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新意识;艺术专业;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在艺术行业内可谓炙手可热。然而,随着艺术类专业的快速扩招,学校对艺术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却在下降,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因此,艺术类院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以此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文选取福建省内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福建省内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状以及学校的教学方法、方案,分析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艺术类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福建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本次研究以福建省内艺术类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将调查问卷发放到4所艺术类院校,在各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发放。共发放调研问卷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24份。

通过调研,了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学生对学校教学安排以及对教师授课的意见等,探究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学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二)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调查预先设计好调查的问题,以便取得相关问题的调研数据;而访谈调查主要是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通过有目的性地选取部分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以便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

(三)样本选取

调查问卷由18道相关调查问题构成,每6道题组成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评测学生对创新的认知与理解;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师教学的评价;第三部分调查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

(四)调查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第一,关于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调查问卷显示,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数都认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对“创新发明是只有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创新是神秘莫测的”等错误认识持中立态度或肯定态度。对创新认识的模棱两可,说明有很多学生缺乏个性、不敢推陈出新。而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因此,加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认识是培养的当务之急。

第二,关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校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他们进行评价的,其次才是实践能力,而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是最不被重视的。这表明学校应转变考核办法,加强对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考核。

第三,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通过对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启发式教学比较受他们欢迎,约为44%;而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很受学生欢迎,约占31%;其余学生则选择问题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这表明,学生们最不喜欢的是灌输模式的讲授法,最喜欢的是启发式教学,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四,关于教师创新意识测评。对艺术类专业教师创新意识的调查显示,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前沿性话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三项合计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在对这三项问题的调查中认为“没有”或“一般”的占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未能主动开展对学生创新思维教育的培养,教师在创新意识的教学中做得还不够好。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

二、福建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要提升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深入分析艺术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这不仅是改善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素养的关键方法,同样也是高校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艺术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福建艺术院校学生的情况来看,各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目标不正确的问题,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如,培养目标不够准确化、细化,大都比较宏观;同时,培养目标也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今,创新型人才相较于单纯的知识型人才以及专业口径较窄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更能够适应新的时展。

其次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人文教育,重视必修课而轻视选修课,重视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活动”等错误的意识倾向。而造成这些错误倾向的原因正是由于多数院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从福建省一些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相较于实践课大都占了更大的比重,教学结构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错误认知。

再次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人才评价指标不科学。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较多采用的。学校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了解得很少,在评价人才时仍旧是以知识为主要的考查指标,这并不能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种单一又陈旧的评价体系很难发掘出创新型人才的潜力,因而学生的思想和创新能力受到束缚。由此看来,马上改进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探索出一个更加科学的、有利于艺术人才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

(二)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但大多数艺术学院并没有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其课程设置仍旧是以学生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重点。艺术类专业知识本身是非常有限的,知识结构相对稳定,所以在单一的训练模式下学生的知识会越来越窄,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近年来福建艺术院校的大量扩招,明显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水平偏低以及教学环境不完善等现象。因此,促进艺术院校教师的知识更新、改善学校教学的软硬件设施,都显得极为迫切。

三、福建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建议

显然,如今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对艺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对艺术类院校来说,教育创新要从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和改善教育环境三方面来进行。

(一)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是改善目前教育现状的关键条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各大艺术院校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高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社会实践统一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更加直观感性的方式,使学生将书面上的理念外化为行为习惯。实践是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传统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因此,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够单一地根据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

(二)转变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这也正是目前福建艺术院校教育所缺失的。通识教育是弥补艺术教育缺失的人文精神的最好方法。通识教育能够培养一个大学生广泛的专业性知识和丰富的人文底蕴。中国的大学生比较欠缺实践能力,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强调“以实践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质疑,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全面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会学”能力,即是否真正的会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能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效果。在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就非常重视“会学”这个层面,看重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评价体系才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三)创新教育环境

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的教师可以激发艺术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潜能。因此,提升艺术教师的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有着良好影响的。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着广泛的活动空间和较强的实践性。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学习环境,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一些有趣好玩的活动。在活动中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角色、童话故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开展“闯迷宫”“摘桃子”等游戏,不仅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在体育学科中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结构背景相关的材料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同时,

了解体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对于激发学生创造模拟情景和环境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展开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活动可以将小组交流、互动学习等融入进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将每一位学生的大脑、口耳、手脚动用起来,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与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足球、篮

球、排球、乒乓球等问题讨论,让学生针对自己熟悉的球类运动展开交流,主动探索,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面对不懂的知识大胆提

问,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每一个小学生的内心都有不同的疑问,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让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的好奇心的增长,还促使学生带有疑惑去思考和研究,实现从好奇到探究及从想象到创新的转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西江教育论丛,2004(1).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提上教学议程。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87-01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极其重要。而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而在数学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浅谈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参与到讨论当中去,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的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达成最终一致的共识。在小组学习讨论中,教师要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以兴趣为出发点,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激发创新意识

1、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用启发性的教学把整个数学知识发生的具体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始终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一定能发现新问题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探究教学规律,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或许也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加以验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题目设计制作材料、活动方面有意留一点“空白”。多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让学生因地制宜地去进行探究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又具备好动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更多地加入实践课,使其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多次谈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民主化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化氛围,对于诱发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氛围内,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建立民主化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的作用,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内,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小学生的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在宽松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说来,建立民主化氛围,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础,以平等的心态去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二是要真诚理解、相信学生,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利用学生求知欲,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处于萌芽阶段,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巧设疑难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理解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利用学生求知欲,激发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激发创新思维。

三、发挥教学有效性,开启学生想象

发挥教学有效性,开启学生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启发引导的教学功能,融会贯通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在课文《月光曲》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让学生欣赏一段《月光曲》的音乐,在录音机的播放下,学生边听音乐边体会作者的情思,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想象。在播放《月光曲》时,教师应有节奏、有计划地分阶段播放,根据曲目变奏的不同,从乐曲平静到乐曲变奏,其中音节的变化,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探索和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发挥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采取创造性复述、续编有悬念的故事结局、看图说话等教学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想象。

四、注重实践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实践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注重实践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主动探究;二是广泛开展教学活动。在鼓励主动探究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的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并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各小组完成教学内容,小学生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知识,有效激发创新的火花。在广泛开展教学活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见缝插针”地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开拓创新。

五、结语

总之,基于创新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化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利用学生求知欲,激发创新思维;发挥教学有效性,开启学生想象;注重实践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2]李永琴.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池春平.浅谈小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第5篇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四、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五、培养兴趣,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主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机关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