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枯燥的学科,它涉猎极广,包容着如自然科学、美学、物理、化学、等众多科学知识。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性,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 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主意识
在平日的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之间要真正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互相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并介绍一些创新人物的事迹,形成创新氛围。要求学生自信、自主、自强、自励,不唯书,敢于思考,大胆质疑,努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惧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 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探求欲望
激情,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就达不到痴迷程度,便不会有灵感的出现。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就会抑制其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而我们的政治知识相对于别的学科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不易被学生直观掌握,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样学生就很难积极参与进来、进入角色,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学生厌学,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这块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积累资料,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的教学气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巧妙设计问题,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兴趣的民谣和故事、美妙动听的音乐、富有情趣的漫画、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启迪智慧的谜语等都引入课堂,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如在讲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时,我引用了一则笑话《双方都要挨饿》: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方面也使学生明确了主题: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我们在认识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那么,你如何看待“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呢?“南山上的小鸟和北山上的石块有没有联系?”“你听过相声‘关公战秦琼’吗?这两个英雄人物有无联系?”学生们议论纷纷,踊跃回答。我们就是在这种争论中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达到积极思考的求知境界。
三、 鼓励质疑,以疑启思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质疑。一切创新都是从敢于怀疑、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就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求异,鼓励他们从多种思路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我们教师不能拘泥于枯燥的讲解,应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原则,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抓住学生已知和未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创造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教材的要求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直问,曲问,设问,集答式发问,书面式发问,用教材中的“思一思,议一议”,引起学生思考,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鉴于近几年生猪价格涨跌严重的情况,我在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利用了三幅漫画:
(1) 一位老汉在猪肉价格上涨时办起养猪场
(2) 猪肉价格下跌时老汉无奈杀猪,卖猪
(3) 生猪价格回升时老汉捶胸顿足
让学生思考后,我反问学生,如果你是猪场老板,在猪肉价格下跌时你怎么办?不想退出养殖领域又该怎么办?这三幅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进而设疑,如果你是一位厂长、经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具备什么素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进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 适时引入时政,培养全面素质
政治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把富于时代气息的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有时立足于教材知识点,借鉴电视栏目的内容,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朝闻天下等,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的焦点、热点、重点,结合时政理解政治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找出一周的新闻,可学校内,可国内,可国外,在课堂上报道;有时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如:股票与家庭投资、中学生早恋、大学生分配、农民工进城等。鉴于今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在讲“纸币和通货膨胀”时,设置了几个问题:
(1) 假如你手中有张百元假钞,你怎么办?你为什么这么做?应用了政治课中哪点知识或原理?
(2) 如果你父母连续每年涨一级工资,这到底是不是好事?
(3) 物价是否越低越好?物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无联系?
(4) 世界性金融危机与物价有无联系,它会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当学生的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例如:教学“小数四则运算”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变教师身份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边游戏、边学习。在如此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就会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心理和思想准备。
又如:教学“可能性”时,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把学生带入课堂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生:玩过。
师:好,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师:“一、二、三,石头、剪刀、布”。
生:学生随老师的口令一起做游戏。
师:赢老师的有哪些同学?输老师的有哪些同学呢?与老师平手的呢?
生:举手表示结果。
师:赢的同学不要骄傲,输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我们一起再来玩两次,看看谁赢谁输。
生:学生随老师的口令做游戏。
师:在刚才玩游戏的过程中,你们觉得玩的结果有几种可能?哪三种可能?
生: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像这样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可能性”。
这样老师通过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的思维又怎么会被封闭呢?这是在十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创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可贵的“创造火花”。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采用激趣引入,促进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教师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难住老师,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就能立即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都想难住老师。有的学生说出了很大的数,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而且判断准,同学们感到非常惊奇,都很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窍门”,这样很快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诱发了他们的创新激情,这时老师抓住契机,引入新课,在新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与教师和谐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创新
思维起源于问题,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要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深入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采用小故事、谜语、寓言故事、音乐欣赏、游戏等形式。
四、鼓励求新立异,使学生勇于创新
求异是创新的前提,有求异,才会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例如:简便计算。25×24,可以用25×4×6,也可以用25×8×3,还可以用(25×4)×(24÷4)……学生是有创新潜能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广告设计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各大院校也对广告设计专业更加重视并加大发展力度。广告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重在对于专业理论的运用,是一门实用艺术。作为各院校应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广告人才。具体来说,一名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岗位,这是该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关键的评价标准。可见,对创新技能型广告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校企合作的现状
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主要是根据专业需要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关系单位。实习基地主要还停留在大四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而并未真正走进教学课堂。关系单位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进入相关企业,也只是给学生一个参观的过程并没有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参与工作。所以对实用技能并没有更大的帮助,也只是给了学生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作为企业也并不具备同一时期接收多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在岗工作。学生显然没有工作多年人员的能力强,设计效率和水平也相对低下,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在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顶岗学习企业是有一定排斥的。
建立可行的校企双轨教学模式来培养卓越广告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能否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要先做大量的调研,向往届毕业生回访向他们了解在工作遇到的有关专业上的困难,吸取他们对培养方案的建议。同时更要向本专业用人企业征求意见,请他们从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给培养方案与意见。在课程的安排上既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也要思考未来的工作需要。在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课时安排,要根据学生实训内容合理安排设计课时时长。不能简单化把每门课程设定一个理论学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只有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来安排专业理论学士与实训课时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才不会流于形式。
2.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广告设计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这些技能不是靠单一性的课堂讲授就能获得,必须要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运用来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能力。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能停滞在学生进企业参观以及毕业实习期间进入合作企业短暂工作阶段。而是要实训真正贯穿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之前提及,企业对于接收如此之多的学生进入岗位实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排斥性的。各院校为解决这一实训课程遇到的困难,多数采取购买设备建立工作室等方式来解决实训问题。通过设备的引进问题看似解决了,往往很多院校也只是在国有资产上得到数量上的增加,学生并没有质量上的改变。这些工作室的建设上更像是专业器材的展厅,把多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大型教室之中,由各专业教研室统一管理。而无法发挥工作室最大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工作室的构建上,主要还是以设备的实训设备展示为主,没有做到根据小微型生产设计公司经营需要来建设工作室。其二,就出在工作室的运行上,工作室一般都是由各专业统一管理,多名教师进行同一门课程教学时,就会出现多名教师共同使用同一工作室,势必相互干扰且容易出现使用过程中例如设备故障或损坏责任不清等诸多问题。往往就会出现需要使用但又不敢用的情况。只有把工作室建立成单一教师自行负责的小微型企业一样,有教师负责各自的工作室,构建多教师多个小型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教师如同企业的经理学生如同员工。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所承接的生产设计工作,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实战的设计案例而不是如同作业般的假想题目。在这一过程中即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得到了如同进入企业岗位般的锻炼。
3.企业设计人员走进课堂
在实训课程中,邀请企业中一线设计人员进入课堂为学生做实训指导。请他们为学生讲授在工作中真实的设计案例。讲述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及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拉近与一线工作的距离。在实训设计项目之前,以他们一线设计人员的经验为学生指点设计思路的方向和可能遇到问题的概括。设计之中,对学生进行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指导。设计完成之后,仍也可从实际生产和应用的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的设计与企业的要求更加贴近。
结语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把部分教学工作交于企业,而是要具体到每一细节上。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建设具有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工作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学校做为人才培养的根基,更有责任为校企合作肩负更多的投入。在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上做出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66-01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面对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一、课堂民主,师生和谐
在重视创新意识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放弃权威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使课堂变成师生的互联互动阵地。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教师更要以宽厚与亲切相待,而不是讽刺、挖苦,不耐烦。
二、面向全体,主动创新
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心理上解放他们,从方法上引导他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新性品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获得成功,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创新的主动性,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三、创设情境,激发创新
例如教学“图形与位置”一课时,出示几个动物赛跑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在最前(后)面,谁在谁的前面或后面,让学生明白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如果赛跑继续进行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的思想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小兔可能跑在最前面,有的说,小松鼠可能跑在最前面。紧接着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体验位置关系。既加强了空间观察,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同时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乐趣。
四、鼓励质疑,赞赏求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探究;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67-01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的越激烈越好,观察的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究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是"引"的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3 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和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4 打破定势思维,鼓励求异思维
要鼓励学生质疑。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头脑在变复杂,智能在发展。
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创造的火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
例如,把分数4/15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几?学生思考后,可以得出不同的解法:(1)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去想,得出分母应加上15×3-15=30。(2)从归一的角度去想,得出分母15份需要加(8÷4)×15=30。(3)从分数的意义去想,分母应加上(4+8)÷4/15-15=30。(4)从方程角度去想,列方程(4+8)/(x+15)=4/15,解x=30。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得到多种解题的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发出创新的火花。
5 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