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当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应到达的教学目标,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致力于实践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笔者结合制图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认识要到位
师生双方均要认识到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如此才会考虑在教学中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这种天赋,来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最终形成创造性人格。其次,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明白,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不至于变成教师一厢情愿的事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落实到实处,不应该写起文章来头头是道,更不是唱高调,而是确确实实走进课堂,落实在每个课堂教学环节中。
创新是有层次的。为何创新有层次之分?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不一样思维方式也大有区别,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里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实际就是空间的思维能力,这其中包含空间创新思维。技师学院的学生有初中、高中起点的班级,平时教学中不能随便拔高层次,必须关注的是创新意识而不是创造能力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选择合适的素材
选择素材是老师平时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结晶,素材的丰富多彩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辅助条件,一个具备从事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常规教育的教学能力,还应具有一定水平的创新性教育观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科研型的教学能力、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和敏捷的思维意识,对平时接触的信息的提取上有特别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保持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性,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并让热情持久延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如果教师作为教学中的有心人,还可以挖掘出不少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当然容易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例如:在制图引言部分,笔者认为这是全课程教学的开始,所以起着关键的作用,就从以前青年、少年科技创新的项目中提取了两个和油田有关的发明项目作为基本素材,作为案例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是濮阳油田小学生卓然发明的水果揭皮器、茶杯盖放大镜、新型七巧板、长途司机瞌睡报警器等几个产品;二是新疆维族青年发明的高效抽油机。从这两个案例来阐述发明创新并不难,说明就是利用制图这个工具来实现他们自己想法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民主气氛
民主气氛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土壤。因此,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让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气氛。为创造民主气氛,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以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杜绝在教学过程中绷着脸孔,不苟言笑,紧张、严肃、压迫袭向学生,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这种气氛中,学生又岂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岂能迸发创新的灵感?提出问题后,先尝试让学生自行解决,估计问题有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差不多,思维方式基本差别不太多,因而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可以起到借鉴、互补与促进作用,基础较差者、思维品质不佳者更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帮助。
此外,还要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当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时,随即对质疑的精神和勇气加以肯定,通过分析发现确有道理时,对其成果予以再次表扬。再如作业中,如发现新颖的做法,给予赞赏性的批语或加分予以肯定(注明原因)。更多的时候,循着学生的思路来思考,挖掘其合理的成分,这种实质性的肯定与欣赏往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四、教给思维的方法
创新往往最先表现在思维方法上的创新。教给思维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纵向层次上,展开思维过程,学会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解答前,知道学生预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思路的繁简,解答时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和拓展思维。问题解决后,引导及时小节与反思,再与相关联的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法加深理解或拓展揭示规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能良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化学学科是以实验实践为主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等教学实践当中,充分挖掘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并将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引领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办法
1.开放性教学课堂
首先,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耐心地解答疑问。无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化学实验当中,教师都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由于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践带进课堂当中,构建开放性化学教学课堂,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开放性的化学教学课堂,可以从生活的周围找寻与化学相关的物品以及现象。比如,水壶当中的水垢、铁质物品生锈以及盐、醋等调味品都与化学有关。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进行化学实验,做出合理的解释。以加碘盐的检验为例,探究食用盐当中是否含有碘元素,通过淀粉遇碘变蓝这一性质,采用需要的物质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淀粉不会变蓝。但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判定食用盐中不含碘元素。在实验当中加入一定的食醋,淀粉变蓝。这是因为食用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而不是单质碘,与淀粉不发生反应。加入食醋的目的是为了加入酸性介质,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从而验证食用盐当中含有碘元素。只需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就能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分析
对于当前的数学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的教学体制改革开展进行,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但归根结底是对创新的竞争。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要积极的改变教学方式,积极主动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进而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一、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对于当前的数学教学来说,要想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首先就需要我们积极的营造和谐、探索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数学教学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教学科目,注重的是对问题的探索,甚至是发散性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老师要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要勇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甚至提出相反的假设和问题。在这方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多设定一些趣味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积极的去探索和思考,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对于一些数学猜想题来说,其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寻找一些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当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就要从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开发,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则是我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具有浓烈的好奇心,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问题的设置,进而来激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好奇,从而积极的参与其中,有效的去解决问题。例如:1+3=?1+3+5=?1+3+5+7=?1+3+5+7+9=?,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趣味性,进而向他们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它们中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会积极的去思考,进而通过归纳和分析寻找出其中的相关规律,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很好的激烈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找到其中的乐趣,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创新。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逻辑性和创新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因为在这个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一些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也就能够很好的去发现其内部的规律和逻辑,进而寻求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开放题的教学来进行引导,对于数学开放题来说,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在设定这些开放题的时候又要注意把握其中的难度,是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但是同时又能够给予他们较大的探索空间,能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索的时候也就能够让思维不断的发散和延伸,通过有效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注重多样性,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一定要给学生多样化的探索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其各自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问题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层次,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不能单板的进行教学和“一刀切”,而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的去创造。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或者是引导他们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发挥自主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此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的解题办法,所以必须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尽量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作为一个教师还要多加鼓励和引导,不断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大胆的去进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28-02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是否能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也是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 关键 。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对 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研究甚少。本文旨在将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为体育创新教育的全 面实施提供参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活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重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元 性,但主要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教育。创造能力的教育主要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见表1)。
那么,什么是创新意识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创造个性包括 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而发散思维则是 指学生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主题向四周辐射的积极思考和联想。
具体结构图如下:
从创新意识的构成可以看出,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 个性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全面、全体和自主性。全面性是要使学生得到 全面发展;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针对所有学生;自主性是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结 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按自我兴趣、爱 好和社会需要来选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给创新教育做好准备。
2.改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
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学生 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其体系应从健身、娱乐、休闲等角度加以考虑,多选择一些难度小,易 展开,趣味性强,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
3.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如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经过长期的演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所以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主要是进行模仿 学习。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对抗性的比赛能给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意识是行动 的先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4.强化课外体育,扩大锻炼领域
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对体育课起到互补和延伸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体 育 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消化。由于课外体育是学生自己担任主角,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一 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
5.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学生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塑造自我有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 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 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还要重视校园 环境建设,建设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促进创新教 育的发展。
6.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一直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因素,过分重视考试的结果和 固定的考试形式一直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改革传统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试方法,不硬性规定考试项目。术科以学生自选项目为主,主要 针对学生学习前后的具体情况来评价给分;理论以作业的形式,学生自选相关的体育专题随 意进行创作,然后根据文章的价值、意义、深度等做出适当的评价,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 实实在在的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行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离不开创新。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 创新。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了解和审视传统体育知识、探索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创新 意识,教师还要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
1.思想的创新
如发展娱乐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 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
2.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在教学过 程中“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运动 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去创造更合理更完善的技术动作;可以用发现法教学来不断 刺激 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活动的兴趣;用学导式的教学法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统一起来, 使学 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 。应改变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教师可以只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 , 安排一些小型比赛,由学生自定规则,相互裁判等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掌握裁判技 巧,培养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视创新方法的传授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
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是学生 创新意识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创新意识的其他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体 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充分了解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课可利用自 身独特的优势,以图片、幻灯片,、录像、VCD、电脑软件等高科技教学手段形象而生动地 阐述体育基本知识、专项理论和体育娱乐欣赏等内容;也可以利用VCD、电脑软件等手段对 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而学校没有条件开展的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进行介绍 、 学习和模拟;还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男女学生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差别,灵活地进行教学,给 男生讲解NBA、国内足球联赛、欧洲联赛等,给女生讲解健身、美容、减肥、形体训 练 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使创造能力迅速得 到提高。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 具备 有“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主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具体包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力营造创新环境, 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在理论课中重视创新方 法的传授;改革和调整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考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 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辉,等.21世纪大学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文史,2001(1).
[2]张云龙.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0(2).
[3]赫平家.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1(2).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体育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改革体育教学。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在职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是否能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也是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旨在将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对中等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为体育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一、职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是一种阶段性的活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重点。职校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元性,但主要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教育。创造能力的教育主要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创新意识呢?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而发散思维则是指学生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主题向四周辐射的积极思考和联想。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全面、全体和自主性。全面性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针对所有学生;自主性是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结合职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按自我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来选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给创新教育做好准备。2.改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职校体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其体系应从健身、娱乐、休闲等角度加以考虑,多选择一些难度小,易展开,趣味性强,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3.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如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经过长期的演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所以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主要是进行模仿学习。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对抗性的比赛能给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4.强化课外体育,扩大锻炼领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对体育课起到互补和延伸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消化。由于课外体育是学生自己担任主角,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5.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于职校学生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塑造自我有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中职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6.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一直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因素,过分重视考试的结果和固定的考试形式一直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改革传统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试方法,不硬性规定考试项目。术科以学生自选项目为主,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前后的具体情况来评价给分;理论以作业的形式,学生自选相关的体育专题随意进行创作,然后根据文章的价值、意义、深度等做出适当的评价,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二、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行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离不开创新。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了解和审视传统体育知识、探索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教师还要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1.思想的创新如发展娱乐性体育和健身性体育是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体现,也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2.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去创造更合理更完善的技术动作;可以用发现法教学来不断刺激学生发现问题和创造活动的兴趣;用学导式的教学法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统一起来,使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应改变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教师可以只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安排一些小型比赛,由学生自定规则,相互裁判等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掌握裁判技巧,培养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3.重视创新方法的传授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
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是学生创新意识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创新意识的其他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充分了解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课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图片、幻灯片,、录像、电脑软件等高科技教学手段形象而生动地阐述体育基本知识、专项理论和体育娱乐欣赏等内容;也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等手段对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而学校没有条件开展的如网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进行介绍、学习和模拟;还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男女学生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差别,灵活地进行教学,给男生讲解NBA、国内足球联赛、欧洲联赛等,给女生讲解健身、美容、减肥、形体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使创造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中等技术学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具体包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力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在理论课中重视创新方法的传授;改革和调整目前职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考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1]刘国辉,等.21世纪大学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文史,2001.[2]张云龙.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2000.[3]赫平家.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1.[4]刘青.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5]韩丹.论21世纪我国的体育创新[J].体育学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