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只有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才会时时闪现。
发展性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前的识字教学,老师带领学生逐个分析读音、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学生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参与意识,完全是低效率的被动学习,谈何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交给学生。同样是识字教学,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会寻找、发现识字规律,从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质疑问难,使学生敢问会问。当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从题目质疑,从课文词、句、内容上质疑,从表现课文的中心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等等。
三、培养创新意识应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衡量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首先得看语言文字训练是否落到了实处。然而有的教师上语文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揪住某个情节,引申开去,尽情“发散”,结果越扯越远。而学生课文还不会读,有的生字也不会写,这种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去搞创新思维的做法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其实,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就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比如:可将识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字的异同中发展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草船借箭》和《称象》的求异思维等。
四、优化练习设计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兴趣教育观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这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 。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力一切将无从谈起,只有的是反反复复、停步滞留和一味的因循守旧。所谓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改变观念是实现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造性的表现。教师思想观念、手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既分不清层次,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三、激发兴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与创造》
[2]《美术课程标准》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创新
首先,教师要悉心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地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中老年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视学生为亲子,主动地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小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想方设法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教师以班级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主动地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当教师与学生越近,沟通就会变成互动,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就越能保持课堂的注意力和活动的参与度,课堂上学生就不再走神,使学生感到教师在和他们一起学习,教师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亲切感。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活跃,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反之,如果在紧张、严肃、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新。课堂上,我们要热爱、信任、尊重每个学生,注意从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多鼓励,少批评,真正地去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如果教师“喜”优“厌”差,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厌恶该教师任教的学科。我们不能做“尊师”“严父”,而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协作伙伴,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其次,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善可以补充;不明白可以发问;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老师错了可以提意见;操作时可以下位看别人的。
二、提供思考的时空,使学生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依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挤占学生看书、思考、操作、练习时间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活动和自主研讨的时间不能少于全课时的一半,应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问题的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适当采取延时评价,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呈现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爱创新的良好局面。
三、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创新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尽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成功,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这样,不仅可以使该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极大地刺激了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和启发,从而发展了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创新意识 培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把创新理念放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实践活动、练习题目等,而不只是跟学生空洞地用语言描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创造与逻辑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掘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接下来,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该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并把其应用到课堂中,尝试自己作为辅助者,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运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找并推荐给学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创新意识,并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主动思考时,学生已经处在主动地位。
例如,对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看此题:小明今天放假了,于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奶奶,他们买了2kg香蕉和1kg柿子共花去20元,分别求香蕉和柿子的单价?教师首先从生活中找出一个实例,再对学生一一列举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心理,引导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把班上同学按照他们不同的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织竞赛,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注重课堂内容逻辑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思考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在整体结构体系上是有层次、有逻辑性的,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逻辑性推理,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对知识的了解不断深化。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逻辑性思考呢?接下来笔者就具体实例进行列举。
在进行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针对书本上的定义告诉学生什么是命题,让学生找出其中几大要素促进学生学习,那就是命题条件和结论,把它改成“如果……那么……”的结构,然后教师可以找几道相应的判断题加强学生对命题的理解,接下来由命题概念延伸出来的关于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真假命题判断,了解其区别,一步步探究。
三、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
在当前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是在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真正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这就形成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一步步走,而不是自己形成超前意思,发散创新自己的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相对应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主动提出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问题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从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例如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然后出示他们的教学过程,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
四、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为学生寻找丰富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案例事迹等,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知识得到充分拓展,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学会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探究,最后获得答案,学生可以在这个有趣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九章算术》中的经典问题提问。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段话后问学生这道题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学习,拓展知识面,主动参与课堂。在中国,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经典知识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使学生真正学会创新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把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适应时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邢妍.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
[2]冯兵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途径的探索[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2007.
[3]宋春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4]杨礼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教师版,2010(7).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 创新意识即是人们追求创新的源泉、观念和设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投身社会实践、参与科研项目、营造科技文化、实施艺术教育、构建师生和谐、创新评价制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关键词]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26?02
一、引言
创新意识即是人们追求创新的源泉、观念和设想。创新意识能促进人才的素质优化,以适应激烈的社会、行业、企业和人才的竞争。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战略深刻启示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高职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重要的使命和发展方向,要依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创造一切必要条件,激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意识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国家持续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办学的重要标准和理念,并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价值观,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帮助管理者树立创新意识的理念观,学校领导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的发展观,营造出敢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氛围。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和勇气,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这就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进取的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要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促进思路变化、促进创新思考。提出问题要充分体现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诱导学生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学会质疑、学会主动、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三)鼓励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这对学校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激活思维创新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由被动接受者成为在实践活动的积极主体,提升和拓展了学生对现实丰富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各阶段,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一过程正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阶段和时机。
(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
鼓励学生在科研项目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科研、参与和推广科研项目的工作。学院各系部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活动氛围,让学生早早接触科研工作,适时成立学生科研学术社团。在学校团委、科研处、科创园、教务处的组织和配合下,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经学生自愿申报后参与和开展科研活动。活动中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去参与、去动手、去创新、去推广。科研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规划和实施科研计划。学校可适时地开展区域内或行业校际间学生科研交流、技能竞赛交流和学生创新工作交流等。
(五)营造校园创新环境
学校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学生科技报告会、专业发展报告会,组织学生创新、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等各类社团开展竞赛活动,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质。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加强校际间学生的创新交流,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坚定学生的创新意志和创新方向。
(六)全面实施艺术教育
设置与实施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可以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如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限选课程和相关美育课程,其课程价值能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使学生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人的发展意义,并且能够深刻地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拓展思维能力。科学更需要艺术的想象力,而艺术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加宽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所以在公共艺术课教育中,学校对于能够拓宽学生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课程应该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给予重视,这将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要民主和谐,一是教师群体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理解学生所想,倾听学生内心,克服在课堂上老师当主角、大多学生当观众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学生要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课堂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虚心接受教师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位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开放。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八)创新学生评价制度
学生考核评价中突出创新意识与能力目标。课程评价要体现以创新技能为中心,从过去单一的根据文化理论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着重依据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来全面衡量[1]。高职院要科学建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制度,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多元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弹性、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2]。时刻掌握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状况,对于创新意识与能力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满足学生创新探索的需要。学校通过教学评价制度的创新,牢固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高职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多层面全方位齐抓共管,学校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整体营造校雷锋创新文化、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创新设计评价学生的制度。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改革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在高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创新教育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波.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1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