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检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临床;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42-02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1]。医疗安全隐患是引发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根源,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应努力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就本院在2010年1月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的临床科室诊疗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作一探讨。
1 排查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
1.1运行病历中的安全隐患
入院记录未在24 h内完成2份;无术前讨论记录1份;既往史中未记载外伤、手术及输血史3份;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4份;特殊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1份;治疗计划变更有医嘱病程记录未记载5份;患者入院3 d无常规检查报告单2份;三级医师查房、科主任查房记录未签名2份;病历中眉栏份目填写不全7份;授权委托书在知情同意栏无家属签名2份。
1.2 医师交接班记录中的安全隐患
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书写错误1份;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与实际不符1份;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不详细4份;病危患者交班:书写病危情况的变化和治疗情况过于简单1份;手术患者交班:术后病情变化应注意的情况未写1份;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只写使用药物名称未写使用剂量2份;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本院医师未签名而由他人代签名2份。
1.3 病区抢救车药品、物品安全隐患
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药品混放出现过期药品2例;针剂标识模糊3例;配备4支肾上腺素,4支多巴胺不能满足抢救需要4例;一次性空针混放过期3例;开口器、舌钳消毒过期2例;备用照明设备未充电1例。
1.4 病区器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心电图机导联线接触不良1例;心电图机用后未及时充电2例;除颤仪使用后未归位放置1例;呼吸机未及时领取备用螺纹管1例;呼吸机消毒记录不详细1例;血压计水银泄漏2例;简易呼吸器未在备用状态1例。
2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本次排查共发现65项医疗安全隐患,分布的情况是:运行病历中的医疗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外科、妇产科;交接班记录医疗安全隐患外科多发;抢救车、抢救设备及器械安全隐患,由于内科、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使用频率高,问题多出现在这类科室。
3 防范对策
3.1知法守法依法行医
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感染管理办法》做到依法行医、知法守法,牢记并执行13种核心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认真学习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医院病历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病历书写时限性和各个环节记录的质量控制[2],着重加强外科、妇产科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3],实行每月1次的全院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建立医疗安全分析反馈制度,确立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实行PDCA循环见图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4],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彻底消除医疗安全隐患。
3.2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消除对交、接班记录轻视的态度,要求值班医师每天交、接班时认真填写:①值班交接日期和时间(书写早晨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②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③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④病危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危情况的变化;⑤手术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术后诊断、术后病情变化;⑥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的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情变化及诊治结果;⑦交班和接班医师签名:进修、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由本院医师签名。
3.3 抢救车物品统一标识管理,按区放置
抢救车内存放药品、物品全院统一标识管理,制作示意图按区放置。①药品区:放置急救药品和无菌液体;②无菌治疗包和无菌器械区:放置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剪刀、血管钳、开口器等;③一次性无菌用物区:放置输液器、各种型号注射器、吸痰管、吸氧管等;④注射用具区:放置棉签、砂轮、止血带、开瓶器、胶布等;⑤检查用物区:放置简易呼吸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等;⑥氧气枕区:对内科、急诊科和儿科增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基数到10支,每天清点,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制度。
3.4 正确使用清洁保养方法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正确使用及注意运用清洁保养方法等,使每位职工都懂得如何保养、如何管理。完善设备管理细则,实行专人专机挂牌管理、定点摆放,认真填写《仪器保养使用登记本》。发现设备隐患立即保修,保持运行良好。对各种设备器械定期送质检部门校验,并保留校验标识,无校验标识的停止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并备齐备用器材。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使用安全;定期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班和讲座,持续改进医疗质量[5]。
医疗隐患排查是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只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的排查机制,才能逐渐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月,李江.我国医疗安全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09(10):232-234.
[2]陈敏,刘芳,杨天桂,等.运行病历监控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88-889.
[3]梁庆宇,贾宏亮,吕军,等.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6):255-257.
[4]王立红,赵国光,杨莘,等.本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595-598.
[5]刘启望,冯超,刘敏.对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20-21.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测;完善方法;性能评价;控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46-01
临床医学检测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检测仪器、设备以及检验技术与方法也日新月异,临床医学检测的工作效率以及检验准确性都有很大提高,临床医学检测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临床实验室一般都采用商品试剂常规分析方法,由于商品试剂的种类繁多,不同试剂检测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仍然会出现一些检验质量问题。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是控制检测质量的基础,加强质量控制手段是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我们应积极建立健全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性能评价体系以及质量控制手段。
1 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体系
任何一种临床医学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前,为了确保检测质量,首先应采取相应的实验对该检测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掌握该种检测方法的基本特征,判断是否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只有试验达标才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性能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及评价类型极其重要。
1.1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方案。首先应计算该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评估检验结果的总误差以及可报告范围,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分析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1.2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内容。①证实检测方法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总误差。②检测方法的特性:主要包括检测结果可报告的范围以及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分析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的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参考范围,分析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其他性能。
1.3检测方法的评价类型。参照EP192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议(CISI)建议指南制定的关于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建立。主要是在产品研发阶段,检测仪器制造商便建立了仪器操作性能的相关规定。②循证支持:检测仪器制造商为了确保该仪器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来证明产品性能。③验证: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检测方法质量,符合临床实际检测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测方法性能的验证工作。目前,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学检测部门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性能评价方法是6西格玛质管理方法,强调以科学、可靠的分析为基本依据,用数据说话,更加客观、直观。
2建立健全完善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质量控制体系
2.1建立可溯源性的检测系统
临床医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各级临床检测中心对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建立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本,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只有整个检测系统具有健全的可溯源性才能真正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可追溯性。现阶段,我国国内大多数临床医学检测工作室并未建立有效的可溯源性检测系统,这也是导致我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一直滞后于国外进口试剂的主要原因。通常建立可溯源性的检测系统包括两种形式:①溯源至国际约定的对酶类检测项目的参考方法。②溯源至国际或者国内约定的既包括酶类,也包括酶类以外各项检测项目的参考物质。
2.2建立科学的临床检验参考体系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中,普遍存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检测时间、不同环境、条件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不高的问题,导致常常出现重复检查现象,检验误差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质量保证、质量评价以及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测结构可比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但是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可靠的准确依据,这些依据实质上就是利用参考方法基于公认、可靠的分析原理和准确测量方法而准确定值的参考物质。因此应建立有效的参考体系(准确测定技术)对于实现检测结果的相互对比,应研制出多种有效的参考物质,并建立多个临床医学检测项目的参考方法,同时为了加强全国三甲医院以及所有采供血机构对常用检测项目结果的互认,国家卫生部检测中心应开展多项室间质量评价项目,进而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检测质量,也可以有效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现象。
2.3加强临床与临床医学检测室之间的沟通
在实验室分析前,若出现分析变异将会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时效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为了加强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应加强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首先,对于一些与患者病情不相符的异常检测结果,或者与过往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检测应与临床医师积极讨论。同时,在开展新的检测诊断方法之前,应仔细询问临床医师的需求以及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征询医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检测项目。其次,临床医学检测科工作人员应设置专门的检验信息栏目,介绍一些新的检测项目内容、流程以及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像一些高新技术干化学法测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临床医学检测工作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相信在临床检测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会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海波.临床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甫,2011,29(15):366-377.
关键词: 云框架结构; 稳定性样本; 检测平台; 检测代码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4?0066?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tection platform for cloud frame structure stability
SUN Baogang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China)
Abstract: The cloud frame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platform for cloud frame structure stability has low applicability. Therefore, a detection platform with high applicability is put forward for the cloud frame structure stability. The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the acquisition module, processing module and stability detecting module. Multiple collection nodes are set up on the cloud frame structure by the acquisition module. Each acquisition node performs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then obtains the stability samples of the cloud frame structure, and transmits the stability samples to the processing module. The processing module analyzes the stability samples by using cloud computing, and selected the most typical stability samples to form the samples under test. The stability detection module gives the overall detecting scheme and local detecting scheme by means of cloud computing to detect the samples under test, so a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users for the focus on the stability detection. A platform function structure diagram and stability detecting code are given in the platform implementation se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latform has high applicability.
Keywords: cloud frame structure; stability sample; detection platform; detecting code
0 引 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的存储量越来越多,网络应用技术愈加复杂,由此产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危机也愈加严重。我国于2014年2月建立了网络信息安全组织,宣告了我国有关部门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云框架结构应用的出现,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曙光[1?3]。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是网络能否进行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为此产生了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由于云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故可应用性高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提出,对网络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6]。
传统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较为局限。如文献[7]提出基于网络日志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云框架结构应用运行中产生的网络日志进行监控和解析,间接得出云框架Y构的稳定性样本。其检测效率较高,但检测准确性仍待加强。文献[8]提出基于Markov模型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其利用网络日志对Markov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好的Markov模型能够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进行准确检测。但该平台的算法复杂,对不同领域云框架结构应用的应用性不高。文献[9]提出基于哈希算法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其利用哈希算法实现平台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高效检测,平台的使用灵活性较高,但检测准确性不高。文献[10]提出基于类聚算法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其通过采集大量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对这些样本实施类聚算法,极大地增强了平台的检测准确性,但其算法复杂,检测效率不高。因此,设计了应用性高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平台拥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1 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设计
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由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稳定性检测模块组成。采集模块利用分布式理念,实现了平台对云框架Y构稳定性样本的快速采集,并有效增强了平台的可应用性。云计算为处理模块和稳定性检测模块提供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帮助这两个模块进行高效、准确的处理、检测工作。
1.1 采集模块设计
由于云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导致其数据过于庞大,而其中稳定性数据的获取需要经由多时间段数据的对比得出,并非单次获取。因此,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中采集模块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数据对比样本的典型性和其对比效率。
为了在庞大的数据体系中寻找到最具典型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应先大量采集云框架结构总体样本,并对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高速分类,进而获取其中稳定性样本。为此,采集模块在云框架结构上设置了多个采集节点,每个采集节点独立进行采集、分类和对比工作,最终将各节点获取的稳定性样本统一汇总,并传输到处理模块,如图1所示。
图1中的采集工作效率较高,且能够增强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可应用性。这是因为所设计的采集模块采用了分布式理念,其在将复杂事务简化处理、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将各采集节点最终的稳定性样本汇总,降低了传输过程中样本的丢失率,进而增强平台可应用性。因此,该采集模块能够较好地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满足平台的设计初衷。
1.2 处理模块设计
处理模块通过分析采集模块中各采集节点所提供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挑选出其中最具典型的稳定性样本。为了提高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可应用性,处理模块中处理器的分析和挑选工作均基于云计算实现。云计算拥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运算性能,能够实现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的大规模分析和挑选工作,其处理原理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处理模块中的处理器接收到采集模块传来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时,云计算会立即提供分析标准,处理器经由该标准分析稳定性样本参数,并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和安全性检测,将样本中的不安全数据排除。格式转换工作在处理模块中非常重要。不同采集节点获取到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的格式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处理模块的工作压力。将稳定性样本格式统一化,不但能够减轻处理器挑选工作的压力,也能够提高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检测准确性。
处理器会对存在不安全数据的稳定性样本给予传输限制。安全性检测后,云计算将给出样本挑选标准,经由云计算挑选标准获取到典型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
1.3 稳定性检测模块设计
将云计算纳入到稳定性检测模块的检测器中,以进行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检测。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对使用者的检测重点进行了调研,并利用云计算给出了两种检测方案,分别是整体检测方案和局部检测方案,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图4可知,整体检测方案是稳定性检测模块的基础,局部检测方案也需要用到整体检测方案中的检测数据。云框架结构的典型稳定性样本即为稳定性检测模块中的待测样本。待测样本在整体检测方案下,首先经由格式转换变为占用内存率较小的格式,这对提高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可应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器利用云计算标准进行待测样本的检测工作,云计算也提供了样本的结构检测和规则检测,以排除格式转换的操作误差。检测器的云计算标准检测将进行两次,通过对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初始检测结果。初始检测结果在进行安全性分析后,稳定性检测模块会将检测结果进行整理,获取到最终结果,并将其传输给使用者。
局部检测方案的检测原理与整体检测方案的检测原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对于待测样本的检测步骤较少,局部检测方案的主要检测结果是通过多次分析整体检测方案检测数据获取到的的,其最终检测结果也会实时传输给使用者。
2 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软件设计
2.1 平台功能设计
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功能结构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软件为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提供的功能有:运行总调度功能、数据采集控制功能、数据标准检测功能、特殊数据检测功能和3D结果呈现功能,其功能介绍如下:
(1) 运行总调度功能。该功能为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提供重置、升级以及各模块功能的参数设定的操作,是整个平台的管控核心。其他四种功能均经受运行总调度功能管理。
(2) 数据采集控制功能。该功能能够对采集模块中各采集节点的行为进行控制。其不但可以规定采集节点的自动采集模式,也可以在采集节点不正常采集的情况下,停止并重置采集工作,或对采集工作进行人为操作。
(3) 数据标准检测功能。该功能是稳定性检测模块的控制端。在正常情况下,数据标准检测功能处于实时开启状态,只有当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遭受攻击时才处于关闭状态。关闭状态下的数据标准检测功能能够保护平台稳定性样本不被更改或盗用,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
(4) 异常数据检测功能。该功能的针对性较强,当稳定性检测模块出现工作突然终止或检测结果偏差较大时,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会自动调用异常数据检测功能,重新开始进行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数据的处理和检测。在平台正常运行情况下,使用者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检查稳定性检测平台的输出结果。
(5) 3D结果呈现功能。3D结果呈现功能就是将稳定性检测平台的输出结果以3D建模形式呈现在使用者眼前。这一功能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人员对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理解,销售方也可以根据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3D结果呈现功能,为购买者介绍云框架结构应用。
2.2 平台稳定性检测代码设计
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利用软件对稳定性检测模块进行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检测工作设计了专属代码。假设所需检测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数据为文本格式,则其进行单次检测工作的代码设计如下:
Latin deviation="稳定性检测模块";
/Latin
fit deviation="定性检测模块";
parameter rate= "250 MHz";
/parameter
parameter network= "1 000 Hz";
/parameter
ask begin or ask;
ask fetch or ask;
/fit
对上述代码进行解析可知,稳定性检测模块对不同样本的检测工作是独立进行的,其对不同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所下达的检测指令也是不同的。当给予云框架结构稳定性样本的检测命令为:Latin deviation=“稳定性检测模块”、“rate,250 MHz”、“network,1 000 Hz”、“begin”和“fetch”,那么稳定性检测模块的命令输出结果为:CF 250 MHz,Radio Beacon 1 000 Hz。
以上命令输出结果会自动解析稳定性检测模块的工作状态,当模块的存储量处于满载时,该命令将不会自动进行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检测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检测样本中乱码的形成。
3 实验分析
本文所设计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的应用能力,主要通过平台在不同云框架结构应用稳定性检测中,其检测效率、检测准确性的差值、平均值来验证。其中,本文平台的准确性数据主要来源于平台对云框架结构应用中不稳定点的定位准确性。为了验证本文平台的应用能力,选取四个种类相差较大的云框架结构应用作为实验对象。四种云框架结构应用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统称应用能力)如图6~图9所示。
由图6~图9可知,在四个云框架结构应用中,其检测效率曲线和定位准确性曲线均较为稳定。对比来看,平台对不同应用的检测差值和平均值相差并不大。为了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本文平台的应用能力,将图6~图9中的各应用能力曲线数值汇总见表1。
由表1可知,本文平台对四个种类相差较大的云框架结构应用的检测效率平均值均维持在92.3%以上,各应用间的检测平均差值波动不大,且均不高于2.6%;定位准确性平均值均维持在97.8%以上,各应用间的检测平均差值几乎无波动,且均不高于0.6%。经由分析以上结果能够预测出,本文平台对不同云框架结构应用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均较高,验证了本文平台拥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4 结 论
本文设计应用性高的云框架结构稳定性的检测平台,该平台由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稳定性检测模块组成。采集模块在云框架结构上设置多个采集节点,每个采集节点独立进行采集、分类和对比工作,进而得到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样本,将这些稳定性样本传输到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利用云计算对稳定性样本进行分析,挑选出其中最具典型的稳定性样本,组成待测样本。稳定性检测模块利用云计算给出的整体检测方案和局部检测方案对待测样本进行检测,以满足使用者对稳定性检测重点的不同需求。平台实现部分给出了平台功能结构图和稳定性检测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平台拥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静松,王瑞平.移动云接入平台下网络信息云服务稳定性设计[J].科技通报,2015,31(10):133?135.
[2] 朱琰洁,周云,邓雪松,等.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36(1):70?75.
[3] 张磊,陈兴蜀,刘亮,等.Virt?RSBAC:一种防御云计算内部威胁的框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46(6):114?121.
[4] 刘琛.基于云计算的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23(6):46?48.
[5] 董佩明,黄江平,刘桂青,等.FY?3A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应用及云雨条件下的亮温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4,30(2):302?310.
[6] 周作建,林文敏,王斌斌,等.基于海量医疗数据的症状自查服务云框架设计[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5,9(9):1056?1065.
[7] 袁欣辉,刘勇,漆锋滨.层次化批分解算法云框架[J].计算机应用,2014,34(3):690?694.
[8] 张明,王玮,施建华,等.电力大数据调度云的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4,31(11):123?126.
【关键词】 血糖; 快速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 比对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52-02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多,血糖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临床上血糖测定主要有快速血糖仪测定和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方法,但在日常工作中,常会出现快速血糖仪结果与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不符的现象。为了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卫生部2010年12月制定的《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试行)》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比对方案,对检验科德国拜耳拜安康血糖仪(葡萄糖脱氢酶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内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21~78岁,标本数量满足以下条件:葡萄糖小于2.8 mmol/L(水平1)2例、2.8~4.1 mmol/L(水平2)8例、4.2~6.6 mmol/L(水平3)10例、6.7~11.0 mmol/L(水平4)15例、11.1~16.5 mmol/L(水平5)8例、16.6~22.1 mmol/L(水平6)5例、>22.2 mmol/L(水平7)5例。其中
1.2 仪器和试剂
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校准液、质控物和试剂。德国拜耳拜安康血糖仪及其配套的质控物和试纸。
1.3 比对方法
空腹状态,先取患者指尖末梢全血用德国拜耳拜安康血糖仪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的方法进行测试,每份标本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毛细血管全血血糖。随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肝素钠抗凝,15 min内离心分离血浆,30 min内采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份静脉血浆标本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并做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回归方程,以P
2 结果
2.1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快速血糖仪末梢血血糖结果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略低,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
检测方法 例数(例) 血糖平均值(mmol/L)
快速血糖仪测定 53 10.08±6.37
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 53 10.48±6.81
t值 0.312
P值 >0.05
2.2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直线回归等统计方法计算出相关系数r=0.9988,两种检测方法有较好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9369X+0.2553(X为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静脉血浆血糖结果,Y为德国拜耳拜安康血糖仪血糖结果),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快速血糖仪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需血量少、获取结果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床边血糖测定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自我监测[1]。尤其对需一天连续多次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可减轻多次静脉采血造成的痛苦。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需要抽静脉血并离心获得血浆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但缺点是测量所需时间较长,用血量较多,仪器操作复杂,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操作,对急诊和难以抽取静脉血的患者以及预防监测的患者不适合。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和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不相符的现象,因此,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快速血糖仪检测的毛细血管全血血糖结果(10.08±6.37)mmol/L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静脉血浆血糖结果(10.48±6.81)mmol/L略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2-4]。这是因为快速血糖仪末梢血只测定了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全血中诸多物质中的葡萄糖含量,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是“血浆”或“血清”内的葡萄糖含量,由于血浆或血清中不含红细胞,因而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的样本中葡萄糖含量更为密集。即血浆或血清的血糖值应高于末梢血糖。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两者之间的r值为0.9988,回归方程为Y血糖仪=0.9369 X生化仪+0.2553,说明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良好相关性,且结果准确可靠。另外本文实验中所用的德国拜耳拜安康血糖仪运用了葡萄糖脱氢电化学反应原理,不受氧分压的影响,无须调节血氧分压,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虽然快速血糖仪有简便、快速、不受场所限制等诸多优点,但血糖仪本身受外界因素如仪器性能、环境温度、湿度、取血方法及红细胞比积等干扰[5],而且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血糖仪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6]。据Choubtum等[7]报道毛细血管血微量法血糖测定低血糖时比静脉血浆血糖要高38%~65%,可能漏诊低血糖。在日常工作中,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过低或过高时,应结合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综合分析[8]。因而快速血糖仪最好用于空腹末梢血血糖的监测或血糖过筛实验,不能用于糖耐量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曲线,更不能代替实验室血糖结果的检测作为糖尿病的确诊试验[9-10]。
综上所述,快速血糖仪血糖检测结果准确,工作中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要求,对检测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定期与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比对分析,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博锋,何本进.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对血糖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454-456.
[2]庞培君.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98-1499.
[3]王娈,耿超,初开秋,等.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1):52-53.
[4]赵志芳,张炳峰,陈晓婷,等.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J].江苏大学学报,2011,21(6):485-487.
[5]丛玉隆.POCT的临床应用与存在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2):1325-1327.
[6]李素芝.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20-821.
[7]Choubtum L,Mahachoklertwattana P,Udomsubpayakul U,et al.Accuracy of glucose meters in measuring low blood glucose levels[J].J Med Assoc Thai,2002,85(4):1104-1110.
[8]周良琼,张志伦,王亚兰,等.末梢血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对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1939-1941.
[9]赵卫国.即时检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20,64-68.
活动期间,Delcam公司安排了不同产品线的技术负责人为与会者详细讲解了各产品的最新功能。同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用户案例讲解,使与会者对Delcam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通过对Thai Summit Group和Mazak两个泰国本地企业的实地参观更是全面展现了Delcam软件企业实际应用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8月22日,在会议结束后,Delcam中国公司总经理周汉祥利用难得也是仅有的一段空闲与记者就公司业务运营情况以及相关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谈到2013年的运营情况时,周汉祥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增长幅度不像前几年那样迅猛,但2013年Delcam公司中国区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10月底,中国区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除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外,在制鞋、医疗等新兴行业的业务拓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取得如此可喜业绩的主要原因是Delcam公司多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完整的CAD/CAM解决方案。
完整解决方案促进业绩增长
与其他主流CAD/CAM软件公司相比,Delcam公司能提供更加完整的CAD/CAM解决方案与服务。无论是设计、加工和检测任何一个环节,Delcam都能拿出过硬的产品,从而有效地保证不同软件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及数据传递的高效与准确。对于流程复杂,需求多样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一点显然要比由用户自己来完成不同公司的软件产品整合更具吸引力。
在CAD方面,Delcam PowerSHAPE是一款逆向、正向混合设计系统,它集实体、曲面和三角形造型建模技术为一体,同时采用直接建模技术,是概念设计、工业造型和加工建模的理想工具。
在CAM方面,Delcam的CAM软件系列包括了PowerMILL、ArtCAM、FeatureCAM和PartMaker等,可以支持多种机床类型的制造加工。此前,Delcam又正式推出了Machine DNA及Vortex旋风铣两项重要专利技术。Machine DNA是Delcam开发的一项独特加工技术,它可自动设定最有效的摆线尺寸,优化点分布,自动进行圆弧、直线变换。Vortex旋风铣是Delcam专门为硬质合金刀具开发的加工策略,它可更大限度发挥硬质合金刀具的效力,尤其适合于可使用全侧刃深切削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