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 特点 创新
新一轮医药物卫生体制改革,使医院公立性与公益性进一步回归,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医院之间竞争加剧,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社会、医院和职工个人之间利益重新调整等诸多问题,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认识观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医疗卫生发展的新形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各医院要认真把握好正确导向,积极迎接挑战,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当前,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除其基本特点外,还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一)救死扶伤和服务好患者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显著特点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是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因此,医院要以病人为中心,以治病救人为核心,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为这个中心服务。无论是做病人的思想工作还是做医院职工的思想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病人服务。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公立性和公益性进一步回归,医院就更要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服务好患者。
(二)与医疗业务工作联系紧密
医院要做好救死扶伤工作,就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因此,医院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医疗业务工作来开展的。同样,医院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就必须遵循医院工作的这一特点。当前,一些医院将医疗业务的各项任务作为考核或检验成败得失的唯一指标,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职工思想滑坡,向钱看齐的思想比较严重,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事就少做或干脆不做,久而久之,职工思想涣散,业务滑坡,非常不利于医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医疗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三)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
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每个人的社会处境、接受的教育、人生阅历和知识层面方面的各不相同。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生老病死,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医患关系,积压了很多不良情绪,他们也需要倾诉和发泄。特别在新形势下,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难免被一些错误的思想诱导,由于以上诸多方面因素,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拓宽接受新思想的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双重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对象既有病人也有医院工作人员,例如,有些病人由于突况抢救无效致死亡,医生向病人家属宣布这消息时,由于情绪激动,很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在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医院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还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一些途径方法,引导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的管理规定和制度,配合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确保医疗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下去。
二、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创新
(一)以人为本,着力转变观念
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摒弃“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要把全院职工统一到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高度,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职工的政治认识、思想道德水平,牢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振职工的信心,为医院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坚持改变传统的方式,主动询问医院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问题。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将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传播给医院工作人员。
(二)抓好服务,创新工作内容
随着医院的发展,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各医院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更把提升服务水平放在的非常重的位置。医院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面要根据医疗服务的特点,改变内容结构单一性,着眼于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思想素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仍要回归医院工作的重点即:医疗和卫生,医院思想政治的工作内容要与重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相结合,不断引入时代性理念,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三)结合实际,运用多种形式
医院的医疗技术、队伍素质、服务水平和背景环境医院各不相同,加之地域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各医院要结合医院实际,充分考虑本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一改以往固定、集中的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采用阶段性、分层次的方法开展工作,给予医院工作人员充分的尊重。把主动权交给医院工作人员,让他们进行自我批评、自我约束及自我剖析,敢于说出自己思想上的误区,并主动改正。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
(四)依托文化,丰富工作载体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就是医院文化,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为载体在医院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塑造、一个结合”的原则,“一个中心”即:以坚持共同价值观导向为中心;“两个塑造”即塑造医院的整体形象,塑造医院工作人员的开创精神;“一个结合”即将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医学科技创新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创设医院浓厚的文化气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文化这一载体,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所有的职工和患者中去,通过优秀的医院文化感染力、鼓舞人。
(五)注重实效,改革考核方式
加强医院的思想政治注重实效,坚决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一直以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考核方式简单。医院对职工仅仅重视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考核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方面考核不够。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医院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所以考核方式需要创新。新的考核方式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第一,在病人中走访调查,将病人对工作人员的评价落入考核标准之一;第二,可以让工作人员互评或自评,让他们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的同时,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吸取和借鉴;第三,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将其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作为另一条标准;第四,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只有真实全面地反映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动向,才能结合新形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要不断深入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做好思路、内容、形式、载体和考核方式五个方面的创新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工作的每个方面、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整体服务水平,努力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科新生 科技创新意识 入学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92-01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从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工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工科新生引入创新队伍,踏上创新之路,实现从“迎新”到“纳新”再到“创新”是入学教育方案设计之初便应思索的问题,而正是这种前瞻性的思考与设计,将进一步促使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萌生,反哺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1 大学新生创新意识现状和心理需要特征
大学生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从事独特、新颖且有一定意义的活动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最主要表现为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意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支撑。这种意识之于大学新生,是隐性而萌动的存在。
当代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以前,接受的多是应试型教育,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升入满意的大学”,压抑了自身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进入大学后,面对着广阔的大学时空,生活遭受全新境遇,很多新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存在误解,加之自我约束能力及辨别力不强,极易在光怪陆离的大学中迷失。同时,大学新生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发展与自我实现需要,潜意识中有着比一般社会同龄更高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证明过往奋斗的价值。总之一句话描述大学新生的特点,就是:学习的惯性犹在,学习的方向与方式则易摇摆。
2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期
从上述大学新生的创新意识现状和心理需要特征梳理中可以看出,对于这样一群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如果我们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伊始就能主动贴合新生刚入学时的思想心理特征及需求,对大学新生心理中积极的一面予以鼓励引导,对消极的一面积极疏导,无疑把握住了新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会对大学新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内容方面应精心设计保证入学教育有料有营养,通过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展现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的外部诱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创新体验,逐步引导学生将对创新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创新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这样才能更为符合学生“胃口”,填补教育“真空”,引导学生迅速确立学院认同、专业认同,进而开启大学四年的求学之路。
3 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3.1 与新生心理实际相结合,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项目设计应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贴合新生入学时心理思想特征实际,紧紧抓住新生人心向学的特点而展开。只有主动迎合学生发展需求,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主动参与。
3.2 活动开展重在营造创新氛围,学生参与方式重在感知
利用“首因效应”原理,从学生主体感知出发,强调第一印象,重在创新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萌生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3.3 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主要团学组织力量
除却传统的课堂教育,当代大学校园团学组织等社团的兴盛为搭建开拓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以学生专业学习为依托的精品团学课外活动为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营造了巨大空间。这些主要团学组织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优势,“传、帮、带”效应明显。
4 多维度培养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入学教育活动设计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重在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的激发有助于专业兴趣的培养,这与工科专业特点密不可分。入学教育活动开展中,应精心设计、充分整合,从感知、体察、等几个维度上为工科新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4.1 感知维度:意识激发
(1)优秀师兄师姐谈
优秀师兄师姐谈活动旨在通过优秀师兄师姐现身说法和新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加强新老生的互动交流,形成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师兄师姐们从自身历程谈起,对新生更有触动意义,促使新生更早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树立心中标杆,尽早做好全面规划。
(2)科技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先进事迹报告会一般主要由科技创新团队介绍项目经验和获奖经历,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团队作战”成功的范本,使同学们更了解学术科技团队从组队到运行的过程,更加了解与识别机会与资源,促使其早日规划创新路线。
(3)创新实践大讲堂
创新实践大讲堂在此泛指邀请大学生涯规划专家、学术领头人、通识教育专家、企业资深HR等嘉宾为学生开办的讲座的统称。此类讲座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使同学们进一步被人格魅力所感召,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引发自我增值的想法和决心。
4.2 体察维度:文化感受
(1)科技创新作品展
学校应将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作品及科技协会会员平时制作的优秀科技作品进行展出,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参观学生学术科技作品,促使新生切身感受科技创新的氛围,领略创新创造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术科技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对大学未来生活确立基本感知,惊奇之余更引发思考。
(2)科技企业文化游
企业参观是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清晰定位,为将来择业就业奠定基础。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相关公司的发展历程、行业状况、公司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人才培养等问题形成基本认识,扫除对于专业前景的迷茫,进一步明确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伟,张建旭,邵毅明.工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5):172-174.
关键词 动画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计算机动画课程具有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以及手工绘画操作的实践性等特点,使其在动画设计专业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思考将本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应有知识水平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目前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但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与目前社会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相矛盾。本文旨在思考如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对于知识要点机械性灌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动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来谈动画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实践技能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兴趣对激发人的求知欲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人有了兴趣,做事情才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才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同样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中亦是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兴趣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一探究竟。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不可估量的学习潜能,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一些经典案例,采用一些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将它们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动画专业课程的兴趣。如在讲“人物动作”时,我将《料理鼠王》中雷米帮林奎尼做菜的经典场景放给学生欣赏,雷米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动画“人物动作”制作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环节,传授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完成简单的人物动作的制作,反复训练,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达到增强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意识是动画制作的宗旨和灵魂。动画设计专业包含众多课程,它们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边的一物一景都可能是动画教学有效的素材。学生要学好动画专业,不仅要有扎实专业技能水平,还必须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视野拓展训练,让学生养成从专业角度主动观察、多思多想的好习惯。
我在动画教学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要从多个环节入手,首先从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入手。“动画专业是创意性的专业,因此动画的教学应该比较适宜以艺术素质教育为核心。”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动画形式、动画风格、动画流派,让学生在用心观赏品味中去领悟、去揣摩不同风格流派动画之间的特点与差异。因为不同的动画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动画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国外动画作品欣赏”中,可以重点突出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动画短片,如《美少女战士》《唐老鸭米老鼠》《圣斗士星矢》《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国产动画作品欣赏”中,可以将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绍给学生,或是让学生感受像《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传统动画,使学生从不同的动画作品中受到启发。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得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否则谈所谓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是空洞的、苍白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具备了开阔的视野后,自然而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在谈培养动画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时,实际上必须先理清这样的命题,即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所以说学生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新意识,才能谈及在实践上有创造能力,最后达到把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把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仅有创新意识或只具备实践技能肯定是不够的,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Flash这类艺术软件上,动画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动画创作的技能和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流露和表达,并将闪现出来的灵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为作品添加别样的新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出源于自己内心中最完美的、最具有新颖构思的作品。动画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值得我们潜心研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题海战、补课战不仅会使学生越来越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倦,而且也会使学生的学习长期处在被动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自我对知识的追寻和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逐渐缺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与现代教学相对脱节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改进和完善。教师除了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外,还应逐渐优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合理的课堂互动问答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来鼓励学生学习,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学习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科学的教学理念拓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培养了他们敢做、敢说、敢创新的精神。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的来说,如果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意识的应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独创性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如听写、领读、逐字逐句的讲解、提问等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网络进行动画教学,还原小学古文中的全貌;又如通过电子情景教学,设定语文课文内容中的仿真场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使其能够仿佛真正进入了语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研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将其分为相关的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互相合作,通过开展互帮互助形式的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使其思维活动真正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随即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加大对教材、教法等教学方面的钻研、剖析,同时要加大和学生的沟通力度。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来找到适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课程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与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必须重视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教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缺乏创新能力。化学是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有利于保证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与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全面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创新。其次,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爱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新思路与新认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化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化学实验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立足教材,走出教材,突破教学模式与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方法,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思维的判别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乙烯制取实验中,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控制,以保证产物的纯净。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加深了对于实验基本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性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与主动探索的动力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动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需要。并且每一位学生之间都具有差异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与思维的习惯影响,思维懒惰,不善于思考与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化学与生命、能源、材料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之间的联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激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将化学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可以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与生物和物理相关的问题以及总结概括性的问题等。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形成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问题空间,在学生的情感领域创设一种从问题到解答的情境,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解疑答惑的心理与愿望,促进学生的心理情境和问题意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集中思考,并不断发散思维,让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科技活动是创新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进行创新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去农村、工厂等地方参观与调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现象开始,寻找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化学现象,与课本理论相联系,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实现了从生活到理论再到生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创新;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发挥个人创造能力,自主完成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与时展的要求,对于国家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凤霞.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
旬刊),2011(4).
[2] 柏林洋,邵俭福.基于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