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我们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2]这个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敲响了警钟。当前毕业生就业都倾向于到现有的大公司去任职,而不愿到小企业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兴办企业。这与他们在校期间学校没有为他们作好充分准备不无关系。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3]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4]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放慢了我国经济开展步伐,各行各业的竞争更爲剧烈。面对这一现状,社会要求各高校培育出顺应行业开展的更高程度的工商管理人才以顺应企业开展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不能满足社会开展需求。本研讨对行业顺应性停止剖析,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中存在的成绩并对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行业顺应性;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
工商管理专业是各高校的一个根底专业,其次要职责是爲行业企业培育契合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时开展,各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时提升,既要求各高校爲其提供少量的工商管理人才,又要求提升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才能程度,保证人才的质量程度。
一、行业顺应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展处于转型阶段,各行业企业迅速开展壮大,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有研讨标明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出现逐年上升趋向。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变开展,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下培育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已不能顺应行业企业的开展需求。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范围和需求方向各不相反,如有的效劳行业需求的多是擅长市场营销的工商管理人才,而技术性企业需求的则是技术类工商管理人才,修建施工类企业需求的能够是推销类工商管理人才。另外有的行业需求的是硕士工商管理人才,而有的行业需求的则是本科或专科工商管理人才。总之不同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向,但是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缺乏针对性。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中存在的成绩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人才停止培育时缺乏对行业需求而层析、需求方向的考量。虽然很多高校都曾经依据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类别的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在停止人才培育进程中仍出现分歧化趋向。详细剖析如下:
(1)不同类别的工商管理人才出现趋异化趋向
近年来各高校依据行业企业的开展都纷繁设立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行业企业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以期对培育契合不同行业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受学校师资力气及程度的影响各类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出现趋异化趋向,而且课程门类较多,毫无针对性。因而不能起到爲不同行业培育有针对性人才的作用。
(2)课程理论性较差
各高校在停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时,爲其课程内容多空泛没有实践内容,而且缺乏理论性,先生在经过学习后很难学习到实在可用的知识,更无法将其运用于理论当中。另内在课程布置上没有理论性课程的相关布置,虽然先生有实习时机可以停止理论,但是实习多流域方式,先生在实习进程中并不能实在展开有针对性的理论。因而这一课程形式间接招致各高校向行业保送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具有行业所需的理论才能。
(3)教学理念陈腐
虽然在应对行业企业转变进程中各高校正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做出一定调整,但是教学理念陈腐,课堂仍是以教员演讲式停止,先生没有发扬其主置,只是主动的承受教员灌输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理念下培育出的先生毫无特征,缺乏必要的创新才能及敏锐的洞察力。而现阶段行业企业曾经不需求只要执行才能不会开展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
三、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
在现阶段行业顺应性背景下高校需求针对本身实践状况停止精确定位有针对性的对工商管理专业先生停止培育,爲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对此各高校必需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详细建议如下:
(1)有针对性的停止特性化培育
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师资、生源的实践状况来设定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方向,兴办学校特征工商管理培育专业,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合理布置课程内容。如医学类院校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时应以医学类爲主,对医院对工商管理类先生的实践需求停止深化剖析来设置课程,并参加医学概论等相关课程。
(2)展开行业理论
理论性是工商管理人才必备的才能,在对先生停止培育的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生理论才能程度的培育,只要这样才干向相关行业保送所需人才。对此各高校可以与各行业展开协作,爲高校培育所需人才,由行业爲学校提供理论场所。在对先生停止实际课程解说的进程中配合一定量的理论课程。提升先生实际及理论的综合才能程度。
(3)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
教员教学理念是决议教学形式的关键要素。要想彻底改动教学形式必需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对此学校要对教员展开宣传教育,引导教员承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此外学校还可以活期举行研讨会,约请专家对教员停止宣传教育,从而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只要这样才干推进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的疾速转变。总结: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各行业企业迅速开展壮大,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时提升,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程度更高。但是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才培育形式绝对落后,不能满足行业开展需求。这一现状招致工商管理专业先生毕业后找任务困难,而各行业企业没有可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可用,这种需求矛盾非常严重。各高校必需结合本身实践状况对人才培育形式停止变革。
参考文献
[1]姬雄华,冯飞.基于行业与职业岗位双重顺应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研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迷信版),2016,38(2):118-121.
1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要保留原有工商管理专业自有的知识体系,又要增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课程设置方面,既可以采用模块式,如在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课程,也可以采用渗透式,将创业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创业理论、技能和方法,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2改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创业是要直面不确定性的情境,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模拟创业情境。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案例,分析其成败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创业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
1.3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与否的关键,而创业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应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在校“创业”。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次,校外“创业”,建立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第三,可采取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联盟、创业社团等方式搭建第二课堂,吸引有兴趣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
1.4开辟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多渠道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可尝试从4个渠道展开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可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创业管理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学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创办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班)更系统全面地培养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二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开设工商管理双学位创业班,力图借力其他专业基础特性和优势,培养既有本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创业型人才。三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管理相关的系列选修课,进行普适性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创业,进而对创业产生兴趣、意向,从而进一步引导其加强对创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四是,培养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尝试与相关行业联合开办具有较强行业背景、产业背景的行业(创业班),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深厚相关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
1.5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与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开展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二要丰富考核形式,创新评价机制。在平时课程考核方面,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寻求建立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可积极推行核心课程的实践导向考核制度,譬如成功开设网店等创业成果可以纳入考试成绩的核心构成部分。在毕业论文方面,可采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或者直接进行创业实践呈递创业成果等方式作为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由教师、专家、企业界人士进行考评。三要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创业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
2结语
关键词: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一、绪论
伴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要求。党在18届3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最具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专业之一,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任。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这就迫切需要高校进行探索和改进。文章结合自身亲身工作经验,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探讨,希望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以及为企业输送这类人才提供帮助。
二、探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在高校面临新的瓶颈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尤其,国家总理在2014年9月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得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为此,很多院校争先加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开设。依照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初的统计显示,国内五百多所院校中有四百余所开办了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暴涨。一方面给各大院校的办学能力带来严峻的压力的同时,也严峻考验着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重申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人才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必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重要切入口,必须勇于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期,以市场为准则的大量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推进我国跟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正是基于上述的时代要求与市场需求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才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三、当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一)理解创新存有偏差
当前,我国院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单一,主要还是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类人才在科学研究创新方面显得能力不足。而外国院校对人才的创新培养既包括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包含了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国外的人才既有应用创新能力,又有科学研究能力,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再次自主创新。
(二)创新创业教育偏低
我国很多院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学校帮学生联系到创业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为主。教育实习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熟悉企业和岗位工作,再加上教育实习的时间大多三个月或半年,很难短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业兴趣,也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和创业。
(三)跨界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就是对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这两个的培养,然而,尽管我国许多院校与企业合作均开设了校企联建的跨界培养模式,但是企业更多的是停留在提供实践训练的场地和岗位上,并没有较好的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齐头共进的跨界培育创新创业能力上。
(四)实践性经验不足
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各大院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侧重在课程理论的培养,而对专业实践的培养不多;在师资队伍上,我国各大院校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多的是重视课堂的教学,而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经验严重缺失,无法准确的将企业正真需要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跨界能力等经验传授给学生。
(五)忽视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
我国很多院校更多的是教师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因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尽管很多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但是这种体验式教学更多的是走走场,未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很难培养起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能力。
(六)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我国院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科专业的设置,缺乏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自主性教育。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显性培养,而对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来到企业工作后,无法开创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四、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资源流动理念以及它在工商管理人才培B当中的运用
资源流动指的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当中,资源在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产业间所进行的转移运动。资源流动不仅包含了资源在空间上的横向移动,还包含了资源在形态上的纵向转化。正是资源在空间与形态上的流动,展现了动态的过程。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可看作是人力资源的一种动态流动过程,它的动态流动过程可以看作是横纵向流动耦合下的人员与信息的流动过程。也就是说,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过程表现在:纵向上,工商管理人才在院校的培养过程是知识能力素养呈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工商管理人才自我从量变到质变这么一个升华过程。横向上,工商管理人才校企联建的培养过程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工人在空间上呈跨界式飞跃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实现了工商管理人才在空间环境上从学校到企业这么一个不同地域的飞跃,也实现了工商管理人才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身份转变的过程。
(二)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所进行的模式阐述和模块架构,具体表现为:
1.纵向上,坚持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这就需要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教授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并通过体验式教学、企业基地教育实习、定岗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培养让学生既满足自我发展需求又满足社会的外部需求。为此,在纵向上需坚持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知识能力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培养过程
2.横向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横向方面建构起学生与学校、老师、企业、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等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做为主体,构建学生与其他关系之间存在的行为方式,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交互式培养模式
(三)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集横向和纵向相互耦合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模式,该模式需要注意的具体要求是:
1.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主体。一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此,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作为主体,不管在纵向还是横向的培养上,均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2]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兴趣的培养、对能力的提升等的需求都是人才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必须满足了人的内在需求,才能不断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实现创业,满足企业要求。
2.需坚持综合为主、突出专业的培养准则。目前院校以往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往往对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重视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能力的全方位人才。为此,必须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的培养。例如,可以在校企联建的基础上,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固定到教育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工作,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岗位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大胆创新,针对企业的管理、运行、制度等进行问题的发现及改进完善,提出更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营方法,促进创新创业的实现。
3.需坚持建立健全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机制与完善机制。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伴随社会、企业等环境的变化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及时建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机制与完善机制。例如:在学生在企业进行教育实习,企业发现学生实习时的知识根本无法使用岗位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反馈机制,企业将学生实习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学校再重新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校教出的学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岗位工作中,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玮,梁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2).
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保持创业导向,进行持续创业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企业愈发需要创业型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更多的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对创业型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之同时并存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不乐观,毕业后自主创业比例低。供需矛盾折射出现有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应致力于培养创业型的工商管理人才,有助于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涵,提升专业特色,有助于改变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创业教育的地位,有助于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 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创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由过去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使学生具备勇拼敢创的创业意识,既掌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行业性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方法,具备解决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一般能力和较强的创业能力,既可以带领企业实现公司持续创业,也可以投身个体自主创业。
2 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既要保留原有工商管理专业自有的知识体系,又要增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课程设置方面,既可以采用模块式,如在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课程,也可以采用渗透式,将创业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创业理论、技能和方法,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2 改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创业是要直面不确定性的情境,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模拟创业情境。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案例,分析其成败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创业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
2.3 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与否的关键,而创业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应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在校“创业”。在校内设立一体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内学生创业实习的模拟实践基地,如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 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次,校外“创业”,建立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第三,可采取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联盟、创业社团等方式搭建第二课堂,吸引有兴趣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
2.4 开辟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多渠道
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可尝试从 4 个渠道展开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可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创业管理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学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创办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班)更系统全面地培养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二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开设工商管理双学位创业班,力图借力其他专业基础特性和优势,培养既有本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创业型人才。三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管理相关的系列选修课,进行普适性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创业,进而对创业产生兴趣、意向,从而进一步引导其加强对创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四是,培养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尝试与相关行业联合开办具有较强行业背景、产业背景的行业(创业班),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深厚相关专业性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
2.5 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开展配套性措施的构建: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二要丰富考核形式,创新评价机制。在平时课程考核方面,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寻求建立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可积极推行核心课程的实践导向考核制度,譬如成功开设网店等创业成果可以纳入考试成绩的核心构成部分。在毕业论文方面,可采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或者直接进行创业实践呈递创业成果等方式作为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由教师、专家、企业界人士进行考评。三要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创业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