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产业。这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的第一要素。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发展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乃至旅游业发展重要手段。
一、旅游企业网信息化的概念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旅游企业通过电脑网络、电脑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电话、手机、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向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乃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的获得和利用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经营管理水平。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认识不够
企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好处已经无需再论。但是,目前旅游企业只是将信息化建设停留于表面,并不能全面认识到发展信息化,提供信息化发展为企业吱声以及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益处。
(二)资金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规范的一大因数
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必定依赖基础的设施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酒店为例,在调查中发现,闭路电视不能实现语言的切换,只有播放海外的频道;不能够提供数字化视频点播服务系统(VOD),可购物、订餐、查询公共信息和帐单;只能够提供一种语言同声翻译等,然而这些问题改善及解决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三)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企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旅游企业严重缺乏这样的人才,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深有感触。多数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局域网,管理人员应用计算机的面不够广,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停留在较简单的模式上,遗憾的是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四)企业业务流程僵化落后
信息化效能的发挥有赖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已被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证明。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旅游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同时,还依然沿用过去一些陈旧的业务方式,这就限制了信息化效率的发挥。这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企业和客户的网络互动性差,而好的互动性正是旅游企业追求效率所需要的。
(五)缺乏政府引导及监督
在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与文件,使得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以及在提供怎样的服务才算是规范问题上有章可循。另外,在旅游提供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监督引导机制,对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信息化发展的规范程度进行监督。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与建议
(一)清晰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概念和认识
要去除对于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存在的既定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使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意识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成果、能够建立什么样的服务层次。
(二)注重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
政府对于旅游企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可以节约信息化的成本,甚至决定能否实现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在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责任,制定相应的机制,认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体现我国特色的合适的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战略。
(三)重新设计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建构
找到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的全新业务流程是有效实施信息化发展规范重要步骤,通过信息化采购、顾客营销、管理销售、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一系列企业流程的改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外部架构更理想的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范工作的实施。同时,由于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传输基础上的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化管理组织结构也势必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旅游企业必须着手建立一种适应性强、反应迅速、变化性更强的新型组织结构,要体现出工作职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强调知识性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公共网络平台
可以在政府主导下集合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行业资源,利用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搭建一个面向公众、立足于网络的旅游电子服务平台,完善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游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要的一站式服务,如酒店实时预订系统、网上旅行社预订及企业主页平台等。集合行业力量推动各个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发展。
(五)改变传统营销方式,推行低成本网络营销
旅游企业可以开发和建立一套适用的旅游网络营销系统,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达到推销旅游项目、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等服务目的,从而提高旅游信息与服务的质量,促进自身信息化发展的规范。
(六)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息化;提高;发展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
参考文献:
[关键词]湘南地区;信息技术;企业;规模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和企业自主决策机制,促进了湘南地区产业集中度上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和规模扩大。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更加推动了湘南地区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效率和成本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更快。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新月异,湘南地区企业规模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对企业规模经济的促进作用,显得十分关键。
一、湘南地区企业规模经济发展不足
(一)大企业不大,产业集中度偏低
当前,湘南地区大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和国际上大企业相比,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大企业不大,规模经济利用水平低。比如: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本地区或省内都可以算得上大企业,但是从经营规模、市场范围、效益情况、资产总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各方面来看,与国内或国际大企业相比,规模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
(二)许多企业规模扩大后缺乏竞争力
湘南地区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企业走向集团化的道路,有的自当“红娘”,为企业合并牵线搭桥,有的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手段进行“拉郎配”。这就引起了企业规模的发展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这种行政命令的结果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否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大量的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规模是市场不断选择的结果,大企业发展需要管理基础、资金保障、信用渠道、产权明晰等一系列条件为基础,否则只能导致企业失败。一些优秀的大企业迅速崛起,其规模经济的形成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自发有意识的战略性整合而不是行政干预“拉郎配”被动性的调整。企业规模经济形成首先是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不是规模,而是竞争力。其次大多数大企业具有国有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在兼并过程不可避免地在片面追求规模而非效益基础上的规模,这种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
(三)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
企业规模结构反映了大、中、小企业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生产联系,体现出大、中、小型企业各自的生产能力在总生产能力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大、中、小企业办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湘南地区企业的规模结构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大企业产值、增加值比重低,与要素占有份额呈非对称状态;没有按部门、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确定企业规模结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规模趋向小型化、分散化,社会资源大量地分散在众多的小企业内,它们只能低效生产、粗放经营,从而失去市场之优势;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水平相当低,全能型企业较多,生产同类型零部件的企业过多,产品批量过小,导致过度、低效竞争。
(四)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在新的经济中,知识要素或信息要素取代了传统的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然而在现实中,湘南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却严重不足,因而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前进动力,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出现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在高水平层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湘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障碍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重视不够,领导者的支持参与程度不强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与重视不够体现在:对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对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估计不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式、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迅猛发展的世界信息化浪潮,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认识上的茫然状态。
(二)企业对信息的资金投入不足,信息人才缺乏
首先由于大多企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利润薄,资金缺乏,因而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严重缺乏,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低水平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大多企业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也导致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管理,又懂计算机使用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从总体上,湘南地区企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目前国内厂家仅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附加值较低的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产品,高性能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国外产品及系统价格偏高,尤其是某些软件产品与服务价格很高。这是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使用与维护费用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企业增加投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受内部阻力制约,信息管理不完善
湘南地区很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使得企业不容易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
三、湘南地区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对策
(一)从企业方面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现有企业向公司制转变
湘南地区企业要成为真正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就必须建立规模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已在世界上存在很多年,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企业制度或企业体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责任制度、管理方式、筹资渠道、经营风险、规模经济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特点,特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意义。
2.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决策、亲自领导、组织、协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超前的预见性与决策的长远性,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其次,要坚持效益。务实的发展思路,找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突破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轨迹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首先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其次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再次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同时,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训,这是企业顺利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培育并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战略愈来愈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独具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的、具有延展性和难以仿效性的企业最基本的能力。在当今技术发展以及市场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一个企业难以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必须尽可能集中其资源,培养并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核心业务,通过专业规模,并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获得竞争优势。
4.积极推行虚拟运作
虚拟运作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运作模式。通过虚拟运作,企业突破了有形的、自然的组织界限,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全方位地利用企业外部的虚拟资源可以弥补企业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不足,适应了当今社会经济运济全球化、知识生产高度化以及产品技术分散化的特点。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发挥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5.重视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是企业通过资本形式,对资产存量和增量进行管理、重组和交易,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为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资本经营顺应了当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通过资本经营,企业不仅能剥离非相关业务,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主业,而且能够藉此实现超常规发展,在短期内产生巨大飞跃,形成巨大规模,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得规模经营的优势。因而,资本运营是当今企业求得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即管理、技术等多方面能力的积累,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本运营应着重于发展主导产业,发展核心业务。
(二)从政府政策方面
1.改革政府产业组织管制模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自组织作用
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行为,表现在对产业组织的调整上单纯地“行政划拔”,即采用“关、停、并、转”与“组建”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产业组织。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无法真正地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无法通过竞争不断壮大。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改革政府调整产业组织的模式,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采取“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新模式,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自组织作用,实现企业的“并”、“转”、“破产”、“退出”,使社会资源源源不断地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的不断形成。可以说,“以市场调整为主”的模式有利于培育和增强湘南地区产业组织市场竞争.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对产业组织进行良好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推动。从国际经验上看,虽然世界上大企业、大集团的产生大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它们的组建与成长,仍离不开政府强有力参与。从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的湘南地区实践来看,转型期的政府在诸多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兼并中无不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起到“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并不等于过去的“行政划拔”。靠“行政划拔”固然可以迅速成立巨型托拉斯并跃入世界500强之前列,但是,管理困境、X―非效率的产生仅能使其徒有大规模之名而无竞争力之实。这一点应在湘南地区各级决策部门应形成共识。
2.铲除地区、部门间壁垒,完善兼并机制
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代表湘南地区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扩张要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兼并、联合之路。为此,首当其冲的是要铲除地区、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加强政府的调控力度:一方面,该由政府制定的鼓励竞争、防止垄断、促进生产集中、规模经济利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及法规,就应由政府来制定;另一方面,在政策、法规的执行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行为,因此应加强政府的权威,真正做到令到即止。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地区、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发挥兼并机制作用。同时,为了提高湘南地区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允许和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与联合。其理由在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竞争在全球范围展开,在国内高度垄断的企业,一旦跨出国门,原有的垄断地位将为白炽化的国际竞争所取代;为了加强本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发达国家纷纷放松了对垄断的管制政策;从目前湘南地区看,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利用水平低、竞争性行业出现市场垄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应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给予兼并、收购的优惠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利用水平,加速代表地区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形成进程。
3.制定专业化协作政策,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
要形成一个大、中、小结合的、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政府不但要支持大企业发展,还要保护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支持以大带小、以大促小的企业间协作形式的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信息引导等多种手段,促进专业协作健康地发展。如消除地区、部门的行政壁垒,健全兼并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进行专业化协作的重组:通过征收增值税替代过去产品税的征收,促进企业的零部件和工艺扩散型的协作;对重点产品、基础工艺企业的新建与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给予财政、信贷、投资上的优惠;对大中小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所发生的契约、协作价格、交付款项等行为给予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强制推行标准化政策和许可证制度,解决不合理的、分散的重复建设问题;此外,还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引导企业适时调整生产,合理分工,形成网络化的产业组织。
4.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政府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要做好:(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为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发展建立法律保障体系;(2)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的优惠政策。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应抓紧现行高新技术政策在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实施。针对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可考虑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及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3)创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完善网上营销配套信息、物流和支持系统,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如数据库的建设,保证企业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国内外信息。同时,强化有效防范计算机的网络犯罪的法律和技术手段;(4)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引导,组织实施各种推进工作。比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演示,提供背景情况,召开各种研讨会、培训班、推广成果展览,编制《企业信息化指导手册》等,进而引导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财政监督,2012.2.
[2] 王金华,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12.
[3] 李锦全、刘向民,应用信息通信技术 推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汕头科技,2005.5.
[4] 黄勇、曾薇、黄毅,信息技术在陶瓷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江苏建材,2006.12.
窗体底端
谢朝阳,男,1970.6,湖南衡阳人,硕士,副教授,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区域经济;两化融合;自主创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全球信息化开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是创新发展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
重点任务是工业领域的结构调整,主要包括行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和以产品品种质量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抓好六个方面:一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兼并重组结合起来,围绕改进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推动工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抓好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业政策,加快技术标准制修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有优势的大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行业重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集聚方向发展。五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促进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和改善服务,从而引导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六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
二、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作。推进“两化融合”,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企业、地区、行业三个层面选准切入点,抓好试点,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在企业层面,就是要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地区层面,就是要继续推动“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四个切入点,把促进“两化融合”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三、大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信息通信产业方面,重点培育和壮大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软件业、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群;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型光纤通信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智能材料等新材料,支持大企业不断创新;高端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研发及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工业软件开发应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服务、工程总承包等高端生产业。
四、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中,再一次使我们体会到,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必须把加快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一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通过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平台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推动企业联合创新。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园区在资产、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集聚创新能力,搭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三要在推进行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中,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四要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优先启动能起到引领支撑作用的重点课题,加速推进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五要强化标准管理,做好标准与规划、产业政策的协同,促进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形成技术创新、标准与知识产权的互动。六要创新发展思路,要充分借重我国工程科技专家的智力资源,组织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谋划大思路、大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玉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分析[J].办公自动化,2008(8).
关键词:中小企业 乡镇企业 非公有经济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甘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意义
甘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点多面广,其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本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⒈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今天所说的信息化,是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一体互动的信息化,是需求驱动、应用主导的信息化,是追求高效、资源共享与整合的信息化,是不断发展与丰富的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甘肃省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作用的认识尚不到位,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资金投入不足等的制约,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尚未整合,对已有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协调。由于认识不足,形成了目前甘肃省信息化建设起步迟、发展慢、动作幅度小、缺乏推进后劲等被动现状。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企业信息化的最重要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它给企业创造了多少显性价值,而在于它能够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打破企业间各种信息沟通的障碍,改变企业所处的信息孤岛状况,从而使企业决策者和参与者能更快、更便捷地获得决策支撑信息,找到更科学的企业市场行为,使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使企业的产品、服务更贴近用户。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从思想认识、行动部署上理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综合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⑴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站、页)平台,可以拓展产品的市场空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对外及时产品信息、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推介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强企业同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需求客户的联系,及时了解商品的供求行情,提高企业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⑵企业通过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将产品的市场需求、产量控制、采购销售、银行结算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及时获取商品贸易信息,有效降低成本,缩短生产销售周期,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开展与国际市场的对话,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网络信息,使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性大大减少对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用房、产品展览厅等硬件设施的依赖。通过诸如网上展厅、网上商店等网络交易方式,摆脱货房、仓库位置的束缚而面向各地销售商品,大大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互联网络可以为企业搭建国内外的销售平台。
⑷企业通过互联网服务客户,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成本低、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还能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使企业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
⒊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必然选择
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37亿人,比2005年底净增2600万人,这反映出信息化网络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信息化市场的巨大潜力。扩大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走出本省、跨出国门、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和科技强企的挑战,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标志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于扩大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企业利用信息化网络实施产品的广告宣传策划和营销战略,能够以低廉的成本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达到塑造品牌、推进产品销售、强化售后服务的目的;企业注册的网址和电子邮箱既能让客户了解企业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又能使客户通过远程了解到产品的性价比,在较短的时间内签署贸易合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企业围绕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产品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紧跟国内外先进水平。通过计算机集成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生产,进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品自主创新中将信息技术发挥到极致。
实践表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上,谁先动,谁主动;早投入,早受益。各级主管部门,要站在创新发展和应对新技术革命浪潮挑战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重要意义,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信息化建设。
二、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06年以来,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2006年建立并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在省局的指导帮助下,目前已有兰州、张掖、陇南、酒泉、甘南、临夏、平凉、定西、武威、嘉峪关等10个市(州)先后建立并开通了中小企业网站,并与省中小企业网站成功链接;各县(区)局的中小企业网站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省、市级主管部门网络已初具规模,实现互通。“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日点击率达到2300多人次,截止2006年底,共有63.4万人次点击登陆。“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作为甘肃省服务与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有关省内外的经济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息、人才信息、供求信息和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的产业、行业相关动态。“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已成为外界了解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的窗口,也是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收集、、了解信息的主渠道。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省局多方筹措资金,2006年底已给全省14个市(州)局、86个县(区)局配发了电脑及打印设备,今后还将逐年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目前甘肃近78%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投入力度、运作状态存在不足和缺陷。据不完全统计,甘肃8.8万户中小企业中,利用信息化开展业务的企业不足20%,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则更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等待观望,存在着慢慢来的思想。绝大多数企业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打算,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发展电子商务为时过早,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企业把电脑仅用于打字,把上网局限于点击股市行情和游戏;二是企业的网络覆盖面偏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有些企业地处乡镇,宽带和互联网尚不能达到全面覆盖,能上网的企业有限,而达到办公自动化、营销网络化、统计数据传输电子化的企业更少;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微机操作者大多用非所学,致使计算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有些客户网上咨询或发来订单,得不到及时回复,企业失去了许多商机。
对此,各级主管部门要引起足够的警醒,要迅速行动起来,研究制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和目标。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的放矢的过程,又是检验企业分阶段适应信息化的过程,更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三、目前甘肃省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选择
面对刚刚起步的甘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如何选择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信息化普及率高的建设路径,是各级主管部门亟待研究而又必须破解的课题。因此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就要不断探索符合省情、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的便捷途径
对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企业信息系统较为健全完善的前提下,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与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条件下开展的。甘肃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尚不健全,个别企业从未接触过信息化服务。普及并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区分不同规模、不同产业、不同销售对象,选择推进信息化的具体建设内容。例如从建设并依托网站网络入手,运用电子商务选择符合本行业企业对路的网上交易、电子采购、网上营销、在线支付等商务活动,这一途径既简便易行又有可操作性。
⒉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伊始,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技术方案,是顺利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根据甘肃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首先,在“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或一些商业性网站上建立企业的网站(网页),面向外界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概况、自荐产品、企业动态、技术咨询、在线调查等各种信息。通过网上互动,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且通过在线调查的反馈信息,明确怎样进行企业的形象塑造。其次,通过网站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企业的电子商贸平台,充分利用前台与后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借助自己的网站平台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拓展新的信息化商务活动,如商品报价、电子合同签订、订单下达、库存信息、售后服务等。通过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拥有电子信箱,实现信息对流,使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或会议。其三,将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平台相互结合,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利用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快速、敏捷的信息系统。企业利用这样的系统同时提供给分布在省内和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营销网点和办事处、联营企业共同使用,不但能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更加快捷地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
⒊选择建设独立域名的企业网站(页),构建上下贯通、开发应用逐步递进的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管理系统信息化,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可以从3个层面拓展并逐步递进:一是利用互联网,通过建设企业的网站(页),构筑上下贯通、左右逢源的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拓展网上信息资源,开拓网上市场;二是导入计算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CAM)等系统,推进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三是建立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系统,推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
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繁多,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企业规模一般偏小,受自身实力制约,独立构筑信息化网站平台、搭建服务器组、开发应用软件等条件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起始阶段企业积极链接和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路和服务器就显得切实可行。各级主管部门要动员企业积极整合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借助各网络企业、IT公司的力量,按照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原则,构建上下贯通、内引外联的信息化开发应用平台。甘肃将以“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为龙头,把各市县中小企业局的网站及企业的虚拟网串成线、连成片,形成有机联系、有效运行的多功能网络服务体系。
四、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总体要求,为加快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已制定的《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在英特网互联互通,实现办公、营销、仓储、物流配送、财务管理、计算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三阶段推进目标。
⑴初级阶段,普及互联网应用。以网站、企业邮箱、网上企业信息、产品展台等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实现信息系统的联接互通,扩大企业宣传面,提升企业形象。
⑵中级阶段,借助并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⑶高级阶段,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信息化。
这些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项重点,构建一个体系。一个中心是指,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为中心。突出三项重点,一是坚持政策引导,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二是争取部分资金、设备投入,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三是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强化指导与服务。构建一个体系是指,构建起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电信部门、IT企业和社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并充分利用英特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计算机开发应用,促进企业办公、管理自动化建设的工作体系。
各级主管部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多种主体、适度竞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注重各类信息的搜集利用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拓宽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营销相关信息的刊载,真正发挥网站政策信息及相关市场信息、实用信息的交流导向作用。
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7年时间,分三步达到初级阶段目标。第一步到2008年底,用2年时间在14个市(州)87个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并开通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第二步,2009-2010年在骨干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实体、中心乡镇经委(经济办公室)建立并开通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第三步,到2012年在80%以上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实体建立并开通中小企业网站,实现同省中小企业网的互联互通。在网站建设和推进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以及营销、仓储电子化方面,要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相结合,真正使信息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构筑起满足中小企业特定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框架。
为此,实现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目标,各级主管部门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不断深化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破除制约甘肃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试点;树立协同推进的整体观念,打破部门、地区之间的界限,促进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扶持和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
第二,要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合力。要积极争取科技研发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政策指导、资金和设备投入、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加快基层网站建设,通过政策、资金、设备、技术支持,在省与市县、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畅通互动的信息网络,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体系。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和激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逐步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托有一定实力、有实践经验、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信息技术公司,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力量的作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四,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去管理和维护。各级主管部门要从长计议,舍得智力投入,强化人才意识,定向培养和招聘一大批业务熟、技术精的信息化专业人才;要分期分批组织信息网络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并把技能培训与技术等级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化专业知识列为职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必要内容,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