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9―0068―01

长久以来,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备受冷落的境地,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本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现状及其成因作了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脱离实际,尤其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学生生活,一切为着应付升学考试,重背诵记忆、轻思维训练的现象比较普遍,比较严重。

2.语文课堂上合作时间不够充分,讨论不够深入

在农村高中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由于合作时间不够充分,受每堂课45分钟及教学进度的限制,许多小组合作活动还是局限于分角色朗诵、情境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活动注重形式的居多,关注内容的偏少,注重结果的居多,关注过程的偏少。

3.教学条件落后,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当多媒体、网络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时,农村学校采取的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课件、投影仪对教师来说只能是奢侈品。教学条件极为简陋,上课只凭借教师的一张嘴。教学条件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制订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规范

①预习常规――上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细看注释,参考“思考和练习”,勤查字典;预习课文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提出疑难问题;预习要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把生字新词、疑难问题等记在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②上课常规一一上课要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积极思考,不懂要问;养成独立阅读以及默读、快读的习惯,要仔细听同学的朗读,并能提出意见;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上课要记笔记,记要点,记得准确。③作业常规――作业必须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做作业要明确要求,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本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字要写得规规矩矩,题目和引文必须认真核对;做完作业以后,要认真检查、修改;作业本发还后,要仔细看看,认真领会老师的批改意见,并及时订正错误。

2.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积极互赖、直面互动、责任到人、人际技能和小组建设”。每个学习共同体有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重新划分学习共同体,形成一种互动和交流,以便让成员有更广泛的交流空间。同时为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各个学习共同体总体实力应基本保持一致,而不是根据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前后4人简单地组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责任”先于“权利”,“共存”先于“竞争”,“享受”先于“所有”,“团结”先于“自由”,“异质”先于“划一”,“尊严”先于“救赎”。

选用的设组办法照顾到以下几方面:(1)协调设组。教师应综合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应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沟通,让形成的合作小组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每门学科基本可以通用,每个学生能与自己的小组同伴很容易地在一起活动。这样不会出现每节课都有变化的现象。(2)交友设组。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此前提下适当照顾自愿并兼顾互补,使进入同一个组的学生都成为朋友,和睦共处,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能够把小组的成绩和进步看做自己的成长与光荣。

3.结合实际,就地取材

农村学生生活区域很广。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议论。针对这一情况,如果创设条件,让他们反映情况,发表看法,就能逐渐消除畏惧心理,畅所欲言。有的教师为此安排“农村情况反映课”,分四步:①只要求如实叙述――把所见所闻的人与事在头脑里或书面上整理好,然后在课堂上举手依次发言;②先叙后议一一叙述一件事后,如有所感,可尽情表达;③议后加评――某一学生对所叙之事加以议论之后,其他学生可据此加以评论;④评后成文――把反映的事情记录下来,或就某一事例写议论札记,或把本节课的实况写成报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反映问题要相对集中,发言学生要面广,教师要疏解、引导。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议论文 阅读 新课标 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议论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是: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注重个性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针对以上两段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质疑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挑起两头,一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只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达到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这次集体备课的理念,我们明确: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应落实以下教学任务:

1.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杂文,教学思路上可以追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

一般说来,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和过渡词语,以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阅读议论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潜心阅读,精研细思典范文本,学过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练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应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悟出新意,悟出感悟,领会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见解。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第3篇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其注重选文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特点,从整体安排的隐性序列上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1]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让学生在课内学得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在起始阶段就要强调胸中有全文,根据这一整体的直觉感受,再对文章精要部分作深入探讨。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高中三年,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2]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审美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培养的高三阶段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出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

还应看到,高三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目标。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要在高三结束时最终完成。而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弥补高一、高二阅读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无论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都能具备必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独立评价事物的能力去满足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

高三的教材“是比较阅读,简明了解中国和外国文学的一般情况,初步具有对外国文学的鉴别能力”。[3]其中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征和任务非常适宜突出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表现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鉴赏评价的同时启发了思维,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于一连串原储存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虽不如原文意象丰富,却可能生发出新的认识。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逐渐地,作品里、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真福:《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说明》,《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2期,第7页。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职 兴趣 培养

1.引言

经常听到有人说,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校的学生生源一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一时间完成了从初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共性:语文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上课状态也不积极,喜欢讲话、玩手机等。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动力也不佳。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而走走过场,让广大的高职语文教师感觉到了很大的危机感,甚至担心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否会呈现教学空白并走入死胡同的状况。作为一名在高职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尽管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全新的模式改变这一现状,积极的进行改革,努力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呈现一个新的局面。

面对和高中语文课程相当的教学任务,不足的教学课时,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口若悬河的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静如死水,呆若木鸡,有的聊天,玩手机。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则,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2.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改善高职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2.1 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就是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创建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语文学习的能力,寻找适合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发并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想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思维,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增强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的精神,这样也就有助于减少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讲话、玩手机等不良上课状态。因此,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是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导语和悬念也是非常关键的。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内容与高中课程相当,知识量大,但是课时紧张,常常教师为了赶时间,就忽略了悬念的设计,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而成功的导语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内容。好的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当精心的设计导语,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语文学习。巧妙的开始能够让学生带着期待的迫切情绪渴望新内容的讲授。教师不仅要用风趣的语言,还要拥有饱满的激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当中设置悬念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悬念设置,能够令学生的心理活动自然的集中在所讲的知识上,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要点。

2.3 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应该努力优化教学形式和与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所以要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如采取探究课、活动课、讨论课等多种授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拘泥在教材上排定的次序逐段教学,应该针对实际状况,或者配合形势、节令、时令教学内容进行变更,也可以独具匠心的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前后次序,进行专题教学或者单元教学。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优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只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所特有的学习特点,努力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努力的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对语文内容学习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努力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一批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燕.大学实用语文.大连理工出版社

[2]孙丽丽.大学语文教材的问题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3]刘桂传,曹红卫.立足课堂周边辐射引导自学[J].中国成人教育

[4]王丽梅.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和改进[J]

[5]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中语文评论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作文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以前的40分发展到60分再到现在的70分。160分的总分,作文可谓占了半壁江山,而这种状况近三年内不会有变化,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由此可见。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有十多年,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老师的作文课仅是布置任务,或者三言两语提示一下就让学生开写。作文点评也是从形式上、总体上简单评论,学生收获甚微,如此周而复始,单调又枯燥的作文课让相当多的学生看到作文就生厌,害怕写作文,许多学生直到高三作文水平仍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为此,高中作文课亟待改革。

多媒体的出现就为高中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谈谈多媒体教学在作文课上的优势。

一、多媒体可视可听,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自身具有的优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声、形、色、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的注意,能够直接强化教学效果。我在作文教学时常使用课件,为了避免学生视觉疲劳,我特地选用了赏心悦目、让人身心放松的背景,有时背景是蓝天白云、草原风车,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牛羊;有时是丝丝垂柳下一本摊开的书;有时采用古代的卷轴,边上配以翠竹。课件的背景多种多样,可以随时根据内容来确定。用了这样的背景之后,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课上注意力很集中,很少有心不在焉的。

二、多媒体容量大,可拓展的空间广阔

传统作文教学仅依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外加几份纸质材料,费时费力浪费纸张不说,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大打折扣。老师有时想拓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多只能靠嘴巴说说,学生听起来很吃力,效率不高。而多媒体则不然,需要拓展补充时,只需轻轻一点,事先准备的材料都清楚地显示在投影上,我在讲评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时,链接了以前整理好的课件,内容全是学生课本中出现的精彩的人物描写,有王熙凤、黛玉、林冲、阿Q、老王、皮匠格拉斯等,学生印象深刻。

三、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对学生作文的点评质量

以往的作文点评,要么是学生读范文,师生点评;要么是老师读,师生点评;有时也会打印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然后印发给学生再点评。前两点效果不佳,因为学生看不到全文,仅凭记忆来评价,实在是为难他们了;后者效果不错,但老师要把学生的文章事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到电脑上,然后再印发,这个工作不轻松。我在点评学生作文时,是直接把需要点评的文章用外置的摄像头摄像,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学生的书写情况、作文的批改情况,学生都可以直观地看到,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网络搜寻资料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作文需要占有大量的素材,过去师生们苦于资料不足,现在网络遍及各地,老师上网查资料方便了,学生也很方便,许多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搜集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料。自己搜集的必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喜欢的定会多看两眼,记得也牢。

学生在上网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的关注过程。学生在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过程中,也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加深了对社会的体验,关注社会的意识会慢慢养成。

另外,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可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建立写作讨论群,学生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写作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作文教学时,为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常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者简短的视频,让他们仔细观察思考,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片内容或概括视频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作为锻炼他们能力的平台。事实证明这种效果收效甚好。

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当然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使用要得当、得法,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过度追求形式美。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手段,无论技术如何发达,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比如动画过多,颜色艳丽,像一只花蝴蝶,最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二)滥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只是机械地演示课件内容,学生只会像浏览信息一样地阅读教学内容,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结果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缺少了课堂中教师的“即兴发挥”和学生的提问等精彩环节,把教师辅导课件变成课件辅导教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多媒体教室的窗户要遮光,不易通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屏幕,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因此作文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

(三)播放速度过快。

多媒体作文教学中课件存储的信息量较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演示速度较快,一晃而过,画面停留时间短,这样学生对概念性、识记性的知识很容易忘记,记忆难度加大。

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对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顾此失彼。

高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