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深圳信达律师事务所:
现就你所于1997年2月19日关于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请示答复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5年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1996年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境内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将其股票在境外上市,都必须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审批;未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任何境内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
二、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为境内企业间接上市提供法律服务时,应当遵守上述有关规定,对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承担责任。任何认为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不需要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批准的法律意见都是没有依据的,出具此类不正确法律意见的选题事务所及其律师应当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在从事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上市的法律服务过程中,对有关问题如有疑问,可以向我会有关部门请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有的教学体系对于社会新的人才需求定位更新不及时,对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致使工商管理毕业生不能及时的适应社会与时代对于现实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在高职类院校中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持续教学改革,成为了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工商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方面
(1)观念滞后,未能与时俱进。高职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它的显着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我国高校往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教育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教育观念滞后,未能与时俱进,与国外的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
(2)缺乏就业导向,课程结构不合理。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人才长期趋于紧缺,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对应的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未能进行有力市场调研以及就业前景规划即开展教学,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选定具有一定盲目性,无法体现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特征。而且也会导致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未能达到专业的细化要求,也无法突出专业的整体方向。最终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无法满足社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畅的局面。
(二)理论教学方面
(1)教学内容枯燥教条。工商管理起源历史悠久,但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论只有一二百年历史,我国的工商管理较为落后,很多方面都没有形成特色,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对教学中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多都是照搬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上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脱节现象,且更新速度慢,专业特色课程及新开课程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
(2)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实践体会。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既需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需要管理技能的训练。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缺乏互动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实践训练,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讲授中又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差。教师与学生课后联系少,学生习惯于在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教考基本上又不分离,常导致学生努力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脱节。
(三)实践教学方面
(1)校内实训场地与设备的不足。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理工科类专业在专业特点上有所区别,对教学场地、实训条件等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不同。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轻视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场地与设备的情况,相对机电、机械、计算机等传统实训型专业,在实训的场地、资金、体系、项目、设备性能的配备都有较大的差距,有些甚至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导致实践教学体现不出同时代较先进的技术与应用发展的趋势。
(2)校外实践基地受限。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都没有传统实训型专业高。导致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单一,多数处于高职院校寻求实践企业,而企业却只想从高职院校获取廉价劳动力,企业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成熟,操作性不强的局面,无法保障为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就业创造条件。
(3)不重视实践过程环节。大多高职院校要求学生毕业必须要有实习经历,但这往往也只是一种形式。学校并不能完全通过主动联系企业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实习,只能让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这就导致学生常常利用家庭关系,开出实践证明交给学校应付了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能力锻炼。
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措施研究
(一)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平台。理论教学内容需实用且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理论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相结合,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相关的行业保持经常的联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制定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教育。
(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在职培养或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有计划地让中青年的教师到企业中去真正参与管理实践工作,可以使教师对企业管理有真切的体会和感性的认识,提高管理技能,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商管理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中外工商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差异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其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在处理特定的工商管理事务上具有自身的特色。截止目前,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自身的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科规范体系,这些体系指出了在日常工商管理事物运作过程之中的具体规范以及标准,而这些体系在日常的市场环境运作中能够给他们的市场经济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在他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健康良好运转过程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然而,我国的工商管理模式与国外本身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受综合性因素影响,其中包含了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背景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情况,也包含了每个国家自身的国情以及规划发展情况。
1.1市场营销板块
对于中西方国家的工商管理工作而言,市场营销模块的差异是最大的。针对于国外来讲,从步入新世纪之后,有关客户生命周期适应规则、体验式营销控制战略内容、客户资产保护和和谐交流关系搭建等理论,一度成为国际范围的热点话题,国外很多的学者们针对这些内容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这些热门话题为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以及新的发展方向,也不断的完善着新时代的工商管理发展模式,而国外的这些新思路与新理论的提出也是基于他们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而作出的。而针对于我国自身而言,工商管理的发展相对缓慢,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国外的先进国家进行学习借鉴,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适合我们自身的方案,不能够盲目的追随国外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
1.2项目管理方面
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判断,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工商管理专项研究工作,始终围绕既定项目集群化调试规则加以跟踪式校验延展。尤其经过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各类企业原有运作管制手法提出严重质疑,涉及传统形式的一体化控制体系结构,已经和国际多元化市场改造需求产生严重冲突迹象。相比之下,我国则对供应链结构优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景调节绽放之物情有独钟,但是因为我国在这方面内容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并且内部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限制,有关各项实际要素结合效率不高。而在项目管理模块,我国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怎么巧妙的将各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还包括如何将理论体系与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还要注意如何有效的规避风险以产生最大化的效益。
1.3对创新技术的应用板块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工商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国外的创新技术板块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保障力量。近些年以来,我国的一些新型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些技术对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时展形势下,我国的信息、技术管理等在国际化领域中的影响还是足够深刻的,同时也会对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产生良性影响。将会在国际化市场竞争空间中碰撞出更多工商管理类思维创新火花。毕竟有关创新形式的绿色营销、企业核心竞争力控制技术都是在国外事先公布,之后才能被我国特定经济管理机构吸纳沿用。
2外国工商管理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与此同时,目前很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开展的过程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诸如供应链、物流链控制等层面上,很多的热门话题也转移到了配送中心、精益生产等方向。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工作也在不断的向国外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在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包括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现、科学技术的现状等。针对于我国自身而言,在市场推广与营销过程之中,仍然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品牌营销、广告推广等传统的工作形式之上,缺乏了创新与突破。当下阶段,我国很多的工商管理人员试图通过创新与变革将市场营销活动推往以客户为中心的层面,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仍旧存在着困难与瓶颈,并且当下我国很多的市场营销方式与手段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存在着不匹配性。这一现象也是我们需要下一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陆续面临着被取代或者被淘汰的风险,这也是我们需要更新与完善市场营销板块流程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主体要做的便是,尽量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下的独有的问题内容进行适度解析,必要情况下主动联合西方经济管理类文化以及自身长期实践经验,进行多元化战略指导服务体系搭建,及时纠正基层工作人员一切不良行为状况。长此以往,必将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世界先进性竞争水准提升,作出更为合理的支撑引导贡献。
3新时期我国工商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路径
3.1及时更新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全球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而与市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工商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根据新时代的新发展而完善自身的机制与相关制度。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求生存与发展。针对于我国自身来说,近些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升、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的关注着工商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发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中,我们同样需要密切关注现代化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使之为工商管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工商管理工作需要面对机遇与挑战而不断的完善机制,一方面可以积极的向国外的良好模式进行学习与借鉴,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决策,进而调整好发展战略与方向,为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3.2加强对工商管理的深层次研究
目前来说,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工商管理的研究上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目标还差很远。并且,我国在向国外的发达国家习得过程之中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技巧与方法。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而不仅仅满足于目前的理论体系,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大型的课题,我们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原有理论的完善以及更新,也包括对新理论的创新以及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在实践过程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的研究,同时在工作过程之中需要注重方法的创新以及思路的拓展,进而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工作过程之中,一方面是对原有理论的践行以及发现问题之后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对实践工作过程之中的新想法以及新思路的总结以及更新完善。而这些对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研究方式,可以是学术交流或者实践讨论等形式,也可以是工作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对现有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对创新理论的发掘,对现有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实践的研究有助于创新工作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工商管理工作。
3.3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目前的阶段来看,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很多的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过程之中并没有依照一套完善的工商管理理论体系。并且很多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学习的渠道以及学习的平台,并没有足够多的培训机会供他们去学习与提升。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实践工作过程之中的重要不足之处,然而相关人才的培养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过程之中,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从高校入手培训工商管理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人才,在高校的具体培养过程之中,可以专门设置对应的专业课来让高校学生们参与到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之中,分别设置对应的专业以及对应的专业课程,高校毕业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为社会输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现实工作过程之中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锻炼,进一步提升其能力与素养,使其能够高效的完成工商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在实践工作过程之中,可以采取组织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学习,还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座谈会以及挂岗锻炼交流,一方面可以丰富这些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也方便进行发散思维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与解决方案,进而也能促进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实践工作方案的更新。
4研究结论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工商管理部门是重要的职能部门,对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以及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针对此,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之中需要认真准确的分析目前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到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针对此作出相应的改进,积极解决对应的问题,为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良好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工商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需要关注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动力以及促进。然而,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模式发现,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管理的高效管理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而这些也会对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在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已经开始陆续关注着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理论、创新的方法等,这一点也是我国需要及时学习的。基于此,在今后的工商管理发展过程之中,我国需要不断的规范以及完善工商管理发展的模式以及体制,并且需要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输送人才,并且,还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扎实的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相信随着研究的加深以及人才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与进行,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卫东.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实际措施解析[J].中外企业家,2014,15(13):88-96.
[2]马永兴.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江西建材,2017(01).
[3]杨桂莲.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35(33):79-81.
模拟实训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校企合作实训中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模拟实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针对这些问题,用从明确实训目标、增强企业参与等方向入手进行研究,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工商管理;模拟实训现状;教学思考
当前工商管理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缺口还很大,但要培养高端的工商管理人才仅凭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理论的应用,反思企业管理问题、企业营销策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这样才能使其职业素养有质的改变,为社会培养出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
一、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中对模拟实训的重视度不够
模拟实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能够成为工商管理行业的高端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模拟实训教学的这一目的并不一定能达成,其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实践教学中对于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生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模拟实训课的意义,觉得模拟实训就是由老师安排好、自己跟着做就行,在实训中缺少主观意识与理性的融合、缺少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的结合,因此模拟实训中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综合应用方式、方法有限。另一方,模拟实训教学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而且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性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良莠不齐,对模拟实训缺少统筹的规划和参与兴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的表现消极、被动,也使老师的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有些老师为了完成任务,就将模拟实训课上成了“形式课”,只讲究走过程,而不重视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每个环节按部就班,没有拓展性和创新性。例如,实训总结是老师按照经验编写的、也许很完美但与实际不符,或是几年前的拿出来修改一下,也就是实践和理论研究不符,模拟实训教学的教学效益难以提升。
(二)模拟实训中企业参与不足
在模拟实训教学中,依托企业的在岗实训是最能发挥实践作用的,学生在社会岗位上能真实的体会到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有效。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这种模拟实训中社会企业的参与不足,往往使模拟实训达不到理想效果。第一,当前企业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非常繁重的工作,他们很少有人能够认真的考虑如何“带徒弟”这一工作,因此,学生在实训中只是定了一个岗位,很少有学生能够弄明白工作的核心和流程等。第二,现代企业办公大都依托电子平台,涉及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很少愿意让实习学生掌握能够接触到企业核心资料、管理的账号、密码等,以防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这就使的学生在模拟实训中难以充分的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训结束后学生对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还是稀里糊涂。第三,人才是当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使用人才、管理人才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效率、效益,因此企业在岗员工每一个人都有忙不完的活、工作压力很大,加之岗位竞争难度大,因此参与实训的学生很难被企业容纳,企业员工也很难讲学生当成当成企业“自己人”来看待,因此,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经验、企业营销手段等等都很有限,模拟实训的教育效果就难以保障。
(三)模拟实训过程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不够全面
模拟实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模拟实训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状态下依据掌握的信息资源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例如,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产品定价直接关系着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盈利,低价位可以获得产品短期内的畅销,但也可能形成不良的竞争局面,影响的企业品牌的发展。高价位保持了产品的档次和品牌,但并不利于开拓市场,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利益关系中综合企业可控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很不容易的,单凭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这就需要通过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使其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准确、正确的判断。又如,模拟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工作协调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位员工、各个部门的大力合作,团结、合作是企业保持良好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具体的岗位上,就是为了让其体会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等,但模拟实训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近模拟实训,实训场景的创设、职业环境模仿等与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很难满足工商管理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思考
(一)明确实训目标,提高实训质量
要提高模拟实训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实训的目标,使学生、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他们才能对实训教学更为重视,在目标的激励下积极的开发自身的潜能。例如校企合作模拟实验中,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实训,虽然企业员工忙于自己的事无暇顾及实训学生,但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达到那种程度,那么在实训中他就会刻意的去观察、留意、思考,这样下来模拟实训的效果自然能得到提高。其次,引导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实训目标,将整个模拟实训过程统筹安排、规划,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再次,在模拟实训前后组织学生针对实训进行讨论,实训前讨论实训的目的、计划等,实训后讨论实训的收获、体验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实训进行反思和加工整理,使学生实训效果有更好的提升。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训的案例教导学生怎样参与实训、怎样解决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加强企业参与,发展多元化模拟实验途径
校企合作实训中,企业确实有企业的难处,但是校企合作这种模拟实训方式恰是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企业在模拟实训中的参与度。第一,优化校企合作形式,给企业较为广泛的“人才利润”空间,让企业自行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益。例如,将学生实训看成就业前的实习,企业可和学生提前签订用人协议,这样企业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来关心人才的培养,可将此作为企业人才的储备。第二,翻转校企合作模式,以前是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训,能不能设计一种模式让企业到学校来参与模拟实训,选择有经验的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传授学生职场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训收获。第三,挖掘更广泛的校企合作途径,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周边资源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更多的去体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流程,在实训迅速的成长,熟练的掌握知识的应用,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工作能力。
(三)改变实训思路、拓展模拟实训形式
在模拟实训中一定要准确的理解各种实训形式的特点,以便有效的加以应用,同时,要拓宽眼界,不要将模拟实训的重心都放在某一类型的实训模式上,要广泛的开发多种模拟实训途径,以便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计算机模式实训软件的应用,在实训中对实训的情景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设置,使模拟的企业环境能够最接近社会实际情况,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能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的应用,掌握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在以后的岗位上就能有很好的表现。又如,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中,设计实训内容可以更灵活点,将所需的企业资料及相关企业、机关资料进行整理、分配,分组让学生进行职业岗位探讨,以实践的起始为开端,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其在实训场景中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岗位之上,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决策等,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的关键是学生对实训中角色的投入,不管是校企合作的模拟实训、还是计算机软件控制下的模拟实训、或是实验室设计的模拟实训等,其核心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只有学生认真的参与、认证的体验,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够在模拟实训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经验、职业素养,使其在工商管理的相关领域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刘平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欣瑞,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9):181-185
[2]常虹,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18):348-348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岗位定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17?03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一直是该专业争议的焦点。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四种类型: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市场营销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以及物流管理类岗位。这与行政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重合,造成了与之“抢工作”的现象。而与其他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还欠缺竞争力。因此,本文以现实企业管理职能为中心,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明晰自身就业定位,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特职业能力。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岗位定位
一般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包括战略规划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研究与开发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和营销管理中心等部门。按照学校学科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研发、营销管理都对应各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能够进入的部门为战略规划中心和生产管理中心。
其中,战略规划中心负责对各部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协调,属于综合能力的应用,对学生的个人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较高,可以设定为就业若干年后的职业定向。生产管理中心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岗位,相对而言侧重于操作层面的技能要求。因此,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科性质和各个职能单位的工作内容,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做出了取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能如表1所示。
二、基于就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分析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分析,结合高校本科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应用型管理人才可以从塑造学生专业的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次构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如图1)。
(一)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即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联系而与完成专业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从事该专业相关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诊断与优化,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能力。
图1 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二)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指从事具体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即学生就业后从事具体工作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岗位职能模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生产组织与管理、经营计划与管理、物资采购与管理等业务能力。
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相关技术数据与要求合理制定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ABC法、产能平衡),采购计划(订货点、订货周期),保证企业生产有序、协调,充分利用人力与设备。
经营计划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各种资源,合理制定企业的长中短期经营计划,协调与平衡各部门的部门计划,并对经营绩效进行统计与分析。
物资采购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编制采购计划,平衡生产,进行采购业务的统计与协调,并且能够进行供应商的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学生无法毕业立即可以从事,但在一定工作管理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今后可以选择发展的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积累,可以培养自己的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以及价值链管理能力。
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能够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及其变化进行企业战略定位和实施战略计划,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
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和制度,能够采用和推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预防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价值链管理能力:能够发现企业各个环节中价值低效和高效的工作,改善企业作业管理的方式,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围绕职业定位和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基本的管理素养和较强的管理优化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组织与管理、经营计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项目管理等业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注意突出未来职业定向与能力要求。
(二)根据特定专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内容的安排上也关注全面,而忽视了对核心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毕业时产生“什么都知道,但什么又不会”的感觉。笔者建议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严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就业岗位和相关职能要求设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除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外,应从生产组织、计划管理、物流采购、质量控制、战略规划以及价值链分析等能力要求来配备相应的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则围绕各项业务能力展开,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实践课程群。
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应向实践教学倾斜,坚持理论够用、侧重实践的原则。另外,注意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区别,突出业务能力的培养,兼顾发展能力。
(三)以实际应用配套特色实践教学
基于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并且围绕职业能力重构的实践教学体系,剔除之前相对务虚、内容不明确的实践环节,增加对职业能力关联性强、贡献度大的实践课程。在所有的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
首先,打破传统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附属环节的形式,以培养相应职业能力为目标,系统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按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结合开设的理论课程,在大二到大四每个学期各设计一门实践教学课,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其次,实践课程的开设依托企业管理软件,通过各种管理软件平台,帮助学生模拟训练,使他们在模拟中体会并学习企业运营管理知识,提前了解企业运营环节,熟悉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训练。做到不去企业就可以熟悉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且熟练操作软件,培养企业管理软件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职场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开展职场训练教学,如学校设立职场训练室,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严格制定上下班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课程中引入项目课题,通过日常工作来熟悉职场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在团队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职场训练课中,要求学生以“组建一个公司”或者“完成一个工程”为项目主题,从总体的规划设计、环境调研、分析、项目定位、组织等方面让学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整门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如何定位该专业的特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以适应岗位职能为培养目标,从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并从培养目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建议。
参考文献:
[1] 卢安文,胡明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2] 王小青.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