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主任 备忘录 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 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 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 月质量与指标分析 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 半年责任追究小结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 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 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 年带教情况分析 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 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 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 全年工作人员评价 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 全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 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 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70-01

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地吸收管理学上先进的思想和模式,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管理理念,探索建立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长效机制[1]。《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在进行医院管理评价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并对医院感染管理的CQI作了明确的规定。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CQI途径,采取有效的方案和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是每一个医院感染管理者的职责。

1持续质量改进的做法

1.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强对感控工作的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一是,医院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担任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医务处、护理部、总务科、药剂科、器械科、部分高危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目标,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突发或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二是,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设有科长及专职人员;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工作。三是,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监控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培训提高本科人员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专业技术。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使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1.2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院感意识

1.2.1专职人员的培训:由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的特点,感染专职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及时参加有价值的感染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2.2感染专职人员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包括:管理层、兼职人员、医生、护士、全院员工、新入职人员、实习人员、保洁员,力求培训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让预防与控制感染的理念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保护工作人员与患者双方都不受感染。

1.2.3选派重点部门及重点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2],提高感染控制理论水平,借鉴先进经验,改进不足。

1.2.4开展多形式的医院感染管理主题活动,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我院在2009年开展了“预防医院感染 你我共同参与”感控宣传周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围绕“一切‘净’在‘掌’握――关注手卫生”、“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从送检开始――正确规范采送标本”、“为健康工作,为工作健康――做好职业防护”等主题,开展了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现场互动游戏活动,同时现场发放各式感控宣传手册和《洗手情况自评量表》,全院职工反响热烈。

1.2.5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来宣传各项法律法规,解答临床疑难,全面了解全院感染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微生物检测和耐药结果,及时捕捉重大医院感染信息以及院内感染暴发可疑点,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院办公网感染管理专栏宣传新规范、要求;转载国内重大院感事件报道;反馈各项统计分析数据和检查情况,该专栏目前已成为全院职工获取院感信息的重要窗口。

1.3定期进行院感质量考核: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的方案和制度,并负责方案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表。采取高危科室每月自评、每季度考核;病区每季自评每半年考核与随机抽查的形式加强管理。记录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的措施以及对上一次考核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质量追踪。通过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及时提出新的方案,使系统质量循环上升。

1.4完善各项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1.4.1感染病例的监测:对感染病例采取全面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每年开展两次现患率调查。了解全院的感染病例的分布情况,主要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遏制院内感染的爆发。

1.4.2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我院已开展完成了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监测:医生无菌技术规范的执行、洗手依从性均有了明显增加,感染病原体送检率、围手术期用药方面,也逐步走向规范。目前正开展的目标性监测有: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4.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疑有医院感染暴发与环境有关时,加大监测力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5反馈监测资料并及时整改评价:通过对检查结果和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高危因素。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报告,并向临床科室反馈。同时协助相关科室确定整改目标,进行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改效果进行阶段评价和终末评价。

2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的开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由开始的被动接受培训,转向主动与院感科联系,商讨科室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发现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上报院感科,使医院感染漏报率明显降低。此外,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2010年对比2009年,院感监控标本送检率从80.4%上升至85.6%,洗手依从性从35%上升至60%,各科室院感质量考核平均分从94分上升至为96.5分。

3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的、渐进的过程,它注重过程管理,力求防患于未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确定整改目标落实干预措施评估整改效果发现新问题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过程[3],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有利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朱士俊.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医院,2006,5(10):1-4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nursing parameter is the original data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nursing management. The nursing parameter can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partment clearly,it is also the objective basis of checking nursing quality and doing various kinds of stat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the hospital accreditation,nursing department sorted all care terms,uniformly compiled the catalogue of the nursing ledger, standardized the content and archive ofthe nursing ledger. Nursing department also uniformly formulated 12 pamphlet file including nursing responsibility system, quality care, quality control of nursing,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training and assessment,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routine, operating standards, the head nurses’ management manual, human resources,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fection data, contingency plans. The standard establishment of the nursing parameter has standardized the nursing work,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management, and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quality of care work.

[Key words] Second-class hospital; Hospital accreditation; Establishment; Nursing parameter; Discuss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2014年5月《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4年版)》[1](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发,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2]。等级医院评审是评价、监督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医疗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3]。护理台账是科研、护理管理的原始资料,能够清楚地反映科室发展的现状,也是检查护理质量和进行各种统计的客观依据[4]。护理部编制护理台帐目录、内容,定制护理台帐资料盒。今年我院进入“二甲”评审的冲刺阶段,现介绍我院护理台帐的建立情况。

1 护理台帐的准备

我院召开“等级医院评审动员大会”,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分别是医疗和护理的第一负责人,与院长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二甲办”多次组织全院学习评审标准。护理部首先从护士长培训入手,对照《标准》进行内容分解,逐条解读,再分批分层次组织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按医院评审要求,医院各部门准备三年的台帐资料。护理部对所有护理条款进行分类整理,编制护理台帐目录、内容。

2 护理台账目录及内容

2.1 护理制度职责

护理工作制度;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4年版);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工作流程;各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新修订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2015版)。

2.2 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规划、实施方案的文件[5];护理管理人员、护理骨干和新护士培训的工作方案;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的文件;科室资料:满意度调查表、星级护士评选表、工休座谈会记录、医护人员征求意见记录;专科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落实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的通知;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6]及保定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检查标准;2014年至今科室受表彰的通报、荣誉证书、经验材料或个人的先进事迹;护理人员责任制层级管理结构图及花名册;2014年至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和总结。

2.3 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2015版;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2014年至今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职责、质控计划;2014年至今科室质控记录、整改措施、效果评价记录及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会记录。

2.4护理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风险管理制度、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等;2014年至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改进措施、跟踪记录,不良事件季度、年度案例汇总数据分析资料;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激励制度;其他:跌倒、坠床、压疮、导管脱落危险因素评估表、腕带标识管理制度等;科室十大安全目标措施。

2.5培训及考核

2014年至今新护士、实习生培训考核(理论和技能)资料(轮转表、考勤、培训及考核计划、课件、照片、签名、考卷、成绩);2014年至今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资料,“三基”考核合格率;“三基”培训、专科疾病护理资料等;人员进修、培训班、学术会议等统计表、资料;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的培训、考核资料;2014年至今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储备库人员专业培训、考核资料;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记录与考核档案。

2.6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戒烟健康辅导、饮食、心理、康复指导与出院指导的资料、效果评价记录。

2.7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标准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专科技术操作标准;基础技术操作标准;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技术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护理常规和操作标准的修订记录。

2.8 护士长管理手册

2014年至今护理部各种通知、通报;卫计委下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7]及护理部五年发展规划;2014年至今护理部、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总结;2014年至今护士长管理手册[月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科研情况(附论文、科研复印件)]。

2.9 人力资源

科室人员名册;科室人员执业证书、资格证书、毕业证复印件;护理能级分层资质、专科护士和特殊岗位护士资质;2014年至今排班表;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护理部及科室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记录;护理人员储备库资料。

2.10 绩效考核

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工作量、质量、护理难度、技术要求、技术职称及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制度;岗位分级管理;科室绩效考核记录。

2.11 院感资料

医院感染相关制度、职责、流程、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相关文件、信息资料;院感工作手册;各类登记本:医疗废物交接本、终末消毒登记本、消毒剂使用监测登记本、空气消毒记录、职业暴露登记本、消毒隔离登记本、传染病患者手术记录本等。

2.12 应急预案

医院及科室应急预案和应急操作程序手册;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安全管理等的应急演练方案、培训记录、照片、应急预案演练的成效分析及持续改进记录,有新旧应急预案版本。

3 护理台帐的存档

医院统一资料柜、资料盒,统一定制标签目录、封面、格式、方法和内容模板,统一装订。各科室护理台帐保持与护理部台帐上下相符、衔接,资料盒内放原始资料,复印件要求内容清楚,照片要求附纸质材料。评审周期内3年的资料,按照护理部规定的目录、内容,每年统一装订分类归档。建立清晰科学的归类架构是护理资料管理的框架性支撑,便于使用和查询[8]。

4 讨论

4.1 规范护理工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畴进一步细化和扩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改进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完善管理机制,对护理风险实行主动管理,消除各种隐患,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落实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护理台账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护理工作,对护士及时、准确领会文件精神、行业标准起到积极作用。护士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带教、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9]。促进护士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培养护士人人参与管理意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0]。

4.2 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护理台帐使用“五常”法[11]进行管理,有效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资料标识清楚,归类清晰,方便工作人员查找、取阅;资料摆放有序,病区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资料摆放整齐,环境整洁,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资料管理的有效性,促使科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定点定位放置,使护理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12],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做为护士长工作的指南,帮助护士长理清管理思路,进行护理管理督导。鞭策护士长更好地做好病房管理工作,促进护士长间的相互学习,不断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让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临床工作者正确及时地认识到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不断纠正、改进护理工作,推动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其目的是支持、促进、指导、提高医院的管理,提升医疗护理服务品质[13]。

4.3 加强护士长管理

护士长往往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其工作的着力点并没有始终倾注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系统建设上。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与技术,管理者更多是在经验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很难在管理策略和技术上有所深入和突破。没有标准管理就没有方向,以前护理部都是向临床布置任务、进行检查,对政策、规范的传达不及时,护士长对目标不明确,造成管理上不到位。护理台帐的建立克服了护士长工作的盲目性,加强了计划性,将学与做、知与行、学与用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各项标准能够严格落实。同时,护理台帐给护理部提供了质量信息,从中了解护士长的管理过程、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起到改进护士长管理方法的作用,督促各项管理活动及时、有效地完成。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时时都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4.4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第4篇

科室成本核算已成为医院成本控制及提高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但成本核算也会带来诱导需求、设备购置矛盾、科研投入减少、偷工减料等潜在危害。总量控制、医疗质量、满意度等绩效考核指标应成为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监控指标。

【关键词】 成本核算 绩效控制 科室

1998年国家财政部、卫生部联合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实行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于是各医院纷纷走向成本核算的经济管理模式,而且很多医院纷纷采取了科室二级成本核算,这种模式使科室成本意识增强,规范了管理程序和堵塞了浪费漏洞。但是由于科室成本核算是通过落实责任制达到对成本过程控制的目的,这种责任制是将科室节余、科室效益同个人收入关联。为达到科室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室行为必然是尽可能增加收入,减少一切可控成本。这就可能会造成科室以牺牲医院的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科室经济增长的做法,为此,在加强科室成本核算的同时,必须对其加强质量等方面的监控。

1 科室成本核算的潜在危害

⑴诱导需求。临床科室除科室直接收入外,还有从医技、药品和其他相关临床科室按贡献大小分得的间接收入。间接收入的大小也直接关系到临床科室利益,这就导致了潜在诱导需求的恶化。

⑵设备购置矛盾。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往往只考虑到设备折旧,甚至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但这仅仅是成本的回收,并没有计算资本回报。这就使科室之间存在医院资金利用的矛盾,而科室一旦拥有设备后,往往因为设备成本高,导致不愿进行设备更新,并带来了延期淘汰设备的隐患。

⑶科研投入减少。科研投入资金往往数量大、时间长,并且短期内不能得到回报,甚至还有较大的风险。所以科室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投入资金,减少科研投入来增加短期节余。

⑷偷工减料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对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费等可控成本的控制是科室核算的核心环节之一,往往导致科室行为可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不计成本的过度浪费到核算成本的偷工减料,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

⑸人员配置不足。从人均产出效益和节余分配的角度,可能导致科室人员配置从以前超标到不足。

2 绩效考核应成为控制核心

医院作为卫生系统的主体之一,面临着医疗市场和保险机构的压力,特别是随着医院评审、保险控制以及信息公示制度的逐步开展,患者和保险份额将逐渐走向“优值低价”的绩效取向,医院必须出台各种优质低价的政策吸引患者和保险机构,这样医院绩效成为政府、保险机构、患者和医院四者利益的结合点,从而形成医院之间围绕竞争绩效的压力,所以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在内的医院改革目标都应围绕提高以“优值低价”为核心的绩效。

医院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绩效,如果科室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节余水平,而不以新服务、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就会随时有落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1992年,Kaplan和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平衡计分法(balanced scorecard,BSC)的概念,平衡记分法主要从财务指标、顾客、内部业务和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测评组织的业务活动,以弥补单一的财务指标的缺陷,而这些业务指标正是组织实现远景目标的驱动器[1]。BSC在美国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著名的是美国Duke儿童医院在1996年就应用BSC进行绩效管理后,短期内使 成本下降了12%,平均住院天数下降了12%,患者满意度上升了8%。

3 绩效考核的控制指标

我们将平衡绩效的思想汇同胡善联教授[2]的医院评价指标的六大类项目(业务水平、医疗、预防、教育、科研、经营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具体指标,并分析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和现行医疗保险政策,认为应以以下指标作为控制指标,促进医院的持续改进。

3.1 “总量控制”下的控制指标

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方式与医院控制措施是紧密相连的,在“总额预算、结构调整”下,医院的绩效控制主要体现在鼓励提供低成本、效率好的卫生服务[3]。

(1)药品收入比例控制:药品费用在医院的收入比例中占较大份额,控制药品收入比例成为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关键。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药物经济学培训,帮助他们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最佳药物筛选。

(2)单病种费用控制、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必然导致单病种的费用控制和住院床日的控制。在科室成本核算中,由于科室性质和科室病种相对集中,对费用测算的结果将直接对处方中药品种类和数量起决定作用。同时医院应加强对按病种付费的考核工作,引导医生合理检查、应病施治。

(3)收入、支出预算控制:来自医疗保险的“总额”成为科室收入命脉。有限的“总额”资源预算分配成为科室收入和资源分配的监视器。对项目科室而言,非项目科室的成本为不可控成本,而且非项目科室的消耗高,按“受益原则”分摊到项目科室的数量大,就不易被项目科室接受,为此,必须加强对非项目科室的支出预算与管理工作,制定成本消耗控制措施。

3.2 医疗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的根本保障。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与质量保障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人员配置、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方案的建立,针对医院和科室性质的不同,设立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对医院病死率、医院感染率、治愈率、生存率等予以评价。

3.3 科研投入控制

不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科研,最终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一些三级医院或教学医院,其品牌的创立往往都与科研密切相关。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后,由于基础科研需要长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有较大的风险因素,科室考虑短期利益,可能不愿增加投入。为此,在绩效控制时,必须通过科室预算或从收支节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科研,对科室人均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均获得成果数的指标考核,也是考核科研投入成果的有效办法。

3.4 满意度控制

患者的满意度是依据感觉到的绩效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做出的一种相对判断,满意度反馈信息是医院推进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患者医疗和服务质量的综合反映。虽然满意度结果在社会满意度调查和医疗机构调查之间存在差距,但它无疑是反映科室是否存在问题的敏感和直接指标,也是对科室采取整治措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科室成本核算应该是医院实行有效经济管理的切入点,它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效益。但由于其自身本身存在潜在的危害,必须实施监控,以“优质低价”为核心的绩效控制无疑是医院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Kaplan RS,Norton DP.The balanced scored 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January?鄄February:71-79.

[2]胡善联.卫生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的医疗风险管理效果。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结果:通过对ICU病房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改进前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科室事故发生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性具有显著性。结论:对ICU病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还能够降低医疗风险,故在临床管理方面值得得到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持续性 质量改进 ICU病房 医疗风险 管理方法 效果

ICU病房是医院里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病房,由于该类病房存在有抢救次数频繁、仪器操作复杂、医疗风险高等特点[1],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对ICU病房的医护风险进行管理也逐渐得到医院的重视。本文就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

1.2 改进方法 对ICU病房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质量改进:1)确认风险问题[2]:组织该科室医护人员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与确认,主要风险包括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度低、对抢救药物陌生、业务培训不全面、危重病人转运过程风险、治疗记录不全、管道处理不当等。通过对风险进行确认,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于ICU病房风险的认识程度与警觉性,对医疗风险的成功预防与控制有积极的意义。2)制定防范措施[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治理制度、ICU查房制度、ICU消毒制度、仪器管理与使用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通过书面化的约束与严格的实施来降低ICU病房的感染率与死亡率。3)完善业务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时的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以生动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特别注重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渠道给予医护人员医疗法规的学习,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并采用小组制让医护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室发生的风险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4)采取跟踪追查制[4]:对一些责任心不强或专业技术较差的医护人员,科室应建立监督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跟踪调查。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于新手要给予特别照顾,帮助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落实,研究对策以预防风险发生。5)控制感染的发展: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在和患者进行接触后,要特别注意无菌衣的处理,在对危重患者进行诊疗后,应及时清洁手,在必要的时候可佩带手套进行操作。利用家属对危重病人进行探视的机会,向患者家属传达ICU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患者保持清醒的前提下向其传授健康知识与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6)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制定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对在ICU病房存在的一些被检查出的问题与隐形问题均进行归纳与总结,尽量做到查漏补缺,使99%以上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主任医师和护士长应带领质控小组,每一周对ICU病房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落实,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问题进行客观地评价与分析。

1.3 评价方法 对ICU科室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医护人员素质采用量表进行评分,0-100分表示综合素质的优劣,并总结在此期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