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之前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相比,一个是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目标;一个则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心,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解决阻碍卫生事业发展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和体系结构调整为重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深化医改的体系支撑,为实现医改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工作基础,是一个“大卫生”的观念。两项政策法规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蓝图,互为补充和支撑。

这两项政策法规都用一定的篇幅且独立的章节提出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并明确了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将基层医疗卫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保证全民医疗卫生普及的实现。该《方案》指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建设;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展专业的信息运营机构;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强调为“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该《规划》指出,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各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药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实现电子病历跨区域医疗机构的共享。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跨区域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居民健康管理、社会化医药卫生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将串起医疗卫生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使全民享受优质、高效、平等的医疗服务成为可及!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76-02

一、引言

根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安全需要,整个平台的网络架构应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负责设计和规范。相关的接入设备设置标准和运维要求应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制定管理规范要求。各接入单位和运维单位应依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制定的管理规范要求,对各自所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设备、应用系统、运维工具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规范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网络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也是网络系统稳定的根本性保障,无法保障系统安全的网络是无法实现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的,然而,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网络系统的安全事件,有70%是由内部的使用者造成的,因此,一个能够轻松使用内部网络系统的用户,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网络安全影响会比一个外部的黑客造成的影响还要大。

目前,网络系统中蠕虫病毒、扫描攻击、DDOS等攻击越来越普遍,而这些攻击将直接导致网络系统瘫痪和中断,给医院的正常业务开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单台主机在进行扫描攻击的时候,可以瞬间将门诊收费的主干网络设备的系统资源占满,造成门诊收费等系统无法正常通信,严重时还将造成全网主干系统数据传输缓慢或中断。因此,病毒是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型病毒,防范十分困难。

(一)网络接入方案。规范所涉及的网络建设涉及到市区两级网络的规范联接、协调管理等内容,所以在网络接入方案规范要求方面,将相关内容拆分成以下两部分。

(二)区县网络接入方案。区县网络接入方案应由区县卫生信息平台根据本区域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选择,可提供的建议主要有三种:

1.利用VPN相关技术依托Internet网络构建区域卫生信息专网。

2.基于本区域的政务专网构建卫生信息专网。

3.自行建设本区域的卫生信息专网。

由于各种网络接入方案在安全技术和管理权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区域网络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所选用的网络接入技术方案,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三)市级网络接入方案。市级网络接入方案主要针对对象有两类:(1)各区县卫生信息平台;(2)市级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市级网络接入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建设要求,结合各类接入单位的实际网络建设情况、业务状况、安全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各区县卫生信息平台和市级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依照市级网络接入方案的相关要求,配合市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对自身应用网络进行改造。

(四)前置设备管理。前置设备指部署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外,各接入单位本地的各类设备,主要包括前置服务器设备(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前置服务器设备(服务器)的管理配置权限均有中心负责,各接入单位有权使用该设备,并在该设备上部署同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功能(部署前需要向中心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说明)。网络接入设备(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的管理配置权限存在以下两种状况: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被置于中心可见范围内,且相关的设置依照中心原定技术方案进行配置。在此情况下由中心负责对上述设备的管理,由接入单位配合中心进行维护;由于接入单位自身网络建设要求,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被置于中心不可见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上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则由接入单位自行按照中心相关要求进行。

三、应用安全

(一)CA数字签名集成。出于对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安全考虑,要求接入单位在各自的数据上传接口中依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将数字签名功能集成进文档注册功能中。前置设备在接收文档注册申请时,首先会验证文档签名。签名通过后还会验证XML结构和部分信息是否符合接口描述要求,如通过后返回机构文档注册程序成功标志表明此文档顺利提交,否则返回失败及失败原因,接入机构文档注册程序接收到错误信息后,根据错误信息代码及描述,对文档或数据重新处理后再次提交,直到成功。

(二)数据安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依据此要求结合各类信息的实际存储位置、管理负责单位的差异,规范将数据管理工作拆分成前置端数据管理和中心端数据管理两大部分。

(三)前置端数据管理。前置端数据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日常运维人员负责,并由接入单位相关责任人提供相应的配合。主要应实现以下工作内容:对前置设备中的各类数据,制定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对前置设备中的数据库定时进行数据索引重整、数据库日志截断,确保数据库运行的稳定高效;对前置设备中的各类应用日志进行定期清理;对前置设备的存储空间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历史数据清理。

(四)中心端数据管理。中心端数据管理工作主要由数据中心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主要应实现以下工作内容:制定中心端数据的备份策略(包括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并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相应的数据恢复演练工作;监测中心端数据存储空间和日志空间的使用情况,在监测结果超出警戒阀值的状况下,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管理部门,确保相关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被及时解决监测中心端相应设备的运行状况(CPU、内存等),并定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用户管理部门。避免由于各类硬件设备问题或设备资源不足,而导致的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状况的发生。

四、结论

本通过对区域卫生平台的信息安全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提高平台的安全水平,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该设计对其区域卫生平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小芳,张永胜.在Web服务安全中XML加密与签名的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6,7

[2]胡隽.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进一步整合各级医院信息资源[J].社区医学杂志,2010,5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1、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产品线齐全、实力雄厚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持续增长。

即将登陆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宁软件”,300253)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业务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面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市场。公司在2009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位列同行业第一名。

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凭借公司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快速增长。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701.87万元、2616.26万元、3534.6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12%。

受益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

公司是一家以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我国仍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IDC的研究,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为20.3亿元,较2008年增长23.7%,预计2014年将达到66.4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

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未来面临以下驱动力:1、新医改催生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需求;2、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有助于改善医疗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发挥区域医疗的整合优势,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场空间超30亿;3、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驱动医院信息化投资,未来几年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将逐步在医院普及,驱动的投资将是几十亿级别;4、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非常落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医疗信息化市场有望出现较快增长。相信在这四大驱动因素下,公司凭借其领先地位,将持续维持快速增长势头。

领先的行业地位

卫宁软件在医疗卫生软件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位列IDC“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第一名。

公司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同时,可以通过不断扩大产品线以及维持创新能力来应对多变的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2007年国内首届IHE医疗信息系统互连测试中,成为唯一通过测试的国内医疗软件企业;在2008年、2009年测试中又成为通过项目数量最多的医疗软件公司。显示了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的雄厚。目前,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医院信息系统、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提供完整的医疗卫生行业IT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同行业中拥有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

毛利率持续增长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PACS;EMPI;XDS-I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诊疗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现代化的检查结果。像X光检查、CT、MRI、超声、胃肠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医学影像系统中,影像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等,其耗材成本支出高,存放、查找、借阅难,且由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难以避免病人重复检查等问题,使得病人检查费用居高不下。因此,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采用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虽然有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对医疗影像的数字化管理,在医院内部实现了这些资源的共享,但跨院间的信息共享尚不能实现。因此,区域PACS系统的应用是必然发展趋势。

1.简述区域PACS系统的架构组成

1.1 区域PACS系统发展历程

一般PACS系统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如几台放射设备的联网称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内所有影像设备的联网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体化PACS,实现全院影像资源的共享,称为FULL PACS(全院级PACS)[1]。而PACS的未来将是区域PACS的形成,组建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实现全社会医学影像的网络化。

1.2 区域PACS系统概述

区域PACS目前尚无公认的完整准确定义。一般来讲区域PACS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出发,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2]。

区域PACS目标是在集团医院之间,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之间,通过公共网络进行影像同步和传输[3]。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诊前往大型医院进行影像检查,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随时调阅位于影像中心的患者最新和历史影像进行诊断读片和治疗,同时如果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转院治疗时,该病人的医学影像资料也会通过影像中心和电子病历资料一起发送到接诊医院。区域PACS的一般性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3 区域PACS系统主要应用

区域PACS与目前医院内部的PACS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目前来讲区域PACS所覆盖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诊断咨询或者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继续教育,区域内部医学影像资源共享或者医院内部PACS系统的互联互通,远程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等。

2.区域PAC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由于区域PACS的应用范围跨越了单一的医院实体,从而产生了很多医院内部PACS所没有的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包括:

(1)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

(2)影像资料的存储与共享问题。通过以下技术应用可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2.1 EMPI应用

区域PACS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能够使患者在区域内医疗机构进行的所有影像检查结果能够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被整个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所共享访问[4]。例如患者曾经在甲医院进行过CT检查,过了一段时间,又在乙医院进行检查,乙医院的医生应该能够通过区域PACS调阅患者在甲医院的历史检查结果,以决定是否重新进行检查或者在进行诊断时参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解决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

EMPI(病人主索引)的概念引出,将有效地解决病人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问题,为区域PACS系统提供一个独立、长久存在的患者信息库,保证患者信息一致性、准确性。通过病人主索引可以检索到所有关于该病患的信息所以在区域PACS系统应用软件开发与实施项目建设中推行唯一标识的机制,如图2所示。

如何保证数据来源的畅通、鲜活、准确、标准是系统中数据共享、传输的关键点。由业务操作在为新患者做业务处理时,需要在数据中根据EMPI的管理方式进行ID的识别与整合,创建主索引和映射信息,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连接的需求;数据中心通过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为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保障;当数据中心接收查询请求信息时,通过映射关系查询病人的主ID;根据病人的主ID及其规则权限,查找需要调阅系统的ID信息;根据此ID信息在数据中心获取需要的相关数据。

2.2 XDS-I应用

区域PACS建设目前有集中存储的解决方案,也有分布式存储的解决方案。影像资料的存储既要考虑成本问题,也要考虑访问效率的问题。目前来讲国内应用的PACS系统,因为大部分厂家的产品都很好的遵从了DICOM 3.0标准,不同厂家PACS系统产品的整合一般还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诊断报告的格式则千差万别。为了解决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问题,IHE提出了“跨医疗企业文档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即XDS)”集成方案。XDS(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是IHE IT基础技术框架(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中一个重要部分,它为IHE中的各医疗机构(医院)提供共享信息的注册,,以及跨医疗机构的文件共享服务[5]。

考虑到所有数据大集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在数据存储上一般建议采用集中/分布式模式。在实际的存储中,对于影像文件而言,把阳性率图像文件和报告文件集中存储在中心,而其他的则分布存储在各自的医院。也就是说与阳性检查、科研、教学相关的医学文件都集中存储在中心,其它医学影像报告文件存储在各医院。但是,所有的文件,不论是存储在医院还是存储在中心,都需要集中在中心进行注册管理,便于查询检索使用。

3.讨论

区域PACS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医学影像(例如常见的CT、MRI、B超等)的获取、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合平台。对患者而言,它跟过去的传统医学影像存储模式相比,主要具备以下优势:医学影像信息的共享可以直接避免重复检查,从而降低就医成本;无论是在大医院或是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由于实现了信息共享,可以将患者资料快速准确完整地传输,提高日常诊断的效率,对于疑难病症,可以及时获得区域乃至更广域的资深专家会诊;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和过往病史可以随时查询,为科学分析和综合诊断提供了有利保障。

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在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化放射科检查流程、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有利于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更有利于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伟.医院数字化先锋[J].软件世界,2004(03).

[2]吴静炯,罗晓晨,唐苏红.区域医疗与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决策意义[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01).

[3]赵丹丹.上海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研究[J].复旦大学,2008.

区域医疗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7411734765050)

高昭昇李翠华徐静:广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180

陆均暐: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通讯作者:李翠华

浅谈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及应用

高昭昇陆均暐李翠华徐静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SYSTEM BASED ON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GAO Zhaosheng, LU Junwei, LI Cuihua, et al

【摘要】

介绍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目标、技术架构及主要功能,并结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花山医院试点建设成效,探讨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通过建设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远程医疗应用,促进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缓解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关键词】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区域卫生远程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main functions of Guangzhou telemedicine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elemedicine service model by making two successful examples of Guangd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nd Huashan Hospita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remote consultation, construction of remote diagnosis, remote education, two-way referral and remote reservation, the quality resources of th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can be shared so a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rom unbalanced displaying of medical health resources and speed up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visiting a doctor and the problem of high medical expen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primary hospital severe problems the level of treatment.

【Key words】 Telemedicine; Expert Consultation; Regional Health; 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Guangdong,510180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55

1引言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但即使是在大城市周边也存在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

远程医疗因在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也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远程医疗即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联通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与患者,进行跨机构、跨地域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的医疗活动[1]。

广州市作为国内超大型城市,由于城乡间医疗水平差距的日益扩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广州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计算机软件、硬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内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初步整合。基本建成了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把市民在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检验检查、健康体检、慢病访视、献血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记录连续、自动更新的“活”档案。

本文旨在以广州市现有的卫生信息化成果为基础,探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模式,为促进解决广州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看病难、排队烦”等问题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2远程医疗系统概述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具有开放、易拓展、区域资源共享等特点。本文重点从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模式,为促进区域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撑。

2.1建设目标

建设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应用,构建高端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将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辐射,形成以区域大型医院为核心,覆盖全市联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信息交流平台。支撑区域联网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服务,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2.2技术架构如图2-1所示,远程医疗系统总体架构由基础平台、协同应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平台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网络传输、视频通信、视频录制点播管理、数据安全可靠存储等设备保障。协同应用则包括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会诊系统、远程专科诊断系统、远程监护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通信系统、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系统等,以Web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方式为联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互动式远程教育、远程学科合作、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理切片等远程医疗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是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服务体系基础上建设的,具有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同时系统在遵循IHE XDS/XDS-I、DICOM、HL7等国际通用标准基础上与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了集成,进一步完善了《广州市卫生业务信息基本数据集》,形成了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业务规范。

具体来说,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①形成了医疗机构“即插即用”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缩短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并且保证相关技术方案能不断完善和升级。

②整个系统采用SOA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扩展性、开放性。

③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方便软件的升级、部署与维护。

④会诊终端软件包提供各种第三方系统的标准接口或定制接口,可以广泛的接入院内已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病人资料的共享。

⑤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认证机制可以充分保证病人资料与会诊信息的安全传输。

⑥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网络环境。[2]

2.3主要功能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主要以远程会诊系统为核心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远程诊断、远程监护以及远程预约等,具体如图2-2所示。

2.4应用模式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已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联网医疗卫生机构上线启用。其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是目前最常用的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

①远程会诊系统

远程会诊系统是医生通过对远地患者图像和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该系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通过对花都区花山医院或其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图像、电子病历等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系统采用同步交互方式,影像图像及患者其他相关信息实现统一存储,远程会诊服务中心是整个远程会诊系统的核心,远程会诊终端通过政务网接入会诊中心,使用Web浏览器浏览会诊中心主页,进行远程会诊申请、远程会诊专家资讯查询、远程医疗会诊申请、远程医疗会诊取消、远程医疗会诊申请答复、远程医疗会诊资料传输等功能,同时远程会诊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会诊数据库,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接口方式或人工导入HIS和PACS系统会诊患者的完整病历数据和影像数据,为了能使多位异地的医生对某个患者病历数据进行会诊讨论,系统还支持多对多的会诊模式,实现多个专家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功能;

②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是通过远程通讯网络提供教育材料,根据医学远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档和图像共享的视频会议系统,系统可根

图2-2远程会诊系统功能模块图

据实际需要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通讯,并具备在线讨论及离线继续教育等功能。

花山镇卫生院各科室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积极参与到远程医疗活动中来,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学专家保持经常性沟通。在远程会诊中学习、在远程培训中学习、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中提高自我,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使经验、知识积少成多,从而使花山医院的重点科室能力增强,使较弱的基层科室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能够经常与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互动沟通,医技、临床等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的各科室医生能够在知识、经验、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医院内部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原先不认识的疾病、诊断不清的疾病、不会治的疾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缓和医生们因不能得到更多学习机会而形成的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增强医生们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医生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安心工作,潜心钻研诊疗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③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

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是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有的双向转诊、预约挂号等协同应用基础上,针对远程医疗业务的需求,与远程医疗系统实现整合及升级,方便医疗卫生机构在远程诊断过程中直接为患者进行预约转诊,如在花山镇卫生院的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直接为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预约市内的大型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该系统对转诊到大型医院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大型医院则可以通过系统将确诊后的慢性病患者或手术后的康复患者转至基层,促进建立“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双向转诊诊疗模式,从而达到方便市民,服务于市民的预期效果 [3] 。

3结束语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具有开放、安全、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的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相比,该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形式,实现会诊医生间的实时患者数据的交流,实现对不同患者的同时实时观察、沟通和治疗。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试点实施取得较好成效,优化了原有的会诊、转诊等医疗服务模式,使得联网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实践表明这种由政府引导、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模式具有优越性,值得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华伟,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