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80-01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喜好,切实有效的完成提高学生体育素养这一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为切入点,探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途径。

一、采用多样化方法确定重点,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较好地把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锻炼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和功能,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要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初中生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耐力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安排学生耐力的练习,以改善和提高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机能。但是,由于耐力跑不像游戏等活动那样有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一些有趣味性的教法,引导学生对耐力跑产生兴趣,如变换路线法、障碍法、游戏法等。变换路线法就是在图形上跑,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蛇形跑、螺旋形跑、花瓣形跑、多角跑、对角线跑等;障碍法指利用人为设置和固定的障碍,进行有跨越、翻越、跳跃、钻越等动作的耐力跑,如栏架、垫子、山羊等器材和攀爬架、花坛、树木、沙坑等自然障碍;游戏法指把游戏融于耐力跑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练习中,可以按事先的布置,做不同形式的追逐、接力、传递、运球、换物游戏等。

(三)根据课程特点组织教学。初中生的课外锻炼不论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理念,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序、有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

二、创设机会,确定难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没有创新。通过仔细深入的观察,才能展开想象。想象是思维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因为想象往往是知识飞跃的一种联结。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对学生亲切、真诚、平等,并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创造体育自我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同甘共苦,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况,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亲自实践,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创新思维。应多采用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再分析矛盾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实际起作用的活动状态。二是集思广益,让学生的头脑转起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等原因,对于出现的新事物往往比较范然,不知所措。集思广益后,学生对新内容理解加深了,也自然对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记忆更深,以后运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结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可发展利用的空间还很多。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地研究,更好的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作者简介:徐杏英,女,本科,就职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侧重点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所以,它的教学过程不能违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否则就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七年级是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初中乃至高中学习的基础阶段,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七年级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听说”训练。从英语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初一的英语教学是从英语会话开始的,而且这种形式贯穿于英语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同时,根据各个单元不同的中心话题展开不同的对话内容。总体看,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语音、基本的语言交际和简单的阅读训练。根据七年级英语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注重教师的口语示范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有一个适应过程,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小学时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以及英语不被重视等因素的限制,英语并没有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被重视。从笔者所教的七年级三个班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小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学习英语,即使英语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也不能完全区分元音和辅音等最基本的语音知识,更不用说识别英语音标了,其他同学更是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因此,初中学习英语之初,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如果教师的示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效应,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好奇,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在示范时要善于提炼与总结,尽量多用学过的英语会话与学生交谈,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无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另外,教师应坚持用学生能听懂并且易于接受的英语指令或短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英语知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示范英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音机,给学生放原版录音,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听单词的读音、完整的句段和它的抑扬顿挫,从而学到地道的英语。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学生要在反复听懂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说,才能说得正确流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英语音标的学习

英语发音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越学成绩越赶不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掉个人努力等客观因素外,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不会读英语,英语口语跟不上,何谈进行英语会话,何谈通读短文,更不用说语感了,长此以往何谈提高英语成绩。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没有掌握英语发音,学生往往依赖教师课堂上所教单词的读音,而不去考虑音标,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惰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必然是机械记忆,越来越感到困难,从而学习兴趣减退,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准确地读音,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掌握音标的读法及应用。例如先给学生展示三个单词name,see,red,然后让学生根据单词name,see,red中的元音[ei]、[i:]、[e]和几个辅音,再组成几十个单词让学生进行拼读练习。坚持这样的教学和实践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三、反复练习目标语,同时注意形式变换

七年级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不同的话题,然后单元学习围绕着中心话题展开,或以对话形式,或以讨论形式或短文形式。第一课时通常以对话形式引出本单元的目标语,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反复对话练习,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目标语,同时练习不同人称的形式变换。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训练在这一课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堂成功的七年级英语课并不是看学生背会了多少个单词,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语,并进行了充分的练习。如果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将目标语练习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以上,那足以证明这堂课的教学产出高效。本校有一位主抓教学工作的校长,她也曾是一位在一线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英语教师,在笔者教学之初她曾这样说过:“不要以成人的想法去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有一个接受过程,所以不要过于追求难,不要贪多,而要多练习,多强调,多反复,每堂课都要尽量让每个学生练习目标语十几遍……”。类似的教学方法使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学生都乐此不疲。

四、科学引导学生说英语

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大多数学生在说英语时有胆怯、害羞等心理表现,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英语时一定要科学,讲究方式方法。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比如每天的早读让不同的学生来领读,包括课前的领读等,不要只将此任务交给课代表;同时课堂上让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开展对话或进行讨论。等到学生们有了巩固的基础后,再设计一些展示的活动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比如每天英语课前让一位同学做“morning report”,内容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名言警句,也可以叙述自己有趣的经历,或是其他想和同学们分享的内容。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会话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对记忆单词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们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真正实现英语的“乐学”目标。其次要“感谢”学生所犯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旦听到学生错误的回答马上就按捺不住,不等学生把话说完,就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这种做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无益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在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上,笔者一位同事的做法非常好,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在同学答对问题时,所有的同学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去鼓励;而当有的同学答错问题时,掌声往往更热烈,因为大家都在“感谢”这位同学把多数同学会犯的错误勇敢地展示出来,这时教师会询问其他犯同样错误的同学做题的思路,然后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去解析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会更加记忆深刻,同时也掌握了这一类题的解题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动辄批评,而要坚持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思想压力,使学生不怕犯错误,乐于说英语、乐于学英语。

五、注重课前导入和课后总结

一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本科目的学习状态,这时有效的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妨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说起,在此过程中将以往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进来,使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话题中来,然后自然地引入到新知识的教学。在听说实践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遗忘快,前说后忘,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同时,教师讲解新知识时,也要注意复习巩固旧知识,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不但如此,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应该至少留出两分钟的时间去带领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给学生们一个整体的知识回顾,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奠基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必须重视此阶段的教育,以听说训练为基础,引导读写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方法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那么读写能力相应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就给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阶段,正确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红梅.初一英语教学方法浅谈[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8(12).

[3]周玲,胡程飞.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视角探析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2009(4).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此可见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地感知和加工教材中的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新的数学教材不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在编排的形式上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因此,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教材上题目的背景选得非常好,学生感兴趣。“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如果商场通过销售这批衬衫每天要盈利1200元,衬衫的单价应降多少元?”

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发一张题为“阅读让我成功”的卡片,需要填写的内容是:题中的关键词句有 ;我读懂的数量关系有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通过阅读我的感受是 。然后安排阅读,要求阅读三遍以上,并填写卡片,最后交流与评价。

通过以上活动的展开,学生收获颇大。一位平时害怕数学的同学谈了这样的感受:“解决应用问题要做到静心阅读,理清数量关系,弄清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试设未知数,易用题中关系者,则选它为未知数,否则就再换一个未知数。”这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学生的鼓掌声。

二、加强阅读策略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第一层次,教师先编拟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

第二层次,由于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进行巧妙点拔,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

第三层次,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与应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分层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能在全面把握文字的同时,把整体分成部分,然后逐一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些题目中往往含有好几层意思或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如不能分层阅读出全部意思,就会发生“断章取义”,不能完整地解答提出的所有问题;有些题目的表述很多,学生阅读后往往理不清头绪。所以要求学生运用分层理解阅读的方法,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三、创设主动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学会阅读

丁尔升教授在《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提供适当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学习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数学需要阅读,相信学生会读,学生能读好。其次是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这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次,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并把握阅读时机,让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易混处、升华提炼处阅读。

华罗庚教授曾指出读书要实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论述非常精辟形象。“由薄到厚”,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把知识进行发散、类比、联想,做到由此及彼,由少到多,由零散建构成整体。如对一个概念学习,应思考产生的背景、本质特征、适用条件、与其它相关、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等“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是数学阅读的双翼,缺一不可,互为基础,互为促进。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自觉实践。因此,教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第4篇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农村中学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但实际上任务的重点在后一“为”上。

这种教育脱离农村实际,与社会需要脱节,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如果升不上学,则所学知识在农村无甚大用,而有用的又学得少或没有学。最近对本校256名农村学生进行了一次“应用文”写作测试调查,取样统计数据表明了如下几点:

1.学生因缺少练习,未能掌握已学过的某些应用文的写法,如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等。

2.能写介绍信、合同书、说明书、电报、广播稿等8种应用文的学生均不超过被调查人数的17%,其中会写合同书的只有11%。

3.会写演讲稿、广播稿的人数占8%,能作对联的只占2%,会写调查报告的只占3%。

4.能识、会写“农村实用杂字”的,能写毛笔字的只有5%。

通过以上调查说明,农村语文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需要。不少农村初中对应用文的教学很不重视。

二、结合农村实际改进语文教学

如何使语文教学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接通农村生活这个源头,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同时,注意丰富第二课堂,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一)适应农村需要,加强应用文教学。应用文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农村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来说,会写各类应用文就是一种实用本领。

1.从发展农村经济现实来说,要让学生学会写合同、广告词、请示报告,产品说明书、发票、契约等。

2.从民俗礼仪来说,应让学生掌握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对联等七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3.从参与行政管理来说,学生要能写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

4.从宣传与民事活动来说,要能写通讯报道、演唱材料、广播稿等。

5.从普法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增强了,知法、执法、护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要能写写、答辩状等。

(二)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补充教材或乡土教材。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初中的培养目标,加快教材改革步伐。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三)结合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调查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基本要求。

1.说,是调查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调查中应让学生着重把握以下环节:(1)提问(向对方提出要了解的问题);(2)引问(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可能偏离主题,怎样引导他回到正题来);(3)层递(怎样使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围绕主题发展下去);(4)趣味(采访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双方都进入角色)。

2.听,着重于“听记”方法的指导。应让学生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契机。有的内容很重要,而说话者常作简述,这时就应指导学生抓住时机,让对方进行深入的表达。

(2)以点带面。即由一点想到与此相关的“面”,从而纵观全局。

(3)提纲挈领。对被采访对象的言论进行过滤,分析、归纳、综合,再作记录。

3.读,着重于写作鉴赏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参照物”。

4.写,这是写调查报告重要环节。先讲写作方法,进而“导写”勾划写作系列线,确立专题,划分小组--观察与采访笔记--调查报告--通讯或特写--议论杂感--“采珠”,搜集生动形象、丰富简明的群众口语,借鉴运用--谈整个写作过程。

这种写作训练在课堂内是无法进行直接有效训练的,应借下乡调查之机让学生在调查中写,在写中调查;在调查中改,在改中调查。

(四)结合生活进行适应农村特点的语言交际训练。当前,农村文化站(室)大多已经建立,需要大批文艺节目创作和表演人才;村广播室也需要采编人员和播音人员。所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辅导也是必要的。

(五)扭转忽视写字教学的倾向,开设书法课;加强书法训练与小学衔接,迅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六)组织“采风”及民间文学的搜集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听和记的能力。

中学教育基础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思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

一、初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

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延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2.科学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基础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硬件资源更新发展迅速,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新的应用方法。目前,可应用的资源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具有普通性和迁移性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4.应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5.整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其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计算机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家庭得到了普及,许多家庭配备了电脑,而且也连接了互联网。因此,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能够简单的操作电脑,并懂得一些基础的操作知识和方法。当学生开始在初中阶段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对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迫于中考的压力,许多地区将计算机课程作为辅修课,并减少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时。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上,按照其他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板书和讲解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就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计算机课程很难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与期待,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与课程知识的变化保持同步

信息技术是快速变化而且发展速度极快的一门科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知识的更新。计算机知识的快速变革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计算机教师从高校毕业之后能够进行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很少,知识结构很难跟上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速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素质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普遍很高。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望。目前,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计算机教师不但教授计算机课程,而且还要教授其他学校安排的课程,很少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很难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三、初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对策

初中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有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但是操作能力确是很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操作能力训练,通过多次的上机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颖教学方式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在对新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先简单的讲解一些概念,之后教师要进行示范性的演练。再次,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练方法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巩固练习。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联系,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教师要对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课堂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应用理解知识点。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脉络,以适应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频率,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填充新的教学内容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自身内容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适应新情况发展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程文武.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6(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