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必然早期的珠三角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较低的生产技术成本。第二产业虽然发达,但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打击沉重,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因此,2011年成为了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的分水岭,传统代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牺牲环境的污染企业逐渐遭到淘汰。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等中小企业成为时代的必然。2.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珠三角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更高的劳动报酬,以及日益加剧的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企业更加注重自身长远规划和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对珠三角中小企业而言,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得企业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通过对珠三角465家中小企业未来1—5年对管理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未来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是珠三角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5]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及企业人才需求分析1.人才培养应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一般而言,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相比,基层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来完成对工作任务的管理,相对而言,对人的管理技能的要求弱一点。目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即知识的储备,知识无法转化为技术技能,造成毕业生很少具有特定的行业和岗位技能,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技能和实践培养具有行业背景或特定技术的管理类毕业生,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2.中小型企业青睐通用型基层管理人才从笔者所在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90%以上都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就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面手,其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因此,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通用管理能力,即不仅要全面了解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3.涉外型管理人才将备受青睐珠三角从号称“世界工厂”之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趋势就一直在加速发展。近几年,利用外资优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具有优势的内资企业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外资企业纷纷实行人才本地化策略,这些变化趋势对外语水平较好,初具国际经营理念,能与中外工作人员协同工作的新型基层管理人才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契机,这样的毕业生将更具就业优势。(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需要发挥企业和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作用,如发挥好由大学教授、企业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等。具体而言,应以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为导向,以珠三角经济发展趋势为指引,同时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提升学生通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哲学、思想政治、艺术史、产品制造;二是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商业环境、财务管理与决策、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沟通和战略管理。(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知识和能力关系的影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50到200人规模的企业占了70%。将近55%的用人单位认为其比较适合基层管理者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可以在市场营销和文员的岗位发展。最受重视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包括:行政管理能力,商品销售能力和客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基层生产或服务管理能力及仓库管理能力等。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排名前五位的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排前三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既重视管理素质,也重视思想道德品质,还看中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以及洞察和分析能力。此外,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完成的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再从能力中提炼出知识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学习的过程,既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知识学习,又必须通过各种实习实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然后通过报告、考试让学生从工作实践中抽离出具体的理论,重新形成其对理论的认知。
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的影响
(一)对专任教师的选拔与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使之能够胜任专业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生态现状看,“双师”教师比例较小,有企业工作背景和创业经验的更少,难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通过分批对教师进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使专业课教师都能够既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每位教师都能够承担1至2门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珠三角相关企业对应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脱产实习、寒暑假实习、影子实习等方式实现。此外,通过提高企业专业人士兼职的比例,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训部分的教学,是保障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对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1.虚拟实训软件构建以“工商管理实训软件”为基础的校内实训项目,用于学生的校内实训模拟,把主干课做为模拟实训的主要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它不仅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校内利用场地打造学生创业基地,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都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敢动手,能动手,会动手,真正掌握操作技能。(1)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必须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2)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一到两个产学研结合项目,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专业课要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完成课内实训任务,切实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法转变。(4)努力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建设(1)精品课程。加快精品课程建设速度,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核心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职业证书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理论课时偏多的专业课程进行压缩,增开新的有助于就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按照能力模块调整教学计划。(2)教材。尽量选用近两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作为教学使用教材。(3)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多媒体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整合各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对教学质量的控制1.内审制度。组建工商管理专业内审小组,建设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完成授课和对学生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的质量。2.外审制度。由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委派外审专家对各学校进行审查,包括抽查、审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以及教师评价的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等。3.企业反馈制度。珠三角中小企业定期向毕业生所在学校反馈毕业生使用情况,学校及时对相关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调整。
四、结语
工商企业管理学什么 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例如:开拓公司业务、进行销售统计、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合理规划人员安排、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商务谈判》、《连锁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已经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学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英文:Industr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定位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来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理知识,掌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胜任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该专业的教学方法上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工商企业管理定位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的共同特点:
(一)在步入校园的时候,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为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而这之前的教育与现在的大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二)他们从高中直接进入到大学,开始接受新的知识的培养。对一切的新鲜事务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的选择就是他们发展兴趣爱好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在报考大学对一些专业了解的不够深入,可能真正进入大学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理想的专业不相符合,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很多学生在大学这段时期,都还是属于青春叛逆期,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面广、深,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所以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对他们的想法进行引导。
(四)学生学习的专业就是工商企业管理,对于学生来说,面对的以后大环境也是企业本身。但是由于对企业这个大环境的陌生,学生对于企业实体环境还处于一个模糊概念。那何况于企业的工作,更是知之甚少。这也也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内容和要求。
二、教学方法上,应讲究社会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教育部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倡工学结合,就是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按照企业的需要对学生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培养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所处的课堂除了学校的教室,还有企业的这个大环境内,因此,在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上也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
第一,理论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内容的教学方法。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些就业方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秘书及文职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与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等。决定了在理论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需掌握企业管理一些基本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在相应的教学上,主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过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物引导法、实验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情景式项目教学、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课堂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结合现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下厂锻炼实习的机会。也可以模拟工作中的真实场景来进行教学。同时,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除了这些专业技能也就是硬技能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还要注重软技能的培养。软技能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在软技能培养方面,教师通过以身作则的个人影响和介绍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介绍一些理论知识和企业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守则等全面的去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职业特性、技术要求、岗位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第二,校内课堂(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校内教室课堂上面,除了必要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突破课堂的实体的限制,结合现在一些工商管理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或者展开课堂大讨论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以及按照个人的观点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课主要有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ERP实训,市场调研实训,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训等。教师在上实训课时,应和学生一起操作,一起做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实训的内容真正能应用于今后的企业岗位上。对于校外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在企业课堂上,学生真正融为企业的一份子,从事着真实的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往往出现很多学生自己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就可以通过解惑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高等职业学院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等职业学院对于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与开展程度仍然不足,导致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突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普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将创业精神作为科学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基本条件,切实推动创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二、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职业人才的角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从事本专业基本岗位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创业意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从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创业素质的教育,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较差。
2、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亟待进行改革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分析。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存在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渗透以及融合,不利于发挥整体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进行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其创业教育中内容丰富,涉及到多种学科、多种能力以及技术性较强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对于授课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创业的经历,从而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缺少对教学支撑的相关的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地方经济。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学科的创业教育存在重视理论传授以及理念普及而不重视实际创业实践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有机进行结合,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的创业综合能力。
三、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1、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新进行定位
要能够彻底改变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注重对于职业技能的传授以及非创新意识的熏陶以及非创业意识的培养。要能够使得创业教育行之有效则必须将创业素质的提高、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改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
2、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校园气氛,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兴趣
校园氛围是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品格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精神力量,高职院校要能够积极探索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校园气氛的方案和具体措施。一方面要对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师入手,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能对于学生的创业进行积极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学校要能够通过团委以及相关部门安排和联系更多和更丰富的创业主题活动,在校园中积极营造创业的良好校园气氛。
3、通过校企合作,力求解决创业基金以及创业基地缺失的问题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2014年10月1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专业居然榜上有名。这个结果也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期。有相当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么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是什么原因?是现在劳动力市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过剩,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需求泡沫?答案是否定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比较好就业的状况,因此很多学校也因此纷纷开办相关的专业,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后,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办了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致使近几年的毕业生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相对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供过于求。
但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实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供给过多,也不是企业需求太少,而是现在各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现在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研究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弱,能说不能做,甚至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做。对于此现象,作为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管理人才的视角出发,对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进行探索。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质就是一个人担当管理者后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借助的、来自于先天和后天而凝结于该主体内部的主体质和量,应该包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般素质和充当一个管理者的特殊素质,总体上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2.1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学习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自己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劲,而且要具备由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2业务素质
单有想干而没有真本事,事业还是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懂得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本行业的科研技术发展方向;还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3业务技能
管理者单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概括和决策的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还需要具备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3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开办,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届的毕业生,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目前所学的知识能力不够,在找工作的过程遇到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不符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工商管理专业普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呢?
3.1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科类的专业一样,都是由教师进行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就更少,而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有实践场所和实验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素质测试以及体验教学。当前这种教学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就非常差,也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而这也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不相符。
3.2选用的教材重理论轻实务
工商管理专业本来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用的教科书都只是介绍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案例与管理学游戏方面的内容非常少,介绍实践性的实务内容就更加少得可怜,所以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表浅的理论内容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深刻领会管理的艺术和管理的真谛,如何将这些管理的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和灵活应用那就差得更远。
3.3教师观念落伍,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到大学,即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或到其它大学任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基本是这样,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属于理论研究型的教师,自己本身并未在企业或相关团体组织进行过管理实践工作。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中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把教材讲授完成,学生考核通过,完成相对应的学分后拿上毕业证就算是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办法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质量怎么会符合企业的需要?所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在具备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从业经验或实践经验。
4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建议
4.1全面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答案就是: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要求就是我们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
现在的企业都对毕业后进人企业工作的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哪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还是基本素质、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建议课程体系设计为必修课程、模拟实验和拓展课程和现场实践课程,必修课主要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模拟试验和拓展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和户外拓展课程。模拟实验主要是ERP实验、进行案例讨论或案例重现等,户外拓展课程是将课程搬到户外,开展一些例如管理游戏或者趣味活动,在课程上将体能活动与智能活动有机结合,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坚忍不拔的毅力、优秀的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现场实践课程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去进行现场的操作,在企业里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这不但能让学生系统地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4.2彻底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彻底打破传统的整堂课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老师每节课将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大概30分钟为理论讲授时间,后面大概巧分钟交由学生支配,可以是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或辩论,也可以是对刚刚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务模拟,通过大量实务模拟的办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将模拟过程中的感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老师只要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给予指导即可。
建议专门开设案例教学课程,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学习与讨论。教学之前,学生课前要仔细阅读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案例中管理问题的决策和选择,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弱化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文化对创意思维的制约。
为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坚持开放式教学,老师可带学生深人企业,与企业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或者对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咨询;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创业企划活动。
4.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双师型或企业人员为指导教师
打铁还靠自身硬,要想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的老师要先具有比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的师资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又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教师,往往这类教师都是属于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相对应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以外,还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会计、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因此,我们提倡教学和实践要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其目的是鼓励教师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率先将自己造就成知识广博、能文能武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尽快地在实践中应用,建议在培养过程中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人员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学完相对应的课程以后,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导师的指导之下,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由导师给予实践环节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