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高中语文课文整体教学(以下简称课文整体教学)?所谓课文整体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文整体入手,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整体地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由课文整体去研究,从整体上研究课文内容意念和词语的语言功能,把握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来揭示课文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对高考试题中的现代文大小阅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文整体教学就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学实践组成的,并且以学生自学实践为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较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教学使命。
课文整体教学之所以在教学中有如此“威力”,是由于它具有雄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课文整体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可以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找到。
格式塔心理学(或译为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格式塔”意思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格式塔即分离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最能作为课文整体教学理论基础的是:整体呈现的知觉理论和顿悟的学习理论。
一、整体呈现的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形成一个良好格式塔有其组织原则,它包括最短距离的原则和最近的原则(即某些距离较短或相邻的部分容易形成整体);类似原则(即互相类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即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等。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格式塔的组织原则适用于知觉,换句话说,即知觉是整体呈现的。
课文整体教学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从课文整体入手,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整体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觉产生整体的印象。
高中课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学生总是希望一口气读完全部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呈现的知觉心理要求。课文整体教学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整体地呈现给学生,则满足了学生对课文整体了解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觉产生整体印象。例如,讲《卧薪尝胆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一开始上课就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如叙述的要素、顺序、课文的教育意义等方面,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课堂提问,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课文,都能较好地回答提出的问题,这就反映出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整体的知觉。
课文整体教学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整体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必须按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整篇课文,使自己对课文产生整体性的知觉,经常进行这祥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得到提高。课文整体教学能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顿悟的学习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即顿悟。所谓顿悟,就是学生领会到自己的活动为什么进行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苛勒认为,顿悟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顿悟前出现较长的停顿;第二,停顿后出现一个不间断的动作序列,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正确解决了问题。
顿悟的学习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领会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的关系,要实现由整体知觉向整体理解的飞跃。
课文整体教学把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整体呈现给学生,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整体性的知觉,而课文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中饱含了作者的主张、思想、见解和感情。据此,课文整体教学又从整体出发,把课文内容意念和词语的语言功能整体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课文上下文,发掘课文中词语的语言功能,从而把握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课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这样学生就实现了由对课文知觉的整体呈现向对课文整体性理解的飞跃,学生对课文的顿悟就随之产生了。例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独立阅读课文时,我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课文,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如“问—视—思—见—令—谏—朝”,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来分析这些动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对课文产生顿悟。从而实现了本文的教学目的。
在目前的实施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矛盾,其主要矛盾就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发展性,而没有着重注意基础性,无法平衡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以及发展性趋势现状。如果想要解决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以及发展性的基本矛盾,因此就需要全面的分析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相统一特征。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选修课程 发挥性 基础性 矛盾
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已经被广泛推广了许多年,而且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实施已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突出亮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补充,也是必修课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将选修课必修化,没有正确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差异;还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过分的拔高选修课的发展性,将选修课专业化,从而忽略了选修课程的语文特性,即工具性和基础性。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以及发展性特点
1.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点
高中语文属于基础教育的阶段,在选修课程中有基础性的基本特点,相比起必修课程而言,相互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选修课程中关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发展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上述情况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基础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高中学生提供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其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注重的是针对性的发展基础,其中也包括学生的积极研究探索精神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
2.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性特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不管是哪个学科以及哪个阶段都有着发挥性的特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课程价值的个性化。陈小飞学者在《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以宁波效实中学为例》一文中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以及不同发展特点来允许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选择,从而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从选修课制度本身来说,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所存在的发展性与基础性矛盾
1.很难平衡基础性以及发展性
高中教师在语文选修课程中应该注重基础性与发挥性的和谐统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糊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界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分重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而不是发展性;其二,混淆选修课程以及必修课程的相关区别,把选修课程定义成为必修课程;其三,过分重视发展性,从而脱离了学生的自身文化水平,与实际相分开。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不但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选修课的课程定位是摆在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无法避免的课题。
2.过分注重发展性而忽略基础性
诸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了选修课程以后,认为选修课程仅仅只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忽略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点。举例来说,高校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只是从学生本身来考虑,没有从高中语文课程的发展性特点来考虑。另外,还有许多学校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中只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发展性特征。知识教学不仅仅只是必修课程中的知识,也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重要起点。高中语文知识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掌握好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价值。因此,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教学,而不是仅仅一味的考虑要不要教的问题。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该着重注意体验的过程,重在迁移[2-3]。
三、有效解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发展性以及基础性的相关策略
1.建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及选课制度
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主要是以系统的形式来组成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选修模块。每一个系统之间都应该坚持发展性与基础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促使选修的课程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此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不能够把基础性以及发展性简单分割,使学生能够在各个系统中发展好基础性以及发展性特点。把握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点之后,能够设置更加合理的选课制度,这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
2.注重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把高中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能够体验到高中语文的乐趣性。另外,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方法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综合传授知识给学生。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学习。并且注重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在高中选修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一切知识讲授给学生。在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学生能够对基础与发展方面综合发展,养成学习语文的能力,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建立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本选课制度,注重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性与基础性的评价体系,能够解决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适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欧阳昱北.人的发展与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积极应对【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2)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设的具体交际情景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交际素养的一种教学过程。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我国很多高中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大部分以课文讲解和作文教学为主,基本没有为口语交际教学留有充分的教学时间。教师本应该在口语教学中发挥其核心作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口语交际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2]。
(二 )口语交际教学随意化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是完成这些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有很多教师凭借个人的喜好组织了很多种口语交际大赛,教师用这种方式代替了教学,这就混淆了教学和比赛实质性的区别,也使学生学习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性较低
在目前很多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只要为学生充分的创造发言机会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很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模糊,导致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演讲、朗诵以及辩论上。但是实际中的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以及行为表达方式进行情感、交流意见或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变数和各种应对技巧。
(四)学生不够重视
在我国,步入高中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广,学科难度也逐步增大,分类更加细致,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不愿意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上。学生对口语交际认识的错误性导致了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也影响着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营造一定的口语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是听和说之间互动的过程,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在回答问题或是进行阐述观点的时候总是支支吾吾,不能顺利的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主体,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此外教师应该多鼓励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他们紧张以及自卑的心理,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多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树立这些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传授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和知识
想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有内涵和水平,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和知识[2]。口语交际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就是内部思维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人所讲出来的话就是这个人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具体的方法就是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和书刊,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其次就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收集一些名言名句;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或是辩论赛。在口语交际表达的时候,不同的语调则代表着不同的意思,语气的抑扬顿挫也能让倾听者更加明白。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重音的运用、节奏的变化、停顿技巧的掌握以及语气控制的技巧等。值的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这些技巧时要和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的运用。
(三)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教师要在课堂中精心设置口语交际教学情景,口语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设定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多听多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的生动情节编制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情景剧中的角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演讲,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多途径多渠道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口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和生活密切联系。
【结 语】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作用更广泛,在现在社会中口语交际就是人与人最直接最迅速的沟通方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立足社会最基本的技能。所以教师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字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活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会将注意力放到课本语文知识的教授上,而不是如何引导学生们合理运用语文知识。有的教师在备课时会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上却没有针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制订详细的计划。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学生们学习摸不着方向,导致阅读教学效果差。
1.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听,教师主导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主导课堂,缺乏先进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到位,陷入了教学误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强化。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为教师合理组织、实施教学环节指明了方向。在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教学目标,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本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就如何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本次语文阅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2.2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到各大领域。在教育领域,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善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组织高中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通过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本节内容相应和的音乐、制作相关场景动画等,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阅读课变得充满趣味。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强化了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课程,课余时间师生在该平台讨论相关问题。
2.3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在课堂设计方面,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猜谜、情景导入、看图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让每一节语文阅读课都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们感知不一样的阅读课堂。通过这一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实现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2.4扩展阅读教学内容
语文等语言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中,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扩展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关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关注课本上的阅读内容,要学会扩展,学会迁移,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阅读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到生活与知识的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阅读的感知和整体把握。通过扩展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既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又强化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要恰当拓展、延伸阅读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文素养 误区 对策
历年来,古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一直为大家所诟病。专家们普遍认为一线教师古文学养不足,不能满足高中古文教学需要。教师们认为学生古文基础薄弱,初高中衔接失当,难以取得成效;家长们认为古文学习很重要,在学校没学好,可以在课外辅导班补足。这种三方都不满的趋势愈演愈烈,矛盾焦点全部集中在一线教师的古文教学能力上。
一、高中语文老师古文素养的定义及内容
(一)什么是古文素养。
胡明德认为:“关于语文素养的定义,学界至今没有统一说法……教师素养是教师在固定期限内,在自己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及道德修养等。”古文素养就是高中语文老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古代文学素质和修养。
(二)古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具体内容大致可以确定为教授高中古文必备的古代文学的语法知识、古代文学常识、基本古代文论知识和相应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新课改过程中需要的古代文学教学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
二、高中语文老师在提高古文素养方面陷入的误区
陈大维指出:“中学语文教师古文修养的缺失恐怕主要不在古代语文知识方面,即使有所不足……(而)主要是文论修养和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一)知识储备层面的误区:一头扎入浩瀚古文书海难以自拔。
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弥补自身古文知识不足,笔者确定如下阅读书目(节选):《中国文学发展史》、《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诗经选》、《楚辞选》、《汉魏六朝诗选》。这批书选本精良,涉及面广,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老师如能好好加以研读,假以时日,就一定能有效提高自身古文修养。
很快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这些优良选本大多是权威古本,一般收藏在各大名校图书馆内,市面上很难买到;其次,这些书古奥精深,若非一番艰辛仔细地研读,一时之间很难消化。看来,仅凭普通一线老师的满腔热情和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这个打牢古文素养基础的重任的。
对策:
1.以教学组为单位,设立阅读古文典籍兴趣小组,重新确立书目,动手搜集所需书籍;
2.以定期活动检查阅读进度和交流阅读经验,分享学习心得,撰写学习笔记或者论文;
3.在老中青各年龄层教师中,通过定期听课,积极促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局面的形成。
(二)技术运用层面的误区: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忽视教学规律。
毋庸赘言,古文教学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地方很多,如讲白居易的以乐抒情的千古名作《琵琶行》,不少教师都会选用音乐辅助教学。课前可选用《高山流水》调动气氛,课中选用林海的《琵琶语》创设情境,进而辅用《十面埋伏》展现琵琶乐之精妙,最后用林海的《渡红尘》揭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类共同情感主题。这样的多媒体使用可以说和课堂教学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实在是妙不可言。
一旦遇到苏轼《赤壁赋》这样的情理佳作,多媒体技术就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笔者见过有老师选用多媒体讲解这篇需要耗费三课时的重点课文,该课件共使用50张课件,数量不算多,课时安排紧凑,内容详略得当。细看多媒体使用,并没有出彩之处:除了音频朗读和图片展示(共计7张幻灯片,仅占总数的14%)利用到多媒体之外,其他部分(80%以上)多为课文知识点归纳,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的结合使用状况极其不理想,不值得提倡。这正是很大一部分古文教学面临的困境:费时费力不讨好。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1.鼓励使用多媒体,绝不滥用。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多多益善。
2.遵循古文教学客观规律,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三)理论实践层面的误区:轻视文言语法教学,偏重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生学古文几乎不讲语法,以至于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文言文语法体系,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一,马上要求他们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连“主谓宾定状补”是什么都分不清。
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得语法者得天下”,教学实践中分别做出不同调整:很多教师不惜放慢教学进度,用8~10个课时疏通这些语法知识,以期学生迅速获得高中古文教学必需的语法知识;更多教师则是顺应课时安排,将语法知识零零散散地穿插在课文讲解中,以期学生能缓慢学习这类必备的语法知识,然后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与“《考纲》精神”多少有点相悖的“灵活处理”,实属无奈。
笔者认为,“文”“言”之争在初高中教学中实在是大可不必的,应该回归到“言”为“文”之基础,“文”为“言”之升华的轨道上,这才是高中生学好高中文言文的不二法门。
对策:
1.高一教师讲授古文之前,务必统一安排学生学习文言文相关专题语法知识;
2.授课内容、课时和相关练习由高一教研组研究统一部署,以期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与笔者有共识的广大普通高中教师在提高自身古文修养时,一定要极力避免上述三种误区,从知识储备、技术运用和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上参照建议执行,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