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合式教学体系

混合式教学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混合式教学体系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第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44-03

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畏难情绪较重,在通用英语能力较弱的前提下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往往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突出的外语教学难题,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立体化特色教材的“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实时性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互联网融入外语教学中,也就是依托电脑、手机APP开展外语教学,同时设法将外语教学内容鲜活化,立体化课本内容的取材源于身边,来自校园。由于立足校园,学生学了就会看到身边同样的情境,学了就能用,下课后就能回归到真正的情境学习中,同时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和语言使用面。

一、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概述

(一)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的构成。混合式英语教学(Blending English Learning),就是将现代化的网络学习模式及传统的面对面的教授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体系。网络教学的内容在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中所要求占的比例为30%-50%,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引导、掌控和监察整个教学过程,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势。传统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往往将英语教学偏道为“满堂灌”,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满堂灌”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收效甚微。而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则通过视频、音频、PPT课件等内容最大化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学生由聆听者转为参与者,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留出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检测的时间,很好地规避了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导致的部分学生课堂上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又认为教授内容过于简单的弊端;教学评价上,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从繁复而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变为网络化的自动计算模式,也利于学生随时查看自己的成绩,有目标性计划性地提高最终成绩,摆脱期考成绩一言堂的传统评价弊端。

(三)混合式教学体系的基础。混合式教学体系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一般而言,需要首先将因特网、校园网、移动平台等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作为教学体系实施的平台,再相应地配套立体化的教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结合网上自学与面对面授课两种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在解决技术支持平台这一基础之上,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立体化教材是否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使用从而鲜活起来,也就是将“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框架确立起来。这两部分内容的结合,需要以下五个步骤逐一配合,缺一不可。

(一)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校园,从身边取材,秉承一个原则,即教材的设置是为了实现“处处能学”?@一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现实性及可用性。基于此,高职院校确定采用混合式英语教学体系后,采用自编教材是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行之路。通过广泛调研及深入实践,确定教材的可选择教学资源、教学图片,即取材方向及具体教学内容,配套跟上微课、视频、PPT课件等,相关材料必须考虑到信息化的技术含量。

(二)形成立体化教材。架构立体化教材的框架,基于立体化教材框架,形成系列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进而形成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立体化教材。

(三)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实践检验。有了鲜活的立体化教材框架,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立体化教材的深入融合,是为了实现“时时可学”这一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可用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就能实时学习课本上的鲜活知识。

(四)架构科学合理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评价方法。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中,通常采用“期考成绩”一言堂的评价模式,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效果,而期考成绩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语言实际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而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获得平时考核分,结合期考的在线模拟,可以很好地实现“过程+期末”的双考核模式,又由于采用了信息化平台,所有的考核成绩都能系统自动生成,规避了教师工作量大增的弊端,这也更利于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推广。

(五)形成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的无缝衔接。在通用英语教学形成特定模式,并且形成符合职业化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及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专业英语课程的框架。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一味追求专业英语教学,只能导致无趣的课堂,师生彼此都找不到教与学的乐趣与意义。因此,在稳固通用英语教学之后,再采用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无缝衔接,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选择上的冲突。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基于“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框架才能逐步搭建起来。

三、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实施条件

第一,在主打基于“职业化”特色教学的高职院校,通过立足身边,以校内皆课堂为出发点,打造“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立体化高职英语特色教材,进一步促进通用英语课程设置与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有效互补,形成高职院校特色鲜活的立体化教材,之后形成系列评价体系及新颖可用的教学模式。

第二,切实提高学生实用英语能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摆脱“学了没处用”的尴尬,实现边学边操练、边学边用、边学边记;真正将课本所学融于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外语词汇的积累,英语能力的提升。

第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环境困境还在于很多的学校无法实现高速网络全面覆盖。而“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校全面覆盖高速无线WiFi,便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点击学习平台进行提前预复习。其次,学校需要有一定量的云教室,可以保证没有手机或电脑的学生,有电脑可用有网络可辅助。以上教学条件看似复杂,但建构起来之后将使学生永久受益,且才能真正符合课程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要求。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要推广“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教学队伍建设的推进无疑成为重中之重。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工作者,本身就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要实现教师团队的角色转换,必须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弥补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平台的编辑、教学视频的导入、微课的制作等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及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从教学体系设置的推进方式而言,开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多渠道多次数多方面地提升教师技术能力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有利于混合式教学体系初期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是教学管理层的鼓励机制。基于“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实际也是在岗再培训的过程,因此这一教学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且不能一劳永逸,因为世界是变化的,内容是变化的,互联网的更新之快也要求混合式高职英语体系的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初期,应适当减免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混合式课程教学的薪酬。多途径多管道地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加上自身语言教学能力及专业知识能力的整合,进而最终实现混合式教学队伍的角色确定。

三是更新教师队伍的创新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独自承担自己负责课程的设计和教授,而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则要求教师本身也混合式,不能再独自设计,必须建立起“教师+教师”及“教师+学生”的混合式教学组合,明白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力所能及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效果。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理念创新。

四、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课堂实践

在把握了以上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及实施条件之后,笔者选取一个教学对象为在校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实例,探索基于“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英语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的线上学习。第一单元为“我们的大学”,教师提前把教学单元中介绍自己大学的文化背景视频、课文中涉及的单词、对话段落及精读段落的相关音频均放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点击网站的形式,登录本学习平台,通过看视频了解单元的文化背景(每段视频的长度不超过3分钟,且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目的在于学生不看课文即可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听音频在课前完成听力作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听5-8遍,直到完成作业;基础好的学生1次就能完成作业,这在无形中实现了分层教学,规避了课堂上每段听力放3遍的规律,最大限度上照顾了大部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需求)。学生的登录在平台中均由后台数据记录,因此如果有学生完全不点击平台,最后的分数统计上将一定会显示出来,这在客观上,“无形”的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课前预习。

(二)课堂教学(线下教学)。学生在完成教师的线上作业后,带着立体化教材来到课堂,教师面对面地介绍课文内容,第一次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梳理平台内容,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平台涉及的单词。将传统教学中安排的播放视频、音频的时间,转化成混合式教学中面对面带着读、面对面带着练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挑战感,而不是单纯被动地听。在保证了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将外语课程转变为“操练课”,既符合外语教学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三)课后学习。课后,学生将在平台上看到本单元授课涉及的所有教学PPT,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对照课文进行翻译练习。仍有困惑的地方,学生可以登录平台中的答疑板块发帖子,教师轮番在线答疑,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受到重视。网络答疑的模式也是现代学生比较青睐的学习方式,当然被评为精华帖的学生,还将获得额外的加分,这些工作量也都由后台数据全程掌控,不会大量的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立体化教材是围绕着身边的校园情形编写的,学生在课后目所及之处都能看到课文的教学影子,遇到不明白之处,又能及时地通过手机点击平台,即刻获得答疑。

通过以上一个单元的实际教学展示,可见,基于“互联网+”立体化教材的混合式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也能最大限度上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操练化和职业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语言的操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校园意识和人文意识,真正多方位地实现高职外语教学的定位。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技术与媒体,模式,混合式学习

利用Blog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混合式学习。Blog是一种简单而应用广泛的网络交互方式,如何将Blog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之中,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开展学习,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Blog“天下”

Blog的全称“Weblog”,Web,指互联网,Log,原指“航海日记”,现一般指各种类型的流水式记录。合起来理解为:网络日志,指在互联网上一种流水式的记录形式。中文译为“博客”或“部落格”。《网络翻译家》中认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份和日期排列。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网络资源的整理与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的构想,从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都应有尽有。“博客”既指“网络上的我们用于记录的那块地”,又指“写博客的人”。而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博客,被称之为“教育博客”。Blog的独特特性主要有简易性、个性化、共享性和实时性等。这些独有的特性成就了其在大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2Blog在教与学中的作用

基于博客的主要特征分析,博客将对教育教学变革和网络学习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高校教育教学(教学与学习两方面)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其在教与学方面的应用如表1所示:

表1Blog在教与学中的作用

基于Blog的教学平台

教师

学生

l 创建课程平台

l 信息化教学设计

l 布置学习任务

l 提供相关资源

l 发起讨论

l 评价&反馈

l 教学反思

l 开展课程学习

l 进行协作学习

l 小组作品展示

l 进行自主学习

l 进行讨论交流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俊玮(1971-),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马勇(1959-),男,云南建水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2013-2014年度课题“成人自主与协作学习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编号:2013-041Y),主持人:刘俊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65-05

一、概念的界定

(一)混合式教学

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模式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混合式教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三个点着手,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所具有的多媒体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交流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等优势,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技能及创新培养欠缺等问题。

(二)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切入角度有不同的含义,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角度的素质,主要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广义角度的素质,则是指个体基于先天的基础,结合后天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辞海》对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素质则是指人的生理运动转向心理运动的一种系统,是人的心理活动转变为行为发展的准备状态。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个总体水平。也有人认为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结构。

本文基于前人的基础,认为素质指人基于先天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属性作为基础,然后经过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品质,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身心品质。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现的。认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态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核心理念。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将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作为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是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等的一种评价,例如学生基于教师的要求,对自己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所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课堂的效果进行反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自我评价即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人翁意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且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最终来调整学生参与学习与活动积极性。但是,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会受到外界环境较多的影响,且学生本身的自我评价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不够客观,因此,需要来自多方的评价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修正。

(二)他人评价

与自我评价相对,他人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之外的他人作为评价的主体,他人评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机构。他人评价是以除自身以外的群体对被评价者的表现进行判断的一个过程。他人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他人评价一般有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评价。同学评价则是对被评价者的上课专心与否、发言积极与否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则主要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混合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采取的技术路径

以某职业院校某专业的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即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门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定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技能训练三个平台的适用内容以及所占比例,实施混合式教学;在学期末,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再次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给出结论和建议,讨论混合式教学的改进途径。

(二)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认为智力是人们解决一种或一类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出受到多种文化背景中均认可的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一种组合,是由多种能力共同作用而成的一种组合,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测验就可以测量出来的。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力构成,其中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智力、数理智力、运动智力、身体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在智力的构成上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具备上述这些智力,但是这些智力在不同W生身上的表现强度以及后天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其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的,因此,应当重视学生在其强项智力方面的发展潜能,而不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智力高低。可以看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工作,这与我国教育理念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是一致的。

2.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J.Sternberg于1996年提出的,该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重大突破。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所涉及到的那部分智力是呆滞的智力,即参与学业评估、智商测试等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虽然很多人熟练掌握这一类智力,但是却严重缺乏将这些内在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功智力理论则认为,智力分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人的综合智力是这三部分智力共同协调发展的综合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性智力,这是分析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相互联系的桥梁。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不属于少数人,而是人人都能成功,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其智力潜质,从而获得成功。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到了人需求的满足、能力的提高、活动的丰富、个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富足等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充分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的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性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本质是对人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一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点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道思想。

(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上述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制定了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该量表由五大部分构成,分别是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此为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一级指标。每个一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每个二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子条目对其进行衡量。评价量表见表1。

(四)混合式教学实施后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表1为具体评价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五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了避免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本文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表达能力和生活这两个指标外,学生综合素质的大部分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家长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家长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责任层面,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其他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3.教师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教师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所有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四、结果讨论与建议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用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更好地适应着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社会。而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从教师和学校这两个层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其实施离不开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适当调整传统的课堂讲课教学方式与网络等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时间比例。学生习惯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授,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网络等数字化形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所占的时间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好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分配,学生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中,不但能够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改善其学习习惯和态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要点,并掌握具体的实践能力。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要将传统的课堂授和网络等数字化教学结合,更要合理分配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从而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活动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不仅仅包括网络等数字化教学形式的设计,还包括课堂授课的形式设计,比如设计小型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适配学习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其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已有能力水平、认知特点等各方面情况;二是适配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混合学习活动;三是适配学习过程。不同的学习过程需要不同的混合要素。只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围绕着上述教师主导作用的两个方面,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四项技能:第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意味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及以上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需要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并且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创设,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体验情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第二,促进有效交互的技能。虽然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意味着教师不用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交互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在交互过程中体现其亲和力,注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解答。第三,学习过程管理的技能。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在M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来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必须具备足够的学习过程管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环境的设计技能。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文化和氛围,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混合式教学,就需要结合教学目的,来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

(二)学生层面

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效果除了与学校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以及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技能有关,还与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有关。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价值的真正发挥,不但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把握各种参与混合式教W的机会。学生要积极了解自己,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是学生了解自身,增强自我意思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混合式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下,学生要自主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还要增强自身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责任感,做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三)学校层面

从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要使混合式教学真正发挥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仅仅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这对混合式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从学校层面出台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政策,注重师资培养,搭建或改造网络教学平台、技能训练实训室平台等学习环境,真正发挥平台的在线讲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线测试、互动评价、学习反思、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技能实训等功能。

参考文献:

[1]Garrison,D.R. and H. Kanuka, Blended learning: Uncover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7(2):2004,P:95-105.

[2]Garrison, D.R. and N.D. Vaugha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2008:John Wiley & Sons.

[3]Launer. R. ,康文霞.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57-60.

[4]王淑慧,刘丽萍.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2113-2114.

[5]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53-156.

[6]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30.

[7]黄荣怀.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8]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7-191.

[9]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3):37-39.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税务会计;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是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优势有效整合,并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重新组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课前时间将成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阶段,课中变为教师解决学生问题以及拓展知识的学习阶段,而课后即为知识点巩固及测验阶段,用这样一种类似课堂“翻转”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化教学,而是多空间、多时间的碎片化学习,促进课程达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税务会计》课程实例出发,在对该课程目前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达到使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知识迁移能力、相互协作能力提高的课程改革目标,此外,还能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一、《税务会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一)课内集体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税务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在前期学习并掌握与该课程相关联的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以及税法等基础课程后,再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完全相同,且学生已经有了自身基本成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因此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表现出各自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学,并未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这也就给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为:一部分同学由于基础扎实,更希望教师加深理论难度,并将理论与实际税务操作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对该课程畏难甚至厌学的状态,无法跟上课堂知识点讲授及教学进度。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更全面的考虑到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时,学生也将失去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进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二)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税务会计》课程的考评方式一般分为平时成绩以及期末成绩两大块,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考勤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而目前课程作业的设置主要是侧重于各个不同税种的基础知识点考察,以课后独立完成为主。既无法通过考核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也无法促进学生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通过对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将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三)课堂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由于《税务会计》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涉及多个税种,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知识点较为繁杂,仅依靠课内40分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知识点不断输出,形成知识轰炸的局面,这样相对偏长的讲授课时间会使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在学习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上,学生可能会随之产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导致其难以对《税务会计》课程中各税种的整体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化建设和学习。(四)课堂参与感不足,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偏低。现阶段,授课教师在《税务会计》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多局限于课内PPT展示,学生多为原地“听”课,参与感相对较弱,甚至会出现“教室低头族”现象,若能更多应用智慧教学工具,例如课堂派、雨课堂、微助教等,使学生可以课前针对预习情况进行线上留言,课内对授课内容或例题通过弹幕来参与互动,课后通过学生手机端进行限时测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加深,此外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新型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五)课堂内容重于理论性,缺乏实际案例支撑。《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是对我国现有的各大税种知识点进行概括,从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纳税主体、政策规定及计算方法等各方面总结税务知识以及其与会计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都直接反映于现实生活之中,尤其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基本与日常生活以及税务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强实践性应该是该课程的一个主要的特征。但在课程设计中,课本内容趋向于理论化,部分例题与实际的税务操作不一致,导致该例题的学习可能无法帮助到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税务工作。因此,实际税务案例的引入在《税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目标

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十余项税种,各税种相关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使得该课程灵活性强,系统庞大,还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前期基础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课程主体和结构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税务会计》的教学当中,构建一个“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将知识的传授渠道、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需要任课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完整度,能够很好地将税法以及各个税种的理论和应用以学生可理解的方法传授,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微视频教学体系。为了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需围绕各个税种中基础知识点设置10-15分钟教学视频体系,在这个教学视频体系中,一部分由教师自行制作授课资源微视频,另一部分是教学网络平台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微视频,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涵盖《税务会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基础教学内容。在正式上课前的规定时间内,授课教师会通过智慧学习工具在学习平台上推送最近一次课程的任务卡并将准备好的学习素材,如微视频、PPT或教材等数字材料传递到学生端。课前学习的阶段即为了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自行学习消化后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课堂学习。(二)课中知识内化———设计课堂内容,加强师生交流、协作与分享。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等实时跟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整理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保证课内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内化。当然,知识的内化不应局限于基础知识点,还应当包括知识点的迁移,换句话说,该成效应该涵盖理论及实践两部分。在理论知识部分,通过知识点回顾、重难点讲解、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的程序,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全面掌握《税务会计》的各基础知识点;在应用知识部分,通过课堂拓展问题的导入,结合相关案例,由学生分组协作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说明解题思路或进行成果展示,老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分工协作能力。(三)课后知识测评———学生测试考评,教师总结反思。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都将对应习题测试或作业,并在课程中段进行阶段性检验,通过对测试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展开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应重新建立一套完整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平时成绩可以包含课前线上学习完成度、课内互动情况(如课内弹幕、团队任务评价等)、课后讨论留言等,最终由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学评价四者结合产生对学生的最终评价,真正实现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

四、《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拟解决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难点在于“先学后教”前提下的前期线上学习资源的准备。在《税务会计》课堂改革中,需要教师对MOOC、智慧树、超星等平台的相关优质教学视频进行仔细筛选,并自行补充录制部分知识点微视频并推送至学生端,而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将使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时间尽可能增长,学生将逐步从仅在课内“听”知识转为碎片化“寻”知识的状态,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线上教学视频的选择和个性化教学视频的录制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因此该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极为相关。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此时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该工具不仅要保证使用者之间的协作交流,保证授课教师能在智慧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要能给授课教师创造一个环境来时刻记载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等。

五、总结

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热度持续高涨,已逐步进入到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该模式让学生将传统的课内满堂灌学习模式转变为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积极学习状态。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各高校教师的授课实践探究来逐步完善课程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1-145.

[2]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3]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过程性评价 指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在2012年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提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从文件看出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及具体实施的教学与评价的重视。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整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与当代教育改革相吻合,但是关于混合式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1核心概念界定

1.1混合式学习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国内以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影响最为广泛: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综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际上一种比较典型的定义被黄荣怀教授翻译为中文即: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即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术优化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

1.2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认为过程性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赞同华南师大的高凌飚教授的观点,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能力全面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调查显示美国高校的课程中有45%实施混合式学习;在英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中,混合式学习所占比例最高(占50%),其次是辅助式E-learning(48%);亚洲高校中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新加坡有都在超过80%的师生使用E-learning来辅助教学。

美国的档案袋评价是学生课业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评价内容丰富,有助于从各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已成为学生升学、申请大学、毕业考核的主要评价依据。英国强调基本阶段中的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印度在中小学阶段,在课程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强调通过学生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

2.2国内研究现状

余胜泉等人提出通过序列化学习活动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学习;郭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上对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观点已经得到新课程实验地区如广东、海南、宁夏、山东等地区的广泛认同和重视。上海和天津在研究过程性评价方面尤为突出。

3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设计

3.1混合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的指标研究

解筱杉在《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将混合式学习中的指标定为:教师指标是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的指标是网上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

黄荣怀在《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将混合式学习评价指标定为:教师指标为专业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能力,教学机智、态度、境界;学生指标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态度与方法,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

舒美姿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中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定为:学习方式(包括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类型),基本知识,情感价值观,基本能力。

郑明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中从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总结交流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责任感及信息规范)三个维度全面构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体系

3.2混合式学习的要素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

关于教学系统的要素说有多种,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另外在传统学习中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在网络学习中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资源、环境。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的要素应是(下转第56页)(上接第43页):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这五大要素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作用。

混合式学习分为线上线下,线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资源,根据自己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先进行以学习小组为主的讨论;线下学生一方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学习讨论,一方面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将疑问交由老师解答。所以混合式学习过程主要为下面六个部分:线上资源制作上传、线上自主学习、线上小组协作学习、线下小组讨论学习、线下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学习汇报、课堂教师答疑。

3.3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决定着其过程性评价不仅有对线上学习的评价,还有对线下自主网络学习和小组见面讨论学习的评价。将前面提到的“混合式学习”的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混合式学习过程的六个部分匹配融合起来制定相应过程性评价指标要素,其过程性评价指标研究如下:

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为线上学习的:登录、下载、有效评论、资源利用、参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资料上传等;线下学习的:组织参与小组学习、帮助组员、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情况、听讲做笔记情况、口语表达能力等指标;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为: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问题解决、作业反馈、教学策略、教学态度等指标;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活动设计、活动交互、活动效果、课堂安排、学生汇报、教学内容等指标;教学环境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媒体齐全性和适用性、课堂气氛、课堂融洽度、学生配合度和其他物理环境指标;教学资源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有:微课的制作与设计、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资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等指标。

4结语

经过设计得到初步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通过专家评审和教学实践得到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计算机类课程标准研究;项目编号:JSJY201415。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web/content.php?id=6853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3] 黄荣怀,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4-13.

[4] 胡明.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5]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6]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