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厘子栽培技术要点

车厘子栽培技术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厘子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厘子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优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15-1

1 品种选择

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经过审定,具有多抗性的高差优质品种。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原则上每三年更换一次品种。

2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4.1规定,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种子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每公顷需要种子25~30公斤,机械化插秧每公顷需要种子50~30公斤。

2.1 种子处理

2.1.1 晒种 3月25日左右,选择晴天气晒种3天~4天。晒种时,每天翻动3次。

2.1.2 选种 盐水密度1.13(50公斤清水加12公斤粗盐),待盐全部溶化后,放入种子漂选;清除秕谷后,捞出种子用清水洗两遍。

2.1.3 浸种消毒 4月1日左右开始浸种,浸种时每50斤稻种用一袋咪酰胺浸种药,在室内常温下浸种5~7天。防治恶苗病。

2.1.4 催芽 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按照自动控温催芽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装于专用催芽袋中,平铺在催芽桶中,加入至将种子袋埋入水下5厘米为宜,在28℃~30℃条件下破胸,破胸种子达到80%左右时,降温到25℃,芽长至不超过1毫米就可将催芽种子捞出控水。

3 播种机

经营面积达6公顷以上的户采用全自动播种流水线;3公顷以上的户可采用装土、播种两功能半自动播种机;小型户可采用手摇单播机。

4 播种

播种期在3月下旬清理苗床地上的积雪和杂物,在播种前的20天左右扣棚,保证苗床地化冻层达到40厘米以上。4月5日~15日播种,要保证苗龄达到35~45天。

5 插秧

插秧前要整好地,翻地或旋耕达到耕深8~12厘米,耕层要耙细,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按照说明书用喷雾器喷施大田封闭药,插秧前要沉淀3~5天,插秧时要放水达到花打水标准。

5.1 达到插秧期的秧苗标准

叶片数3.5个;苗高15厘米。确保插秧机插秧质量的泥浆沉淀标准是:脚印不合。

确保插秧机插秧质量的水深是地皮水。在地不平的情况下,高处可以露地面。

5.2 插秧密度调整标准

行距3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苗数3~4棵;抓秧次数721次/盘;插秧面积43.4平方米/盘;插秧延长米144.2米/盘。插秧密度超过上述标准时,会造成缺苗或费工、减产的后果。

5.3 插秧时间

5月10日左右开始至5月底前插完秧。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要点:(1)插秧机械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扶式与乘座式;按性能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展示中心配备洋马VP8D型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井关PC6型手扶式插秧机。洋马VP80型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作业行数为6行,工作效率可达4~8亩/小时,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的作业行数为4行,工作效率为2~4亩/小时,井关PC6型手扶式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工作效率为3~6亩/小时。机械插秧作业质量要求: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控制在15cm左右。

(2)机械插秧作业要点插秧机调试。插秧密度(株距)的调整:插秧株距调整手柄位于齿轮箱右侧,推拉手柄有三个位置,标有“90、80、70”字样,“70”位置,密度最稀,株距为14.6cm,密度为1.4万穴/亩;手柄位于“80”位置,株距为13.1cm,密度为16万穴/667m2;“90”位置,株距为11.7cm,密度为18万穴/亩。

6 机械收获

收获期为齐穗后42~47天,黄化完熟达90%~95%的时期。晴天上午9时以后割地,雨天不收割。

成熟期的判断:调查10簇。1个稻穗最下端的第二次枝梗的顶端粒变黄,该稻穗达到成熟标准。达到成熟标准的稻穗达90%的地块达到成熟期。达到成熟期的田块应适时收割,推迟收割容易产生裂纹米,加工时碎米多,降低产品质量。

7 机械使用

机械作业前的准备对收割机按要求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并进行试运转,确保技术状态良好;熟悉田块,并做好收割机田间转移的准备工作;维修工具、防火器材等其他物品的准备。

车厘子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一、黑龙江省高纬寒农业生产现状

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近年种植结构单一,连续种植大豆有十几年的历史,因多年连种大豆,造成耕地板结养分严重失衡,倒伏和病虫害发生严重,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亩产100公斤左右,甚至有的地块颗粒无收。加之受国际大豆的冲击,造成农民卖豆难,常规生产农民不挣钱,甚至赔钱,农民收入持续下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农民增收加速奔小康遇到了瓶颈制约。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推广,只要选好优质玉米品种,采取多项田间耕作和管理技术,在黑龙江高纬度地区仍然可以获得亩产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是种植大豆的2倍以上的玉米栽培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多年来种植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大面积推广玉米种植,为调整种植结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探索完善了玉米耕作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栽培技术规程

1.品种的选择

黑龙江北部高纬度地区土壤肥沃,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的积累,但是由于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偏少,所以选择的品种必须耐密植、早熟、后期脱水快,靠群体效应提高亩产,通过实验德美亚1、2、3号等系列品种耐密植,抗病虫害,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商品粮销售渠道通畅,深受农民的喜爱。德美亚号系列品种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早熟品种,该系列品种适应区种植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100℃以上,种子耐低温能力强、出苗快,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生产作业,其百粒重30克左右、硬粒型,商品性好,深受客商的欢迎,是近几年农民首选的品种之一。

2.栽培要点

2.1选好地块,精整保墒

选好地块是种植能否成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根据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其适应性广、喜水喜肥、抗倒伏耐密植的特点,应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交通便利、易排水排涝、物理性状好的平川地或漫岗块种植为宜。

黑龙江省春季气候特点是降雨少春风大,十年九旱,为春季一次播种保全苗打基础,尽量秋季整地,采取深翻地、灭前茬、耙精细、深施肥、起大垄、镇压实等一条龙作业。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必须达到深翻35公分,重耙深度20厘米,耙透、耙碎、耢平、镇压,达到全田均匀一致;垄体笔直平整,土壤松软,上虚下实,干净无残茬残膜残草;保证垄体宽度110公分,表面和垄下无大土块和石头,无前茬大秸秆残留。经过秋整地,通过漫长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充分接纳雨水,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有效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明年生产周期内抗旱抗涝能力,有效提高地温。同时经过整地将病、虫、草害灭掉,改善耕层的物理性状和生物状态。近几年随着大型农机具的普及,提倡结合秋整地进行施肥,深施肥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为春天播种保全苗打基础。

2.2合理密植,发挥群体效应

合理密植是该生产技术的关键环节,过密产生空杆率增多,通风不畅,光合作用减弱,过稀虽多棒增多,但发挥不出来群体效应,过密过稀不利于提高产量。德美亚号系列玉米品种在适应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5-9万株每公顷,采用的是110厘米的大垄,垄上双行播种,垄上双行苗带间距45厘米,实践证明,采用110厘米垄距垄上双行栽培模式,增产幅度更大,稳产高产,玉米籽粒外观商品性好,等级高价格好。

2.3适时播种,抢抓积温

针对黑龙江省高纬寒地区无霜期短积温不足的特点,为早播种抢积温培育壮苗,要选用种子活力高、抗御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特别是垦丰公司推出的精包装种子,经过对种子进行包衣技术,增强了种子对低温寡照条件下的抗性和耐受能力,不粉籽。适时早播可以保证一次播种保全苗,既抢抓了农时又提高了对前期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播种环节尽量昼夜连续播种,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农业技术人员要测好地温,掌握准天气预报,通常情况下五月上旬就可以播种,中旬全面结束,保证苗齐苗壮。

2.4测土施肥,三产三趟

肥料是玉米高产的物质保证,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首先对地块所含营养成分进行准确检测,计算好施肥量。玉米是高肥料利用率作物,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配好肥料中的氮磷钾宏量成分和微量元素成分,科学施肥。施氮、磷、钾纯量不少于22公斤左右每亩,氮、磷、钾的比例为2.5:1:0.5,磷钾肥结合秋整地一次性全部施入,35%的氮肥秋施,65%的氮肥结合田间管理做追肥施入。整个生育期的管理以深松除草为主,3-4三叶期进行一次深松,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6-7叶期进行第二次中耕,灭压杂草,拔节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封垄。

3.防治病虫草害

3.1土壤封闭除草

播后田间没有杂草的地块可以采取封闭除草,用9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每亩+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喷药时保证水的喷洒量,地面形成药层保护膜,机车匀速行驶,以免产生药害,喷药宜早不宜晚,发现玉米幼苗有拱土迹象时,应停止施药,以免产生药害。

3.2苗后化学除草方案

4%烟嘧磺隆50毫升每亩+38%阿特拉津100毫升每亩,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5毫升+9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公斤,在幼苗3~5叶期施用,对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较好。苗后喷药后要经常检查喷药效果,如果发现除草效果不理想要抓紧采取措施,避免草大争水争肥,也给后期灭草带来更大困难。

3.3 玉米大、小斑病药剂防治

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强,正常年份不发生或发病较弱,可以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前喷雾防治,25%吡唑醚菌酯乳油400毫升每公顷。

3.4 玉米螟防治

通过秋整地深翻消灭越冬虫源;或用生物防治,在产卵盛期放赤眼蜂;采取黑光灯诱杀成虫;雄穗打苞期或雄穗10%抽穗时叶面喷雾,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0-350毫升每公顷。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