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创新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能够推动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因此在教育领域必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高中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乎体育课程的开展以及今后的发展。
1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只有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多的新思想、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迅速稳定发展,更加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我国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主要任务。作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也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在传授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本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创设体育锻炼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在自己的领域中遨游。教师启迪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锻炼,发扬自己的个性,不局限于常规训练,为学生自由锻炼提供保证。在体育锻炼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锻炼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将锻炼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锻炼、从生活中寻找锻炼的欲望,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措施
3.1转变教育观念
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还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积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具有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仅仅在体育课上传授一些基础动作和理论知识,导致体育课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往往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进行枯燥的体育训练。加之体育不属于高考必考科目,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学缺乏创造性。这也需要学校和高中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想办法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3.2对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
创造性思维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创新性的想法也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必须遵循固定的规律。这也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分析,并发现这种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鼓励学生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以高中体育的常见项目――篮球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战术,并通过实践来了解这些战术的效果。教师要尽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3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高中体育课更加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愉快、轻松的运动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迸发灵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多动手的良好习惯,能够开展积极的想象,并对其进行实践。仍然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教学中有一个项目叫做胯下运球。胯下运球与简单的运球相比已经是一种创新。此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胯下运球中得到启发,发明更多的运球方式,并对其进行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的运球方法,并从尝试与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篮球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基本原理和目的,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篮球中的动作要领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扮演小老师。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使用音频文件和三维动画来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合理想象、主动思考的能力。
3.4教学内容加强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添时代潮流因素,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一定的训练知识,掌握其他的技能,创新锻炼动作和行为。高中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实现思想传授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也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本人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 赵伟.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07).
一、必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可以促进国家的创新进步,从而不断增加国家竞争力,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下面,具体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利于创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更好地去培养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想。在传统教育方法上,一般只是老师在讲,而且老师讲的内容一般也是在考试中需要考的内容,这就容易使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其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较为民主的课堂上不断地调动创新意识,从而更勇敢地探索信息技术的相关领域,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2.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其中,创新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创新意识,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同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就会显得死气沉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使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获得更为专业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3.利于国家的发展
在未来时展方面,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今后的时代中占据有利的立足点。创新可以不断地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课程,在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坚持创新理念,为新世纪人才发展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二、相关措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相关措施。
1.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不断开拓信息技术的相关领域,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人才。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样可以互相转换角色,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大胆创新教育形式,例如设置相应的情景剧,并使学生不断地排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想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首先要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在一个自由、平等的课堂上,可以在很大限度内使人发挥出创造性。通过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在这个相对宽松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并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进而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同时,同学和同学之间也应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3.政府与学校应该大力支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政府可以不断地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从而为信息技术的教育提供更多场所。同时,在学校方面,应该不断地优化信息教学的课程设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的培养目标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接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政治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20-0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要想将素质教育加以实施,那么就必须切实的落实创新教学,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民族进步的一个灵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由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突破点,而且也是改革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方向,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应当针对政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
1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1.1 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尤为关键的因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以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导,尽快的转变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及独特的表达和理解,赞赏学生对教师的超越与对书本的质疑。在批评传统的课堂和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大力的对“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方式加以倡导,将新鲜的活力注入到学习方式中。
1.2 加大课堂容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方面,政治教师应当采取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全新的教学手段下,政治课堂的信息量不仅能够得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的多彩丰富,并且学生的感觉器官也被全面的调动起来,使他们的心理体验更加的强烈。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形式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授课形式,而应当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在生理方面高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逐渐的由不成熟的心理过渡为成熟的心理,在这个过渡时期,学生逐渐将对师长的依赖摆脱,独立意识急剧的发展,考察社会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经验及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而政治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准许他们思考的不正确或者不全面,从问题的根本上积极的引导学生,而并非是直接的排斥学生、否定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得以发展,学生才能够更扎实的掌握政治知识。
1.3 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激发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复合思维的培养提起高度的重视,以此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激发及开拓。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明确的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意味着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开拓,需要促使学生充分的对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采取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不竭教学资源有国内外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尖端科技的发展等等,在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适当适时的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且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学生刚学到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但凡是高中政治教材中尚且未讲解到的东西,教师则应当借助于对学生的诱导启发,使学生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探索;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着一定价值的东西,教师就应当将其当成是一种创新,而这样的教学则属于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知识运用和问题发现的良好契机,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便能够得以发展及培养。反过来,此类内在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创造与再探索,需要教师加强重视。
1.4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充分的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及氛围。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政治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设和谐、民族及平等的学教学氛围,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再创新”活动加以开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及途径。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与出发点就是创新意识,并且也是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前提,而要想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就必须有适宜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一直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受到“书本至上、教师权威”的负面性影响,逐渐的淡化了学生头脑中的创新意识。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首先将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创新意识唤醒,这便要求政治教师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创新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将紧张及害怕的不良心理克服,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的质疑。
2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业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善于将创新的良好契机切实的把握好,从根本上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政治教师应当把政治课堂创设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摇篮,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花绚烂的开放在政治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李世琳.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1(8):251.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点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着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科学的重要基础就是数学,数学的发展以及应用几乎已经逐步的普及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且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因素。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现代化人才。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而培养小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创造出什么富有创造性的东西,而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将自己的方法与观点提出来,以便于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好扎实的基础。从实质上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断的自我突破、不断的自我挑战以及不断的自我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最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分析
3.1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当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保护学生质疑和好奇的天性,并经常性的设置数学方面的趣味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身心愉快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当中,进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增强,在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时,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延伸,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同爱好和兴趣,积极的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比如数学知识宣传、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知识竞赛等等,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切磋和交流,并且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而将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在不知不觉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3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应当打破常规,避免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解题思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逐步的形成具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将现实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具体模型、操作实物和感知的前提下,通过推理、综合和逻辑性的分析方法,以及一些非逻辑性的灵感、想象与直觉,来不断的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4 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41-01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文明的发展水平,于此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从探讨幼儿创新意识的特点入手,寻找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无疑是为幼儿创新精神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是学前儿童成为创造型人才的现实途径。
一、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二、创设有益于创新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培养人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地形成,因此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形成的心理环境。在幼儿园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心理氛围对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影响最大、最直接。教师要消除权威意识,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尽量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要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蹲下来用轻柔的语调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时,幼儿会察觉到教师的沉着、冷静、亲善与爱护,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会及时地把自己所思所想的内容告诉教师,敢于表述有创新意识的想法。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创造探究的兴趣、信心和勇气,并使之逐步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提高教师创新素养
有效培养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创造型的教师。我国学者将创造型教师定义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努力吸收国内外最近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阔视野,这样才更利于把握创新理念,实施科学的创新教育。其次,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榜样效应。想让你的学生发展创造性智力的有效办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力的角色榜样。只有当你展示给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该如何做时,他们才会发展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本身的个性、行为表现等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的行为表现,发展创新能力,以此树立好作为一位创造型教师的榜样作用,以此为基点,利于更好实施创新教育。
四、注重活动中开发幼儿创新潜能
教师更应当善于在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创造契机,并根据儿童的需要与实际教育情境,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灵活组织教育过程,并从多维度出发,创造性的变换教育方法、策略、评价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当儿童主动与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行和谐的互动时能使它们成为表现幼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化世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例如,班上的幼儿想玩“开商店”的游戏,教师让他们自己去布置游戏环境$收集游戏材料,他们先齐心协力的搬了几个玩具柜作为柜台,再从各个玩具箱里取了各种玩具当成商品,接着剪了不同大小颜色的吹塑纸作为不同面值的货币,最后合作绘制了一块招牌,一个简易的“商店”就像模像样地开张了。但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问题也慢慢的暴露出来了:商品太少,不一会就卖光了,而玩具箱里的玩具又被其他幼儿拿去玩了,没有货源又怎么“开商店”呢?很快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他们先抽出两个人用捏泥、绘画、剪贴等方法做了一小批“衣服”“食品”应急,然后联络了其他的幼儿,请求他们明天带一些东西做商品,这样“商店”问题就解决了。在整个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主体地位,尽量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的氛围,吸引幼儿在开放的交往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五、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质疑”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它是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是孕育创造的摇篮。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义地是问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积极质疑,使孩子养成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幼儿获得的知识才不是被动接受的死知识,才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多渠道、多元化组合培养创新意识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教育圈,创新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大社会的相互交流合作,时刻保持动态联系,这样有利于教育主体观念主流化,信息时效化,有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创新”式家庭教育观有利于管理者对教育的弹性管理,使创新教育更趋于合理化,为培养儿童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可以让创新教育形成开放圈,加强幼儿园班级与班级之间,园所与园所之间的关于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翁亦诗.幼儿创造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