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思路;教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以及历史复习课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和复习课程时要注意转变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历史课程和复习课程的教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学生可以在创新的历史教学以及复习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一、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思路
目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都受到了极大地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解决综合型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还未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和理解。②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一定的历史基础。学生在学习和日常训练只是简单地归纳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历史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升华。③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课程复习效果不理想。针对高中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革新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高中历史复习注入活力。其次,教师要优化和创新高中历史复习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技能。
二、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复习高中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将其作为历史复习的重点,抓住历史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只有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才能够打好历史复习的基础。在日常的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教材的结构看起,在熟悉知识脉络后,再去复习具体的历史内容,这样的复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历史教材复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理解记忆,反复阅读和理解,知识自然了然于胸,这样的方法也不至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打压下去。因此,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历史复习的基础环节。
(2)重视高中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高中历史是由很多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构成的,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不注意发现和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并且学生也会在枯燥的知识点记忆中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导致高中历史复习质量的逐渐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要掌握好其中的一个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知识也会了然于胸,学生的复习负担也大大减轻。尤其是学生在解决知识跨度大的历史题目时,由于已经具备了联系知识点的能力,学生就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解题和分析能力就会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唐朝贞观之治的原因时,要求学生不仅仅要从政治、经济上理解这一问题,也要联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这样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将好几个知识联系和综合起来,学习效果更佳。
(3)注重历史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复习。高中历史复习中,历史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应该作为学生系统复习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每一个复习环节,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学生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学生的拓展和提高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教师要向学生明确高中历史知识点的重点部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查和验收,监督和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要坚持理解记忆,讲究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分。历史重点知识往往能够将历史章节的重点勾勒出来,对于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帮助意义重大。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记忆规律,抓住重点内容理解和升华。高中历史的难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等都较为复杂和深入,也有部分难点是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将抽象复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变成直观和容易理解的知识脉络,注重指导和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价值观念等,教师要从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思路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不断地革新和优化,教师也要注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水平。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历史复习质量,同时也为自身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复习课也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严桂珍.化复杂为简单变苦学为乐学――关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改革及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2]高凌风.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之我见[J].广东教育,2012(15).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
纷繁复杂、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的高中历史知识令众多学子“望史生畏”。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石”,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基本前提,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正是由于新课改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决定了在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师需要有更加扎实的学科素养,运用积极、阳光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淋春雨,充满自信。
一、指导学生强化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现状分析
高考,万人拥挤的独木桥。对于压力本来就很大的莘莘学子,面对知识内容庞杂、记忆量过大的高中历史共有的三本必修和六本选修教科书时,往往都会“望书兴叹",无从着手。即使把历史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也未必在考试中能一举得胜。这就说明,高中历史老师在指导学生强化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方法上还有些欠佳。传统的历史课堂“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行为随处可见,老师只让学生把需要记忆的重点知识勾画下来,就让学生死记硬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历史课堂上教与学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而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关于指导学生强化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几点思考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但是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由于很多原因,使我们的学生在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时,方法死板。不能举一反三。就此,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勉。
1 善于归纳知识点,强化记忆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分析,抓住关键词,理顺知识点,对一些内容较多的问题,可将历史知识条理化、要点化,每一知识可分解成几个要点。并根据前后顺序标上序号。对每一要点找出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语,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非常容易把握住历史现象形成的因素、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现象等。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样的提问应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是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便于学生记住基础知识。
2 有意识地讲授一些历史概念
当前,我们所用的教材没有对历史概念做出系统完整的解释。这是一种缺憾,诸如“冷战”“雅尔塔体系”“氏族公社”“社会主义阵营”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这些历史概念进行归纳讲授,弥补并提高教学的理论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的能力。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只有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基础雄厚,每天更新知识,积累渊博的历史知识,才会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3 加强重复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强化学生复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平时要求学生用5到10分钟的时间,有意识地进行复现,回忆今天课堂上学了哪些知识内容,老师分析了哪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等等。对一些知识如果记忆模糊,一时回忆不起来,则翻开书本或课堂笔记,认真阅读一下,强化记忆。此回忆复习的方法,可放到课间或者午休,甚至晚上睡觉前都可以,关键是必须去完成。如果学生每天都能坚持去做,花时很少,却能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后,就得从内容和知识结构整体上复习巩固。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能清晰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以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为特征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弊端重重,新课改需要历史教师有较高的史学理论修养,只有教师自己能够深刻地理解并熟练地应用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才能真正教会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强化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这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忠,认真摸索教学规律,改进中学历史课教学[J],云梦学刊。1980(02).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53
根据新课改的的精神,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对一些史实的关注和了解,吸取历史经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历史学习在人们的原先的脑海中就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讲解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并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来,使自身学习能力更进一步。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教学乃实践做简单的阐述。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思想
新课改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的要求,在战略的高度上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灵魂,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质量。而教学理念能否得以全面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对其全面贯彻落实。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们必须摈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竭尽全力去贯彻、落实。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特点,重点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加适应时展是需要。那么,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让学生学会生活。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句话也就意味着,现代教育要保证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活、工作中能健康发展,具有优秀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
2. 教育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性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3.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前提。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材、课外史料素材等,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笔者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定能在落实新教学理念上有更多的收获与理解,使教学效果更进一步。
二、注重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及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同仁们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总结,浅谈一下自认为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供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交流、探讨。
1. 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历史教育的学科价值。历史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单纯的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某一历史评价方法和拥有历史评价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历史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积极健康的态度、情感,以此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和人文性。以《》为例,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发生的原因、时间、意义等,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居安思危意识以及忧患意识;学习英雄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
2. 鼓励学生思考,适时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思考能力是学生发出、突破、创造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就更谈不上创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做到能独立思考才能完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课本知识既要讲清,又要学会“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去独自思考、探究。另外,对讲过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实施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结构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健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和关键环节,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我们不仅仅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评价形式,还可以采用对话评价、论文评价、活动评价的方式。
三、优化课堂训练,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课堂练习是检测本堂课教学成果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但笔者注意到不少的历史教学课堂缺乏课堂检测,即使有随堂检测,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检测的重要性,随堂检测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适量的练习,同时,教师优化习题的讲解,力求对习题的讲解做到讲得清晰、精当,从而让学生尽量避免脱离实际、机械背诵、抄袭作业的情况。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历史课堂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学案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课程特点,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等文本信息,通过撷取网络远程教育资源,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案。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全面的能力。学案一般分为常规学案和复习学案等。常规学案一般是用在新课学习中,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的重要指导方案。而复习学案主要是以习题的形式复结过去学过的重点、难点知识。
一、学案设计
每一节课的学案一般由九部分组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导学(包括导语设计和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自学检测、小组学习、展示反馈、拓展提升)。其中自主学习的四个版块是主体部分。
学习内容一般就是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为课文的全部内容。学习目标则指三维目标,一般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列出的三维目标做为参考标准,列出目标之后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任务。重点和难点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出,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自己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和本节中难于理解的部分。教师导学部分是学案的灵魂部分,可以说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师导学”部分。其中导语设计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本课相关的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指导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部分,一般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即如何阅读本课,如何完成学案相关部分。
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是学案的主体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分四个板块,分别是“自学检测”、“小组学习”、“展示反馈”、“拓展提升”。自学检测部分的习题一般较为简单,这部分习题设计的难度只需学生在自学指导下自主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即可完成。其内容一般以重要的概念、重要的内容、规律等内容为主。“小组学习”部分一般将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以材料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试题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其难度一般较大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部分。“展示反馈”部分主要将本节已学习过的内容以填空、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再次设计出来,以便学生用来板演展示。“拓展提升”部分是设计难度最大的题灵活性大、探究性强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二、学案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自学指导下,依据教材先进行自学,然后完成学案上设计的自学检测题组,这部分一般占课堂开始的15分钟。
第二部,“小组学习”指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首先在小组内“兵教兵”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讲解,是解决本节重难点的关键一环,其实质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路引向纵深,再由老师把问题讲解清楚,一般占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
第三步,“展示反馈”部分主要把一、二板块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以若干道分层训练题组设计出来,让学生展示由教师或优生讲评点拨,一般占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
第四步,“拓展提升”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之间先自己交流拓展提升题组,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学法,检测效果。一般占用课下的时间。
学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每节课教师要注意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因为学案教学把要学的知识问题化了,容易把知识原来的联系打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这样只有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才能弥补这一缺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案教学的作用。
(二)注意课堂纪律尤其是知识的落实。学生热衷于生生互动交流,活跃的学习气氛,往往掩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己的能力训练。这样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自学自练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做然后查对结果,最后再进行交流讨论,以便相互学习;还要强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以促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自学自做的能力;对学生的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以便有针对的强化或纠错。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新课改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一要求可以说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向来容易被忽视,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讲解水平。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文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模式化的灌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当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知识的单调增长,其它能力的培养常常处于缺失状态。那么怎样才能打破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的现状呢?这时候,就需要情境教学模式的帮助了。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直接来自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在情境的感染下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感悟,并在此过程中促成包括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各种各样灵活情境的设置,可以令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出于兴趣来学好这门学科,这会给历史学科的素质化发展带来诸多的益处。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学的信息量变得更大,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活化,学生在情境中的反应充满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种种这些问题都给情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想保证情境的科学有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历史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毕竟要添加进一些教辅资料,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如果教师在选择资料的时候不懂得筛选,随性地添加资料,就会让整个课堂都被各种各样的情境资料所淹没。例如,有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时,就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整堂课中,将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一一地呈现给学生,当教师把一系列的视频资料播放完毕,一节课也基本上结束了。由此可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性的原则,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情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情境热闹与否,使得情境的创设远离教学目标,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浪费太多笔墨。例如,在讲到“发达的古代农业”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并且深刻理解依附于这种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之上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深化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理所应当要围绕着以上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情境的创设。然而,笔者就遇到过这样一个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从神农的传说开始讲起,然后又添加进去很多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生听得是不亦乐乎。光是前面的神话故事就占去了将近二十分钟,而后面真正的重点内容教师却采取了一语带过的方式。虽然前面教师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了起来,但是却使得教学过程轻重失衡,虽然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实际却没有取得多好的效果。由此可能,再精彩的教学情境也要建立在目的性的原则上,只有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三、学生主体性原则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然而,相较于传统的历史课堂,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把控的过程中往往困难更大。于是有些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在教学过程依然是大手包揽,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选择哪个知识点来进行情境创设,选择哪些情境创设材料,教学情境中设计哪些问题等等都由教师一手包办,而所谓的情境教学就变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教学与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自然也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实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而学生才是真正地主体,从情境的选择、材料的选取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更好地挖掘出学生自身具有的诸多方面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瞬间提升整个课堂的吸引力,使得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成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交锋、教学相长的场所,这种开放化、活跃化的历史课堂自然会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懂得审时度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历史课堂能够在情境的带动下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而兼具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伍晓东.创设情境,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新[J].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9期.
[2]张保.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历史课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