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行稀植模式以及粗放的耕作是大豆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产量较低,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栽培技术。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是通过缩垄增行在45-50厘米的小垄上双条精量播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这项技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5%以上。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实施科学管理高效栽培是提高大豆品质、挖掘大豆增产潜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选用良种: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株型收敛及优质高产高蛋白、高油的大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品种有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北丰14、北丰11、红丰11、黑河22等。

二、种子处理: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做好发芽试验,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为了保全苗,防病虫害,促进增产,必须在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要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35%的克多福等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80左右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方法进行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可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菌剂拌种,同时兼防根腐病。

三、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条件是大豆窄行密植的关键,应采取秋整地或耙茬后深松起垄,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犁打45-50厘米的小垄,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在翻耙或起垄的同时,要深施农肥和化肥。

四、增加肥料投入:窄行密植大豆由于单位面积上保苗株数增加,需肥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防止脱肥早衰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施肥量比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亩底施磷肥50-60kg、硫酸钾5-6kg、尿素8kg,耕翻耙平播种。对来不及施底肥的地块,种肥侧深施6cm,亩施磷酸二铵15kg,尿素2kg,硫酸钾5kg。缺锌地块补施锌肥。大豆分枝开花期亩追尿素10kg,花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溶液。为提高大豆抗灾能力,促进早熟增产,生育期间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叶面喷肥2-3次。

五、播种:1、播期适时播种,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5月15日。

2、播法:平作窄行密植播种可采用24行播种机械或小四轮驱动的1.4m播幅的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15-30cm;大垄窄行密植、三垄变二垄的垄距为90-100cm的大垄,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二垄变一垄的垄距为120-130cm的大垄,用桦川的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播种6行。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的海伦勃利等地产的窄行密植专用播种机。

3、密度: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3-38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万株36-46万株。

六、田间管理:1、幼苗期:及时间定苗。大豆出苗后要及时到田间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较多的片点,要及时补种补苗,田间持苗量80%以上不需补苗。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开始间苗较为适宜,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延迟到出现1片复叶时间苗,3叶前完成定苗。按留苗密度留苗,去弱、去小、留壮苗,同时除净苗眼草。

2、开花结荚期:合理灌水,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对水分特别敏感,在花荚期、鼓粒期灌水是提高产量的必要措施。大豆开花鼓粒期遇旱及时浇小水。另一方面,大豆耐涝性差,怕渍,花期雨水过多,要及时挖沟排水。

3、化学除草及化控防倒:由于窄行密植生育期间田间管理作业困难,因此必须搞好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选择除草效果好,残留少的除草剂。

(1)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1500倍液喷地面,出苗后杂草长出2-4片叶时,亩用拿捕净100g除治田间杂草。

(2)促控结合防倒伏:窄行密植的大豆,在前期长势较旺的情况下,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成为徒长田,造成倒伏、落花落荚,致使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长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情况下,大豆长出4片复叶时喷1000mg/kg矮壮素溶液1次,大豆花期再喷1次,溶度为500mg/kg。或大豆始花后7d左右喷100-200mg/kg多效唑,可控制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提高结实率。当因干旱等原因造成大豆前期矮小,封垄晚时,要及时进行叶面追肥或根际追肥。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大豆;玉米

农技推广人员在终端生产的农民和前端科技研发人员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作为农技推广工作者,需要深入到各乡镇、村社、产业基地、农户家中去,通过调查、走访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自身掌握的农技知识推广传授给急需的农户。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农技推广的作用及玉米、大豆相关种植技术,与大家共同进步。

1.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肇源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已成为重要支撑。

1.1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现代农业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离不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归根到底要依靠现代科技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普及和应用。

1.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基层农技推广体小组是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十要求,农业生产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1.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需要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从肇源县农业发展来看,农业工作取得的发展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全膜覆盖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区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业发展水平。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大豆、玉米种植技术的要点

大豆和玉米是我县农业种植的两大主产作物。因此,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主抓这两种作物的种植技术推广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1大豆种植技术推广

大豆种植主要需要重视重迎茬对大豆产值的影响和大豆落花落荚病的防治。

2.1.1重迎茬对大豆产值的影响及病害防治

连作条件下,大豆单株结瘤个数和单株根瘤鲜重急剧下降,使大豆植株根、茎和叶中氮磷含量随之降低,尤以磷更为明显。根腐病是大豆重迎茬种植中发生最多的病害,因此,在大豆种植中要全面系统推广大豆根部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大豆根腐病发病率总的趋势是重三年>重二年>重一年>迎茬>正茬。大豆孢囊线虫病感病品种无论是土壤中孢囊数和根部寄生孢囊数轮作地都明显低于重茬,孢囊数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增加,却随着重茬年限增加而递减。大豆重迎茬使大豆根潜蝇的发生逐年加重。防治大豆地下病虫害和苗期病虫害以种衣剂防治和增产效果最好,吡虫灵、甲拌磷、甲或乙基硫环磷种衣剂防治效果较理想,以八一农大、省农科院、安达产的效果最好。

2.1.2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大豆花荚脱落极为普遍,严重地影响大豆产量。大豆花荚脱落的根本原因是生长发育比例失调,致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另外当枝叶繁茂、株间郁闭时,被遮阴的叶片光合作用削弱,光合产物减少,花荚所需养分不足,导致花荚脱落。在营养生长过弱的情况下,养分积累少,花少荚也少,而且已形成的花荚也会因养分不足而脱落。降低花荚脱落比例的措施和增加大豆产量的措施是一致的,主要是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使养分供应合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一致。同时,可以喷洒三碘苯甲酸,能抑制大豆生长,使生殖器官中的生长素含量和有机质供应相对增多,从而起到增花保荚增粒作用。

2.2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玉米种植主要是选种和施肥,只要抓好这两个环节,玉米高产是没有问题的。

2.2.1玉米种子的优选

一般买回来的种子做一下发芽试验,发芽率应该在90%以上。农户买回玉米种子大多数都不挑,虽然说都能发芽,但种子大小肯定是不一致,并且它的混杂也比较多,病虫粒也有。尤其是大小粒不均匀问题,小粒种子也能发芽,也能出苗,但后期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小粒种子种植后苗株长得弱,个头相比其它的小,生长后期小粒玉料种子的产量只有大粒产量的40%左右,有的甚至于都不接棒,减产的幅度也比较大。所以玉米种植中要将选种放在首位,应选个大、饱满的种子为宜。

2.2.2玉米的田间管理

种植玉米要想做到科学施肥,进行土壤化验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了土壤酸碱性及营养成份状况后,在进行玉米田间施肥管理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玉米从苗期到抽雄,化肥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玉米的专用肥都是按玉米的需肥规律去配比的,这个比例是比较合适的。

2.2.3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是近几年玉米种植中的新问题,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产量。

(1)防治对象。①玉米苗期虫害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②玉米苗期病害,应以防治串珠镰刀菌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加强对种子传播的病害,立(苗)枯病、缺锌症、君子兰菌病的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国黑土地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大豆的种植以黑龙江省为主,素有北大仓之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夏季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气候都适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术和栽培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占决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视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黑土地上也要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轮作制、施肥制的各种栽培技术,贯穿从播期、密度、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灌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大豆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的双重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近年来对于大豆的高产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将各种模式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把大豆栽培这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免费论文。以下就分析了几种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阶段的技术重点:

1.三垄栽培模式

(1)三垄栽培比较适合低洼、易受涝的潮湿区域,是根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地区的土耕地层较薄,无法深层施肥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栽培模式。当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匀,植株不连贯而断垄的现象较多导致大豆的产量底下。三垄栽培提出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研制的耕播机械,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实施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技术要点。选种决定产量的有一个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这种易受涝的潮湿区域要选用

秆径有力、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种子的成熟期稳定,以保证品种的优质高产。免费论文。耕地时要将土壤耕细、整平、深松起垄,垄向垂直,等距垄宽,同时深入施加底肥。根据黑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在五月中上旬开始播种,采取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 cm为宜,播种、 镇压连续作业。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机垄底分层深施。

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根据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特点,推行了适合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抗击低温、干旱是的综合性高产技术。具体可以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

(2)技术要点。平播行间覆在选种时以中晚熟选择成熟期较晚、秆强、抗倒伏、有分枝、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地膜要以拉力较强的厚膜为佳,避免地膜透气性差带来的洪涝。大豆行间覆膜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同时对除草剂的有严格的要求。大垄行间覆膜宜应该选择在低湿地区且需要选地势平整,排水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国外同一技术基础上吸取三垄栽培技术点而创新形成的优质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以矮秆品种技术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的三种栽培模式。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结构,利用合理空间增加绿色面积。免费论文。增加植株中下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可以达到增产20%。

(2)技术要点。要选用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的矮秆种子。耕作深松为主,播种时间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垄适宜早播,大垄和平播的播种密度在45万~50万株/hm2左右,施肥要实行深层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除草和调控。

4.保护性栽培模式

(1)它又称大豆少耕免耕技术,是一种省工节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

(2)技术要点。深松技术要切实贯彻,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对土壤的渗入,减少蒸发量。在保护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秆的粉碎性和整体性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技术,对作物实施干预,人为保护。

5.结论

以上简要概括了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术要点。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将科学的方法整合配套,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更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

[2]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

[3]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通讯,2008(8)

[4]孙义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区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研究[J].物杂志,2006(2)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一、大豆大面积高产栽培模式生产概况

据资料统计,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大豆种植面积50万公顷,单产2550kg/公顷(2005年)。大豆单产由1950年前的750kg/公顷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2700kg/公顷以上。经营体制改革前,栽培方式主要是:采取平翻、平作、条播、后起垄的栽培方式,经营粗放,单产水平低,在1500kg/公顷以内(83年,1464kg;84年,1462kg;85年,1263kg);1985~1999年前主要栽培方式:平翻深松打破犁底层,推广应用三垄栽培技术,单产达到了2250kg/公顷(97年,2392kg;98年,2448kg;99年,2265kg);进入21世纪,普遍应用了深松、精量点播、原垄卡、大垄密、深窄密、大垄行间覆膜等新技术,使大豆平均单产上升到现在的2700kg/公顷以上(06年2827kg;07年2608kg;08年2758kg)。近三年,在农业部大豆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活动中,八五二农场采用“一膜两密”栽培,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到4258.5kg/公顷(2008年),是目前高纬度地区最高产量。

二、大豆大面积高产栽培模式综合组装配套技术

1.大豆耕作制度

根据前茬确定“以松为主,松、翻、旋、耙、卡相配套”的耕作方式。耕作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前茬为麦茬或经济作物茬口时,一般采取伏秋浅翻深松,并实施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的“三秋”整地模式。此种耕作方式达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之目的,为一次保全苗创造了良好的苗床。 ②、前茬为玉米茬有深松基础时,一般采取撞冻茬、打茬扶垄,机械双条原垄卡种大豆,配合苗期垄沟深松的耕作方法,或采取旋耕及耙茬达播后播种。茬口处理一般在秋冬季准备到位。 ③、需要窄行平播密植的,采取伏秋深松整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库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播种状态后,来年春天基本不动土即可播种。

2.主要生产栽培技术模式

模式化栽培是大豆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前茬,因地制宜配套不同的栽培模式,实行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艺农机有机结合。(所谓的良田:就是经过土地治理后,达到沟渠配套、排水通畅、轮作合理、培肥地力、长残效农药控制及农田林网化等标准的农田。)岗平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矮杆品种、深松施肥、气吸播种、窄行密植、群体匀质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深窄密”栽培模式;低平地,配套实施以主茎结荚、大垄宽台、垄底深松、分层施肥、垄上机播为主要技术要点的“大垄密”模式;岗坡土地,配套实施以主茎结荚、大垄宽台、精量点播、合理密植、苗带除草、行间覆膜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机械化大垄行间覆膜模式;前茬玉米地,配套实施玉米冬收、撞冻茬或打茬扶垄、机械双条卡种、垄沟深松为主要技术要点的玉米冬收原垄卡种大豆模式。由于坚持了模式化栽培,充分发挥了技术增产的潜力,与常规的三垄栽培方式对比,“深窄密”技术增产率达18%以上;“大垄密”技术增产率达20%以上;行间覆膜技术增产率高达25%以上。“原垄卡”技术节本增效10%。 深窄密,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一种模式。具备三垄栽培的深松特点,选择矮杆半矮杆品种,缩小了行距,增加了株数。深:深松35~45cm;窄:行距一般30~35cm;密: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 大垄密,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一种模式。是在结合了三垄栽培和深窄密特点基础上,将60~70cm的垄改为130cm的大垄,实行两垄变一垄,垄上四行或六行的垄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新模式。这一改进继承了三垄栽培的优点,强化了抗涝和抗旱性能,增强了抗涝、抗旱能力,又具有深窄密的平作密植、植株分布均匀、提高光效的特点,因而,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更稳。是目前大豆生产的主要模式。

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即在130cm宽的大垄上利用机械将地膜铺于大豆两行之间,种子播于膜边2-3cm处。同时,肥料分层施在种侧膜下或膜边,施肥、覆膜、播种机械作业一次完成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保水增温性能,适合春旱年份和低温年份应用,具有很好的抗旱增温作用。 玉米冬收原垄卡大豆,就是将玉米的收获期人为延后,入冬地面冻实后,再利用玉米收获机直收玉米,翌年原垄卡种大豆的模式。采用此方法可以减少玉米烘干成本、人工收获玉米的成本,减少大豆机械松、翻、耙等整地作业成本,还可以借玉米残肥,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排,实现绿色环保农业生产。此模式具有向节能、节本要效益,向降耗要生态环境、要蓝天碧水之功效。使我们做到不仅是粮食的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保护者。

在推行“两密一膜一卡”模式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设备的更新,融合进“三五”适期早播法和精密匀播技术。使其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了产量潜力。 大豆“三五”适期早播技术:即当耕层5cm5d稳定通过5℃时开始播种。近十年来,随着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气候变化较大,早春回暖早,春播期旱情越来越重,年降水量向偏少发展,影响大豆出苗。应用此项技术提早播种,改变过去的五一后才播种为4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有效利用了返浆水。既抵御了春季的干旱,也能预防春播期出现多雨涝灾,确保四苗;充分利用和挖掘了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充分利用了当地五月份的光热资源。 大豆精密匀播技术:随着播种设备的更新,为更好满足大豆植株均匀度创造了条件。如零速投种器粒距的变异系数为19%,比标准要求的≤40降低一半以上。确保了匀度的提高,植株分布更加合理,增产幅度在15%以上。

三、需要完善的主要技术

随着各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在以往配套技术基础上,在大豆栽培上,将重点扩大推广大豆“大、早、匀”栽培技术组合模式。 大:就是秋起平头大垄,其标准为,高、宽、平、齐、匀、直、施、墒。高就是垄台高度镇压后应达12~15cm;宽是指垄台面宽大于等于70~90cm,垄沟宽110~130cm,呈梯形;平是垄台面平整,土碎无坷拉,无秸秆;齐是起垄起到头起到边,地头整齐;匀是垄距均匀一致;直是垄向直,百米误差不超过5cm;施是进行秋施肥、秋施药;墒是适时镇压,确保土壤墒情好。 早:就是采用三五适期早播法和行间覆膜法。做到早播种,早覆膜,达到充分利用返浆水目的,从而实现保水提温,一次播种保全苗。充分挖掘光热资源和高产品种两个潜力。 匀:就是合理的密度,最佳的匀度,向植株群体空间要潜能,向植株个体要潜力。用好先进设备,提高植株田间分布的均匀度。 在干旱地区,将重点推广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和实施膜下滴灌等灌溉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黑豆品种;黑大豆;宝黑豆2号;选育;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30-02

宝黑豆2号是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夏种黑豆新品种。整体表现出了高产、抗病、熟相好、籽粒商品性好的优良特性。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6。

1 育种目标

黑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黑豆色素、黑豆多糖和异黄酮等。黑豆保健作用包括降低胆固醇、补肾、益脾、美容、抗衰老、排毒、减肥、改善贫血等功效。药用作用上仅李时珍《本草纲目》就列入59条之多,民间偏方对黑豆的应用更是不计其数。在我国黑豆像大多其他小作物一样,存在着品种研究和品种资源利用的弱项,河南省最晚于1996年育成的豫豆20号距今也有20年,可查询到的大豆品种几乎没有,在此背景下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大豆育种并重点倾向于黑豆品种的选育[1]。

2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2004年用开封农科院选育的开豆4号作母本,濮阳农科院选育的濮豆6018作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组合号为0509。母本开豆4号具有分枝多、结荚多、抗病、抗倒、稳产性好的特点。父本濮豆6018茎秆粗壮、籽粒大、熟相好、成熟早,优点多。优良基因的重组,为定向选择高产、稳产、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2005年将上年收获的8粒种子种植,该组合表现出了较强优势,分枝多、长势旺、抗病、熟相好、综合性状优,被定为重点组合,当年剔除杂株,种子全部混收[2-3];2006年混种混收,使其充分变异分离,2007年选择多类型分离的多荚混收混种,同时对分离和稳定快的黑豆进行单株选择,选出黑豆单株12株,2008年优选黑豆单株种植,纯合品系鉴定,其中黑豆品系0509-0-3-2株系表现纯合好、分枝多、茎秆壮、长叶、结荚多、籽粒有光泽、大小均匀、抗病抗倒、不裂荚,入选重点品系。其余初选单株22株种植株系,观察纯合度并决选品系。2009年对所有入选品系进行品系鉴定,黑豆品系0509-0-3-2-1最优。2010年该品系参加省夏大豆预备试验,定名为宝黑豆-2;2011―2013年参加省大豆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省生产试验。选育过程如表1所示。

3 产量表现

3.1 初级试验

2008年度参加宝丰农科所鉴定试验,平均产量 2 92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28%,居第1位。2009年所内产比试验产量2 796 /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5.7%;2010年省预试产量2 377.5 kg/hm2,9点试验6点增产,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2.03%。

3.2 河南省区域试验

2011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个试验点汇总,9点增产,3点减产,单产幅度2 349.45~3 563.55 kg/hm2,平均产量2 876.1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5.3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12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0位。2012年继续试验,12个试验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单产幅度2 563.35~4 296.00 kg/hm2,平均产量3 367.0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0.64%,增产不显著,在1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4位。2013年继续区域试验,12个试验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单产幅度1 363.5~4 096.8 kg/hm2,平均产量2 967.9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5.0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16个参试品种第9位。

3.3 河南省生产试验

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7个试验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单产幅度1 977.75~3 750.00 kg/hm2,平均产量2 871.1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8%,居8个参试品种第7位。

4 品种特征特性

4.1 生物学特性

植株直立,茎秆粗壮。白花,棕毛,长叶,株高76.83 cm,有效分枝3.17个,主茎节数16.57个,单株有效荚数48.76个,单株粒数93.75粒,百粒重18.90 g,褐色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黑色,有光,子叶黄,脐色白。3~4粒荚较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8 d。属于中熟品种,落叶性好,熟相好。抗病、抗倒、不裂荚[4-6]。

4.2 抗性

2011年省区试田间病毒病0级,倒伏1.9级,症青株率0.1%。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感,对SC7表现中抗。2012年田间病毒病0.4级,倒伏1.3级,症青株率0.3%。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抗,对SC7表现中抗。2013年田间病毒病0.1级,倒伏 1.3 级。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抗,对SC7表现中抗。2014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感,对SC7表现中抗。

4.3 品质

2011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蛋白含量为42.59%,脂肪含量为17.32%。。2014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41.76%,脂肪(干基)18.97%,蛋、脂合计为60.73%。

5 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地区

适宜在河南各地夏大豆区种植。

5.2 栽培技术要点

夏播6月上旬播种。播量60~75 kg/hm2,手间苗至密度16.5万株/hm2为宜,宝黑豆2号植株较高、分枝多,密度过大时有倒伏风险,注意合理密度种植。施肥浇水方面,应注意前控后促,分枝开花期旺长要化控。防治病虫害方面,豆秆蝇发生重的地区要在出苗后10~15 d和分枝开花期或者豆秆蝇成虫盛发期2个关键时间段及时防治。

6 参考文献

[1] 任秀荣,苗任重,许海涛.国审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大豆新品种驻豆9715选育及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7(5):52-53.

[2] 常鸿杰,李金梁,苏国修.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平豆2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9(2):46-47.

[3] 徐淑霞,周青,张光,等.大豆新品种安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大豆科学,2013(5):49-50.

[4] 孙建英,常汝镇.中国黑大豆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分析[J].作物品种资源,199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