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管理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疗质量;运行病历
医疗质量管理常常分为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三者紧密结合,而环节管理处在动态当中,尤为重要。病历是体现一个医院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运行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作为医疗质量环节管理的有效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誉。我院在抓好归档病历质量的同时,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的监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1.1建立标准 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无锡市住院病历质量判定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制订本院的《运行病历质量检查表》、《门诊病历质量检查表》等表格,明确重度缺陷和一般缺陷的项目,采用百分制对病历进行打分质控。
1.2强化二级质控体系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原则上有科主任、科室骨干、护士长3人组成。明确科室质控小组活动内容,每月对科室运行病历和门诊病历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医务科每月按照同样的标准对科室进行病历督察,提出全院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1.3利用电子病历实时控制 医务科人员每天对各病区的住院病历进行检查,重点是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w的患者,费用高的患者等。检查结果记录并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作为科室质量考核依据。
1.4业务值班夜间质控 作为医院业务值班的工作职责之一,每天晚上业务值班查房时对急诊科门诊病历、病区运行病历进行抽查,查出问题当场请值班医生进行整改。医务科定期汇总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的质量考核依据。
1.5早交班进行质量教育 医务科、业务院长不定期到病区参加早交班,反馈前一阶段科室病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析病历存在问题及改进后的效果。
2抓住运行病历质量的主要质量指标
2.1时效性 如入院记录是否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是否在8h内完成,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是否在入院后48h内完成,是否按规定间隔书写病程记录,是否书写主治医师查房记录(≥2次/w),是否书写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查房记录(≥1次/w),重要的检查结果病程中是否有记录,有创诊疗操作、输血治疗等当天病程有无专项记录,抢救记录是否在抢救后6h内完成,入院1w确诊或治疗困难的患者有无以科室为单位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手术记录是否在术后24h内完成,有无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和术后连续3d病程记录,有无术前麻醉医师查看患者记录及术后访视记录等。
2.2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 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等,从注重形式的完成到注重内涵质量的提高。
2.3医护记录的一致性 护理记录和病程记录是否一致,护理交班和医生交班是否一致。
2.4医患沟通是否执行到位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对知情同意制度的要求。要求床位医师与每个住院患者至少沟通2次,手术患者必须进行至少3次详细的医患沟通,分别是人院后24h内、手术前和出院前,与患者就疾病诊疗方案、手术方案、替代治疗方案、出院注意事项进行详尽的交代,并在病程记录进行记载,取得患者的理解并签字。若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调整诊疗方案必须随时进行医患沟通。让患者充分参与诊疗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对告知的主体要符合法律的要求。
2.5抗生素是否合理使用 根据江苏省抗生素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加强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如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合理使用方面,包括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生素分级使用等等,通过专项检查,不断改进,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3取得的效果及体会
3.1强化科主任的责任意识 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就要对科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制订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措施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1]。科主任对于运行病历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运行病历质量的高低。运行病历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和科主任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科主任运行病历质量管理意识是确保运行病历质量可以持续改进的先决条件。只有紧紧依靠科主任的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运行病历的质量。
3.2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制度是否有效的贯彻执行在于检查的力度,只有通过检查各项制度才能很好的落实,不让就会形成一纸空文。同时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警钟长鸣。
3.3加强培训和引导教育 质量教育是让医务人员形成主动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引导,让医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从而自觉规范病历书写,提高质量,而且对临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3.4奖惩措施到位 把质量的好坏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尤其注重对质量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3.5 持之以恒,重在改进 医疗质量要常抓不懈、重在持续改进,医务科把运行病历的质量管理,作为科室的主要工作,每周有计划,每月有总结,从而保证医院医疗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巩固。
一、计量信息数据整合是做
好质监大数据运用的基础计量工作中的量值传递、产品检定、测试与校准中,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所以推进计量工作数据清理整合工作,在建立计量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再将产品检验、执法系统数据、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质量数据,以及各个领域涉及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完善整个质监领域的大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提高质监部门的服务水平,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产品质量提升、国家质量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二、大数据运用在计量领域的初步探索
1.建立计量器具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计量器具实行赋码化管理,逐步完成计量器具的生产、使用等多环节的监管。目前,西安市已经在全国率先将强检计量器具实行赋码化管理,赋码系统建立后,大幅度减少了强检计量器具瞒报、漏报、不报、拒检、超期未检等现象的发生,强化了强检计量器具在使用中的监管。笔者认为,下一步应组织相关部门逐步将计量器具的生产企业纳入数据库中,实行“一器一码”制,最终实现通过编码查询到计量器具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质保信息等)、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信息(使用方的维修信息、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等)。2.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计量检测中。计量测试未来发展趋势是将在保持更高准确度的前提下,回归到现场环境条件里的计量校准和计量溯源。随着大规模现代化工业、国防工业和军事计量的发展,解决复杂环境下的计量校准问题,成为当今计量检测中的难题和挑战。建立计量测试仪器设备在每一种环境因素变化情况下的有效数据和变化情况数据的数据库,并对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线性叠加、非线性叠加、交叉调制、加权耦合等)进行仿真模拟(包括模型仿真、数据仿真、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等)。最终通过模仿系统模型和大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在任何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计量校准结果。3.用大数据帮助企业解决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检测作为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服务机构计量检测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切入客户质量管理、技术研发环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已成为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市场和拓展能力的方向。例如,为医院提供计量检测服务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医院计量器具的整体性能,帮助医院发现医疗设备性能和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医院设备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避免因为医疗设备性能的问题造成医疗事故,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也更好地体现了民生计量工作中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用大数据可以为计量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找到准确的发力点和切入点。通过建立区域内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动态数据库,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区域共享、结果互认,从而统筹技术资源,避免重复购买计量标准器具,提高检测标准器的利用率,从而充分发挥区域计量标准器具资源的价值。同时通过大数据交流,增加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良好的合作,促使国民经济联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计量与全社会各部门、各企业联系在一起。5.用大数据为“一带一路”计量服务。通过大数据,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计量领域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计量体系的创新发展,推动国际计量互认进程,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计量领域政策信息数据互换和交流平台,提升计量法规的透明度,实现沿线国家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计量领域技术信息数据互换和交流平台,加强各国计量技术机构的战略规划、科学研究、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加快计量双边、多边合作和互认进程,促进量值国际等效,不断扩大互认国和互认产品范围,最终实现“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互认”,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更好地提升计量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重要任务,2012年医务科始终以《Xx 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和“两好一满意”为标准,根据年初既定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与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深入。
(2)病床使用率:111.3%
(3)全年门诊总人次:19911人次
(4)住院中人数:10541人
(5)平均住院日: 7天
(6)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69875
(7)病历甲级率:99%
(8)处方合格率 :
(9)入院诊断符合率:
(1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11)ct检查阳性率:
(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1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1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15)病理诊断准确率: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
1 2 3 4 5 (1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2、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零九年医务科继续加大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全院开展职能科室参与科室交班、查房工作以来,医务科进一步深入到科室,每天参与科室交班、三级查房、分组查房,对科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使我们在加强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面对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重点督察方面,首先要求科室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医务科备案后及时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历后,具体安排全院或科室内会诊,组织会诊人员和时间并参与会诊全程确保会诊质量,这样就为科室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患者的治疗和会诊资料收集上,有效提高了科室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3、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零九年医务科仍每周不定期到科室抽查环节病历,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在环节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医务科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大中型手术的术前讨论、为重症患者讨论的书写质量,依法执业,医嘱执行记录等。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联合质控委员会逐步建立全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在现场督察反馈的基础上追踪更正情况,对反馈后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疗文书质量考核奖惩办法”,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截至5月30日医务科共督察环节病历 1000余份、终末病历150份,未发现乙、丙级病历,甲级率为100%,总体书写质量较好的科室有:
1 2 3 4 5 4、立足自身,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科室的自身素质,才能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零八年全市工作检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医务科不断自我完善、更新,重点包括: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科室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在院委会的指导下快速做出解决方案;统筹安排组织科室院内会诊,联系院外会诊或转诊医院,规范会诊邀请函、转诊证明使联系工作规范化;完善和更新各项会议记录和各委员会活动记录,令各项工作均有详细规范的文字记录。
二、医疗安全管理
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和理解病人,在此思想基础上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将核心制度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务科在零九年依旧从源头和细节上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重患者实行跟踪式管理,即接到科室上报信息后,从过去单一的备案工作扩大到亲自到科室了解患者情况、医疗信息,安排、组织和参加会诊,并在终末病例中再次检查会诊和讨论的书写质量。杜绝因病历书写失误而产生的隐患。同时在总结出现过的医疗争议中,我们依旧加强对病情告知的督察力度,严格要求临床人员在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对填写不完整和空白告知书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疗文书考核奖惩办法”实行处罚。
1 2 3 4 5 09年上半年医务科共处理医疗争议 起,经市医学会鉴定 起,协商解决 起,医患沟通不到位,缺少相应临床检查是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
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务科协助院领导制定适合医院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为医院储备人才。
3、上半年医务科在周一、周五业务学习之外,共组织包括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业务培训和讲座共13次,培训人员达XX 余人次;组织全院理论知识考核两次(包括手足口病全员考核),共考核500余人次,合格率99%。
4、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申报工作
自零九年四月份开始,医务科在院委会的指导下开始了“Xx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外、妇产、儿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先后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工作小组,医务科兼任培训委员会办公室,处理各项具体申报筹备工作。五月份为保证基地申报和考核网络化的顺利开展医务科派专人到省红十字会参加讲座培训。截至六月初各项申报表和专科情况数据表已全部提交至市卫生局,保证了我院今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开展。
1 2 3 4 5 四、配合医院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和防控工作
自手足口病、甲型 h1n1流感在我国出现伊始,我院迅速做出反应,医务科在院委会的指示下迅速制定并启动了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预案,协助内四科完善病房、门诊和所需人员、设备的建立。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技术指南制定了陵县人民医院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方案,下发到各科室并组织全院学习。自防控救治工作开展以来医务科共组织相关全员培训四次,加深了医院工作人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在我院接受到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以来,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指示下对患儿进行了包括制定诊疗计划、组织上级医院会诊、患儿情况上报等工作的全面介入,有效保证了辖区内疫情的隔离和控制,为我院的防控工作做出了最大努力。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重要任务,2012年医务科始终以《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和“两好一满意”为标准,根据年初既定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与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深入。
(2)病床使用率:111.3%
(3)全年门诊总人次:19911人次
(4)住院中人数:10541人
(5)平均住院日: 7天
(6)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69875
(7)病历甲级率:99%
(8)处方合格率 :
(9)入院诊断符合率:
(1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11)ct检查阳性率:
(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1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1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15)病理诊断准确率: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
(1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2、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零九年医务科继续加大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全院开展职能科室参与科室交班、查房工作以来,医务科进一步深入到科室,每天参与科室交班、三级查房、分组查房,对科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使我们在加强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面对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重点督察方面,首先要求科室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医务科备案后及时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历后,具体安排全院或科室内会诊,组织会诊人员和时间并参与会诊全程确保会诊质量,这样就为科室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患者的治疗和会诊资料收集上,有效提高了科室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3、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零九年医务科仍每周不定期到科室抽查环节病历,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在环节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医务科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大中型手术的术前讨论、为重症患者讨论的书写质量,依法执业,医嘱执行记录等。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联合质控委员会逐步建立全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在现场督察反馈的基础上追踪更正情况,对反馈后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疗文书质量考核奖惩办法”,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截至5月30日医务科共督察环节病历1000余份、终末病历150份,未发现乙、丙级病历,甲级率为100%,总体书写质量较好的科室有:
4、立足自身,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科室的自身素质,才能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零八年全市工作检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医务科不断自我完善、更新,重点包括: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科室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在院委会的指导下快速做出解决方案;统筹安排组织科室院内会诊,联系院外会诊或转诊医院,规范会诊邀请函、转诊证明使联系工作规范化;完善和更新各项会议记录和各委员会活动记录,令各项工作均有详细规范的文字记录。
二、 医疗安全管理
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和理解病人,在此思想基础上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将核心制度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务科在零九年依旧从源头和细节上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重患者实行跟踪式管理,即接到科室上报信息后,从过去单一的备案工作扩大到亲自到科室了解患者情况、医疗信息,安排、组织和参加会诊,并在终末病例中再次检查会诊和讨论的书写质量。杜绝因病历书写失误而产生的隐患。同时在总结出现过的医疗争议中,我们依旧加强对病情告知的督察力度,严格要求临床人员在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对填写不完整和空白告知书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疗文书考核奖惩办法”实行处罚。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务科协助院领导制定适合医院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为医院储备人才。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上半年医务科在周一、周五业务学习之外,共组织包括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业务培训和讲座共13次,培训人员达xx余人次;组织全院理论知识考核两次(包括手足口病全员考核),共考核500余人次,合格率99%。
4、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申报工作
自零九年四月份开始,医务科在院委会的指导下开始了“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外、妇产、儿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先后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工作小组,医务科兼任培训委员会办公室,处理各项具体申报筹备工作。五月份为保证基地申报和考核网络化的顺利开展医务科派专人到省红十字会参加讲座培训。截至六月初各项申报表和专科情况数据表已全部提交至市卫生局,保证了我院今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开展。
四、配合医院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和防控工作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设备、护理制度及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或损害性事件,若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它不仅对患者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1]。在医患纠纷紧张的今天,探究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是减少与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为分析风险管理对院内风险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本文就风险管理前后,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11月~12月,院内住院部护理人员47例,其中主管护师4例,护士43例;年龄20~35岁,平均(27.2±4.7)岁;其中本科学历5例,大专学历20例,中专学历22例;工作年限:0~5年37例,5~10年8例,10年以上2例,在此期间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此阶段风险事件及满意度调查情况作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10月~11月,护理人员构成不变,此阶段风险事件及满意度调查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的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环境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保护性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首先,成立院内风险管理小组对院内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总结早期临床风险事件,并结合相关病例报告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组织风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上述事件可行性解决方案,并制定具体解决措施,相关措施包含:
1.2.1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针对护理人员技能不足导致的风险事件,提出提高护理人员培训改善方案,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不同科室应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学习活动,讨论疑难病例,护理查房,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与护理模式,强化对护理人员的规范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规范性。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应急事件演练活动,并定期开展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聘请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及时普及护理新技能、新理论,并积极选派护理骨干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护理人员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自身观念、拓宽知识层面,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针对护理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排班不合理,晚班、凌晨等时间段护理人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的风险事件,提出解决方案,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合作、新老结合,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与此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站在护理人员角度理解护理人员、热爱护理人员[2]。在物质奖励基础上,更应注重护理人员的职业规划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研究,进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1.2.3制定规范化护理安全制度 针对由于缺乏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导致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针对个别问题缺乏合理指导带来的护理风险,提出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安全隐患,积极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见。例如,加强护理安全监督制度。组建护理质控小组,加强对临床安全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强化薄弱环节控制。在加强对护理人员要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自身保护力度,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收集、管理护理证据,积极建设护理服务证据系统。
1.2.4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预告制度,全面维护患者知情权,促使护患双方成为风险抵御的共同体。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的同时,还应完善安全质量管理系统,实施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具体职责,提高日常护理的前瞻性与预见性,定期评估护理风险。
1.3观察指标 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调差问卷评价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熟练程度和护患沟通能力3项,根据得分可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前(该时间段住院病患821例),出现风险事件83例,包含压疮19例,跌伤31例,坠床21例,烫伤12例;风险管理实施后(该阶段住院患者841例),出现风险事件42例,包含压疮11例,跌伤14例,坠床11例,烫伤6例,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4.99%)要低于对照组(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一种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合理的、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损失的方法[3]。本研究观察组将风险管理引入院内护理中,对护理人员开展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风险管理知识,增强每位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使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解决,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等;健全医院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坚决落实护理责任制,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分工,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督导;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可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措施应对,降低紧张情况下出现工作失误的可能性。
本次结果显示,风险管理应用于院内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提示,风险管理应用于院内护理中,可一定程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比例,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福珍.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3(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