作用,避免把信息技术仅仅当作信息获取和加工的工具,重技术而轻情感,而丢掉“育人”的目的。

三、基本设想:

(一)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以课本和教参为基础,在相关的教育教学网查询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则可以根据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链接,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

(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材,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三)开发网络课程,网络课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现以“细胞分裂”专题复习。一节为例,介绍我校开发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做法。在该课程的网页上,设计有考纲要求、学习内容、重难点剖析、学科综合拓展、习题精选等五部分,点击每一部分可以链接到相关的网页上。

当学生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网上论坛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四、总结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CAI;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概念界定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生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层次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许多学校的生物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用笔勾画重点。相当数量的生物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列举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实例较少。因此,生物学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键手段

生物学课并非是信息技术课,传授信息技术的量、切入点等要恰到好处,有机地溶入生物学教学中。整合也并非只用计算机作为解决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整合的关键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制作过程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课件脚本创作、素材准备、课件编制等环节。

1.脚本创作

通常脚本创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脚本,第二步为制作脚本。

文字脚本就像建筑的设计图一样,是CAI课件最初阶段的总设计。文字脚本的基础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CAI课件设计的蓝本。文字脚本的编写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把知识内容及呈现方式描述出来。文字脚本应包括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师生交流情境分析、媒体的选择及声音和动画的要求等,这些都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出来。

制作脚本在CAI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工作总结,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载体,是课件开发阶段的依据,也是课件制作的技术施工图。制作脚本的编写主要是要写出CAI课件系统结构,流程分析,超链接关系等。编写制作脚本最好是用箭头将各个知识板块间的链接关系、交互切换关系描述出来,在重难点板块上还可以用文字或符号注明,这样容易使设计思路清晰。

2.生物课件的素材采编

生物教学用的内容,可以从以下的几个途径去收集。

首先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如果现成的课件不是很适合自己的教学,则可以用这些课件里的素材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

其次生物科教类VCD也是很好的素材,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另外,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如K12、科普博览等教育网站,都有专门的生物内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精美的图片。

3.课件的编制

选择何种多媒体集成软件开发课件,首先取决于软件的功能、效率以及使用难易等元素。通常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使用通用的计算机语言。例如Visual Basic、VisualC++等,此方法开发成本低,但是编程量大。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2)选择现成多媒体开发工具。常见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宏图、方正奥斯、Multimedia,Toolbook、Action等。

(3)综合开发系统。实际上目前课件的开发方法都是根据课件的类型,将以上各种方法综合采用。这就是以多媒体开发工具为主、写作工具为辅,利用这些工具的方便高效特性,相互补充。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生物课程信息化,即生物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整合”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变革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认知模式,拓展了学生搜集、处理、消化信息的空间,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1999,12-13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高级)[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8

[3]秦东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5(10)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 信息化 问题

社区卫生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必然会受到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没有公安、民政部门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掌握准确的社区人口底数信息,“全人群、全期、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只能成为空谈;没有相关防保机构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无法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就无法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缺乏医疗中心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持续改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2. 多头管理,条块建设,破坏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整体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头管理结构之中,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保健机构(疾控、精防、妇幼)、医疗中心、社区运营保障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安、民政、计生、残联、教育等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业务执行和业务管理关系。这些条块管理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工作的需要,自上而下建设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典型的“烟囱”式应用,包括计划免疫、疫病报告、妇幼保健、精防管理、基本医疗等等,一个人的健康信息被打散到不同的系统之中,不仅相同的信息重复采集,效率低下,而且数据标准不一,难以集成,“信息孤岛”由此形成,造成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居民提供生命全程的健康维护服务,就决定了在生命周期时间轴上各项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这是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管理、专业技术指导、业务协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工作流程时务必遵循的原则,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各专业垂直管理的需要,破坏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自身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3. 时间跨度大、管理需求多变,“死档”问题难以破解,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社区卫生服务的时间宽度大,而不同时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管理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从个人健康全程维护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环节采集的健康资料理应保持长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这就必然会面对健康档案资料“多版合一”和“多档合一”的技术难题。目前应用的信息系统,技术手段落后,在解决结构化异构档案的动态收集和管理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大量的“死档”产生。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是空前复杂的系统,这是由专业领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于我们较为熟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而言,系统所涵盖的广度、深度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从过去医患关系为主的二元结构,发展为以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保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复杂多元结构,对信息化的服务要求大大扩展,同时也带来了对信息服务跨度的巨大延伸,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要创新技术手段,突破关键的技术瓶颈,还要从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环境、制度设计、和流程设计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信息化与专业化得有机融合。

具体来说:

(1) 建立“数出一门、多方共享”的数据管理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应该紧密围绕“以人为本”的健康维护理念。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在生命全程范围内,系统、连续地归集和应用健康信息,是开展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环境下,在相关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以人为中心”、“数出一门、多方共享”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理清社区卫生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信息责任,明确各种信息源的责任主体和使用主体,而且在责任主体和使用主体间也能够建立长期、及时、有效的信息更新和机制,真正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资源价值。

(2) 转变信息组织和管理思路,变“垂直分割”为“垂直接口”模式

作为支撑医疗卫生网底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该成为现代卫生管理的信息之源,应该转变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在优先保证社区卫生健康维护工作整体性的前提下,将传统的垂直业务信息管理,转变为以社区卫生整体数据资源为中心,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水平管理。以健康维护为主线,以电子健康档案为骨架,全面整合各专业领域的健康资料信息,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一棵伴随其生命全程的健康信息树,这对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并持续满足上级专业管理机构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建立基于标准化数据集的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管理平台

贯穿生命全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是随着时间不断滚动累积的,信息的内容、结构、使用方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CHSIS作为基础数据平台,需要建立“最小数据集”的管理机制来应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变化。最小数据集是用于描述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的基础数据字典,是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也是实现健康档案信息标准化,促进居民健康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的重要基点。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把初中生物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已逐渐成为新课改的趋势,有助于学生提高生物成绩,为学生创造新型的学习环境。初中生物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提升学生成绩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呢?

一、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细微、动态、抽象是初中生物的特点。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很好反映这种特点。因此,教师要把初中生物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用多媒出示生物课件,边出示,边解释,边释疑,化难点为易点,化繁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时,笔者是这样使用课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1.打开课件,可以看到五个主目录“血液循环模式图”。2.点击“血液循环模式图”,进入后,点击该页的“播放”字样,课件会出现血液循环画面。如果想随时停止,就点击“停止”字样,若要分步介绍就点击“步进”。3.在课件主页点击“体循环”“肺循环”部分,打开的画面分别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相应点击课件本页右下角的字样“步进”,随着点击字样的不同,左边的画面会发生变化,右边会逐一出示血液到达的部位,能清晰地展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4.在课件主页点击“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部分,出现有关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内容,点击“播放”可以看到血管中的静脉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者。由于播放速度较快,不利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可以点击“步进”逐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相应内容逐步进行,从而增进教学效果。5.点击“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呈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方法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6.点击“鼠标右键”还可以根据提示调节画面大小和播放速度通过媒体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血液循环途径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强调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能帮助、促进学生的“学”,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时,笔者用媒体优化学生学习的能力。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完成以下问题: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观察红细胞,猜测红细胞的形状?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5.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6.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流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白细胞的功能比较抽象,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我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小动画,并给学生补充:你知道吗,人体一旦有病菌入侵,白细胞就能如变形虫一般穿过毛细血管到病菌入侵的地方去吞噬了病菌,在白细胞吞噬了病菌之后,它自己也和病菌同归于尽了,而这时人体内的造血器官马上又造出一些新的白细胞加入战斗,所以,一旦生病发炎,到医院验血,会发现白细胞数量比正常要多很多,医生由此判断身体内有炎症。而我们平日看到发炎部位有白色的脓液,就是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病菌。白细胞就像人体的卫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身体,轻微的炎症依靠白细胞就没问题了。但过于严重的炎症,仅凭白细胞的兵力还不够,我们就需要药物的帮助。但也不能过分使用消炎药,否则白细胞就懒隋了,不再工作。假如人体白细胞少了会怎样?细菌容易入侵,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特别容易生病。

三、注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生物实验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同样需要合作。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记录方案,利用多媒体共享,模拟实验,充分发挥初中生物实验课与信息技术整合之后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石强.利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2]陈玉坤,于芳.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