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实践简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学者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法不一,郭水兰认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双因素,实践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满意。梁心见进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认为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过程,贯穿了整个专业教育的始终。杨勇从实践教学的本体论内涵、实践教学的认识论内涵、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内涵三个方面精细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师生教和学的互动活动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題,实践教学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两个特质,其既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并且实践教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得出实践教学的外延是实践教学的不同种类,实践教学的外延包含实践教学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邬移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居于主体地位,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具有社会现场性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具有产学结合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具有技术应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
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号召,积极有序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部分学者对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夏文莉、喻红莲提出我国工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落后于专业发展,忽略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导致校企供需结构性失衡,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急需得到强化。雷发斌研究发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不但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存在实践教学重计划轻实施、教学计划与目标偏离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校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设备;实践教学的课程总量少,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学校缺少紧密合作型企业,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张余华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现阶段任教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专职于学校教职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丰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孙忠才、陈军分析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落后、功能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投人存在的问题。马同涛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实践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人事管理缺少严明的奖惩机制。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与探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与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陈虎(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外延,有利于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沈爱华构建了“2+0.5+1+0.5”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把大学四年划分为时量不等的四个时间段,“2”为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理论课程,“0.5+1+0.5”为大学三、四年级安排实践教学,“0.5”为大三上学期进人校内实训教学,“1”为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企业进行校外实践教学,“0.5”为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2+0.5+1+0.5”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提高了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地位。李蓓蓓、苗雨君等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朱柏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从部分延伸到整体,从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较为系统的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王晓光依据系统原理,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全面考核的实习方法、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孙亚范、李群峰、莫鸣等认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构建“认知一实践一毕业实习”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吕亚丽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MIS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问题+案例”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环节与方法得到完善。刘永等构建了“一体四翼”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设计了与“一体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评价措施。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孙爱东和沈爱华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张旭辉和王宇把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划分为实验条件、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实验效果四个指标,并把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在评价时需根据各类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总结评比、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李春晖等引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一套学生评价、管理机构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的组织情况、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张庆华等结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炼出了含有学校、教师、企业3个维度,相应分为10个指标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制考核表,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得出相应权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监督机制院系的对接。费畅提出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体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
5.结语
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天津财经大学的校企结合“三赢式”实践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的“四个支撑点”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等。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观念薄弱、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保障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为保障高校本科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我国高校需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学习与吸收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手段、保障系统、评价监督体系这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食品检验,现代检测技术,工商部门
一、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逐步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关键问题和国际贸易中敏感的问题。将现代检测技术引入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开展食品有害残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检验技术的应用
1.生物酶技术的应用
食品检测中采用生物酶技术是食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其不仅可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残余的农药含量,并且这种检测方法与免疫学方法结合进行检测食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非常好[1]。如采用生物酶进行检测水果以及蔬菜中杀菌剂噻菌灵的灵敏度可以达到9ng/g。对于牛奶中除草剂西津玛的检测限能够达到1~10ng/ml。在食品检验中采用这种方法对检测食品的安全性不仅安全,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快速。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是一种把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检测技术[2]。在工商部门2012年引入的数字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BK-iRT)B型分析仪,是专门针对现场应急检测、流动执法检测、企业快速检测等应用而设计开发的,适用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为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持。其中的酶联免疫检测模块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相结合,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检测成本低。目前可检测的项目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酶烯酮、呕吐毒素、呋喃类代谢物、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氯霉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沙星类、激素类(已烯雌酚、19-去甲睾酮)、三聚氰胺等食品中常见的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违禁添加物及生物毒素等60多项指标。
此外,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结合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3](Colloid gold fast examination technology),为工商部门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检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持。
2.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应用
目前在食品检测中,作为快速、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不仅能够缩短食品检测的时间,而且检测的准确度也是非常高的。比如采用生物传感器对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其他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可以缩短24小时,其检测的灵敏度也非常高[4]。由于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的快速方便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病原菌检测以及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3.化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仪器分析方法中的色谱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检测,以气相色谱(GC)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如Perkin Elmer公司的Clarus 600气相色谱仪、Waters公司的Alli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常用于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农药残留(硫丙磷、除线磷、对硫磷、喹硫磷、甲拌磷、乙拌磷)等的分析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且成本较低的优势 [2]。
三、总结经验,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点
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把控首都食品安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以西城工商分局新街口所为例,2012年共进行食品抽样检测364个,初检不合格21个,合格率94.2%,不合格率5.8%。这一数据说明目前辖区市场内尚有一定的不合格食品存在。根据一年来对辖区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主要风险点在于:鲜肉瘦肉精/抗生素/水分、熟肉亚硝酸盐/色素、水发产品甲醛/双氧水/工业碱、乳制品蛋白质、蜜饯二氧化硫/糖精钠/甜蜜素、腐竹吊白块、食醋总酸/游离矿酸等。
四、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水平
1.提高业务素质,做合格的检验技术人员
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检测人员要具有将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日常大量繁重的检验工作中,要做好立足于本职、多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检测工作水平。
2.找好厂商,提供固定试剂
试剂盒法具有简单、快速、定性等特点,将酶联免疫竞争吸附结合胶体金标记技术,运用到瘦肉精、磺胺二甲基嘧啶、沙星类、四环素类、氯霉素、链霉素、黄曲霉素B1、麻痹性贝类毒素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中。经工作实践证明,试剂盒法具有较为快速的检测效果,但其保存条件较为严格,部分实际需要冷藏或生物冰袋保持低温,保存不当酶易失活;且需要甄选质量好的试剂盒防止交叉反应;前处理要充分得当,以防止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等干扰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工商所也使用不同试剂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进行“货比三家”,从而甄选出结果最为准确、操作最为便捷的仪器试剂,与该公司建立长期的供需关系。目前工商所已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下属公司、厦门斯坦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试剂提供单位建立供需关系。
五、结语
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政府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工作精神和真诚的服务作风,全面贯彻落实食品检验工作制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消除有安全隐患的食品,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吴兴海, 浅谈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检验检疫科技工作的推动作用――AOAC中国区年度会议成功召开的启示, 中国检验检疫, 2011, 12.
[2] 鲁满新, 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1):6580~6590.
[3] 陈小锋, 刘曙照, 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及其在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4):278~280.
[4] 袁宗辉, 我国应重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40-41.
为确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发行前招股说明书的及时有效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就有关招股说明书网上信息披露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除须按规定将招股说明书的书面文本备置在发行人公司住所、主承销商公司住所和拟上市证券交易所外,同时还应按照拟上市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在其指定网站上披露,以供公众查阅。
二、股票发行前,主承销商须在刊登招股说明书概要的当日上午10∶00之前(但不得早于招股说明书概要刊登日之前)将招股说明书正文及部分附录和必备附件(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如公司成立不满两年的还包括资产评估报告)在拟上市交易所指定的网站上公布。
三、网上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应当与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招股说明书版本一致,出现差错的,中国证监会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单位进行公开批评。因主承销商工作失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主承销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四、主承销商应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新股招股说明书的网上披露工作。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转型;作用
在企业成立、经营、市场活动过程中,工商管理参与着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面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工商管理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但目前部分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有着负面的认识,认为工商管理部门只是国家政策执行和监督部门,忽略了它的服务作用,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工商管理应该如何正确发挥其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简述
1.工作职责
工商管理是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部门,它通过行政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它的工作内容有:(1)制定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法规、制度,监督市场经济主体依法登记、注册和经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行为。(2)服务和指导市场经济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维护其合法权益。(3)严格执法,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对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处罚。
2.工商管理特点
工商管理工作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首先是要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其次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服务作用,正确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主体活动。工商管理工作即全面又复杂,有一定的综合性及系统性特点。它是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规范经济行为的一种工作方式,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的同时,对市场经济调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
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面对市场经济冲击,工商管理部门正发挥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在它的帮助下,企业能够加快转型的速度,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工商管理对企业的转型升级作用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
1.促使市场经济主体良性竞争
在新经济的影响下,步入转型升级的国内企业都面临着新形势下各种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激烈的市场环境,各种企业都会受市场的影响加入到各种竞争中,从而促使企业不断优化提升,增加竞争力。这样,就使得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增强了竞争强度,经过竞争后,企业在转型中在工商管理的作用下可以在各种机遇中顺利发展,但是却会引发市场中不良竞争现象的出现,使市场环境失衡,导致企业虽然看似在发展却陷入一种不良的竞争环境。
工商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市场经济中各个主体的权限,并且为市场经济中的各个主体提供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引导这些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在正常范围内进行,从而可以使市场环境处于平稳、健康的状态,降低那些因为不懂法、故意违法的行为出现,这样就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有利的环境,促使市场经济主体趋于合理化竞争。
2.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指导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所有企业都被迫进入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会使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对外经营模式等处于没有秩序甚至出现混乱问题,也会导致市场竞争中逐渐出现各种风险。一旦市场竞争出现风险,就会破坏了市场秩序的健康运行,使市场经济各种问题逐渐显现,最后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竞争力。在市场活动中,工商管理的角色是服务者,面对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工商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要对市场进行及时的考察,了解存在问题,找出影响市场稳定的原因,通过对这些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研究出相应的管理和经营改进方法,为企业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引导企业度过难关。
此外,工商管理对市场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也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工商管理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样就可以对市场竞争进行监督、管理,使各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有规矩可依,让他们在市场活动中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合理、规范。这样的调控手段可以在企业转型中避免企业走向不健康的竞争活动,同时,工商管理为企业提供的科学指导,可以有效的为企业解决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企业在转型中走正确的道路。
3.为企业发展作保障
企业在转型阶段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自身改善解决,但也有一些问题难以通过自身改善来完成,这就会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此时,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为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度过难关。
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优先对各行各业及各主体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向,引导那些在转型中迷失的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那些中小企业,他们迫切需要这种引导和服务。同时,工商管理还可以将这些搜集的资料中的优秀企业管理模式分享给同类正在转型的企业,让他们找到理论方向。
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考察国外企业的成功转型案例,收集他们的经验,总结国内企业在重组中出现的问题,为所有企业转型提供指导方向和经验,让它们借鉴好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可以使它们在转型中少走很多弯路,提高转型的效率。工商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料,结合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推出各种理论研究课题,让国内企业管理者可以有资料进行参考,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还有就是结合当前实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营造出最适合企业转型的政策环境,使企业在转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政策优势,从而使工商管理更有效的服务于企业。
三、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如何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转型中,工商管理部门在发挥其作用时首先要调整内部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改善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存在的管理混乱、交叉执法等问题,重新调整和划分各业务部门的职权范围,理顺各部门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整个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
其次,提高整个工商管理团队人员的素质。要根据市场发展和变化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人员合理分配,并且引进更高素质的人员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整体工商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通过培训、学习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必要时要深入市场实践,得到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切实了解市场竞争情况,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地服务。
最后,工商管理部门针对转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的主要方面要有所限定,要求转型企业的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条件才能登记,如企业的设备、生产工艺、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转型,这样的规定使企业必须在转型前期就具备一定条件,使准备转型的企业自觉进行完善,可以提高转型的成功率。
四、结语
工商管理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着正当的市场竞争,完善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它对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的作用不可替代。企业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和指导,因此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工商管理的作用,正确认识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乔瑞中,石颖.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07):96-97.
[2]张艺,乔健.试析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02):215-216.
>>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利益协调新思路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与分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对策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与措施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探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探析 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趋势探析 企业对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来构建和谐劳务关系的探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地区、园区、企业样本 简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浅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 企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机制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分析 构建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 浅谈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Degroot T,Kiker D S. A meta-analysis of the non-monetary effects of 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s [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3,(1).
[9]Wolfe R A,Parker D,Napier N. 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4.
[10]时勘.员工援助计划(EAP)在中国的发展思考[J].新资本,2006,(3).
[11]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效果及导入[J].科技与管理,2006,(3).
[12]刘亚林. EAP(员工援助计划)的成本、效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09.
[13]张宏如.基于EAP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3).
[14]忻海然,李玲.基于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5]何红光,陆施予.员工帮助计划(EAP):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视角.中小企业创业、集群与发展研究――第三届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管理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16]齐善鸿,孟奕爽,曹振杰.管理异化的消解:基于新人性观的道本管理理论价值解读[J].现代管理科学,2011,(7).
作者简介:何红光(1978),男,湖北通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