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的含义

生物技术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技术的含义

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生物;生物技术;现实生活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比阅读枯燥乏味的文字更有新引力。初中生学习生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了解生物技术的本质,主要是学习运用了生物学的哪种原理,从而加深对初中生物的认识。

一、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材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自由度极高,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变,灵活制作各式各样的演示文稿,为学生带来清晰直观的教学体验。合理的教学材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图片和视频插入其中,从多方面展现初中生物技术知识。在设计教学材料时,教师可适当利用互联网资源,从中获取音频和视频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初中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嫁接是农业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嫁接过程的视频,或者植物嫁接处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嫁接的含义;嫁接在农业中的应用还主要体现在果树上,通过对优良树种的嫁接大大缩短培育时间,使果子尽快成熟,促进果树的生长。这方面的教学可通过动画来实现,简短的动画能将果树嫁接后的快速生长过程演示给学生,嫁接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纪元。嫁接除了农业中应用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教师可通过演示文稿为学生举例说明,比如盆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嫁接技术应用的认识。

二、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出知识

生物技术的研究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出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的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在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观察和记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演示实验教学前,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些关于实验中所应用的生物技术的相关材料,从而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以益生菌的发酵演示实验为例,益生菌的发酵在酿酒文化中应用广泛,教师可结合课内和课外教学,在演示文稿的准备阶段,将课本中的发酵知识插入到演示实验之前进行教学,随后将用显微镜观察到的霉菌和酵母菌的结构图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通过霉菌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霉菌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将实验演示视频播放给学生,学习酿酒的原理和过程,进而了解生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在视频后加一个提问气泡: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建立在发酵的生物技术基础之上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生活中蒸馒头用的酵母粉、平时喝的酸奶都是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 服务经济

当今世界,无论在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还是在我国,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就是“新型经济”――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模式已经崛起。新型经济似乎是一个魔方,它神奇般地创造着巨额的财富,也改变着世界的财富分配规则,使世界财富重新洗牌;它塑造着新的经济英雄,甚至使“一夜暴富”成为现实;它是一种召唤,呼唤每个民族扩大视野,锐意进取;它是一种动力,催促每个企业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它更是一种挑战,要求每个人挑战满足感,在新时代里永不止步,创新文明。

一、信息经济空间将日益增大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互为推进,成为世界潮流和大势所趋,信息化程度是当今世界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关键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创造着有史以来人类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1、信息经济的一般特征

其一,网络化。信息经济第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网络节点的存在。互联网络正在编织全球信息经济的神经系统。其二,数字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数字设备与数字制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模拟设备与模拟制式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世界”,由此将引发一系列的产业革命。其三,个性化。个性化是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群体化而言。信息交换除了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增加,以至将成为主流。其四,即时化。资讯快速的传递,讲求立即反应。企业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内部业务流程也因此得以改造,能力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胜。其五,虚拟化。信息经济的虚拟化根源,于网络世界的人工构造性。计算机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三维的感觉世界。其六,全球化。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跨国公司正在发展成为无国界的公司,打破原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活动范围是全球性的,其资本、管理、人才和各项资源都来自于世界各地。

2、信息经济改变社会经济的根本动因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整个价值流的实质,从专业化分工的物质流转变成为业务融合的信息流。信息经济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融合,一个是解构,正因为这两个重要特征,信息经济才能够对社会经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融合,是与工业化社会中的“分工”相对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分离的各个物质生产局部环节整合成有机的一体,这一整合过程就是财富的创造过程。融合构成信息经济和工业经济分化的原点。零距离经济、直接经济、无摩擦经济、速度经济、人性经济、生态数字经济等,都是信息革命的实践总结,都是业务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产物。

(2)所谓“解构”,就是旧的商业结构的拆除与重建。信息经济逐步摈弃了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的规模”经济,逐步形成“个性化服务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新的信息经济打破了原有产业和企业结构模式,使传统产业模式发生“解构”。解体后的各部分将组成新的产业和商业结构。

3、信息经济改变人类社会

(1)网络改变传统的“时空”界限。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快速的渗透过程,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从对通讯方式的改变,进而到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到社会关系的改变,因特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块新的时空,即信息时代的“网络时空”。信息时代的“网络时空”是和传统世界“物理时空”相对而言的。这里包括了两个含义:一是距离的消失;二是时间意义的改变。

(2)网络为社会经济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信息网络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它对经济活动的承载方面。最初的互联网由于方便、快捷,成为信息传输的先进手段,既而它又成为各个产业价值链中每一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最后,互联网这条主价值链,把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包容进来,通过产业间的融合,由许多产业直接把业务放到了互联网上来进行,互联网成为各个产业活动的平台。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因为所有的产业都将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跨越诸多产业的商业平台,所承载的也已远远超越广告、邮件、新闻和游戏,正在把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的各种服务转移过来。它们汇集起来则是一场多个产业的核聚变。

(3)信息经济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网络时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同样也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在网络时空里,所有传统社会中的差别,如由自然禀赋造成的贫富差别,由财富、权力造成的等级层次,由地理远近造成的亲疏关系,由时间早晚造成的先后顺序及由种族造成的人种差异等将全部消失。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平等的世界,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信息。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是中心,谁就是焦点,谁就拥有了财富。网络改变了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结构。从社会中个人的关系结构来说,互联网扩大了个人的社会关系,提高了个人间交往的频度与广度,打破了旧的社会区划结构,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提高富裕程度及参与社会主流活动方式,而这种关系形式成本是最低的。

二、服务经济将走向体验经济

服务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是一种人性经济,或说人本经济。它表现了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丰富程度之后,伴随着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从而对精神生活有一种强烈地追求。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人成了经济中的绝对核心。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高级形式,也可以说是服务经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基于体验的经济模式,为了得到某种经历的体验。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自我实现带来的无比快乐。因此,在人类从服务经济走向体验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寻求更多的快乐和刺激,如何激发和满足人的潜在欲望,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些已成为人类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

1、体验经济时代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体验经济已经具备了产生和大发展的客观条件。我国台湾著名资讯社会学教授罗家德先生在其《网络国际关系行销》一书中也曾指出消费符号化的趋势,消费不仅仅是买有用的东西,而且

成为消费者用来诉说自己的“语言”。一件衣服面料成本很低,,但因为有了新颖的设计、创意的广告、动感的促销,就如同给其贴上青春、活泼、典雅、开放、大方的“价值”标签,能为其寻找年轻的、高知识的、国际化的、反传统的“社会性”的定位。“在过度富裕的社会里,当温饱舒适已不成问题,任何商品都‘符号化’了,人们要买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已开始大行其道。

2、体验经济延续了服务经济

服务经济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向市场提品在标准化方面均达到要求、水准后,同样品质的产品只有通过企业的不同品牌才能予以区别,但当顾客难以鉴别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与优劣时,竞争的焦点自然会转向企业的市场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数量上,顾客也将以此作为判定与选择品牌乃至企业产品的标准,与顾客的关系由此得以建立。服务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已经给了消费者更多的承诺与兑现,同时,也使消费者感受到了方便与舒适。服务经济的运行使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有形产品,还要提供无形服务,商品是提供服务的依托。在纯粹的服务产业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在服务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通常发现不了商品之间的差别,企业为了争夺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可避免地跳入低价竞争的陷阱。为了避免低价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失以及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制造商们不断挖掘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体验”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好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拉动性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使服务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延展效应。

三、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

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迅速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1、信息技术有效支撑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

其一,信息技术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工具,信息技术在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各种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检索和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二,生物技术发展需要特定软件技术的支持,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类软件的需要将进一步增加,软件技术将成为支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2、生物技术拓展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油田 采油技术 采收效率

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05-01

石油工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油田采油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往分层采油的工艺已经很难满足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水平,因此石油行业要加强对石油工艺革新的重视程度,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开采工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油的开采率以及挖掘油田的潜能,并且保证石油行业的经济发展处于不败之地。由于不同的油田所具有的地质条件与环境是不同的,因此要选择合理适用的工艺技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技术上的失误。

一、采油技术概述

采油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

二、目前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1、常规的采油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比如大泵提液技术具有更高的难度,电潜泵的应用受到了高温的限制等。

2、开发后期设备生锈氧化现象严重,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由于地层水、注入水对设备的侵蚀,并且设备使用年限过长,设备氧化现象严重,造成卡泵的现象。

3、重复堵水措施效果日益变差,目前我国油田的开采模式主要是堵水,酸洗,人工举升这样一个过程,在重复堵水三轮过后效果变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三、采油业的新工艺新技术

1、磁处理技术

所谓磁处理技术,主要就是指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的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对油田地下的驱替液与原油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就可以促使原油的物理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变,还可以使受到反应作用的原油的防蜡作用与增注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石油采收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结蜡问题,帮助延长油田井内受到热流的时间长度,使油田采油井所需要的防蜡资金成本得到了一定的降低,使油田内部各层的吸水性能得到加强,改善了油田内部各层原本的水驱油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采油厂,使部分原油有着高粘度的问题得到解决,节省了能源的损耗。

2、振动技术

油田地面受到人工的振动,也会随之产生许多大功率振动,通过这些产生的大功率振动,又可以形成大量的低频波,所谓的振动技术主要就是利用产生的这种低频波来改善所采油田内部原油的流动性质与地层的渗透情况,振动技术不仅包括人工的振动,还包括利用水力以及水力脉冲而产生振动这几个方面。

通过利用水力来产生振动的采油工艺技术,可以使振动形成的脉冲波使油田各层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质得到消除,这种采油工艺技术能够帮助油田各层面进行有效地处理,可以使油田各层的孔隙变得更加松软,并且使它的渗透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原油更加顺利地通过这些油田层面的孔隙,进而也就可以使原油的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另外,通过水力振动而产生的这些脉冲波,它们对原油的流动性与粘度等物理性质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使它们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使原油流动的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提升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这些油田层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质与其他杂质得到了消除,也能够降低油田原油的含水率,从而使石油采收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3、微生物技术

所谓微生物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微生物来使油田内部各层面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达到油田没原油特性发生变化的目标。

首先,微生物技术所需要的资金成本低,这就可以为采油厂节省更多的成本,进而可以使采油厂的经济利益得到提高。

其次,微生物技术操作方式简单与快捷,也能够使采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进而提升石油采收的整体效率,然后,微生物自身有着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使自己及其容易得到溶解,也不会对油田内部造成污染与破坏,这样既确保了油田内部可循环地得到利用与采收,又可以确保油田内部不会遭到外部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另外,利用微生物繁殖发酵来进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艺技术还有着很高的采集连续度,这种特点可以使原油采收率得到有效的确保,使原油的产出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由以上几点优势可以看出,微生物技术在新型石油采收工艺技术当中,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提升石油采收率的工艺技术重要地为石油能源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可以在石油采收工作当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4、声波采油技术

在石油采收工作当中,利用声波来进行的工艺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石油工艺技术。

首先,声波采油技术当中所包括的防垢技术,是通过采油管道上金属内的超声波传播,转移和错开管道中存在的盐垢,使油田采收管道上的盐垢产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抑制。

其次,声波采油技术当中的另外一种技术类型:防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声波产生于油田各层的振动作用,来软化油田内部的原油,帮助采油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气套,这一层气套就可以在原油的采收工作当中起到一定的防蜡作用。

另外,声波采油技术中还包括降粘技术,这一类型的技术主要是将凝固前的原油,利用超声波来分散他们内部存有的细小颗粒。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而达到改变原油多类性质的采油工艺技术可以帮助油田内的原油提升其渗透性,并改善油田内部各层孔隙的结构,还可以降低油田内原油的粘性。

此外,利用超声波来进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艺技术还可以排去油田内部层孔隙结构存在的气体和气泡,从而使得采油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与过去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相比较而言,新型的石油采收技术更为多样化,也在各方面弥补了传统工艺技术的不足之处。采油厂可以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新型采油工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为适合自身所采油田的新型工艺技术,使石油采收率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自身的经济收益也能够得到保障和一定的提升,并为我国石油采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一定的推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小卫,研析新形势下现代采油技术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年12期.

[2] 李玉明,浅谈我国石油行业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22期.

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第4篇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已经深深影响了医学、农学和一些应用学科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引起人类过敏或中毒、生态环境破坏及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产品,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问题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安全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和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教学实践,对目前师范大学高校在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一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安全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73-03

重组DNA技术的研究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众多生物学理论问题的解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动物或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1]。与传统生物制品相比,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生物制品在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研制过程。因此近年来基因工程在生物制品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兽用生物制品一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我国所指的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品、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过加工制成用以预防、治疗或诊断动物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兽用免疫制剂。由于其研发和制作过程均涉及基因重组技术,故其生物安全性和潜在危险不可避免地摆在人们面前[2]。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这一章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3];有关生物安全防护方面也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重点监控和高度关注,因此具备该方面理论基础十分必要。但是考虑到生物安全学课程的整体安排,此章内容如何才能在计划的二个课时之内高质量完成呢?本文将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对提高该章节教学质量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安排

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这一章节内容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围绕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学展开,包括其定义、分类、研制过程和应用等侧重于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二是以安全性问题为出发点的产品质量评价、生产管理和控制规范,及结合已有知识体系对国内外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然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讲述如此众多内容几乎不可能,因此,课程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异常重要。研究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生物安全学教材[4][5][6]后发现,该章节内容一般分为四个模块展开: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概况、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概况和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管理。而其中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这部分内容涉及基因工程核心技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和拓展性学习。而其余部分内容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介绍、讲解或组织学生自行讨论。下表仅就重要讲解和讨论内容做出安排。

二、教学方法探讨

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是生物安全学课程中的难点所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形象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堂参与度,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在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这一章的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校的教具设备等多方面问题,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充实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7]。

1.参与式教学。学生在前期的专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一些基础课程[8]和生物安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生物安全性评价、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等,所以在此章教学过程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或者小组讨论解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参与式教学特别适用于难度不大、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汇报、课堂或课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内容多与课时紧之间的突出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协同合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就本章节而言,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且脉络清晰,分类依据明确,简单易懂,适合学生自学。而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先进的生物技术在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和充分的应用[4]。正因如此,这部分的内容较为繁多,与生产实践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内容更加全面,而且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技术的实用性,进一步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多媒体教学。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生物制品更新极快,本章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从课程总体安排来讲时间有限,为了达到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了必然选择。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灵活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模拟和再现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研制过程与各国对基因工程生物制品采取的安全管理等,有利于使抽象、枯燥的热菪蜗蠡、具体化,加深学生的形象化理解与记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节省课堂时间[9]。另外,建设课程网盘及网络论坛,上传课件、习题及补充知识等,使得学生更快速的获得大量有用信息,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据此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更有针对性。

3.小组研讨法。基于大学教育课堂人数众多的普遍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度低、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小组研讨则能解决此类问题。本章节中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部分,既可以从受体细胞、基因操作等方面入手,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展开对其安全性的讨论;也可以联系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相关知识,评价转基因生物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可能会导致的潜在危害;还可以让学生们寻找新的切入点并展开讨论[10][11]。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阐述自己的意见与独到见解,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安全隐患的预见能力。

4.案例式教学法。自从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在大学课程中开始使用案例式教学以来,这一有效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制品安全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使用案例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前提。虽然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所有内容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案例式教学[12],如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血浆蛋白的分离纯化、抗毒素的研制等有代表性的生物制品。

5.对比归纳法。对比归纳可以让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生物制品教学中有很多相似知识,如生物制品和生物药品,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血清和血浆,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等。也有很多相反知识,如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类毒素和抗毒素,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等等。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寻求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分别加以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生物制品的优缺点和工艺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找出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12]。

三、小结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计划相比传统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①内容全面,涵盖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并能进一步拓展延伸;②形式多样,采用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③影响深远,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能精准把握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并根据教学反馈即时调整,否则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该章教学任务。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各校必须结合我国生命科学教育现状和各个生命科学院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上方法,不能生搬硬套。S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紧随学科前沿,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案[13]。

参考文献:

[1]刘大卫.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2008,(2):13-16.

[2]余丽芸,曹宏伟,等.生物安全[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20-136

[3]李晓薇.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6,(6):120.

[4]张伟,宋小玲,等.生物安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75-199.

[5]郑涛.生物安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谭万忠,彭于发.生物安全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7]崔晓华.《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71-72

[8]吕立堂,刘洋.本科生《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6,(4):60-63.

[9]殷红英,杨柳,魏子晴.高校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2,(12):16-17.

[10]俞路,章世元.兽用基因工程制品生物安全性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5):58-59.

[11]范书才.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兽药杂志,2000,34(6):39-42.

生物技术的含义范文第5篇

 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随着一年一度的竞赛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异的竞赛成绩的取得,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也在逐步得到强化,牢牢地限定在生物学竞赛这一活动上面。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生物学难题,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也就是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很大,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21世纪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生物学知识将应用于21世纪的方方面面,各种生物学人才在21世纪将发挥各自的巨大作用,创造出较多的成果。如果仅把参加生物学竞赛的学生作为生物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远远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培养的生物学特长生,应当是能够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能够在促进人类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

 可以看到,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生物学知识涉及的范围,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含义应当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从而使生物学特长生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具有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生命科学事业,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参加生物学科技活动,具备一定能力,并有突出表现,这应当就是中学生物学特长生。

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培养

在中学生物学特长生培养方面,弄清生物学知识的涉及范围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至关重要,它有利于我们搞清楚生物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方向。

1.课堂教学应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中学生物学课程主要有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和高中生物学。实施新教材后,初中教材统编为生物,分为第一册(上)、第一册(下)和第二册3册。中学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演化、遗传和变异、生态等方面。这些生物学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基本途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数量和质量。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面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持之以恒,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学由一时的兴趣转化为志趣,从而树立从事生物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这些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上,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并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2.选修课是发展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重要阵地 教师应结合生物科技发展的状况及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不断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事例,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知识视野。要努力使学生看到生物学发展的前景,看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信心。学生通过参加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初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辅导学习,自学能力、实验技能、心理素质大为提高。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都比较强,能成为奥林匹克竞赛选手的好苗子,再通过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使之成为21世纪的生物科技后备人才。

3.活动课是培养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又一重要阵地生物学活动课的开设要注意体现全面性、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联系有关部门,结合当前实际,寻找存在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课的开设,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的生物学技能,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及实验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取得课题研究项目的成果,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活动课,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制作研究,通过创造技能学习,研制一些生物技术产品,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活动。这样,使学生产生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萌芽。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是全面的,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不屈的研究探索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

4.劳动技术教育课是发展学生生物学特长的又一领地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内容;况且,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广泛。生物学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