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应具备的条件是:1.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使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做到大胆创新,勇于进取。2.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概括为“新、特、求、活”。“新”是指对工作有好奇心,不墨守成规;“特”是指思维和行为具有独特性,不随波逐流;“求”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不同方法,在拼搏中探求规律;“活”是指思想开放,不遗余力地去开创新局面。3.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学开放,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富于感染力,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呢?笔者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把前后知识用一条“线”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教师在设疑时,要深入地研究新课标及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掌握教材的纵横联系,熟悉每一课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在每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这样的设疑才能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逻辑顺序,才能由点到面地让学生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巧妙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学生自己,教师把一些最基本的定理和公式告诉学生,其他的学习全靠学生的钻研和练习。对于一个公式,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会把数学这门课程学的越来越“活”。

二、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意识

好的学生是夸奖出来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来自于学生内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多进行鼓励,给学生营造一个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点滴做起,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和鼓励,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对不完整的答案要进行补充。教师对于问题的出现应当场解决,同时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直接举手对教师的观点提出疑问。教师要耐心地解答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答的时候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认真地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共同进步。对于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创新的火花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三、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开放性与社会性的问题为前提

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时,教师不能使用传授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东西。例如,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出(七桥问题)?让学生设计最快知道瓶子里装有多少粒黄豆的方法,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凡“一笔画”一定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还有一些“过路点”;有一条线进入“过路点”,必有一条线离开“过路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敞开了,思维有了新的生命,创新意识会在这些具有创意的问题中悄然走进课堂。

四、课堂教学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发光点”,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展现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在创新中发展。

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发学生创新的信心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需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这样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树立信心。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他们才会积极投入,才会树立信心。在上《国徽》一课前,我布置学生去观看国徽,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我问:“同学们,有谁能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国徽吗?”许多同学纷纷举起手来,就连班上平时比较胆小的朱xx同学也举起了手。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对朱xx同学说:“你平时爱看书,今天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你能大声地告诉大家你收集的相关资料吗?”朱xx同学非常紧张地站起来。开始时,她的声音很小,在我一次又一次鼓励下,她终于声音洪亮地向大家宣读了有关国徽的资料。她讲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在后面进行仿写的环节时,同学们想象丰富、新颖,出口成章。

其次,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例如在执教《一只小鸟》时,在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那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续写一段话。同学们高兴极了,纷纷动起脑来。几分钟后,我让学生讲述自己想象的结尾,学生便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虽然有些语句不够通顺,但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了成功的信心。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课堂上老师所提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疑,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如让学生编故事“皮球浮起来了”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茂密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活泼可爱的孩子……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气氛。接着我问学生:“你们也想去这片美丽的树林玩皮球吗?愿意成为这些孩子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后,我进而启发学生:“这节课我们就开动脑筋,帮小朋友想出更多的办法,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

三、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创新行为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日常的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学习了《惊弓之鸟》后,我要求各小组学生表演课本剧,看谁演得好。各小组学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商量、设计。在表演时每组学生吸取前一组同学的长处,改进不足,一组比一组表演得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萌发的创新灵感。

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很有必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快获得知识并有不可限量的潜能。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氛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的敢说的一面,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保证学生有一个“创新”的心理安全,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的平等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板,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看谁的方法独特,有创造性。”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学生边思考分析、边讨论交流、得出了多种方案。在这种十分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所以说,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立足认知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新的认知活动,并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基础保证。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新颖性、多面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能过于扩大学生的认知差距,随意加大学习难度,给学生创新带来困难。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沟通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的整体,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培养创新意识。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我启发、点拨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学生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我通过让学生联想,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了,既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七册实践活动:“我们去秋游”这节课时,我从学生喜欢去的当地的白沙公园出发,创设情景,要求学生当组织者,以游玩白沙公园为中心预算车费、门票、游玩项目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去运用数学,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发挥合作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这样可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相互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教师要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五、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无限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膀。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我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一个锐角时,学生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并且说出了无法判断的理由。我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任何一个三角形都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它的底角只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然后话锋一转:假如露出的这个角是底角呢?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学生滔滔不绝的描述,我也感到兴趣盎然。

六、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不仅仅是认识数学,而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4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这样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类型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制成三角形不同角度的卡片,让学生们来区分各类三角形的不同形状,并进行归类,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并亲自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研究,并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鼓励质疑,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_始。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质疑,发表新见解。例如,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太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使学生产生疑问。

三、培养有利于创新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仍以“小统计”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既使学生初步知道怎样收集、整理、解释数据,又进行了爱长辈的情感教育。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一、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课堂情绪的调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助于个体的和谐发展。如我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t’s fall.”句型时,在课堂中总是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着老师的引导去回答,而是回答成了:“It’s spring.”那么不要马上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先画出一棵秋天的大树,然后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想象力,改变一下图片中的树叶,把枯黄的树叶变成绿色,再加进几缕阳光,马上就变成了春天。在此基础上鼓励同学们开动脑筋改变图片,在大树周围加上一些小雪花,同时让树叶全部消失,同学们就感知了另一个新单词“winter”。这样,不但不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得到了知识的拓展。

二、积极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同时鼓励同学们敢于创新,让这种精神遍布课堂,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新事物,在有限的课堂里去遨游无限的知识领域。例如在教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这个句型时,我说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river.让学生仿照例子用I like …Because I can…造句。学生纷纷说出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eat ice cream.等。这时有个很聪明也很调皮的男生站起来大声说:I don’t like summer.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flies. 这时,教室有了一阵嘻笑声,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孩子敢和老师唱“对台戏”,我没有生气,反而夸他肯动脑筋。另外有个孩子也站起大声说:“I don’t like winter. Because it’s too cold.下面的学生听了也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我马上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对季节的喜好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大方阵用“I like… I don’t like…Because…”进行辩论赛,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这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四个方阵的学生积极举手,畅所欲言,很多答案超出了我的预想,整节课都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

三、鼓励团队合作,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是训练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例如:在三年级 At the zoo这个单元学习动物类单词及用英语打招呼的日常交际地训练。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内动手操作的任务,并与组内成员进行英语交际。我首先介绍制作动物头饰的方法:Draw a monkey. Colour it. Cut it out.然后要求学生:Say Hello each other.学生们兴趣高昂地投入到了制作当中,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各自制作的动物。有的同学还大胆创新,尝试制作没有学过的动物,如:恐龙、大猩猩等,并为了便于交流主动问老师,学会了这个动物的英语单词。这样的组内活动使同学们既复习了旧知,又学到了一些新知,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还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完成制作后,他们互相用英语进行交流,“Hi! I’m a baby kangraoo.I’m short.”有些小组还拓宽了交际的内容,互相谈论一些自己的年龄、爱好等。这样学生们不仅具备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语言交际的能力。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自己在组内的价值,体会到了用英语与他人交谈的成功感,并为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到骄傲。学生的创新潜能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大胆探索的观念,才能按照学科特点,为学生营造出创新思维的环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我们的教学才更具创新魅力!

四、借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从而开拓创新思维。例如:学习晴天里去郊游的英语表达,学生在课件的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老师又将活动课件变成踢足球,让同学们创编新的对话。这样学生就有了创编的题材,不断演出或创作出许多小对话。

五、巧妙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可以设计成“幸运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的,有的猜黑的,有的猜蓝色等。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得奖章或者小红旗。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