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数学、语文等新课改的不断实行,高中的历史课程也有了非常之大的改变。改革总是代表着两面性,有利亦有弊。因此,如何使高中历史顺应时代更进一步?这需要教师们依据当今教学现状,建立一种与从前不同的、创新的教授方法。对此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历史教学现况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通过解析课堂讲授的的作用要素来对课堂的高效性进行提高。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改革:一是将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历史课堂中;二是引用情景再现、情感感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调动上课时的主动、积极性;三是将历史与当今生活相贴近。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质量;方法

一、高中历史课堂讲学的现况及分析

随着当今各种教学科目的不断改革、延伸,高中的讲学课堂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讲堂效益的更大提升。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仍然有着多种与数学改革不相符合的讲学观念以及授课措施。比如现在的许多老师和学生只注重高考,不考虑高中历史的真正作用。于是高中的历史教育永远只是停留在肤浅的理论上。这就导致一旦高中课改,历史课程就难以跟进、改善。也有很多的教师自认为了解学生,觉得学生的对于历史的探索发现能力差,于是就使用单一的,过多的讲解和说明。很显然造成了明明是非常有趣的、故事性的历史学习,却有许多学生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它。因为学生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到投身课堂的乐趣,感受到的只是枯燥乏味,体验到的是沉闷无趣;也有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耐烦于老师总是讲过去的事,觉得与当今社会毫无关系,那么就不如不学;因此高中老师讲课时的这种灌输性、“我向你传达信息”的单向性行为,将一个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历史教学错误的转变成了最为肤浅的获得知识。粗暴的灌输而忽略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交流过程,导致学生的获教育程度变得不再具有连贯性。也是这种枯燥的、强制性的、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因此对历史课程产生了抵触与厌倦心理。如此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粗暴灌输、讲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困难、开始厌恶不愿意继续学习历史,学生学的更困难最后老师辛苦学生也困难,效率也没提上来。

二、课堂讲学方式的改革与提高

面对以上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答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改革。方法一:将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历史课堂中,这种对话教学是当今课改的新型教育思想。这种对话式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提问”,因为通常情况下来提出它们只是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所以说,真正的师生交流,是平等的、双向的、自由的,指的是可以帮助提升学生随意自由发挥并且能够引起老师与学生间的意义性沟通。它首先需要师生彼此尊重、平等,进而进行学术交流。除了交流之外,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学会倾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倾听其实比交流来的更为重要。因为,“听”的内容其实就是学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是师生交流的首要条件。在这种教学中,历史老师就应该做学生的内心听众,在这个学生自由抒发见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偶尔的补充、或在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启发提示。在此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的回答中出现非低级的错误,建立学生的自信。

方法二:引用情景再现、情感感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调动上课时的主动、积极性。仅仅是课本知识是难以真正的较好学生的,老师更需要的是播放网上的有关历史电影、再现实地的历史情景比如光顾历史博物馆,更甚者时间宽裕的也可让进行一次角色扮演。这几种方式的投入教学后都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因为历史课上展示的一切都使他们觉得如此有趣。在此期间,老师应该讲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要知道,每一个历史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历史背后的故事,究其原因,相信历史课堂不再会变得枯燥,被学生排斥。

方法三:将历史知识与当今生活相贴近。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而历史的存在与发展其实也是源自生活。而且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越来越现实”,没用的他们还不学。因此如果高中历史老师在上课时将所分析的历史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学习内容更加靠近学生、靠近生活、靠近社会,把生活化教学观念彻底运用到课堂中。这种教育方式已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授课,这已经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技巧,更是教育了他们在世界中的生存之道。当然,要使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成功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并取得效果,需要坚守以下几点基本准则:(1)历史内容特征绝不能是虚假的、应该是真实客观的。那些没有事实依据的于学生只有坏处,它们既不能够帮助学生增加所学内涵知识,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探索发现的教育目标。也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想、及对历史事务发展看法,并有效的加以引导;(2)注重实效性,不要总是在课堂上展示过多的图片、视频等因为那所要表达的仍然只是历史,二位联系实际。老师可以在展示图片时将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等等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从而得出结论;(3)选取事例要典型,历史故事的展示有非常多种。那么老师就需要从中挑取于现今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搜寻展示的影像是也应该最为典型,让学生有兴趣且一看就懂。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 有效性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14-02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材具有非常大变化,并且在高考中占据着高等级的比例,并且试题的思维含量以及能力要求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综合能力。

1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单一,未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的利用,而且教学模式没有更新以及改进,依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成效以及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一提到“历史”脸上就出现“囧”这个字,问起问什么?很多同学都会说历史课枯燥无味,并且很多内容记不住[1]。

1.2 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课堂教学的45分钟才是教学,而对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认识以及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整合力度不够,课外教学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发展,造成历史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提高。

1.3 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课堂不够和谐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研究不够,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产生心理互动以及感情共鸣,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学生对教学内容感悟的不够深入,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且教师也从而造成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记忆力不强[2],从而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到的提高。

2 提高教学有效性措施

2.1 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历史课改的标准提出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应该引导积极的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3]。比如在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时,其中应该重点理解此句中“高度集中”这一关键词,否者就不能全面的理解苏联为什么解体,不仅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而且还应该引导学生弄清楚课文中所讲的内容,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辅助工作,而且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激发的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兴趣,并且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进行讲解“欧美资产阶级代仪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专题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及实时动态,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后,然后提出问题;你对美国国旗中历史的认识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评价宪法以及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自选题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知识与态度、能力的结合,认知以及情感的结合实现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教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而且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感,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目标应该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且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的高考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百家争鸣”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做了这样的要求以及规定:通过进行学习本课题能够掌握探究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学会自行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上述对历史专题设计的目标可以看出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没有针对性以及实际意义,而且对本课题如何具体落实具体体现等方法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本课题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而另外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针对同一专题设计出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据本次探究的专题,我们重点收集关于韩非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百家争鸣的相关的资料,并且进行分析和选择,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位教师虽然设计并不一定完善,但是他所涉及的教学目标至少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对提高学生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帮助[4]。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应该保证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专题训练的目的。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历史;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42-0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学生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

1、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传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经常忽略历史教材的这一作用,只是过于看重了成绩,导致历史课根本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价值。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借助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又一严重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都是90后的新生代,他们几乎接触不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即便是在历史或是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述这部分内容时,他们好像在听故事一样,导致现在高中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所以,在授课时,教师若想借助历史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传统教育,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拉

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在品质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授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大秦帝国》的片段,之后又引导学生看了有关孔子的影片,让学生在看影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立足历史教材,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如何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

题,是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历史,一个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分析。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十七八了依旧是每天上网,沉迷于游戏,完全没有是非观念。所以,当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冲动或是武断地判断某件事的正确与

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主体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之后,我让学生搜集“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材料,使学生正确地看待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使学生在互相辩论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如何提高范文第5篇

一、营造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可以推动学生主尤パ习,愿意去学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的动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由此可以看来,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和与学生相处的人:父母、朋友、亲人、教师、陌生人共同影响造成的。可以在实践训练中渐渐培养,在现当代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可以忽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习,才能让学生更愉快的学习,学生收到尊重,对于学习历史就会有积极地动力,饱满的情绪,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

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课堂上充满欢乐,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新知识时让同学自由地讨论。比如在谈到希特勒的过与成功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大多对希特勒充满话题性,希特勒是好是坏学生能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看法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对希特勒充满赞赏,讨论其在历史上的厉害之处,另一组是对希特勒进行批判,讨论他的存在为世界带来怎样负面的影响。然后两组进行自由辩论。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设计历史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参与动力

让学生自动的学习,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动机是指鼓励人们活动的力量和动力还有内在因素。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一切行为都是人的动力引起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奇妙意境,多种多样多彩的情景,学生的感官受到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从而产生探讨更深层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应该用低沉压抑的语音讲话,应当有良好的情绪,只有当教师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才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学习,积极跟着教师的思路,并主动地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信号,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好的进行,这是相应的促进效能。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适当让同学自由讨论,要注重让历史和现实结合。历史本身是充满距离感的,教师可以注意把现实中和历史相联系的时事政治引入到课堂中去,减少了距离感,学生感觉到更真实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学到,,时,教师可以让同学百度搜索“一国两制”,了解现在的台湾的情况,和内地的关系。学到一届三中全会等内容时,可以叫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最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等内容,还可以了解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完成情况等,这样的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方式,极大地提高的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课堂外的拓展有了成功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后,教师再巩固教材上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时间年份内容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升华历史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研讨探索

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很容易让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用平白的话讲授知识点,应该根据此阶段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特点等,制定适合学生的具有多样性、多彩性的教学课程。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后在课前讲述此历史课所包含的历史情节,所带来的意义,给未来造成的影响。还可以让学生去查阅各种资料,关于此段期间著名人物发生的事,或者其生平,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录像机、投影仪等高科技与课堂无缝结合,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让同学感受到历史的严肃和厚重。

要更好地巩固上课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应该注意历史作业的作用,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训练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的机会。对于作业中的错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此发现教学方法的漏洞,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正,还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让学生之间相互纠正,相互检查也很好得锻炼了学生自我审查的能力,学生之间对于历史的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可以互相讨论,错的看法进行纠正,对的看法进行赞赏,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