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旅游;整合发展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为了保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围绕发掘和增强旅游竞争力为中心,从而对整个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联动开发。

一、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各地方分散、独立的发展进入到不同层次的地域合作、协同发展。所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合作化发展的必走之路。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思想指导下,我国各地相继进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在我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如环渤海旅游圈,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快速发展形成比较强的阵势。在理论上我国学者对此的研究也逐渐宽泛,包括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类型、方法、动力机制、整合模式和途径等方面,并出版了许多研究文献,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有了理论借鉴。

二、区域旅游整合的条件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每一个旅游资源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同时也具有其他个体的相似的共性。区域旅游整合是指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系统中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的趋势或状态,其结果是形成有一个跨区域的,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旅游系统或旅游地域综合体,所以旅游地域综合体的形成也是以旅游资源要素整合为基础的,没有旅游资源要素的整合或整合的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域综合体的形成。旅游资源的整合,整合效果如何又主要看旅游资源是否具有互补性,互补性越强,就越容易整合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产品和项目,也就越容易逐步形成新的旅游地域综合体。反之,区域旅游资源相互缺乏互补性或互补性不强,就不易形成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就谈不上区域之间的旅游整合,因为缺乏基础。所以,旅游资源互补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重要条件。旅游资源互补就是指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正的近邻效应,即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个体在其附近出现更加强,这就是正的近邻效应。旅游资源互补既加强了各个资源本身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源互补加强该区域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丰富、独特的旅游形象,从而实现旅游整合。

(二)客源市场

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企业总是首先注意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并根据旅游者的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但不同客源市场,其人口统计因素、心理及需求、空间活动等特点各不相同。只有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客源市场是产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市场的目标、功能定位是区域旅游开发整合方向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了解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规模、特点和规律及旅游者的个性特点、决策行为、需求类型和消费水平。这些都是制订区域旅游市场目标重点、结构、整合策略和设计旅游产品的出发点和前提。如果没有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充分的调研,区域旅游开发整合就会变成无的之矢,成为一般项目和内容的胡乱堆砌,最终结果是整合的失败。由于市场的扩大和改变,具有前后的延续性,故区域旅游开发整合中的市场整合内容必须以目前的市场基础为依托,稳定老市场,开拓新市场,以实现市场结构的优化。一旦得到客源市场的肯定,区域旅游整合就会从概念变为现实,区域旅游要素都会在此基础上实现整合,从而保障旅游地域综合体的逐步形成

(三)区位条件

区位关系主要指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旅游地与客源市场的空间关系和旅游区内的交通关系。良好的区位关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各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处于一种正相邻的关系,所谓正相邻关系是指资源的互补性强,替代性弱。负相邻关系是指资源趋同,替代性强。如果各区域间资源处于正相邻的关系,将容易形成旅游开发合作关系,也就容易进行区域旅游整合。二是各区域的空间关系有利于客源的互流和旅游大市场的形成,三是各旅游区的交通关系有利于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是区域旅游整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区域旅游整合形成的重要因素。旅游线路的基础是旅游交通。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必须要以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做保证。

(四)发展环境

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发展环境,这一点己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布局;软环境是指政府发展旅游的决心和意识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的选择。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环境保障。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环境的规定性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将决定旅游业获得发展机会和资源的多少。区域旅游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区域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扮有很重要的角色,政府对旅游整合的重视以及投入资源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了区域旅游整合的进展和最终的成败。政府的发展战略不是随便确定的,它是在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后,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出的。因此,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容易形成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而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利于进行区域合作。所以,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环境保障。

三、区域旅游整合的实施战略

(一)资源整合为旅游大整合奠定基础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从区域整合角度对资源点和资源区进行重新划分和评价。原有的资源划分和评价受行政区划影响较大,许多有机统一的旅游资源被行政区界分割,造成资源的不完整性和资源价值的降低,使我们的资源开发出现误区。在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下,资源点价值评价不仅要考虑资源点自身的价值,更要从资源互补的角度考虑资源点的价值,不仅要考虑资源点在本区域内的空间位置关系,更应从大的整合区域来考虑资源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样,资源区的划分和评价也要考虑资源之间的互补关系和各个资源在整合区域中的空间位置关系。旅游资源整合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对旅游资源点和资源区进行划分和评价,更能科学地评价出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开发潜力,为区域旅游开发奠定一个客观真实的基础;旅游资源整合奠定了未来旅游地域综合体的资源开发格局,旅游资源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起点;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市场整合在资源布局上的反映,整合能否成功,关系到市场对整个区域旅游整合的认可;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形象整合的一个重要根据,资源点和资源区的重新评价将影响旅游形象对“地方性”和“文脉”的判断总之,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就是要形成大资源观,为区域旅游大整合奠定基础。

(二)市场整合形成区域旅游大市场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目的地的客源。从空间范围来讲,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客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专门前来目的地的外地游客,二是从外地前来,把目的地作为一个过境地,只做短暂的停留和游览的游客,三是目的地本地的游客。旅游市场整合就是要利用各自区域的原有的市场关系(三种市场关系),通过畅通游客的进出通道和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使客源在不同旅游区之间流动,从而扩大各个区域原有的市场范围,即“你的市场是我的市场,我的市场也是你的市场,大家共享大市场”。通过市场整合,每个区域都可以利用客源互流系统,将其他区域的客源变成自己的客源。同时将自己的本地客源和过境客源通过客源互流系统发送到其他整合区域中去;旅游市场整合将扩大旅游区的接待规模,将刺激旅游区的扩展,而旅游区的扩展必须根据旅游资源整合的要求进行,所以旅游市场整合将促进各地资源整合;旅游市场整合不是简单地将客源互流的通道建立了就可以使客源互流,客源互流有一个前提就是旅游产品要整合,没有产品整合,不符合旅游者决策行为规律和旅游空间行为规律,旅游市场整合无法完成:旅游市场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顺利进行和旅游地域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根本保证,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整合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如果市场整合不能形成,区域旅游整合和旅游地域综合体将永远是一个概念,游市场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主体推动整合的主要动力,不能实现市场整合,或市场整合太失衡,都将影响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旅游整合的进行。

(三)形象整合为区域旅游整合指明方向

1.旅游形象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是指在原有各个区域的旅游形象基础上,通过对新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的历史过程分析和新的民俗考察,重新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分析,以达到原有形象的突破和提升。一方面通过旅游形象整合增强了区域的可识别性,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强化了与竞争地的差异性;一方面通过旅游形象整合为区域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与整合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区域旅游整合的深入进行,区域旅游形象整合的最终完成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重要标志,最后通过区域旅游形象整合,有利于减少各个区域的恶性形象竞争,因为区域旅游形象整合就是在承认各个区域形象差异的基础上,综合各个区域的形象优势,形成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旅游形象,她的存在就是对各个区域特色的肯定。

2.旅游形象整合类型。由于进行整合的各个区域形象条件不一样,所以旅游形象整合的类型与方法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旅游形象整合的类型有三种,相应方法也有三种。第一,“强强”整合。即参与整合的区域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形象整合中很难说哪个区域占有绝对优势,在没有更高层次的旅游形象进行提升时(旅游形象不能太抽象,太抽象也就太普通,也就缺乏特色和个性),整合方法多采用“并列”式,将各自特色形象并列地呈现在游客面前。第二,“强弱”整合。即整合中一方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另外一方受资源本身的限制,旅游形象独特性不强,容易受人家的“形象干扰”。这种情况在形象整合时多采用“主辅”式,即以旅游发达地区的形象为“主题形象”,在主题形象的延伸中,根据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文脉”设计“辅助形象”,最终形成“主题形象”和“辅助形象”相互相存,交相辉映。第三,“弱弱”整合。即参与旅游整合的各个区域开发旅游时间都很晚,资源有一定特色,但依靠自身的资源很难具备某种“垄断性”,形象定位不清晰,什么都可以,但什么都不是最强。这种形象整合的方法是“概念”式。这也要求产品和项目要能支持形象,否则会陷入“形象空洞化”,影响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品整合成为区域旅游整合的核心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在理论上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概念。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一种空间和时间并存的点线艺术,从本文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不同游景点的空间组合即旅游线路。区域旅游产品整合就是落实区域旅游整合形象,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旅游者决策规律和旅游者行为规律为导向,突破行政区划对旅游线路的限制,重新调整和建立新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实质内容。新产品线路的形成也是新旅游区形成的标志,产品整合涉及到众多要素的整合,产品整合能否形成是众多要素整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产品整合能否成功决定区域旅游整合能否成功。旅游产品整合关系到旅游地域综合体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区域旅游整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而旅游产品是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旅游产品整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域综合体未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交通整合形成区域旅游整合骨架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交通包括两部分:一是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交通联系;一是旅游地内部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旅游交通整合就是要畅通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进出通道,让游客不走回头路,根据旅游产品整合要求,在中心城市、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形成环状线路和网络状线路,减少旅游时间比,增加信息拥有量。

(六)管理整合为区域旅游整合提供保障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进行旅游管理整合必须首先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目前中国旅游行政管理模式做一个了解。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旅游发展初期,政府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主要负责投资基础设施,拟订旅游发展计划,直接进行重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在旅游业逐步兴起和发展时,政府扮演规范者的角色。主要负责立法、规范工作,保证行业良性发展。在旅游业逐步走向成熟时,政府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用各种方法鼓励企业发展,并保护消费者利益,重心工作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我国旅游业总体上处于开拓期,属于政府主导型,因此政府对旅游业的直接干预比较强。目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方面。

2.统一行政管理模式。作为政府职能机构之一,中国各级政府对旅游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未形成法制化模式,而是允许根据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是否成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如果有必要,依靠的基础和具体格局也允许各地自行选择。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地区、市、县级机构设置,出现多种模式。在已经成立的市县级旅游局的地方机构中,大多数单独建立旅游局,也有相当多的机构与其他政府职能合署行政,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与建设部门合署的风景旅游局,与文物部门合署的文物旅游局,与林业部门合署的森林旅游局,与外事部门合署的外事旅游局,与文化体育部门合署的,由政府办公室兼管的。现有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组织协调能力有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旅游管理宏观失控,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盲目上马、各行其是难以控制;旅游行业管理的部分领域职责交叉、影响行业管理法规的实施;缺乏解决旅游业重大问题的宏观协调机构和机制。在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时,旅游管理部门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效率,许多重大跨区域的旅游业发展问题没有一个协调机制和机构来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大悟.发展华东区域旅游刍议[J].社会科学,1985.

[2]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 究――机制、模式与协调机制[J].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4.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范文第2篇

一、学习思路点拨

1.抓住重点

解决这类问题,需从明确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概念入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是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获得经济效益。它不同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高,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到其他四个因素的制约。

2.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环境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地硬件条件的改善,其评价不只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社会治安、服务水平等软环境因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二、重点知识分析

1.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

评价一地的旅游资源,需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对某地旅游评价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可选择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的某几个方面展开。市场距离取决于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即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交通区位的优越性好坏直接影响开发价值;地区招待能力取决于本身的开发程度及配套服务设施。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针对旅游主体的作用而言的。旅游主体作用于旅游资源的目的、形式不同,旅游资源所表现出的价值也不同。旅游目的多样性也反映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主要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而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包括三方面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即自身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旅游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只有这三方面都好,该旅游资源才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具体内涵

包括五方面内容,即资源承载量、生态环境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和感应气氛承载量。资源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生态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承载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承载量;感应气氛承载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环境承载量一般从容人量去度量,指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

三、典型例题枚举

广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面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和其景观出处“桂林山水甲天下图”。完成1~2题。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20元人民币背面是其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桂林漓江山水奇特,杭州西湖山水秀美,都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两大旅游城市接待境外游客数量不相上下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旅游城市接待国内游客差别很大的原因。

【解析】

1.选B,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作为旅游景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2.(1)①桂林和杭州的旅游资源都有较高的奇特性,游览价值相近;②境外游客比较富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2)①国内的游客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②桂林地处我国西南部,交通不便;而杭州地处东南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性比桂林好。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图案,,该图显示的景观具有相当的非凡性。读图回答3~4题。

3.制约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差 B.市场距离较远

C.地区接待能力较弱 D.旅游环境承载量较低

4.布达拉宫屹立在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13层宫殿建筑,高110米,海拔3750米以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作为拉萨的重要标志,具有相当的非凡性,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景点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解析】

3.选B,制约该景点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4.(1)游览价值较高:清新的环境、浓厚的宗教色彩,灿烂的藏民族文化,且有多个旅游资源为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游览价值较高。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差:在内部,从一个旅游景点到另一个旅游景点,有较大的旅游阻力。景区的布局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

(3)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良: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拉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大多为宗教场所,旅游景观较为单一。

(4)远离客源市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远离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使旅游的路途时间过长,更不用说国外游客。作为地球第三极,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交通费用支出大。

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邮轮母港;产业链;邮轮经济

0 引 言

按照功能类型划分,世界邮轮港一般可分为母港型(Homeport/Terminal)、停靠港型(Calls of Port)和小码头(Jetty)等3类。邮轮母港在功能上较之挂靠港更加全面,这对邮轮母港产业提出更高要求――以邮轮靠泊、邮轮游客上下船和岸上旅游为核心的下游产业更加成熟便利;以邮轮设计理念、邮轮技术创新、邮能优化等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为主的中上游产业效应更加明显;与邮轮产业发展相关的金融保险、法律服务、邮轮供给、人才培养、航运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支撑和配套体系更加系统。

目前,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邮轮经济和邮轮产业稳步发展。以上海邮轮母港建设为契机,邮轮码头设施不断完善,邮轮旅游蒸蒸日上,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此外,全球众多邮轮巨头期望以上海邮轮母港为基点,拓展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为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依托良好的政策、经济、地理位置等优势,上海港成为亚洲最具潜力的邮轮母港之一。

1 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1)邮轮码头及配套服务不断完善。码头设施方面,上海港已形成“两主一备”模式,基本满足各类邮轮船舶靠泊要求,奠定了硬件设施基础。码头经营方面,依靠地产项目整体受益,码头单体经营主要通过展览场地出租、商业配套设施对外招商等方式加快资金回收。邮轮接待方面,上海港接待邮轮及邮轮游客数量不断增长,2012年接待国际邮轮247艘次,国际邮轮出入境游客及船员50.3万人次。口岸服务方面,上海口岸办和“一关两检”加大邮轮游客通关支持力度,启用“口岸移动检查”设备,还允许将团分组、分批上船,有效地减少了码头滞留,口岸通关效率居全国之首。

(2)各大邮轮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丽星等全球顶级邮轮公司纷纷入驻上海,我国本土邮轮公司也进入探索阶段,以上海为母港运营的国际邮轮不断增加,运营航线不断丰富,邮轮包船业务也略有涉足。2013年,“海洋航行者”号等5艘国际邮轮均已确定以上海为邮轮母港运营,刷新2012年4艘的纪录。上海主要运营邮轮航线以日韩、东南亚航线为主,航线覆盖时间设计灵活,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3)邮轮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邮轮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部分旅行社相继开设邮轮部,推出邮轮旅游业务,国际邮轮公司也逐渐完善中文网站,以便我国邮轮游客查询信息和预订航次。目前,上海在整个邮轮母港产业链上涉及最广泛的是邮轮旅游业,而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邮轮母港产业的发展。

(4)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促进上海邮轮专业人才培养。2011年,上海市旅游局指导成立了“上海国际邮轮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上海邮轮港口企业与国外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了邮轮母港产业培训班;上海市部分高校已开设邮轮专业或设置相关课程,上海海事大学亚洲邮轮学院、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5)国家相关部委和上海市相关单位纷纷出台邮轮政策法规。国家及地方层面对邮轮产业发展日趋重视,先后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上海市邮轮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际邮轮口岸旅游服务规范》等文件,为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1.2 存在问题

上海邮轮母港产业链很不完善,其产业发展主要停留在以港口接待和旅游接待为主的产业链末端,而邮轮修造、邮轮公司运营等邮轮产业核心环节鲜有涉及,与迈阿密等世界邮轮母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邮轮码头建设经营及配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是邮轮码头设计人性化不足,注重外观性而忽略了功能性;二是开发运作缺乏一体化定位,邮轮码头尚未形成统一管理;三是口岸服务效率有待提高,需扩大口岸开放程度和改善查验机制,提高登船和通关效率。

(2)本土邮轮公司和母港航线相对匮乏。一是上海缺少本土邮轮船队和邮轮公司,运营经验欠缺;二是母港邮轮数量相对偏少,吨位偏小,缺乏超大型豪华邮轮和奢华邮轮船队;三是区域联动性不强,周边邮轮港口硬件稍显落后,邮轮可挂靠港口数量有限,配套程度不高,影响邮轮航线丰富性。

(3)邮轮设计和修造领域几乎空白。一是缺乏邮轮设计理念和技术;二是还未掌握邮轮建造核心技术,目前技术水平普遍停留于主流船型;三是邮轮修理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其技术主要集中在碰撞事故等给船舶造成的“外伤”上,对于邮轮“内伤”和“护理”还无法很好地解决。

(4)邮轮供应环节面临挑战。世界邮轮市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球邮轮供应系统,而上海尚未跻身其中。一般而言,除新鲜蔬菜水果等需在当地补给外,其他供应物品均通过全球邮轮供应系统采购直接上船,大多数邮轮公司无需专程到上海进行邮轮补给。因此,上海要建设成为亚洲邮轮供应中心面临巨大挑战。

(5)邮轮旅游客源动力不足。一方面,我国游客邮轮旅游观念缺乏,消费能力有限,休假时间受限;另一方面,旅行社对邮轮产品认识不足,不愿承担风险,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邮轮公司服务不够“中国化”,造成本土游客“水土不服”。

(6)邮轮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邮轮专业人才主要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和服务型三大类。上海本土邮轮船队运营经验缺乏,面对技术难、标准严的邮轮设计和修造,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都表现出空缺;船员等邮轮服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在邮轮航行中,中国籍服务人员仅占很小的比例。

(7)支持上海邮轮母港产业的政策力度不够。一是口岸管理政策制约游客登船效率,团进团出易造成游客滞留码头;二是多港挂靠政策有待进一步协调落地,部分航线和港口未实行多港挂靠政策,而目前已实施多港挂靠政策的航线和港口多为特案批准,并不存在操作的广泛性;三是缺少专业邮轮旅行社特批政策,导致上海专业邮轮旅行社匮乏,邮轮产品分销渠道的多样性和通畅性存在问题。

2 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分析

从发展现状来看,上海发展邮轮母港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准确分析上海邮轮市场需求,有利于把握邮轮母港产业发展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2.1 客源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旅游业迅速发展,邮轮旅游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源。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上海的主要客源腹地,能为上海带来持续的客源增长动力。

(1)人口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较多的高收入城镇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较高,这些人口特征为培育上海邮轮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条件。据波士顿航运咨询公司大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邮轮市场客源容量在100万~250万人之间。

(2)经济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邮轮客源市场的培养。

(3)旅游环境。2011年,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两高一平”格局,国内旅游和出入境旅游稳步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均位列前茅,其打造的区域旅游合作将为上海吸引邮轮客源提供不竭的动力。

(4)交通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公路、铁路、航空等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便捷的交通条件能吸引大量江浙两地的邮轮游客。

(5)地理环境。上海是我国近海邮轮航线和亚洲邮轮航线的圆心所在,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著名港口相连,根据季节不同可开辟多元化航线,成为东北亚地区最为理想的邮轮运营区域。

2.2 接待能力

基于上海客源市场潜力、码头配套设施、全球邮轮公司入驻等情况,加之航线日益多元化经营、吸引大船靠泊等助推因素,预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上海邮轮到访量和邮轮游客到访量将呈现跨越式增长(见图1)。根据指数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法,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上海邮轮到访量将达到442艘次,邮轮游客到访量将达到70万人次,基本实现“十二五”目标。

图1 上海港2007―2020年邮轮及邮轮游客到访量趋势

(预测部分为虚线)

2.3 航线设计

航线设计是对船公司设计能力、控舱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三重考验。结合上海邮轮市场现状,设定满足本土游客需求的多元化航线,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客源。

(1)挂靠港口。从目前挂靠港口的情况来看,日本的福冈、长崎、鹿儿岛、宫崎、神户、横滨和韩国的仁川、济州岛常作为受我国游客欢迎的邮轮目的地。基于口岸管理限制、东南亚邮轮港口基础设施与上海不配套等因素,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及东南亚等港口没能在上海邮轮母港航线上普及,而这些港口日后极有可能受到我国游客的广泛关注。

(2)航行时间。我国邮轮市场的平均航线设计时长为4晚、航行时长在1周之内较符合我国休假制度和游客旅游习惯。随着邮轮旅游文化的宣传普及,游客年龄结构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以孩子为主的暑期游和以时间充裕的老人为主的长线游,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航行时间应提供更多的选择,无论是2至4天的短线,还是8至12天的长线。

(3)游客偏好。航线设计应符合我国游客偏好。一是适应我国游客目的地旅游的习惯,选择特色突出的挂靠港,使其更好地体味异域风光;二是邮轮上配备更多诸如麻将、纸牌等我国游客喜欢的娱乐设施,使其更好地度过邮轮上的休闲时光;三是结合我国游客出行结构特点,增设更加人性化的老人房、三人房等,满足游客实际需要;四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提供更加符合我国游客口味的中式餐饮。

3 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建议

3.1 发展定位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邮轮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内容,结合国家战略方向,综合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现状,以地理区位和丰富资源为依托,切实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邮轮产业先发优势,借鉴国内外邮轮母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坚持“规划引领、设施配套、政府协调、区域合作”原则,构建北外滩邮轮产业核心功能区和宝山国际邮轮城,加快打造功能齐全、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的上海邮轮母港产业链,大力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形成基础设施完善、技术管理先进、服务配套齐全、产业结构合理、政策扶持到位的亚洲邮轮中心,着力打造立足上海、辐射中国、面向亚洲、迈向世界的国际邮轮母港产业。

3.2 发展路径

上海打造邮轮母港,发展邮轮母港产业,可实施“三步走”战略。

(1)实现虹口与宝山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虹口北外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成熟的经济、交通、旅游等邮轮相关产业基础;宝山吴淞口码头设施先进,周边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上海港首先要协调虹口与宝山的邮轮码头功能,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有效规范服务和管理,营造更加便利的邮轮经营环境,以吸引国际邮轮前来,实现共赢。

(2)建设吴淞口邮轮旅游基地,加快打造宝山国际邮轮城。在加快完善吴淞口邮轮码头基础设施和商业、娱乐配套的基础上,争取邮轮产业相关政策突破,推进宝山“上海国际邮轮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通过综合开发模式,使邮轮停靠、旅游观光、生活居住、休闲游憩、社区发展和环境营造等诸多功能在同一空间内实现最佳结合,最终将宝山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国际客运中心和集金融商务、商业贸易、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邮轮城。

(3)构建北外滩邮轮产业核心功能区,形成高端邮轮产业集群。结合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发展目标,依托其中央商务区(CBD)区位优势,进一步改善国际客运中心周边环境,完善邮轮配套服务,加快法律、保险、金融、贸易等功能配套,完成国际知名邮轮公司总部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国际化的高端邮轮产业核心功能区,促进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向更高层次跃升。

3.3 发展重点

(1)培育客源市场。上海大容量的客源市场是众多国际邮轮公司纷纷进入上海的重要助推力。结合我国游客偏好,开辟更具吸引力的多元化航线,挖掘本地客源;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为我国游客所接受的休闲旅游文化;在市场客源不足的情况下,调整休假制度,允许国企员工出境旅游,奖励国企员工邮轮旅行;政府通过提供特批政策,开通专门通道,保障邮轮旅行社成立审批工作,支持成立专业邮轮旅行社,拓宽邮轮产品分销渠道,加快培育邮轮客源市场。

(2)健全产业要素。上海打造邮轮母港产业链,必须健全产业链上邮轮产业主体、邮轮修理技术和邮轮供应系统等核心要素。通过组建本土邮轮公司,培育邮轮产业主体,完善在邮轮母港产业链上具有核心控制力的环节;借鉴欧洲团队经验,以项目购买的方式从欧洲邮轮修理企业买入技术,由上海船厂进行大规模的邮轮修理,逐渐学习掌握先进的邮轮修理技术;加大海关等政府部门支持力度,提供便捷、优惠的邮轮采购途径,增强上海邮轮供应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邮轮供应系统,推动亚洲采购中心向我国转移。

(3)完善配套服务。一是要完善码头功能和设施,改变开发理念,注重交通集散能力、检票大厅容量等码头功能性;二是要完善满足游客需求的休闲、娱乐、购物、住宿、居住、银行等诸多商业配套设施,打造上海国际邮轮城;三是要完善方便游客集散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直通邮轮码头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建设,改善市内通往宝山区邮轮码头的行车路况,扩大私家车和旅游大巴停车面积;四是结合我国法律法规,放眼国际,积极推出新的政策,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惯例,完善上海邮轮母港建设“软”配套,保持市场稳定。

4 结 语

上海打造邮轮母港产业链,发展邮轮母港产业,有利于扩大邮轮产业经济圈,增加邮轮经济带动效益。现阶段,上海邮轮母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立足现状,正视存在问题,明确发展重点,培育客源市场,健全产业要素,完善配套服务,以促进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