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学期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学期制范文第1篇

“三学期制”实施背景

“三学期制”是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所谓三学期,即在原有2个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1个短学期。在新增设的短学期内,学生将把学习重心放在社会实践和跨专业选修上。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了“三学期制”。实行“三学期制”后的高校在新增夏季学期内以研究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前沿系列讲座为主体,以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强化课程为重点,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缩小基础理论与前沿领域间的知识差距,增强对前沿领域的判断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科研工作。教学重点主要面向前沿,面向学科发展,面向交叉领域,面向科研实践。

“三学期制”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化工大学于2010年开始推行“三学期制”。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给师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条件与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三学期制”实施的内容

学校“三学期制”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不同年级所处的学业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大一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原则。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力学、计算机、人文等基础打实拓宽。大二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创新性实验等安排。大三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着重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向,同时在各年级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暑期学校的结合,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以提高学生眼界,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1.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新生刚进入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需要逐渐适应课上信息量大、课业压力大、自我主动学习的大学学习生活。因而造成了他们第一年理论学习不扎实,更多是在应付考试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三学期制”为低年级学生重点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重修学习,以巩固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差异,设计了各类强化班,如面向英语程度好,并对口语能力提高有迫切要求的学生,开设了“英语高级口语”。通过小班教学,强化学生对英语使用语境及其语用文化含义的深层次理解,并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英语表达的自信心。而“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面向数学基础深厚并且对数学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对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建模,最终由实验、上课、论文、参赛等几项内容综合进行考核。这些基础课程的强化教学活动,满足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学校还充分利用小学期独立灵活的教学空间,聘请校内外在人文社科、体育、艺术、管理、科技等领域有造诣的学者、专家开设校级选修课,以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未来人生做准备。

2.强调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人才个性化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三学期制”中为学生开设各种研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程,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院以培养学生高素质、宽专业、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依托国家—北京—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以及国家和北京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专门创新实验场所,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例如,在创新项目中,3名~7名学生为一组,自主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实验、跨学科学术交流、师生研讨等创新活动。各学院还把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学院的特色结合起来,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各类竞赛培训和基本技能、工程能力、专业设计、创新性等能力训练。

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实习环节

学校利用“三学期制”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利用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朝阳区人民法院”,学生不仅在法院旁听案件的开庭与审判,同时依据真实法庭的设置与案件审理的流程,模拟民事庭和刑事庭的法庭审判。设计专业2009级开设的基础摄影课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彻底放弃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全部移到上海世博园进行。而国贸专业开设的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通过管理团队开展合作,运用理论知识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这些校外实践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各学院在“三学期制”实践安排中,组织百名学生,结合其各自的专业组成代表团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企业实践单位不仅有吉林石化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项目基地,而且也有东软集团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康龙化成新药技术有限公司等信息 、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实践期间,学生通过座谈 、参观 、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 、工作环境等,充分感受企业氛围。实践结束后,各实践团队进行认真总结,通过座谈 、宣讲等形式向全校学生展示实践成果 。

4.感受多样化教学模式,拓展国际视野

为了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教学空间,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学院召集学科方向带头人和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为学生安排近200学时的各类学术前沿讲座。学院还大力邀请国际、国内、企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研讨类、前沿讲座等特色教学课程,以达到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例如,化工学院邀请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堤奥博士(Dr.Teoh)为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小学期暑期课程(Summer school)特色班国际课程教学。通过课堂学习、分小组实验设计、竞赛过程等环节对化工热力学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验设计的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英文能力,感受了国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动手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理论指导实际的相关性。

学校为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社会,收获在国内所无法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好“三学期制“,与国外大学联合设立海外学习项目—“北化—海外名校暑期学校”。 学校选派60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等5所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和交流。根据参加暑期学校学生的专业组成,暑期学校的课程涉及了相关的特色学科理论,剑桥多个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参观和仪器操作,分组实验和演示,小型的课题报告等。暑期学校量身定做了多个分组实验和多样活跃的授课模式,学生在以讨论促思考、以竞争促合作的学习方式中,愉快而又紧张地完成学习内容。

“三学期制”实施的成效

“三学期制”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其所开设的各类课程、各种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三学期制”所开设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绝不仅仅是在正常学期增加教学周所能起到的有限作用。第三学期的独立教学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包括教师、教室、实验室等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有利于均衡学生学业负担和教师工作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绝对有效实践教学时间;有利于保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三学期制”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实施“三学期制”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收获了很多其他课堂所无法代替的东西,如文献查阅、分析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演讲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得以提升。应用化学专业一位学生说:“我很喜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Give me a possible way’,研究性学习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而开设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引领学生走出实习中的“眼高手低”状况,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校企合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起到了指引作用。

3.“三学期制”大胆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了本科生创新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实现了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可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内接触到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观点、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学术氛围。科研一线教师的学术讲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本专业领域中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动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育了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择业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国外交流合作,有机会参与国外启发式研讨教学过程,切身感受国外本科教学课程中的常用的授课模式,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成果,提升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协作能力,拓展了国际视野。

“三学期制”实施中的问题和措施

“三学期制”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原因,一些项目只能选拔少数学生直接参与,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学生虽然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紧张,知识储备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完成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第三,学校以工为主,但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验和产业化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

面对问题,学校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三学期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充分挖掘和拓展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出优质课程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使更多学生受益。

二是各部门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三学期制”精髓,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务处协同各学院统筹规划,大力完善和修订每个学期培养内容,实现长学期理论和短学期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特点,合理安排和设计各类实验项目。通过校内外培训、教学沙龙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和学习。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制定适合的传授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创新考试形式和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采用有利于评价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考试方式。

三是学校通过教师集中业务培训,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感。学校是一所行业特点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活动,教师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感受企业文化,学习生产工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使个人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思想境界、社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在教学、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学期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校企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点。“工学结合、三学期制”是指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课堂与社会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实现在原有的春秋季两学期的基础上,将每年的6至9月作为实践学期,改变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生三学年“三个顶岗实习学期”,逐步形成工学交替——增加“一个学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工学交替、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1.高职教育背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路子,实现创新模式,办出特色,实现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突破。

2.产业与区域背景。近年来,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迅速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确立了“立足区域,服务区域;立足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定位。

3.社会实践背景。高职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引导高职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重要手段。

4.顶岗实习背景。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企合作在互利互赢中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是广大高职生顺应社会发展渴望早日成才的必然要求,是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理念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拓展内涵提升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工学结合、三学期制”研究的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改革的主要内容。课题组调研了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与现状,总结了学院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快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应用边推广,逐步创建了“工学交替、三学期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以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工学交替、三学期制”的高职教学模式。即构建社会实践学期、顶岗实习学期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期,实现真正的工学交替。①进行机制改革,为工学结合模式提供保证。“工学交替、三学期制”改革的实质是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改革,确保高职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职业素质提高与在岗经验。围绕加大顶岗实习与实训教学,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与企业合作与联动的机制,共同推进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②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各个专业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聘请企业、行业部门的高级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培养,增强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贯彻“依托行业,对接产业,走进企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高水平系统构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③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工学交替、三学期制”模式以技能为中心,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既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突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我们已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社会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实习实训教师从工厂、公司的高级职员中选聘,采取专兼职结合策略,促进人才自由流动,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解决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三学期制”是以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多学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对社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认知,实践技能的提高与职业素质提升,围绕加大顶岗实习与实训教学,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与联动的“双主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共同推进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建设,建设一批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的基地。专业教师利用“三学期制”深入企业一线,进一步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引进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三学期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学生对社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认知,实践技能的提高与职业素质提升,累积在岗经验。校企合作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率。

三、“工学结合、三学期制”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三学期制范文第3篇

状元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科举考试亦名列第一名者为元。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须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其中较为人知者有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稣、张謇等。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孙伏加,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

榜眼、探花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榜眼这名称跟状元、探花一样,其实都是民间俗称。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探花为殿试一甲第三名者。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举行“探花宴”,以少年俊秀者二三人为探花使,亦称探花郎,遍游名园,折取名花,迎接状元。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南宋以后,才专指第三名。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 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一年再授官职。明清均以举人会试,考中者为贡生,由贡生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王勃、宋之问、王昌龄、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

举人

“举人”得名于汉代的察举,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推举者称为举人。唐宋科举,重进士科,所谓举人,不过指由此可应进士试,所以又称举进士,仍不是专门称谓词。至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乡试共考三场,三场都过关者称为“举人”,举人登科即可授官。由于乡试的录取名额按中央指定的数目录取,故取得“举人”的地位相当不易。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

三学期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脑出血;疗效观察

本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脑出血,同时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实验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38-79岁,平均(62.9±1.9)岁;对照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36-77岁,平均(62.1±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出血部位于基底节区、脑叶、小脑和丘脑,但不包括脑干、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出血量不多于30ml;③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吸氧、降颅内压、降低血压、营养神经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发病48h后采用三七总皂甙(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437)进行治疗,把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以15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我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中所制定的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1]:①基本痊愈:分数下降超过90%;②显著进步:分数下降45%-89%;③进步:分数下降18%-45%;④无变化:分数降低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死亡率为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死亡率为10.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血肿和周围的继发性损害如脑缺血和脑水肿等[2]。其中以脑水肿是作为患者病情加重、死亡与神经功能损害的最为重要原因。对于脑水肿的形成,研究认为和脑血肿周围缺血、凝血酶和血脑屏障等相关。

本研究采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该药是从中药三七当中提取,主要成分有人参皂甙Rg1、Rb1和三七皂甙R1,主要药理作用有[3]①脑血管扩张,令脑血流量增加;②抑制由于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令血液的粘度下降,增快血流;③机体耗氧量下降,并可减轻缺氧所致的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④对由于缺血所引起的脑细胞膜和血管膜的通透性上升、并对细胞毒性和水肿都有保护作用;⑤三七总皂甙具有抗炎效果,可以有效降低TNF-mRNA表达;⑥改善畸形血瘀的血流变形和微循环,增长凝血酶原的时间与凝血酶凝结的时间,此外还具有降低血小板活。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我们认为,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血肿与脑水肿吸收,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国胜,雷涛,徐晓玲.早期大剂量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脑出血60例[J].陕西中医,2002,23(2):113-114.

三学期制范文第5篇

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创新与科技发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难点:

1.搭起创新的桥梁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公平、正义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增强公平意识,勇于承担自已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增强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2增强区别科学与迷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参加各种迷信活动。

3.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已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五)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道迷信活动的危害性,理解科学是反对迷信的最有力武器。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意义。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3.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

共2页,当前第1页1

2.紧跟时代脉搏,认清教学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

3.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5.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6.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加强课外辅导,做好培优转后工作,促进成绩全面提高。

8.及时进行阶段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相关期刊更多

电子设计工程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师资培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金色年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