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组织;发展
【Abstract】 A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framework of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used to ensure that an organization can fulfill all tasks required to achieve its objectives. For instance,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nables organizations to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rough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 oversimplification is "Plan, Do, Check, Act". A more complete system would include accountability (an assignment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a schedule for activities to be completed, as well as auditing tools to implement corrective actions in addition to scheduled activities, creating an upward spiral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ut there is also a downward spiral to this system. There are many signs that suggest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in an organization and this may lead to a crisis. When top level managers’ start buying expensive toys and handing out large bonuses instead of working on the company’s real goals and strategies we know that something is not right. Changes in top level management might not the best option or solution when the company is at risk. Companies have to work very hard to maintai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but not to start new products that are out of the reach and traditions of the company. This way the company will avoid running into problems they thought as solved.
【Key Words】Management; organization;development
The shortest definition of a financial crisis is lack of money. Whether it will be our money, our client’s money or our supplier’s money. But we will take a look at this issue some other time. Now let’s look at the symptoms that lead to a crisis situation in an organization. Peculiarly these symptoms were recognized after a special research was made by the, “Guess who?” the American Banking Association. Oddly enough we ask the question why these guys aren’t reading what they paid for.
Here we will look at the “Concerning symptom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1.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behavior, routine and way of life of key company personnel.
It is just like marriage. I read it in a ladies magazine under the title “It he cheating on you?” The key word here is remarkable. In some situation it can be interpreted like a change of behavior. New and expensive clothes, cars, yachts, business trips abroad, ever so expensive hotels and so forth. This is a direct quote from the author of this enquiry. I am nor making this up. And something very curiou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attitude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key staff. This will give you ever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2.Inability of key senior management staff to formulate clear goals and overall company strategy.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senior management doesn’t have the requir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is a strategy and overall mission written somewhere but placed in a drawer somewhere which means that it is inexistent in practice.
3.Family and marital problems of key figures.
Let’s not dig to deep, its all clear. Interestingly thought these problems are equally relevant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The conclusion ion this case is that family types should not run large corporations. They have proven that they make very bad decisions.
4.Lowering the client’s emotional commitment.
I did not understand it at first so let me explain. It is all about an evident change in the behavior of our most precious clients and/or the biggest group of loyal clients. Not only are they buying less from us but they are not attending company events, they are not present at company presentations and are not attending product promotions. A clear indication of such actions among our clients is when they intentionally avoid contacts with us.
5.Changes in top level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n abrupt change always creates problems, conflicts and tensions among the staff. The key word here is rejection, but because I am not able to find a practical example I will stop here.
6.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key specialist.
Many times we have commented on this problem and we will do it again. Every organization is supported by 10-15% of its personnel. This is the key workforce in an organization. These are the people than we need to protect and cherish. We all know bout the “butterfly effect” that waved its wings over Europe and caused a typhoon in the Philippines. The key figures are the chaos butterflies but with enormous wings.
7.Return of problems we thought as solved.
Here is a very interesting and practically useful obsession. Here is something very interesting and practically useful. Read it again and think about it. You are smart; since you made all the way to point 7 you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8.Sharp and unexpected attempts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We all what to try something new, especially if it looks lucrative, profitable, prestigious and interesting. And most certainly when we know nothing about it. Be aware of key phrases such as: “We are a flexible company and we are always looking for new opportunities”.
Let us stop here at the Chinese favorite number, eight. It brigs luck, prevents infinity and it definitely looks like a worm with an mixed up identity.
基于这一点,陈东琪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尽管额度好象不是太大,只有几百亿,但是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好几千亿人民币,而且一定还有一些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没有披露的损失,所以这方面的损失也不算小”。
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
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牵连的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困难的美国企业为了解决本国金融危机的困难,在中国的有些资金就不得不套现,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的套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陈东琪认为,这种影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还将进一步放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市场信心层面了。美国毕竟是一个金融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各种监管机制发展比较完好,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现问题,难免让人担心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国有流通股的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各国都有自己的金融担心,尤其是对资本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
所以陈东琪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做全面的评估。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我们要做好防范准备。
应对
美国金融危机既然对中国经济领域带来这样广泛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措施可以应对呢?
首先,美国银行面临破产的时候,一定会有并购的需求,“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我们银行的一个机会”,陈东琪指出:“以前美国不愿意让我们介入这一领域,现在他们面临破产愿意让我们进去了。但这里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着急,要把财务状况、业务情况等一些真实的情况摸清楚再做决定。
另外,陈东琪认为应该防止热钱集中大量撤离。因为美国以及国际上的资本热钱为了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撤资一定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要加以密切跟踪、监管,看看这个资本是什么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大幅度撤离现象”。在信心层面,陈东琪认为要从宏观的总量政策上面、特别是货币政策上面有一些微调动作,提振或者稳定市场的信心,以防市场信心层面对国内市场打击太大。
再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对我国产业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制造业市场的影响,陈东琪认为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措施。防止影响的深化带来制造业的过快下降。防止出现一个滑坡现象引起的就业下降以及企业大规模的亏损。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措施。还要治本,立足制度建设,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包括新股发行制度、IPO制度、上市公司的分红再融资制度、市场的投资者管理制度、相关的政策信息披露制度等。在银行层面来讲,应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我们要预见、了解、监管银行大的金融活动”,陈东琪强调。
不过,虽然应对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陈东琪指出,此次调整与前三次调整还是不一样。1985、1988、1996年的三次调整都要比这次强烈。“本轮调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调整率都比前三次要明显的低,所以经济过热的程度和通货膨胀的程度也要比以前的低”,陈东琪认为,经济向下调整应当说比前几次要温和一些。另外我们现在有三个盈余做支撑。第一是财政盈余,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第二是贸易盈余,我们1-8月的顺差比上半年的顺差虽然是减少的,但是我们毕竟还有盈余,数据表明:七月贸易顺差为253亿,八月为286亿。
“我们全年的顺差可能在2300-2500亿之间”,陈东琪预测。而第三个盈余就是我们现在有比较大的外汇储备,“前三次调整期间我们基本没有外汇储备”,陈东琪介绍。另外,我们现在的财政储蓄、企业储蓄和国民储蓄,三个储蓄加在一起超过45万亿。我们的储蓄资源还是很充足的。
这些[Www_LunWenNet_Com]决定着我们这次的宏观调控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减速,应当是和前三次有区别的,“我认为,如果调整得好,有可能实现比较温和的调整。但是调整的时间可能两年时间左右,总体来讲,两年时间让经济从原来的12%左右调减到9%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我认为如果政策操作得当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陈东琪认为,这样就能够在国际环境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使我们的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并且能够不影响就业机会。
机遇
“短期来讲是有一定的压力”,陈东琪认为这次的经济下调如果做一个总体的判断,企业也许会有一定的阵痛,特别是那些耗能多、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吸纳多、工资比较低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长期来讲是机遇。“把压力转变成促进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动力,让短期的平衡为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做出牺牲,短期经济的降温为我们长期的经济繁荣做准备”。
至于具体的机遇,陈东琪认为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价格体制的改革,尤其是资源品的价格机制改革是好时机。“我预计,这一轮国际油价的下降可能会时间比较长,而且下降幅度会比较大,70美元以下都有可能”。这对我们的成品油的价格改革无疑是一个机遇,今后的定价权可以从此逐步企业化,让企业说了算,这样就可以使政府补贴减少。要不然既补高又补低,油价高了要补消费者,油价低了补企业。当我们把价格放开了以后,我们只有非常规性补贴了。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又可以使我们的油价体制市场化。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粮食价格。据农业部统计,今年粮食有可能超过5.1亿吨,菜仔油、猪牛羊肉也会增产,国际上的粮食下半年也在不停地增加,所以全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粮食的供给关系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稳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保护粮农的利益?要早做防备,防止粮食价格大幅下降对农民带来冲击。
而对油、气、电、水、粮食等方面的价格改革,陈东琪给出三个词:分类、分布、渐进,也就是要讲策略不能一刀切。因为要逐步推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改革也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比如可以加快利率市场化,“逐渐的试验,让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有比较大的自我选择权,确定自己的贷款利率,从而加快他们的竞争能力,”陈东琪说。
汇率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产权、企业制度的改革也都可以在这一阶段实现。“总之经济调整时期应该说是价格改革非常好的时机,我们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在这个阶段,陈东琪认为政府还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减税加薪,政府给企业减税,企业给工人加薪。扩大内需,有力提高我们的大众消费购买力。所以减税是未来我们财政对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管理对策;旅游企业
入世一方面改变了企业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却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经营风险,企业组织结构设置、运行规则制定、管理理念正在经受空前的洗礼。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们的企业,就连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企业,如果没有处理好所遭遇的危机,都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使灾难在与该企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出现连锁反应,垮得一发不可收拾。人们不得不承认:危机管理与企业正常时期的营运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两大重点,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轨、缺一不可。
旅游企业同样摆脱不了危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03非典”、“08雪灾”等均对中国旅游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发展得非常缓慢,其危机管理研究与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而,加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可谓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危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与价格危机方面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对产品的开发、营销与推广下功夫少、投资不力,往往出现一家开发大家搭车的现象。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产品重复利用、压价竞争严重,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产品质量低劣等,致使旅游产品危机四伏。
价格危机一般源于旅游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外部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调整,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低价策略的应用等;在内部主要是受本身条件、实力、规模的限制,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再就是在定价策略上,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或高估了顾客的接受能力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价格策略失误,从而使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近年来,由于部分旅游企业者以低标准、低价格恶意压价,使整个行业面临价格危机。
2.信誉与人才危机方面
近年来旅游投诉事件一路攀升,黑社黑店超范围经营,非法、变相转让许可证,零团费和负团费,虚假广告,黑车,野导,回扣等现象丛出不穷,信誉危机严重,殃及到整个旅游企业。
人才危机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掌握核心客源、商业秘密的人员以及外联、营销方面的骨干突然流失,给旅游企业者的经营活动带来的困难。
3.财务危机方面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1和流动负债率2。我国旅游企业因投资于景点、景区及宾馆、酒店等硬件设施的资金较多,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所以一般认为旅游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5、速动比率为1时,就具备了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如果比率过高,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呆滞,影响资金利用效果。流动负债率可反映一个公司依赖短期债权人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公司偿债的流动性压力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为维持资本结构的安全,该比率不能过高,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遗憾的是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普遍偏高,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对公司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不会遇到因短期债务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情况,公司保持较高的流动负债率,可使所有者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有的公司靠举新债、偿还旧债维持长期资产占用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这必须以公司不会遇到偿债风险为条件。可见,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4.突发危机方面
“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美伊战争”、“国际恐怖袭击”、“08雪灾”等对中国旅游企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给中国旅游企业造成旅游总收入减少2768亿元的巨大损失。旅游企业在应对突发危机方面问题严峻、亟待解决。
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面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现状,我国旅游业者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危机意识。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把危机、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才能在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空间和机会。
旅游企业借鉴危机管理理论,可以从静态对策、动态对策两方面入手应对危机。
1.静态对策
静态对策是指在组织没有发生变化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旅游企业危机的对策。主要包括:深化危机教育、增强危机意识,采用危机公关小组,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总结等。
在市场经济中,面对竞争和各种风险,企业发生危机是常有的事,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化对自身及员工的危机教育,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和临危应变救护能力。微软公司就提出,“微软公司距离破产只有十个月”,小天鹅公司实施末日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危机意识。企业内部危机管理小组要十分关注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的变化,及时发现危机前兆,超前决策,争取主动,尽可能将危机消除在潜伏期。
企业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方面,如不信任部下、猜疑心强、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能力、一意孤行等;经营策略方面,如计划不周,在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等发生变化时无应变能力等;经营环境方面,如市场发生巨变、出现强有力竞争对手、价格下降等;内部管理方面,如员工情绪低落、生产计划需要调整、规章制度失效、有章不依等;经营财务方面,如亏损增加、过度负债、技术设备更新缓慢等。英国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在《危机公关》中提出以危机管理小组来应对企业危机。危机管理小组由公关部成员和高层领导直接组成,其对危机的出现、企业声誉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危机管理小组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危机预警、员工危机意识训练上。危机预警使企业能保持生产经营的健康心态,认认真真对待公众,从而在危机时刻保持主动,不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危机训练让员工充分感受危机公关氛围,认识危机对企业的强大杀伤力,容易培养起员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形成人人为企业着想的良好氛围,维护企业形象。
应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危机征兆,制定对策,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形象,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必要纠错措施。应使预警系统制度化,把危机管理纳入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由企业公关部、市场部、企管办和信息中心组成的危机预警组织,定期开展危机预测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定危机预防措施。
危机总结是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不容忽视。危机总结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和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调查。第二,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如果每个旅游企业都能强化危机意识,引进并切实实施危机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从危机中顺利走出,在危机中找到机会,迅速恢复生产,不断发展壮大。
2.动态对策
旅游企业的动态对策是指在组织发生变化或不稳定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危机应对措施。这里主要介绍建立虚拟组织应对危机。
旅游企业危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行业性的,发生在某个企业的危机其传播和影响也常常具有行业性特征,一个企业的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和蔓延到其他企业。因此,危机的应对也必须是联合的力量,需要相关旅游企业和单位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虚拟组织是为了把握市场机遇,迅速向市场提品或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将拥有实现机遇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的相应资源集成起来形成的网络化、分布式动态组织。它随市场机遇的产生而产生,随市场机遇的实现而结束。
虚拟组织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可实现快速反应。②柔性化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物流程序,使创新低成本。③企业界限模糊,有助于成员企业相互学习。
目前虚拟组织的运用领域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企业和企业联合组成虚拟企业,如美国宾州的灵捷网公司;第二是虚拟组织被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如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新经济委员会;第三是技术社区方面的,如硅谷的技术社区网络。这些成功的案例对指导旅游企业应对危机很有借鉴意义。
在对旅游企业危机的组织管理中,组织向虚拟化方向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虚拟组织可使组织中的众多旅游企业风雨同舟、危险共担,一旦虚拟组织中的某个旅游企业发生危机,其他企业便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企业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三、结语
由于旅游业的波动性和脆弱性,使旅游企业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对旅游危机进行管理是摆在很多旅游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不难看出,危机就等于“危险+机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如何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如何化危机为转机,便成为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淑珍.旅游企业如何建立危机预警系统[J].职业时空,2006,14:67-68.
[2]张云波,武振业.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管理要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5:8-10.
注释:
关键词:校企合作;危机;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09-02
在对于危机的定义上,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De Vry)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博士将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从定义中,我们能清晰地分析出危机不是事件,是状态,它具有突发性、威胁性、紧迫性、公开性四大特点。
校企合作关系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的重要方面,校企关系的恰当处理对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公关管理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这层意义上讲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的危机公关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校企关系中的危机管理则指由于主客观的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在某一危机事件发生时,校企关系面临破损甚至破裂,并给双方的声誉、利益或品牌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给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一、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成因分析
一般意义上,我们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投资合作、引企入校、进修提高、定向双元等多种形式。但从双方在目的性与资源性的互动程度上来讲,我们将其关系形态分为合作性、互补性、契约性、补充性四种模式。其特点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校企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合作形态,而合作形态取决于双方在目的规范及资源的互动程度,根据互动程度的不同我们将校企关系的危机成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影响危机的客观因素表现为合作动机。双方合作动机的差异体现在合作形态上则是目的性和资源的互动程度不同。这种合作动机的差异性内容是客观的,表现形式则是主观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的动机、动机内涵和合作形态见表2:
校企合作中校方合作的动机、动机内涵和合作形态见表3:
2.主观因素。首先,双方的认知差异,即校企双方对其关系是否达到一致性认同。这里的双方不仅包括具有决策权的高层领导,还包括负责沟通和执行的中层与基层管理人员。这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如果基层管理人员并没有达到相互认同,则存在潜在的危机,一旦危机到来,则会给双方带来莫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利益、名誉等。当双方对合作达到共同的认同时,则会注重沟通与信息共享,着眼于长期合作。其次,处于合作一线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危机的管理能力。一个合格的公关危机管理人员,既要具备危机预测的能力,又要具备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预测能力是要求双方管理人员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敏感区有准确的预测、形成相应的预案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如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学生可能会对实习期的工资产生异议,而帮助学生恰当处理实习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也是学校带队指导老师与企业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共同的职责。危机管理能力则要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而且这一突发事件足以影响甚至破坏双方合作,双方的管理人员启动相应的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应变安排。
由主客观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危机的因素取决于双方的互动性程度与一致性,互动程度与一致性越高则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二、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直接影响着校企关系的发展,间接地衡量着双方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能力。因此做好校企合作关系的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校企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合合作资源,构建合作性合作形态,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强化共识。综合表1-3,我们不难看出,合作性形态是校企双方互动程度最高的,也是合作发展的趋势。通过合作性形态,建立双方高效沟通渠道,在危机预防与危机处理上实现校企双方的零成本沟通,并能做出快速反应。首先,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该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关注危机易发领域并能就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避免事态的扩大化、危机化。其次,树立危机意识,加强信息管理。危机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之一。树立危机意识就是要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充满危机感。由于合作动机的差异性,即使是合作性合作形态,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致使这种关系破裂并给双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最后,形成应急预案,构建危机预警系统。尽可能多的预测危机发生的各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做到有备无患。
2.强化管理者的公关素质。高效的危机管理能力,必然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公关素养。一般来讲,有效进行公关管理的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首先,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包括娴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公关知识预防并能化解危机,还包括广博的知识,对公关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如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能够恰当的处理因学生工伤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其次,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校企合作中,因学生实习而引起的问题各式各样,涉及到学校、企业、家长、甚至社会等多方利益,尤其是在今天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更要求管理者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灵活处理各种关系,避免事态的蔓延与危机的扩大。最后,视角转换能力。它包括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有了解不同看法的意愿,认识到其他人对事物是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己不同,愿意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并且成人自己的视野是有限的。只有这样才能化为思考,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者的诉求,从而有助于危机的化解。
3.勇于承担,积极面对。一旦危机发生,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声誉,校企双方往往会采取回避或推卸责任的做法。其实不仅无助于危机的化解,甚至会适得其反。校企双方应当积极面对,共同承担。如学生因实习问题而向上级教育部门进行投诉时,校企双方就此类事件共同面对媒体或相关政府部门,其效果远远大于学校乙方进行处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危机的解决,如果公关得当,还会变不利为有利,引导事件向好的态势发展。
分析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成因意义在于规避危机,在危机发生时做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会遇到的和面对的,危机管理的处理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关系的长期健康发展,更能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与价值内涵。因此,重视校企合作中影响危机的因素,合理规避,恰当处理,从而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参考文献:
[1]张亚男.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10,(21).
[2]方向阳,丁金珠.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动机的冲突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9).
[3]陈萍.从危机产生的影响因素谈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1,(9).
[4]邓黎黎.品牌介入对品牌发展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4).
“没有巴菲特,就没有公司的新生”。巴菲特正直和诚实的声誉使他拥有很高的威望,而他非凡的业绩更加强了他的可信度。因此人们相信他对危机所做出的判断,也相信他所说的话。
而迫于压力辞职的前首席执行官古佛兰傲慢地称:“不要对任何人或任何道歉,道歉是愚蠢的”。正因为他有悖于商业道德的言行,让人们丧失了对他的信任。证券业是以信任为基础运作的,当然,他是永远无法带领所罗门公司走出危机的。
2. 勇气:邱吉尔说:“勇气被认为是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因为它是保证其它品质实现的一种品质”。邱吉尔正是凭借其非凡的勇气,支撑着英国人民的信念和决心,粉碎了纳粹德国的阴谋。危机发生后,人们体验到的是恐惧和慌乱,感到无助和绝望,在他们的眼里,未来是一片黑暗。作为领导者,应该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展示乐观的前景,并冷静地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去战胜一切困难。9-11事件后,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因其出色的表现被称为“美国人的市长”,他的言语始终透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将重新站起来。我们不仅要重新站起来,还要变得比以前更强壮。”。他鼓励人们尽快回到生活中去,尽快回到工作中去,以显示纽约人绝不屈服的勇气。
3. 判断力:首席危机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断,采取行动。面临危机,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确定最优的行动方案:
1) 我们处理这次危机的目标是什么?是带领企业侥幸过关还是在危机中获得新生?是保护企业免受利润的损失还是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是以企业的短期利益为主还是以企业和长远发展为主?
2) 我们能获得哪些支持?媒体会支持我们吗?公众会支持我们吗?政府会支持我们吗?股东会支持我们吗?银行会支持我们吗?供应商和经销商会支持我们吗?
3) 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我们有哪些能力?
4、领导力:在危机发生后,人们处于慌乱和迷茫之中,这时候,大家不需要你问他们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在领导力方面,政策制定、组织动员和落实运作能力是危机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1996年,秦池酒厂推出“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为主题的形象宣传,并以3、2元天价再度夺得央视广告标王。这次人们在喝彩声中疑云顿生:3、2亿元的广告费可是秦池1996年全年利润的6倍多!
1997年1月,《经济参考报》发表系列调查报告称,经记者调查发现,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其他绝大部分均是勾兑酒。 面对危机,秦池酒的最高负责人除了在报道前派人进京攻关,表示希望报社笔下留情,愿意用数百万元来收购这组报道之外,在事件发生后,便不知所措,无所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