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关键词:尊重;好奇心;标新立异;创新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0-01
常教常新,常新才能教长。教师在现代教育中应该有一种常新的观念、思想,敢于“新”的精神。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靠教育,靠人才。”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名族的兴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树立民族的忧患意识,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的现实,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说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认为创新应该从教师做起,首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建立创新教育意识,时时不忘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于启蒙教育来说,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能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而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辐射性展开,从而能够在人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形成新颖而富有创造性的良好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要改摘要: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能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而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想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首先学会宽容,学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天赋,并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地下结论,棒打、扼杀最不可取。创新教育重视人的社会性,也尊重人的个性,发扬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不仅允许学生有求异思维,而且应当鼓励那些标新立异,突发奇想,甚至允许学生超乎寻常的想法。
关键词:尊重;好奇心;标新立异;创新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0-01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重要途径。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下的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做法,建立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教育行为把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传达给每个学生。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教学的灵魂之所在。我们虽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各自的教学中实行再创造,进行优化组合;虽不是爱迪生,但是我们可以依托我们的教育教学去发现、去培养、去塑造那些有可能迸发出爱迪生思想火花的人。
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真不知道要遏制多少孩子心灵上创造的火花;一个富于创新意识的老师,或许立马看不到班里的“小发明家”,但是却很有可能启发了将来有机会崭露头角创造的天赋。未来的社会缺乏人才,不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什么博士、硕士等等,而是具有极强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培养更重要的东西――创新意识。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应该是极富创新精神的教师。那种只知道照本宣科,没有丝毫创新生机的教学,学生们也只能得到那一点点可怜的“鱼”,而永远也领略不到在“渔”中的幸福、快意。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时时有、处处有的。“尝试教学法”、“创造性使用教材”、“课堂结构改革”……这一系列未必我们人人能做到,但是我们从点滴做起逐步培养,未尝不是一种潜意识的革新。我曾观摩过这样的一节作文课,老师带了八个橘子,只分给了前排的八个学生,其余的学生一个也没有,在孩子们经历一阵情感体验后,让他们各自写下心中的感受。这就是一种作文创新课。有一位自然课老师“忘了”带粉笔,就用抹布沾了水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蒸发,当他转过身刚和学生们讲了几句话时,有的学生发现“蒸发”不见了。这位老师就问“写的字为什么会没有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知道的……”等等,这些融入到教学中的一丝丝创新,都会让孩子们受到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感。
关键词:发明创造 全新思维 自我提高
0引言
当前经济经过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因此,建设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创新发明还是专家学者能够企及的概念,如何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自己发明创造能力还是一个难题。本文就将从中学生的视角,根据平时学习生活经验积累,激发创造灵感,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消除畏y情绪,激发创新发明能力
尽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创新发明层出不穷,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想象自己可以进行发明创造,总认为那是专家学者的专利。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消除自身的畏难情绪。其实,很多发明者都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所以,中学生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更多的接触专家学者,汲取如何形成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多跟已经有了发明成果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别人进行发明的过程,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自身的创新兴趣。
中学生的心智还没有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时期,对所观察和研究事物目的性并不明确,也缺乏准确性和概括性,对于较为复杂的现象还不能够看起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我们将平时的一些想法及时与老师交流,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当然,中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我们自身应该加以重视,应该注重对自己很多新奇想法的积累与总结。
2研究发明实例,学习课题选择
中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和心理的特点,相较于一些抽象概念,对较为直观的现象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所以,发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同样,需要从一些典型或者榜样身上直观的学习与体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较多的收集优秀的发明实例。特别是中学生的发明案例,因为这些发明者不论是知识水平还是生活经验都与我们自身更为相近,较相近的思维模式,更容易达到吸引与共鸣,对自身创造能力有较强启发性。
对发明实例的学习应该从,案例分析与案例评价开始。首先,应该对该发明的发明出发点和发明过程有一定了解,同时明确该发明的功能性特点。充分了解发明者的观察过程、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学习者应该对发明案例进行评价,从自身角度对发明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对发明的实用性、科学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由此对发明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形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启发的作用。除此之外,创造是一门科学,仍旧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仅对发明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平时,加强对创造学这一新兴理论,进行相关的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发明创造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由此,将实例研究与理论学习孕育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中,循序渐进的提高自身的发明创造能力。
很多发明都源于对一种现象发起的疑问或一个问题的提出,所以,发现研究课题是发明创造的基础。中学生应该从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从比较小的发明创造着手,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理念,持之以恒终将小发明逐渐发展为大发明。同时,在课题的选择上,还应该注意所研究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原则,如果研究违背这点也只能是徒劳;是否符合实用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如果不实用,浪费再多精力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注重思维训练,发展创造思维
进行发明创造是离不开平时的思维训练的,中学生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发散思维训练,多进行一些想象或联想训练,以促进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训练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来实现:第一,要勇于突破固有知识范畴和思维方式,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或角度;第二,在观察现象或思考问题时,多采用比较以及推理的分析方法,寻找最优解决路径;第三,要积极的打破常规,多开动脑筋进行想象或联想,以启发出更多的灵感,激活创造性思维,深入发展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
4正视过程中的挫折,战胜困难
中学生在进行发明创造的尝试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多次的失败的困境,但是,仍旧不能放弃创新的想法,有发明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对自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要正视发明创造中的挫折,要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发明能力要客观评价并在一定程度对自己给予肯定。同时,通过自己思考和与老师、同学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当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解决困境,发明创造的热情也会大大增加。
中学生应该大胆设想,注重自己易于常规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合理的总结归纳为科学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吃苦的精神,善于从失败中找寻原因,并做出及时的调整,战胜各种困难,以不灭的热情积极创造。最终,取得较好的发明成果,形成勤于思考,积极通过发明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
建设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中学生作为未来发明创造的中流砥柱,应该注重自身发明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在明确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同时,指出中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从中学生如何自身树立发明意识,培养创造思维,如何进行发明实践以及树立自信,积极应对创新发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完成发明创造成果。
参考文献:
[1]蒙科祺.发明创造技法的学习与应用[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6):20.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创新教育 创新素质
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我们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学生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让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去扩展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使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启动的过程,要改变过去教师辛辛苦苦包办代替,让学生坐等的被动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这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可是要实现创新的目标,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下面就此问题浅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创新观念。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从应试教育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才有创新意识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要落实全体性,既有集体目标,又有层次目标。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适当照顾少数优秀生和学困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共同学习的兴趣。
第二,要体现全面性。使学生既合格又有特长。同时强化主体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这两者的最佳结合。
(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的参与状态与发展态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主动权,拓宽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
(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
1.培养学生善问多思习惯,善问多思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
2.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应试教育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轻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和方法,造成众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素质教育更重视教给学生如何科学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把知识的获得的方法和过程展示给学生,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做好示范,展示自己严谨的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生产布局和保护环境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中亲自去调查、实践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四)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
1.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基础训练,在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训练。
2.注重加强指导,提高自学能力。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效果,又要重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3.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动手必然要动“脑”,因此通过动手操作,能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也是提高课
堂效果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得到透彻的理解,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德育
随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教育的模式转变,德育工作的内容、规律、途径和方法也不断改变,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重大,并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1.树立人格的尊严。学生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战胜自己缺点的。树立自己自尊心和道德尊严,显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公民,无论何时都必须具有人格道德的尊严。
2.培养高尚动机。人的动机是激励人的行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人的一切行为总是从一定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目标,一个人的真实动机和行动之间有着经常的、本质的联系,只要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去掉表面的、偶然的东西,就可能揭示其内在的真正动机。
3.磨砺坚强的意志。意志力是人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意志坚强的人,在困难和诱惑面前是不会低头或迷失方向的,能自觉战胜困难抗拒诱惑,所以应从学生自觉性、自制性、长期性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4.培养健康的情感。健康情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是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摆脱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情感。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学习的容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素质和能力;承认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树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观。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传统教学观的弊端,教师应积极建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观表现为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改变过去那种僵化、陈旧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代之以“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时空进行开放:教师要尽可能少地占有时空,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足够的思维时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独立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对课堂权利进行开放:在开放性课堂里,学生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
3.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或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
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要干的事情。这一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思想品德”的概念,敢于创新;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与政治相关的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