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第1篇

此时,艺术家们也在寻找新的奋斗目标――否定现实和探索未来。维系了几个世纪的西方社会观念和艺术审美标准,都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音乐的娱乐的统治地位像风雨中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摇、摇摇欲坠。

人们思想认识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的激烈动荡,必然要在文学艺术中反映出来,此时,叔本华悲观厌世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掀起了哲学思潮涌现,他们传播着形形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理论和学说。也出现了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以马拉美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等文艺流派,真可谓“百花齐放”。

在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个反叛的时期,人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宽阔,思维更为新意,艺术追求也更为活跃、繁荣,这就为“表现主义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环境。

表现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流派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奥,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表现主义音乐的形式在传统音乐的有序观念上有所创新,它脱离了传统调性的依附,否认传统的有关艺术中美的观念。音乐上的表现主义“反对迄今为止被认为是美的东西;这种反对产生了对旋律、和声与调性、节奏、音乐和曲式的新的观念。”与此同时,一些现代作曲家也抓住了这一契机,发挥自身的优势创立了个性的新体系和与之相应的作品,他们对同时代人和后来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人认为表现主义是一种单纯的叛逆艺术,我对此有相反的看法,他们给音乐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推动了音乐的前进。下面就以勋伯格的音乐风格为例加以分析。笔者在此只谈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形式的创新性。

第一,音乐观念的更新。从音乐美学角度看,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家们不再沉溺于传统音乐美学观念之中,不再满足于印象派音乐那种只关注描绘感官印象,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的美学思想。正如勋伯格在他的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中借主人公的话表达的自己的心情:“主人公彼埃罗是一个精神错乱者,他孤独、痛苦、胡乱想,对生活失去信心。”可以看出,勋伯格试图把人们内心的体验用极端主观的方式,采用“借人抒情”方法充分表现出来。

热爱勋伯格的人,不难在他的音乐中看到一个规律――“连续变化”。从音乐形态上看,作曲家把身体的各种运动,尤其是把艺术类的运动作为一种节奏的特殊表现形式,正如我们听得到音乐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扭动舞蹈一样,将各种节奏设想变为现实的舞台;旋律开始广阔化,不仅器乐旋律声乐化,而且声乐旋律也朝着器乐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一个音也可以成为旋律。作曲家已不太注意本身所具有的表情性,他们认为这种表情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影响到音乐整体的表现力。勋伯格的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就是实践作曲家所谓“音色旋律”的著名例子,勋伯格在谱上一条脚注中写到:“和弦必须轻轻改变,乐器进入时,不能看到有突出的地方,这样仅通过新的音色,变化就很明显了。”勋伯格很注重音乐中的音色旋律,他认为即使不同旋律先后发出同一个单音,也可形成旋律。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的美学观念为二十世纪音乐打开了新的篇章。

第二,创作技法的革新。勋伯格认为“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内心情感的激荡。”就像人们要用音乐来表现他们对世界所感到的内心的苦闷、孤独、恐惧等情绪一样。为了实现这种美学观念,勋伯格发明了十二音作曲法,他曾说:“在经过几乎整整十二年的很多不成功的尝试之后,我打下了音乐构成上一种新方法的基础。这种新方法叫做‘只有一音和另一音相互联系的十二音作曲法’。”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竞争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工作、生活及学习上更加追求质量与效益。而作为中职学校则承担着培养适应于时代变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所以中职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教育的基本能力。

1.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应理解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发挥创新的潜力。对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来讲,教师的创新动机必然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就教师本人而言,如果有较强烈的创新动机,则必然会推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对教学内容会不断更新与充实,对教学方法会不断变革与探索。而不再仅仅是教材的再现与机械的重复,是敢于突破陈规,敢于开拓新形式。

尤其是中职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几乎都是那些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淡薄。虽然如此,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仍有较强的自尊心,有很强的面子观念,潜在意识里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求,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教师没有正确评价学生,没有较强的责任感,必然会使学生得不到发展,甚至于使情况变得更糟。如果教师在较强的创新意识下,认真对待中职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与潜能,开展创新教育与教学。这样,就能够对原本对学习兴趣不浓的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思想状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做好适应社会发展的准备。

2.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能力,而是与主体个性特征中的动机、欲望、信念、思维品质等紧密相联系的,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教育教学永葆生机与活力。而创新的教学活动可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从课前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上过程——引课、新知学习、拓展;课后的总结与拓展。对于中职教师还要特别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突出技能的操作与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更要抓住在这些环节与过程中所存在的创新的契机、因素与条件。具体应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充分发掘自身创造性教学能力

教师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特点、教学潜质、教学风格等应有较为全面的分析,找出适宜自身创新的个性特征,定位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应该是多样的,丰富的,如果它们能够与教师丰富的教学个性特征相结合,创新的教育必然呈现出灿烂的生机。

2.2 吸收借鉴创造性的教法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的教师都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不断地践行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处处闪烁着创造的光芒,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层出不穷,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吸收他人的长处,借览他们的经验,把他人的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也是一个教师进行创造新教育所需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被激发,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会更多,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创新活动才能视野开阔,游刃有余。把自身的特点和他们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创新教法的能力。

2.3 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离不开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创造思维的体现、创新能力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共同载体。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创新思想转化为现实供有通过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只有不断通过实践,教师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可以说,组织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也是教师展示才华的最好舞台。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才能是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2.4 合理再现创新教育活动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好的教学创新设计、创新内容,如果没有恰当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会大打折扣的。因而,对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和物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成果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教案,可以是活动,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实物,还可以用多媒体形式等。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恰当体现出创新的内涵,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2.5 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虽然是基础,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职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认识,学习技能。还应突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求。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对于学习本身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智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而对于这些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很大程度在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这就要求中职教师的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第3篇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交互,在计算机中的意思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互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可交互性,是让学生在群体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帮助,让自己更好地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共同进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针对新世纪人才素质提出五个“学会”要求: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其基础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就是学会存活的本领。社会是由人与人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群体,社会中的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要有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要有探索推理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要有获取、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意念,要有开展研究的能力,要做到终身学习。这“八要”的核心就是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所以,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教育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等社会技能。

二、 阅读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可交互性

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即个人比较固定的创造特性。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学习理解过程中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培养较强的口头表达力等等,无处不体现着创新意识。因此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结构以班级教学为主,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因为班级学生多,学生性格气质有差异,同时又各有自身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个性之间的优势互相弥补差异,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交互的特点。

三、 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发挥创新意识的交互性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应与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造个性相互影响。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是一对一的单向反应,而现在却强调一对多、多对多之间的交叉互补。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意识的交互性,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首先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是参与群体学习的一员。其次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他们,对于那些胆小怕事的学生更应该热情鼓励、帮助。那些被认为学习有困难的调皮捣蛋学生的头脑中常常闪烁着创新智慧的火花。强调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展现的机会,有助于整个集体生动活泼地学习、思考,养成创新思维品质的好习惯,为学生之间的交互打下基础。

2. 教师在利用语言文字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还应创造使学生之间发生交互的条件。创造条件就要求教师既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又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抓住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可交互的切入点,在学生的“悱、愤”之情境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的交互性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教学;美术教育;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里不可缺少的一门主要课程,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运用创设气氛法、激发兴趣法、诱导想象法等美术教学手段,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小学生情操、完善小学生人格、培养艺术创造能力及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一、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充满了新思维、新发明。它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二、创新思维与小学美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能够给创新思维提供发挥的空间,因为,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小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得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会受固定形式的束缚,可以随意性地发挥想象。

三、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的措施

1.给小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大胆想象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想象,美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同时鼓励学生要把生活中的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

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学;教师

数学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之一,教师怎样优化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学习数学,就成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突破的挑战。而信息化发展使多媒体课件进入到中数学课程中,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与维持学生动机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其中,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动画效果和动态的交互性在解决数学教学困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多媒体课件及其优势

多媒体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设计的基于矢量的动画制作软件,将文本、图像、图形、视音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加以综合运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主要优势有:

1.1强大的交互性

学习者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与课件进行交互,通过交互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并展开学习。

1.2文件小传输快易携带

多媒体对图片、声音的压缩率很高,可以插入多种格式声音,容纳多种格式多张图片,而且最终生成的swf文件并不太大。

2 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2运用多媒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2.3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2.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3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营造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实现情景模拟教学,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通过学生对事物或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教学内容,短时间内提升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很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接近实际生活或工作的场景,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则由学生作为主角。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情景模拟的具体任务,发现自身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一次次地反复训练操作改善这些错误,进而实现自我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就有很大的自由度和操作空间,可尽情地发散思维,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地结合和运用。所以说,教学内容以及情境的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现实的生活。

3.2创建积极的教学交互氛围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皆参与、互动交流的生动局面。通过生生交互,同伴之间交流分享信息,从而丰富个体情感和认知,促进自我建构知识和解答所创建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中间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题意选择已知变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并解决,然后把所求出的变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结合其他已知条件,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递进,直到求出结果为止,这样问题就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