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8日

股东大会有权选任和解除董事和监事,拥有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由于多数股东并不直接参加公司的管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定期或者临时召开股东大会,批准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计划,审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和公司融资方案等,避免现代公司制度两权分离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机制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是指性质不同的各种股份在股份公司的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同股同权的原则,股票所有者具有的与他所持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以及承担相应责任的义务。因此,公司股权结构的差异决定公司控制权到底掌握在谁手中,股权结构必然会影响到股东之间利益的分配。

一般从两方面来研究股权结构:一是股权的性质;二是股权的集中度。股权的性质即股权的构成,主要研究股东的背景和他们所持股份数目的多少。在我国主要可以分为国有股、法人股(机构法人和国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和其他个人)。一般股权结构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相对均衡。股权高度集中是指一个股东持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对公司绝对控股。股权高度分散是指公司中持股数目最高的股东所持的股份比例在百分之十以下。股权相对均衡是指公司存在持有股份较多能够相对控股的股东,但是其他股东持股数目与他相差不远。股权集中度的度量一般考察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或者前二到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一、研究假设

Dechow等(1996)研究显示,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分散的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要大于大股东控股的企业;Shleifer(1997)、Hart(1995)研究也发现当企业经营业绩不善时,存在大股东操纵盈余信息谋私利的行为;Laporta(1998)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就越弱,会增大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刘立国、杜莹(2003)以25家舞弊公司为样本,验证通过了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委时,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王立彦、刘军霞(2003)通过分析发行AH交叉股的19家上市公司,得出结论:国有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朱茶芬、李志文(2009)利用我国2001年至2004年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政府干预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得出政府干预程度与会计信息的质量负相关的结论;王化成、佟岩(2006)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采用沪、深两市1999~2002年间所有的上市公司资料(金融行业除外)作为样本,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并且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股东时更具有加剧盈余质量降低的趋势;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盈余质量也就越高;王泽霞等(2008)研究发现,除第一大股东外的其他控股股东有更强的意愿和能力参与公司经营与管理,与第一大股东或者内部人相抗衡,随着几个相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缩小,会显著减少盈余管理的程度,从而有效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参考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笔者提出八条假设。

假设一: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现象反映了我国国家控股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存在真实股东缺位以及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风险导致国家控股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假设二: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者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将他们依照法律能够支配的资产投资于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所形成的股份。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导致很多法人股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实现其股权价值,与此同时,法人股的资本主要来自于各社会团体,股东持股比例相当大,因此他们为了实现股权价值就会加强对公司经理层的监督,抑制经理层损害其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假设三: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流通股是在沪深两市以及STAQ、NET上流通的股票,投资者购买流通股就可以获得股东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对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实行监督,只不过根据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的权重依据他们的持股比例决定。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较高,公司经理层就需要认真考虑大部分流通股股东的意愿和利益,因此他们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就会减少。

假设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从理论原则上讲,大股东因超高持股比例使其利益与公司价值联系更紧密,因此更有意愿和能力来监督公司经理层。但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股东在与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时,主动运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对经理层施加压力,使经理层操纵利润侵犯小股东利益为代价为大股东谋私利。

假设五: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当其他股东所拥有的股份和第一大股东相差不远时,他们就有可能联合起来抗衡第一大股东的权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第一大股东牟取私利运用盈余管理手段的成本和难度会加大,这也就抑制了第一股东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

假设六:修正的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当上市公司本年度资产负债率与前一年度资产负债率的差额为正时,说明本年度在总资产数额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负债,增加得越多,就越是能够引起债权人和政府相应监管部门的关注,在这两方面的监控下,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约束,进而导致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

假设七: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当上市公司的收益率较高时,经理人将面临较小的筹资和考核压力,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假设八:修正的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当上市公司本年度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与前一年度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之间的差额为正时,说明上市公司本年度资产总额比上一年资产总额增加,意味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往往公司规模越大,组织结构就越复杂,上下级的沟通就越困难,就越是容易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

二、样本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一)样本的选取。本文所用数据来自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巨潮咨询网和新浪股票财经网,选取2006~2011年沪深两市49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为了更好地对参数进行估计,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选择样本时剔除了以下情况:(1)金融保险行业;(2)当年新上市或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3)当年退市或数据异常的公司;(4)年度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报告或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公司;(5)当年出现总经理变更的公司。

(二)模型的构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股权结构特征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模型的形式为:

其中:Yi: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被解释变量;X1i:国有股比例=国有股数目/股本总数;X2i:法人股比例=法人股股数/股本总数;X3i:流通股比例=流通股股数/股本总数;X4i: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X5i: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股权制衡度的指标;K1i:修正的资产负债率=本年的资产负债率与前一年资产负债率的差额;K2i:净资产收益率;K3i:修正的公司规模=本年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与上年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运用Excel和minitab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一)股权结构类型的统计性描述。(表1)由表1可归纳出股权结构类型的三个特征:第一,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的最小值均为0,最大值分别为0.971221,0.869285,国有股和法人股在各公司间差异很大;第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高达0.345663,这符合实际情况,股权集中度较高,存在着一些公司股权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另外股权集中度最小值为0.0362,最大值为0.849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差异巨大;第三,流通股均值为0.683536,最小值0.02505,最大为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比例差异巨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全流通的进程还未结束,所持有股份中仍有部分平均大于30%的非流通股存在,这部分非流通股的变动将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股权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度量出的盈余管理程度的绝对值为被解释变量,以选取代表股权结构特征的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五大特征变量为解释变量,以修正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修正的公司规模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从表2中看出所有变量的VIF值都小于10,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Wald chi2(8)=99855.96,Prob>chi2=0.0000,说明回归方程通过了检验,说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表3)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五个自变量及修正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修正的公司规模三个控制变量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国家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随着国家股比例的增加,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在增加。验证了假设1:国家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国家股比例增加,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人就会趁机操纵利润,从中谋取利益。

2、法人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与假设的符号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国家股股东缺位、代管者责权利不明晰、流通股股东参与治理的程度很低,这些情况导致法人股股东实际上拥有公司很大的控制权。此外,由于法人股股东的股票不能自由流通,无法分散风险,出现经营危机时隐瞒事实,进行盈余管理就成了降低风险的很好选择。

3、流通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与假设的符号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流通股股东并未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约束作用,而相反,流通股股东更可能的为中小股东,专业素养欠缺,无法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而企业有通过盈余管理提升其市场形象的动机,“搭便车”越多,动机可能就越大。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四。说明股权集中度的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盈余管理行为。

5、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负,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五。说明股权制衡度发挥了应有的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

6、修正的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负,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六,说明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债权人和监管部门监督会使经理层不得不减少盈余管理行为。证明了公司在外债压力较大时,会受到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公众严格监督。

7、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负,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七,说明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能有效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8、修正的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八,说明公司的规模越大,经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隐蔽性越强,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国家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随着国家股比例的增加,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在增加;第二,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可能是由于国有股股东缺位、代管者责权利不明晰,流通股股东参与治理的程度很低,导致法人股股东实际上拥有公司很大的控制权,为了分散出现经营危机时,法人股股东股票不能自由流通的风险,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第三,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流通股股东并未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约束作用,因为流通股股东更可能的为中小股东,他们只关心股价,“搭便车”式的参与公司管理,或者因专业素养欠缺,无法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加大;第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的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第五,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说明股权制衡度发挥了应有的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行为。

(二)政策建议。深化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通过国有股的转让和置换,逐步提高流通股比例,完善产权多元化的股东制衡机制,促进股权结构的合理优化,从而有效地制约大股东谋私利的行为,让持有流通股的中小股东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而不再是仅仅关心股价的升降,改变其弱势地位从而保护中小股东自己的权益,法人股得到有效流通后,法人持股者相对就更能发挥其监督作用,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更加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P.M.Dechow,R.GSloan,A.P.Sweeney.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s: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2.13.

[2]Hart Oliver.Firms,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Laporta,R.F.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8.4.

[4]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5]王立彦,刘军霞.A-H股公司财务信息差异与治理特征[J].中国证券业研究,2003.1.

[6]朱茶芬,李志文.政府干预和会计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6.

[7]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J].会计研究,2006.2.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结构;实证研究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1998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指出,公司治理的功能在于解决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一方面,公司治理要保证公司管理层能够最大限度地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营公司,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滥用。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要解决“股东如何保证非持股管理者的利益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Shleifer和Vishny(1989)认为股权集中在某些大股东手中,他们会有较大动力去监控管理者,使企业绩效提高,增加企业价值。大股东具有绝对的权力,能直接选拔高层经理(包括财务经理),控制着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力机构,又拥有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权,公司经理层的经营行为直接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大股东与经理层共同构成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董事会受“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内部约束机制失效(李维安2005)。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多数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不感兴趣,这使决策权逐渐由所有者向经营者转移,董事会的作用也逐渐减弱。由此导致了股权的“真空化”,使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经理人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由于经理人的监督成本,直接影响到公司会计核算和监督从以“股东利益”为核心转向以“经理人员的利益”为核心。因而分散的股东们便各自存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会主动去对经理进行监督。

因而提出命题1,股权集中的情况下,控制信息披露的第一大股东会凭借其控制财务信息的绝对优势,进行相应的信息控制,因而出现的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二)股东属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国有股东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真正履行股东权力的控制主体,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国有股东所代表的是一种公共财产,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自身是没有能力控制企业的,而其所委托的行政机关、政府官员也没有真正的积极性去监督企业,国有股东代表由于其身份首先是国家的行政官员,而后才是股东,所以对其而言最大的激励应该是仕途的晋升。因为行政机关与政府官员虽然有剩余控制权,但没有剩余索取权,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有效监督和评价管理者,权力错位的结果必然是激励不足(周其仁,1997;张维迎,1998),从而产生内部人控制。所以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国有股所占比例越大,信息披露治理越差,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提出命题2,国有股所占比例越大,信息披露治理越差,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

(三)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股权制衡主要是考虑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学者们研究的股东制衡主要是以绩效、回报率等公司价值指标为实证对象。那些有相对控股股东或其它大股东的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股东对经理的监督往往有效,他们因持有相当数量的股份而具有监督动力,不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同时他们又不具有绝对大股东那种超强控制力,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相对比较客观。我国股权比较集中,但能形成股东制衡作用的公司比例仍比较小,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左右(陈信元、汪辉2004)。学者陈信元、汪辉(2004)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股权比较集中,但能形成股东制衡作用的公司比例仍比较小。结合这些因素考虑,提出命题3,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股权制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一)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1)解释变量

FIRST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本文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股权集中度的大小;NA表示控股股东的属性,控股股东为国有,含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则为1,否则为0;DR表示股权制衡度,用第2--5大股东持股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度量,通过前一股东的持股集中度来度量其他股东挑战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以衡量作用于第一大股东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能力。总应计利润与DR应该具有负相关关系;TRAD表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

(2)控制变量

SIZE表示公司规模,是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DEBT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OE净资产收益率表示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它等于当年净利润/年末净资产。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5--2008年四年期间的上证和深证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取得了1331家A股上市公司并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首先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158家;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应计利润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独特性,相关指标在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将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剔除,共28家;为了保证控股股东的有效控制,按照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标准,本文以10%为控制权标准,即仅保留控制权比例大于等于10%的样本,共31家;另由于Jones模型需要采用上一年的财务数据,因此剔除2005--2008年当年首发上市的公司共54家;数据不全或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共46家。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年度观察值为1013家A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

三、检验模型选取及实证检验

(一)模型选取

本文使用总应计利润作为本文对盈余管理计量的模型。

即:

其中:是指的上市公司第i年的主观应计利润;

指的是上市公司第i年的净利润;

指的是上市公司第i年的经营现金流量的净值;

是上市公司第i年与i-1年总资产的平均数,除以该数主要是为了使规模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

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将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FIRSTit+β2FIRSTBZit+β3FIRSTit2+β4DRit+β5DRBZit+β6DRit2+β7TRADit+β8TRADBZit+β9TRADit2+β10NATIONit+β11DUALit+β12SIZEit+β13DEBTit+β14ROEit+εit

其中:下标it表示第i个公司第t年的指标。TACCit代表公司的盈余管理大小,本文的总应计利润盈余操纵除了采用盈余的绝对值大小之外,还分别就调增盈余与调减盈余分别进行回归,式中TACCit+表示调增盈余,TACCit-表示调减盈余。β1-14表示回归系数,εit表示残差。

针对3个研究假设,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盈余操纵检验模型,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1)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FIRSTit+β2FIRSTit2+β3SIZEit+β4DEBTit+β5ROEit+εit (1)

模型(1)主要分析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的关系。相应的代号参考前面进行介绍的变量。本文的操纵性盈余除了采用操纵性盈余的绝对值大小之外,还分别就调增盈余与调减盈余分别进行回归。

(2)控股股东的股权属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NAit+β2SIZEit+β3DEBTit+β4ROEit+εit (2)

(3)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模型

|TACCit|(TACCit+,TACCit-)=β0+β1TRADit+β2TRADit2+β3SIZEit+β4DEBTit+β5ROEit+εit(3)

各模型的变量解释如上。

(二)实证检验

(1)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根据实证设计部分关于盈余管理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因变量分别以整体的盈余绝对值、调整盈余、调减盈余分别回归。

表2 模型(1)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127*** 4.295 0.102** 1.792 -0.164*** -5.143

FIRST β1 -0.092** -2.331 -0.193*** -2.579 0.043 1.018

FIRST2 β2 0.112** 2.222 0.210** 2.239 -0.068 -1.229

SIZE β3 -0.284** 2.041 -0.001 -0.419 0.005*** 3.454

ROE β4 0.007 0.727 0.203*** 8.540 0.069*** 6.647

DEBT β5 0.032*** 4.277 0.016 1.099 -0.043*** -5.285

R2 0.009 0.078 0.049

AD-R2 0.007 0.073 0.046

F值 14.805

(sig=0.000) 16.759

(sig=0.000) 18.158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表2中,可以看到,整体样本的回归效果显著,解释变量FIRST和FIRST2,分别在p=0.05水平下显著,虽然ROE的P值为0.486大于0.05的标准,但从整体来看,不影响回归效果。与整体的回归效果相比较,无论是R2还是F值都可以看到,TACC+回归的整体效果比TACC-要好。支持了本文假设H1,即盈余管理的操纵的大小(调增调减都是属于操纵盈余,不考虑正负可以认为是操纵的大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U型关系。

(2)股权属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表3的多元回归结果,证明了国家股控股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比非国家股制的上市公司更高的盈余管理。虽然|TACC|、TACC+还是TACC-的回归方程有的t值没能都达到1%的显著水平,但均在满足10%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回归方程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说明在我国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比重偏小是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构特征的情况下,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时,盈余管理水平更高。因此支持本文假设2,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操纵应计利润。本文最终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与刘立国和杜莹(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模型(2)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032* -0.828 0.058* 1.055 -0.141*** -4.745

NATION β1 -0.009*** -2.638 -0.008* -1.682 0.005* 1.729

SIZE β2 0.001* 0.458 -0.001 -0.199 0.004*** 2.870

ROE β3 0.199*** 14.153 0.194*** 8.158 0.068*** 6.623

DEBT β4 -0.027*** -2.622 0.014* 0.973 -0.041*** -5.153

R2 0.078 0.073 0.049

AD-R2 0.076 0.069 0.047

F值 58.496

(sig-0.000) 19.501

(sig=0.000) 22.910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3)股权流动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关于盈余管理与股权流动性的回归分析,我们基于上面的经验同样以总体操纵性盈余绝对值、调增盈余、调减盈余三个方面来分别验证,如表4。

表4 模型(3)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TACC| TACC+ TACC-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取值 t值

截距 β0 0.135*** 4.296 0.126** 2.103 -0.164*** -4.876

TRAD β1 -0.080** -1.986 -0.184** -2.299 0.046* 1.100

TRAD2 β2 0.077** 2.172 0.188*** 2.652 -0.039* -1.069

SIZE β3 -0.003** -2.276 -0.002 -0.814 0.005*** 3.338

ROE β4 0.008* 0.789 0.204*** 8.572 0.068*** 6.575

DEBT β5 0.033*** 4.376 0.014* 1.019 -0.043*** -5.244

R2 0.009 0.079 0.048

AD-R2 0.007 0.074 0.045

F值 4.778

(sig=0.000) 17.069

(sig=0.000) 17.946

(sig=0.000)

***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0水平下显著

从表4中可以看出模型(3)整体样本的拟合优度为0.00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007。虽然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不高,但是根据经济计量学理论,当样本数大于30时,被认为是大样本,其拟合优度可以较低。本研究的F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有力地说明了模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TACC-样本组回归检验结果中流通股比例的系数为正,与假设相反,但是它的T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关系呈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相对一般小股东,其他控股股东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参与公司决策和运营,与第一大股东或者内部经理人相制衡。本文的研究表明,随着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缩小,股权制衡度提高,盈余管理的程度将降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属性会影响上市公司获取利益的渠道与能力,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与能力。本文发现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家股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更明显的盈余管理;研究中还发现,流通股持股比例越高,越会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调增盈余和调减盈余分别于股权流动性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即调增盈余可以发现与总体样本一致的结论,而对于调减盈余却无法证实这样的结论。

整体来说,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措施、解决监事会虚化问题,是我们提出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措施。同时,我们对资本市场提出建议:制定严格科学的公司内控制度,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弱化公司道德风险,完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依据,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高资本市场对盈余管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Peasnell K.D.,P.F.Pope,S.Yong,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Do outside directors 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32(7),2005:1311-1345.

[2]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

作者简介: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第3篇

为什么本文要探讨企业的工商管理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商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的话,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实现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稳定的利润收人就必须要依靠工商管理的活动来实现.这样理解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是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的基本保证条件,因此也是实现企业利润的一个保障.在目前这个每天都面对这无穷变化的经济市场中,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除了要面对无穷的变化还有面对的是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活动的种种缺陷和问题.因此,我国目前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市场发展模式,但是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取得的进步依然不显著.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实现优质的企业工商管理的资源,也就无从谈起优质的工商管理活动了.因为我国走的是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采取的是西方国家的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办法,这种照搬的模式根本就不适合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要思考如何建立一套与我国当前的国情相符法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模式,这样才有实现优质工商管理活动的可能.

1.1企业工商管理基本含义

企业工商管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具体含义指的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提高宏观调控方法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MBA、飞E0T2篇及EMBA等均为常见的企业管理教育.企业的工商管理可以稂据其内容和特点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点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对象来分类,其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的各项经营环境等.

第二点内容是按照企业的发展流程来进行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开始的的调研到接下来的设计再到对具体项目的建设以及对项目的投产运营管理,在逐渐发展完善后还要具体的更新以及项目的再运营和进一步的更新等一直循环下去从而有利于项目生产的执行环节.第三点内容是根据职能或者业务功能来进行分类,主要内容有计划、生产、采购、销售以及质量管理等等的管理工作.第四点内容是根据起亚的层次来进行分类以及第五点是根据企业的资源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内容在这里就不一一赞述.

1.2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

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特征以便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并有利于后面的讨论.通过对企业更深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总结,其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聋企业的更深管理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所以,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的活动中主要以长远的战略管理为主.第二点就是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中非常重视营销管理,而营销管理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第三个特征是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中管非常强调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第四个特征是要实现现代企业的各个工商管理目标就是要通过全员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强调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目标.第五个特点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也是跟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的,所以,在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来使得各项管理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第六点特点就是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当做一门独特的艺术来进行精细地经营和管理.第七点特点就是企业工商管理的最终管理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目前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跟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关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将这种管理方式成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文化古国,在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关于治国等的文字当中都有关于如何做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的描述.最 重要的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某些管理模式已经深人到了企业家的骨髓.中国式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企业人员的管理.虽然这种中国式的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运用,但是也没有忽视现代企业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一个部分需要采取的国际化的视野.因为在每个国家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如今这个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每个国家针对自己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多少都会带有自己国家的特色,但同时也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即这个世界上的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没有国界的区分,只有具有某个国家的特色的管理模式.

但是,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工商管理的发展模式中还是主要采取的具有鲜明的国内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文化的传承下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具有其特有的优点,但是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国际化的视野来看的话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目前的21世纪,整个时代背景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因此各个企业也需要不断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也需要发展和革新.从世界上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各种管理的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后的利润目的.所以,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是时展的产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各种不同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利弊.最后想到怎么将这些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虽然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涉及具体的工商管理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的.本文在此部分将会着重讨论目前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希望可以从更加精细的方面来了解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企业在将来更好的发展.根据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来看,我过的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3.1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还属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只有小部分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跟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如果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会有能力在自己的工商管理水平中得到提高.因此,我国的发部分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受到了企业本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外的大部分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受到了政府及其他机构的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他们有能力发展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这样的话企业的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得以发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却是另外一种情景.由于企业本身的发展的水平不高,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难以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低下并使得企业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后是由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发展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利润率的低下.

3.2我国的工商管理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一点:企业无论是在哪方面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中也是这样.而我国正好缺少创新精神.大多数的时候,我国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都是采取的国外的著名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忽视了本企业的真正需求还漠视了本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的需要.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难实现企业的完整的管理模式,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经常对企业的管理做调整.

3.3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对于企业的工商模式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个工商管理体系,这一地那在我国是相对比较缺乏的.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由于受到资源以及人员等的缺乏也就自然导致了企业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乏,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发展中以及管理活动的实施以及管理中的监督和检査等过程都将会受到阻碍.由于整个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对于全面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4.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上文提到的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我们将讨论在企业的未来的工商管理模式中需要做到的哪些方面的改善.具体的我们认为需要做到的改进的方面来自以下的内容.根据我国的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现状的分析来看,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想要高效开展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话就要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建立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不健全的缺陷在上文的描述中也有所体现,所以,逐步加强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对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企业本身,而且国家的相关部门也需要付出相关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实现.如果企业在工商管理体制的建立中缺少国家的支持,那么关于体制建立的很多过程是无法实施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在管理体制的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因此,在企业和国家建立比较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之前还需要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进人企业或者是国家的相应管理部门开展具体的工作.

另外一点就是要实现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战略的协同性.要实现这一点的话,企业就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掌握与企业工商管理有关的新知识并结合时展来实现对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光明的发展前途.根据上文的描述,要实现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一股创新精神,由于目前的经济市场时时都需要融入新的知识和想法,因此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也需要注人新鲜的生命.因此,企业要实现工商管理模式在未来的长远发展,就要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和资金统筹,这样才能增加国际竞争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管理体系的差距.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当前经济;关系

我国的工商管理是伴随着计划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并在计划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调整,原先的工商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在现阶段,要想发展好我国的经济,仅仅加强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完善是不够的,还要不断的对工商管理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合理的使用,让新环境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有适宜的工商管理与之匹配,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的理解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对工商管理的职能有个基本的掌握,其主要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有着监督的职能,工商管理是我国市场经济监管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保障着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市场活动的有序进行,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扮演着监督人的角色。其次,工商管理起着加强各部门的合作的职能,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市场监督,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的进行社会管理、经济监管以及公共服务等活动,并在这几项基础性建筑中起到联结的作用。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包括了很多子部门,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市场规范管理司、法规司、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企业注册局等共十二个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其要求的不同处理不同的事务,在实际执行中也常常相互合作。总的来说,没有一个确定的形式或者模式来概括工商管理,不同的经济体制和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也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工商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合理使用在促进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设置工商管理机构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员工在处理企业的交易时能够符合规范,从而形成一种井井有条的经济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在商品的发展中,工商管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工商管理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越来越重视工商管理,也使得我国的工商管理不断的走向成熟。

2.经济发展和工商管理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和工商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的,随着商品交易越来越成熟,必然会使诞生出市场经济,它的产生能对经济起着调节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已经逐步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比之前的商品经济,现在的市场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全世界,市场参与者的市场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一系列经济社会的改变都为工商管理的发展起到铺垫作用,而工商管理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总之,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

3.经济发展推动工商管理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时至今日,企业之间的矛盾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比以前,其激烈程度也越来越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果仅仅依赖市场自身对经济进行调节,很难保持经济的健康成长,所以,还需要宏观调控来进行配合,通过工商管理来进一步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这也要求工商管理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关系

1.工商管理促进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工商管理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确保工商管理在实践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不断的对工商管理进行发展和完善。首先,多方协作是工商管理所采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工商管理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监管部门,它与其他行政部门的相互合作可以使得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当前环境下各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其次,当前的工商管理部门不断的改进其管理的模式,积极的与企业的发展向融合,这样可以及时的掌握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控经济发展的环境。最后,工商管理部门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促进当前经济的发展,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更好的表达,其行为也要遵守法律的规定,相关的监管部门也要按照法律规范进行严格执法,对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坚决处理,保证当前情况下经济的有序发展。

2.工商管理促进当前经济流通体制改革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主要结合方式是各个企业之间的自由结合和自愿连接,是跨越部门、地区边界的,这样的结合方式使得企业的利益能够不断的分化出来,形成一种超越各个企业边界的集团模式,使得原本不相关的部门通过某种关系而连接起来,也使得我国条块状分割被交叉融合慢慢取代,从而将企业从地方所有制中解脱出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改革流通领域的一个重点就是政企分开,企业集团采取合理的方式绕开行政的束缚,将经营种类不同、服务行业不同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的联系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经济合作的体系,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指挥中心,而政府的相关部门的作用被进一步的减弱,通常在只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直接干预的能力被很大程度的减弱,这样的管理方式也使得企业大大减少了对政府机关的依耐性,从另一方面说,也使得企业自身的自主性得到加强,使自身的经营效率得到了提高。这些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工商管理促进当前企业的改革和有机合作

我国在2008年下达相关通知指出,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相关的部门要采取措施协助企业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不损害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不断的采取措施协助企业的改革和有机协作,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际调研和认真的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为企业的改革提供合理的意见,同时对企业进行指导,以协助它们制定出相应的短期、长期发展计划,并使它们着眼于未来,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上文的中我们可以知道政企分离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在没有政府束缚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结合、相互合作,对于当前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工商管理使当前经济具有法律保障

上述的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工商管理能够极大的促进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在执法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中起到良好作用,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来不断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作物一种自然的经济制度,其用自身拥有的规律可以对于市场活动进行制约,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规律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如果相关的监管部门不能够加以控制,往往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工商管理部门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统领全局,对市场经济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对于市场上的一些不法分子进行坚决的打击和严厉的惩罚,始终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保障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当今的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贫穷的命运,农业收入在国民经济的比率也在不断减少,而知识经济在我国经济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改变对于当前的工商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相关的监管部门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革。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基础,工商管理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合理的工商监管体制,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和共同进步的,从现阶段来看,工商管理的不断改进也在不断的促进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这也使得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冯延波.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9,

05(18):47-50.

[2]付杰.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

1(05):105-108.

[3]陈岳峰.加强经济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05(18):127-129.

对于工商管理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法;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更要有充足的管理能力,来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只是进行了现代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教育,而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要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实践管理的环节,让学生有一定的工商管理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在工作中,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从理论教学转为能力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也就是通过对于某件事物或某件事的发生过程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来让学生融入到环境之中,设身处地的进行解决和考虑,从而发现问题,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情景模拟过程中来,可以有效的提升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直接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让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机械性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则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偏差。而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中,由于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大大提升,并且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往往是按照课程进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课程进度,但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使得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而体验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种,根据在情境之中所得到的体验,来深化对所学管理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互相连通,构建成了一种网络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教师与教材三方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提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商管理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具备实际管理经验和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管理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实践能力的教学,也就使得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结合自身的工商管理知识,使得学生的管理能力不足。而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的进行实际管理训练,促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偏低,甚至对工商管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中,由于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其学习的自由性更高,也就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吸收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积累相应的经验。经验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获得,并对未来的实践和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经验是一种抽象的、难以进行调动和使用的特殊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经验,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往往偏低。因此,需要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经验进行转变,一方面,要让理论知识推动正确经验的建立,另一方面,还要让经验反作用于理论,让理论能够更好的转变为实践能力,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经验与知识的转换,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达成,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体验过程中,促使知识与经验发生转化,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方式

体验式教学法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体验式教学法并不是单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主要有前期准备、课堂模拟和课后反馈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课前,首先要让教师进行相应的准备。每一个问题能够设计的情景和矛盾都有所不同,根据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要设计出不同的情景,来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所要讲解的核心问题。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的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配到最合适的小组中,更好的进行教学。

(二)课堂模拟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情景对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角色扮演,以小组的方式,以学生自身的理解为基础进行表演,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在表演中,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对情景中的冲突进行解决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实际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馈阶段。想要对学生的情景模拟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教师对每个角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每个角色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解决思路,来进行科学的评价。而由于表演的学生对于角色的理解最为深刻,因此,要让学生对角色进行相应的评述,表达自己对于管理方法的见解和运用管理方法的原因。其次,要让学生对其他人的情景模拟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如何进行管理和解决的,而其他人又是如何进行管理和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开阔学生的工商管理思路,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到最后,教师要对整个情景模拟进行总结,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进行表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也要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改变,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效果。

四、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模式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对于实践能力则缺乏重视,使得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在情景模拟和演示过程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可以同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季鹏.体验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1)

[2]邢伟,方晓波.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