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学年我担任泉州九中高一语文的教学工作。虽然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就特别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传授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给我以帮助和指导。
阴智强老师是我校一位优秀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希望与他的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传帮带”作用,为了使我能在教学能力、水平和质量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更丰富,在教研和组织教学上能有一个快速的成长,经过学校的帮助、教研组的肯定,阴智强老师的同意,我与阴智强老师进行拜师结队,签订“一帮一”的合同,互相学习双方在教育教学方面优秀的经验和育人方法。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尊重指导老师,谦虚谨慎,接受批评,对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虚心请教,以期得到了及时帮助解决。
二、在帮教活动中,我对阴智强老师进行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检查和指导。
三、每学期认真听取阴老师的课5节以上,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每次听课以后虚心请教,交流意见,吸取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认真写好课后评语,及时写好了学习笔记和一些学习论文和杂记。
四、虚心请教李少玲老师指导自己公开课的教学,共同讨论教案方案的设计,教法的拟定,学生情况活动的安排,课件的制作等工作。积极阅读学习指导老师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心得。
五、利用教研组活动及其他课余时间与李少玲老师共同探讨、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真正落实做好教材解读、有效备课、掌控课堂、师生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对一些上课过程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调动,板书的设计,讲课的速度,以及难易程度的掌握多向李少玲老师指教。
六、在出试卷的题型内容的主要方向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如何长远的把握,使学生更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等方面多向李少玲老师请教。
一、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并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1]然而,这种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实当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可谓问题丛生,具体表现如下。
1.选修模块多样有余而科学不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围绕这五个系列,各个学校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选修模块,如“论语选读”、“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影视名作欣赏”、“中国民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总体来看,这些选修模块在表面的“热闹”下却掩盖不了存在的缺陷。首先,选修模块大多限于语文学科领域内的“自娱自乐”,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内容却也仅限于简单的移植。显然,选修模块的狭窄视野必然带来学生学习视野的狭窄。其次,选修课程模块对学生发展关照不够。我国普通高中需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教育任务,“第一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国家对高中学生提出的全面发展、具有个性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使之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第二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高三学生对于升学和就业的不同选择而分别进行升学教育与择业就业教育”[2]。而从现实来看,大多学校语文选修课程模块只是关照到第一层次教育任务以及第二层次教育任务的升学教育目标,而择业就业教育的目标却极少体现。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选修课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显不够。一些学校选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课教材后,接着就选用该版本的选修模块教材,这样,校本、地方特色的语文选修模块开设空间就显得非常狭小了。最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时间保障不足。大多数学校往往在高二学年集中实施选修课程,以致学校无论如何加快速度,最多只能开设三个或四个选修模块。而《课标》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三个模块。”[1]显然,时间的保障不足可能带来选修模块的“走马观花”以及学生学习的“消化不良”,并且给学校的师资、场地条件带来巨大的压力。
2.选修模块限制有余而自由不足
区别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其主旨在于关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由与选择是选修课程的最大特征,这也是落实选修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然而,囿于传统认识、教学设施、教学任务、教师水平和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中学在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开设上作了很多限制。这些限制可以概况为三种:一种是完全以高考为“指挥棒”,明确要求只开设与高考内容相关的几个选修模块,并且要求全体学生都选这几个模块,如此导致选修课程“名存实亡”,湮灭了选修课程的本真含义和价值。一种是由于学校师资、教学设施限制,或没有更多的教师来开设选修课,或没有更多的教学场地提供给学生走班、自由选课,因此,学生只能“看菜吃饭”,统一时间、室、师指定选修课程。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必修课程任务繁重,高三升学压力较大,许多学校干脆大量挤占和压缩选修课程的时间,使选修课程仅仅停留在静态的课程设计层面。
3.选修模块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课标》要求“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1]。然而,当前大多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状况却正应验了这种担心。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教师在选修课教学时,照常按照惯性思维大肆训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至于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意识等等或无从顾及或视而不见。二是将选修课上成高考专题辅导课。如开设“诗歌与散文”模块时,许多教师就选择古代诗歌、文言散文或诗词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开设“小说与戏剧”甚至“文化论著研读”模块时,也是把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专项训练的宝贵题材。三是简单照搬大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教师单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漫无计划,凌乱随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的优化思路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优化是指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限制性与灵活性之间的调控以及各选修模块之间最优化的组联方式。科学设计语文选修课程模块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要素。要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就要求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在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有效优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课程结构入手。
1.宏观结构——探索“双轨并行+同步穿插”的选修模块实施模式
基于新课程理念而言,“走班制”应当是选修课程实施的最佳方式。然而,考虑到高中教育需要保障相对稳定而有序的教学秩序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条件限制,高中选修课程实施要完全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班授课制转到理想化的“走班制”,在当前多少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实行“双轨并行”应当是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的可行路径。所谓“双轨并行”是指把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两轨,且两轨平行进行。其中,限定选修模块(即每个学生必选的课程模块)为一轨,任意选修模块(学生可真正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为一轨。限定选修模块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础上统一实施。而任意选修模块则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并打乱E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实行“走班教学”。学校可以每周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全部安排任意选修课程。这种开设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也缓解了大规模走班上课所引发的教学秩序混乱和教学设备不配套的矛盾。
在选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安排上,许多中学基本上是先上完必修课程后,再集中开设选修课程。这种安排的弊端在于必修课上得太匆忙而没落到实处,而选修课过于集中导致学生身心疲劳,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实行“同步穿插”的方式进行,即在时间上适当同步,在内容上必修与选修相互搭配,交叉安排,协调推进。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拉长选修模块的学习时间。在高中12个学段内(将以往的学期制改革为学段制,一学年分为4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其中9周学习,1周考试),第3~5学段开始设置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第6~8学段集中开设限定选修模块,第9学段开设偏向文理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选修模块。必修与选修同步穿插的课程实施模式,会给学生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上带来新鲜感,有利于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中观结构——构建“统一集中+自主选择”的选修模块组联模式
高中阶段,“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必修课程是主要和核心,选修课程只能是“锦上添花”,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选修课是在约束性下的选择性修习。因此,在高中12个学段的划分范畴内,学校在第1~2学段可只开设必修课程,原因有二:一是高中第一学期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习惯各不相同,有必要对语文常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进行统一的教学;二是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必修学习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的培养。第3~5学段可以开设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学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还不够扎实,不能开设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题性的选修模块,以防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二是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第6~8学段集中开设限定选修模块,一是因为这一学段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有了可能;二是必修任务大多已完成,有充裕时间集中选修,为学生的专业方向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学校可在第9学段开设偏向文理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选修模块,主要解决高三学生分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上选修课程模块组联模式,通过兴趣选修模块进入限定选修模块,再到专业提升和择业就业准备选修模块,模块切换频度适中,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更注意关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微观结构——施行“有机整合+遴选优化”的模块内容选择模式
“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选修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结构中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适当控制选修课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3]可见,各个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遴选。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在高中学习中,文化课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了,所以说在高中的时候,体育和健康教学必须要实行下去。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上期,身体素质较初中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要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高中体育第一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学生虽然进入了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自觉性、主动性仍较差。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的
1、深入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懂得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增长体育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加强协调性练习。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上期所学的内容。使之学为所用,提高体育达标成绩。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力求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2、上课讲解时,做到声音要宏亮、吐词清晰,组织得端,示范准确。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3、抓好两操及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4、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1周开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 器材准备等
第2—5周 复习并纯熟掌握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第6—9周 球类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排球正面双手传接球
第10—14周 跑:耐久跑 200米全程计时跑、弯道跑
跳跃:跳长绳、短绳
投掷:双手从体前后抛实心球
游戏:猜猜谁是领头羊、听数抱团、开火车
第15—18周 力量、柔韧性训练、俯卧撑、坐位体前屈
跳跃训练 单双腿连续跳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记文学作品 优化策略
一、明确传记教学的基本目标
结合传记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对传记文学的要求,我们可以明确高中传记文学作品的基本目标是:(1)了解传记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以及这一文体不同体式的特征。(2)结合写作背景,理清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经历,把握典型事件细节,走进传主内心感情世界。(3)揣摩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把握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4)学习传记选材与组材的艺术、结构文章的方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寄寓褒贬、富有文采的语言;学习传记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积累写作素材,并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5)在了解传主生命轨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认识传主对社会的价值与影响,客观辩证地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并以优秀人物为榜样,砥砺志向、健全人格、规划人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中,前三点是传记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第四点是传记文学作品的写作教学目标;第五点是传记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某一传记文本进行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要紧扣传记的文体特征,同时,目标设计也要有整体性:既要观照语文课程目标,又要观照传记单元目标;教师需要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将阅读目标与写作目标进行整合,在传记文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要给予写作应有的位置,给学生练与写的机会,实现传记阅读教学与传记写作教学的结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写作教学的现状,避免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在传记文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写作目标设计不仅要体现在写作技巧的学习上,还要体现在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实践的学习上。例如,《苏武传》的教学目标可设计成:(1)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文章的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3)学习传记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力;(4)尝试把本文改编成一则苏武小传。教学重难点:领悟苏武的精神品质。
二、选择合适的传记教学内容
1.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传记文学教学内容。要想选择合适的传记文学教学内容,语文教师首先要熟悉传记教材内容。在对传记教材内容熟悉的基础上去进行选择,才更具科学性。如在进行传记文学作品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读,在此基础上对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传记文本有所选择。
2.教学内容的问题其实就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教什么”,合理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还要依据学情去确定和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学生“学生学情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同的学生,可能存在着学习动机、认知结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明确传记文学教学内容时需要关注的。如对基础较差、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引导其梳理人物的主要事迹,在其人生历程中把握做人风范;对基础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其在学习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讨。总之,要依据学情,对传记文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构。
3.合适的传记文学教学内容必须是符合传记文体特征的内容。王荣生教授指出,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文本的体式是这一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特质所在,因此,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取,这就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要依据文体特征。冯为民老师在执教《项羽本纪》时,就选取了紧扣文本特征的内容,下面是冯为民老师执教《项羽本纪》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将课文所写一千多字的“垓下之围”压缩到三百字左右,接着引导学生品读“垓下之围”,重点评析被学生删改部分司马迁是如何“摹形传神”,让其笔下人物“千载如生”的,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被删掉部分体现了刻画人物的哪些艺术,最后,学生探讨“巨鹿之战”和“少年言志”两部分是否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观赏教学法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传记类影视作品,如《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英雄》《鲁迅》《少年》《建党伟业》《恰同学少年》等。这些根据传记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为进行传记文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时,教师可选取一些与传记文本联系较为紧密的、艺术性与欣赏性较强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2.戏剧表演法
一些传记文学作品中,往往有着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中国古代传记作品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类的作品,很适合用戏剧表演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课本剧为载体,开辟传记文学教学的新天地,使传记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生动、鲜活、立体起来。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把传记文本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
3.专家讲座法
传记文学作品教学时,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对传记文学有独到认识的老师开设讲座,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对传记学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4.围绕问题,多元探究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或课堂生成的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如在学习《太史公自序》时,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谈谈司马迁著成《史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时代”“家族”“作者自身”“前人”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讨《史记》的成书原因。
四、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明确传记教学的基本目标,选择合适的传记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适合传记的教学方法,优化传记文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摘 要:现阶段,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一块瑰宝。毋庸置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继承有机契合早已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硕果累累。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浅显论述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的一些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契合;困境与对策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一块艺术瑰宝。不可否J,在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一些不适应时展的、糟粕性的东西,但是绝对不能因为那么一点点不好的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地否定。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发扬光大。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有许多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不够密切。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浅显地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的困境与对策。
一、面临困境
1.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浓厚
现阶段,学生整日羁绊于各种网络信息之中,致使他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时间越来越短,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对传统文化接触得短、感受得少自然也就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浓厚是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2.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不对头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编写者试图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继承有效契合的支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利用教材全解、古诗文翻译宝典等工具书去学习这些内容的。利用教材全解、古诗文翻译宝典去学习古诗文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能从局部入手学习古诗文,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不对头是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3.讲解传统文化的效果不透彻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彼此关联。因此,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讲解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讲解。只有立足整体、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材内容挖掘不深、理解不全,致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讲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对传统文化讲解不够透彻是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面对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够浓厚的困境,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激发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要让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不竭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因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剪辑了一段有关司马迁生平的视频,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了司马迁的生平。视频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曲折离奇的故事不仅激起了学生想要深入了解司马迁这个人物的欲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报任安书(节选)》这部分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当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自然而然地契合到一起。
2.优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
面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不对头的困境,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措并举,优化学习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方法。教师要让优化的方法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得力助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大幅优化高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仍然以学习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这一课为例,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等深刻体会司马迁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了《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用自己的笔蘸着自己的血泪悲壮写就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不仅为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留足了时间,而且优化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让学生在课后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试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如梦如幻”地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当高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得到了大幅的优化之后,他们就会游刃有余地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灵活自如地契合到一起。
3.强化讲解传统文化的效果
面对教师讲解传统文化效果不够透彻的困境,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透彻地讲解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让透彻地讲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重要推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努力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教学目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例如,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要撸起袖子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在教学《报任安书(节选)》这一课之前,教师如果细致地阅读过司马迁撰写的巨著《史记》的话,那么他的讲解必定是无比透彻的。比如,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多处议论,既同情屈原,又是同病相怜――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屈原最后选择了死,司马迁却选择了生,为什么?只有教师细致地阅读过《史记》才能透彻地讲解二者的不同之处。教师在熟读《史记》的基础上,会引领学生管中窥《史记》。《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在教师透彻地讲解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会把高中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继承有机结合起来。当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效果得到不断强化之后,学生就会富有成效地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卓有成效地契合到一起。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正确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困境的基础上,找准相关对策大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契合。教师要潜心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源泉;教师要潜心优化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让有效的方法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途径;教师要用心强化自身讲解传统文化的效果,让透彻的讲解过程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推手。当然,高中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诵读经典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教师要竭尽所能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密不可分地契合起来,要让高中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意义及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